吃稀飯等於喝糖水?中醫觀點能補虛 農糧署曝真相
網傳「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使血糖上升快!」,不過農糧署指出,這種說法太過簡化,不管是中醫典籍還是現代營養學都顯示,稀飯、米湯有價值,升糖指數(GI)雖然稍高,不過碳水化合物總量低、升糖負荷(GL)不高,更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建議搭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油脂一起食用。
農糧署在臉書粉專發文列舉中醫典籍說法,《本草綱目》記載米湯能和胃、養陰,適合病後虛弱、口渴之人,《傷寒雜病論》提到醫聖張仲景用「米飲」幫助病人恢復,《食療本草》說米湯補虛止渴、養胃氣,《千金要方》也寫到藥後用米湯調和藥性,顯示稀飯不是沒有營養,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
農糧署繼續說明,現代營養學分析,一碗300g稀飯若是以白米50g、水300ml煮成,熱量約150大卡、碳水化合物約33g、蛋白質約3g、脂肪極少,維生素B1約0.05mg、鉀約80-100mg、鎂約10-15mg、磷約30–40mg;農糧署表示,稀飯與糖水並不相同,雖然稀飯GI稍高,不過碳水化合物總量低、GL低,對血糖衝擊不會太大,跟GI幾乎是100的糖水特性不同。
農糧署強調,「均衡飲食,比忌避單一食物更重要」,吃稀飯時最好搭配其他配菜,像是豆腐、魚、蛋、肉類的蛋白質,青菜、菇類的膳食纖維,國產芝麻油、堅果等健康油脂,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其他人也在看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7 小時前
80歲男虛弱需人攙扶「自認最後一次回診了」醫囑每天吃5顆水煮蛋竟不藥而癒
80多歲老人常覺虛弱無力,走路一定要有人攙扶,還跟醫師說「這次應該是我最後一次來回診了」,醫師只給他一個處方箋:「每天吃5個蛋」,沒想到兩個月後回診,他不但行走完全不用人攙扶,而且體力恢復、元氣十足!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別再搞混!青花菜「不是綠色花椰菜」 農糧署教你分辨+營養差異一次看
長得像但並非同類?農糧署近日科普,青花菜(broccoli)與花椰菜(cauliflower)雖然都屬於十字花科蔬菜,但青花菜是花椰菜演化的中間產物,食用部分為花蕾球;花椰菜是為肉質花球,但二者皆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骨骼與腸道健康。
鏡報 ・ 1 天前
國二女吃錯3餐確診糖尿病!母崩潰:害了她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愛喝含糖飲料、吃甜食的比例愈來愈高,肥胖與慢性病問題也日益嚴重。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健康節目中分享,她曾經在門診遇過一名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確診,糖化血色素甚至高達12%到13%,遠超過正常值。當下媽媽崩潰哭喊「是不是我害了她」,少女全程低著頭不敢說話,讓人心疼。高敏敏指出,這名少女每天早餐吃外食、午餐在福利社買麵包,下午固定吃三個車輪餅,晚餐又全家外食,三餐糖分超標卻無人察覺。
民視 ・ 19 小時前
炒麻油錯一步變毒油!吃麻油降膽固醇、穩血糖?研究這幾招有效
三杯雞、麻油雞香氣撲鼻,但你是否也聽過「麻油會上火、不健康」的說法?麻油究竟算不算好油?麻油推薦哪一種?以下醫師帶你拆解麻油的營養成分,破解迷思,讓你吃得香,也吃得安心。 麻油主要成分與營養價值
健康2.0 ・ 21 小時前
「神聖之果」全身都是寶!火龍果這時間吃最好 能減肥、降膽固醇
火龍果正值產季,營養價值之高,被譽為「神聖之果」,能通便、減肥、抗發炎、抗老化、降膽固醇,不僅果肉好吃,全身也都是寶,尤其花蓮玉里產出的雙色火龍果,風味更是特殊。 「神聖之果」火龍果 火龍果原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揭密:搭配「3類食物」穩血糖、增飽足感
稀飯容易吞嚥,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發文說明,稀飯並非沒有營養,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與米飯相比,升糖指數確實稍高,食用時搭配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油脂,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早餐常吃的「這些食物」恐害皮癢脹氣!雞蛋、奶茶上榜 醫:可先做這件事
台灣美食琳瑯滿目,但對部分人來說,看似普通的食材卻可能引發過敏。據統計,國人食物過敏發生率約6%至10%,不少人曾有蕁麻疹或腸胃不適卻找不到原因的經驗。為此,我們整理了8大常見致敏食物,快來看看你常吃的食物是否也在清單上! ▲網友熱議8大易致敏食物。(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網苦惱「麩質過敏」早餐怎麼吃? 營養師提出建議 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易致敏食物」的討論,可以發現「麩質」是網友討論度最高的過敏原之一。「麩質」存在於小麥、黑麥、大麥等穀物中,部分人吃了含有麩質的食物後,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皮膚過敏或疲倦等情況,若是「小麥過敏」體質的人,症狀則可能包括蕁麻疹、呼吸道不適等。有家長在網路分享,孩子長期出現過敏反應,經醫師建議改為「無麩質飲食」,結果卻因此苦惱早餐該如何準備。對此,營養師建議可選擇「米漢堡、蘿蔔糕、豆漿、馬鈴薯或水果沙拉等」,再搭配優酪乳或豆製品來補充蛋白質、維持免疫力,平時也應多留意食物標示,避免隱性小麥來源,有助於降低過敏或不適風險。 「蛋類」是常見易致敏食物 又以蛋白最易引起過敏 除了麩質外,「蛋類」也是經常被提及的易致敏食物,其中又以蛋白最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平民蔬菜王」是天然瘦瘦針!越吃越瘦 還能穩血糖、護肝
近年來「瘦瘦針」廣受討論,但價格昂貴,其實想成功減重,關鍵仍在於吃對食物。營養師高敏敏提到,地瓜葉是天然的瘦身幫手,其中的綠原酸能啟動GLP-1的減重機制,如同瘦瘦針,幫助調節血糖與控制食慾,同時攝取到豐富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益菌生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只生吃、爆香!醫推「蒜頭1吃法」超溫補:還護肝、排毒
大蒜極具健康效益,除了生吃,醫師張家銘表示,熟成後的黑蒜不僅不嗆鼻,多酚含量比生蒜高出4倍,同時能抗氧化、抗發炎、穩血糖,且不刺激腸胃,成為「功能醫學食物」。他建議,民眾可試著從每天吃1~3瓣黑蒜,有助於身體修復、代謝、排毒、安定神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吃香蕉助排便、緩解便祕?吃錯更嚴重!這些蔬果也會塞腸胃 正確吃法曝
排便不順、便祕時,很多人會吃香蕉,或多吃蔬菜補充膳食纖維;不過,專家提醒,香蕉若吃錯可能反而可能加重便祕;而腸胃蠕動功能較差的人,若補充蔬菜纖維質的方式不當,也會讓便祕變得更嚴重!正確吃蔬果才能有效緩
健康2.0 ・ 1 天前
鈣含量比牛奶高!醫大讚「1常見蔬菜」:身體更容易吸收
很多人想到補鈣,就直覺要多喝牛奶,但其實也可以從綠色蔬菜攝取到好鈣。婦產科醫師邱筱宸點名「羽衣甘藍」,看起來皺皺的不起眼,但其裡面的鈣含量,竟然比牛奶還要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燕麥片原來真的能降體脂與降血脂,燕麥片好處及壞處一次看!
燕麥片是現代人的健康選擇之一,燕麥有什麼好處?燕麥片有哪些營養價值?燕麥可能的壞處有哪些?每天吃多少燕麥才有保健的效果?...
Heho健康網 ・ 1 天前
不是蔬果汁!研究證實:每天喝「這飲料」 肝癌風險明顯降低
每天喝黑咖啡對身體有益!國際健康媒體《Medical News Today》報導,一項發表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期刊的新研究指出,經常喝咖啡與降低多種肝病風險有關,甚至可能幫助修復受損的肝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這類食物」要少吃!外媒示警:心血管死亡風險恐提高50%
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日發布最新飲食指南,指出大多數超加工食品對心臟與整體健康都有明顯危害,太常攝入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增加約50%,呼籲民眾與食品業者共同減少這類產品的消費與生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潘迎紫「二頭肌」登熱搜,為何76歲還要練肌肉?停經後每2人就1人骨鬆…存骨本3要訣「不只運動」
76歲女星潘迎紫返台擔任金鐘60頒獎嘉賓,不僅凍齡不老驚艷各界,她大方展露「二頭肌」瞬間登上熱搜,而她說「做運動不是為了漂亮,是為了骨質不疏鬆」,也引發大眾對防治骨鬆的關注。研究顯示,50歲以上每3人就有1人屬骨鬆高風險群,停經後女性風險更大幅攀升。但「養骨本」不能只靠運動,飲食也很重要,成人每日應攝取約1000毫克鈣質,也應適度接受日曬、補充維他命。另外,保持自己「不跌倒」很重要,培養下肢肌力與平衡感,才能降低跌倒骨折風險。
幸福熟齡 ・ 1 天前怎麼睡都不飽? 專家提醒 缺乏「這物質」恐致神經難以放鬆
不少現代人深受睡眠困擾,不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就是半夜頻繁醒來,即使睡滿時間,仍覺得白天疲倦、專注力下降。專家指出,這些看...
聯合新聞網 ・ 22 小時前
生薑穩血糖、抗發炎還能改善經期不適! 營養師揭最佳吃法:「加2物」吸收力更好
別再把生薑當成只是「煮湯用的辛香料」了!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對營養師來說,生薑早就是抗發炎飲食中的第一主角,連科學期刊都證實,每天吃對量的生薑,真的可以幫助降發炎、護關節、減少疼痛、穩定血糖。不論是經前不適、關節發炎、慢性疲勞,還是手腳冰冷、生理期情緒爆炸,一點點生薑,就是最溫柔又有效的營養救援 ! 發炎指數全下降 生薑被科學認證的抗發炎效果 根據《Cytokine》在2020年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整合16項隨機對照試驗,共1010位受試者,發現每日補充生薑(平均750-2000毫克/天),可顯著降低以下發炎指標: • CRP(C反應蛋白):SMD -5.11(95% CI -7.91至-2.30)• TNF-α:SMD -3.23• IL-6:SMD -2.00 這代表什麼?簡單說,就是生薑能有效降低慢性發炎反應的活躍程度,有助於控制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關節發炎與糖尿病風險。而《Phytotherapy Research》在2020年也補充,生薑能提升總抗氧化能力(TAC)並降低脂質過氧化產物MDA濃度,進一步證實生薑在抗氧化與抗老化方面的潛力。也就是說,生薑不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補鈣別光喝牛奶!8種食物才是真正高CP值補鈣王 加2招更有效
補鈣選高鈣食物最好?其實補鈣還得看吸收率,兩者兼顧才是高CP值補鈣食物。營養師楊婷貽整理出「補鈣高CP值清單」,讓素食者輕鬆吃對補鈣食物。 補鈣高CP值清單 素食者怎麼吃才聰明補鈣?楊婷貽強調
健康2.0 ・ 1 天前
杏仁堅果含「回春維他命」!日本鑽研抗老營養師激推1吃法燃脂又助眠
人都會老去,但衰老的速度卻因人而異,這種差異與飲食有一定關係。不少研究發現,有些食物可以有效延緩衰老!日本專門研究抗老方法的營養師為大家推薦一款零食,不但有回春維他命,更可防癡呆。 抗老超級食物
健康2.0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