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蕉助排便、緩解便祕?吃錯更嚴重!這些蔬果也會塞腸胃 正確吃法曝
排便不順、便祕時,很多人會吃香蕉,或多吃蔬菜補充膳食纖維;不過,專家提醒,香蕉若吃錯可能反而可能加重便祕;而腸胃蠕動功能較差的人,若補充蔬菜纖維質的方式不當,也會讓便祕變得更嚴重!正確吃蔬果才能有效緩解便祕。
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許多人認為香蕉有助排便,因此當便祕時就直覺性地多吃香蕉,卻發現症狀不但沒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看更多:昆布海帶不能跟香蕉一起吃?香蕉破壞海帶營養?吃香蕉注意1件事
空心菜纖維豐富但很長 也會阻塞腸道加重便祕
臨床上也發現,如果是胃下垂或大腸無力症的患者,若攝取了大量蔬菜,尤其是像空心菜這種纖維很長的蔬菜,結果雖然補充了很多纖維,但由於腸胃蠕動功能較差,這些蔬菜在腸胃裡吸水膨脹,也會使得便祕變得更嚴重。陳榮堅表示,建議這類患者把蔬菜切成小段再食用,以減少腸胃道阻塞及消化不良的情況發生。
便祕時,怎麼補充蔬果才能幫助排便順暢?陳榮堅表示,常見的奇異果、柑橘、熟透的黃色香蕉,這些水果有助於促進排便;但是像蘋果、芭樂,以及成熟度還不夠的綠色香蕉,因為含有「鞣質」,如果水分補充不足,鞣質會吸收腸道的水分,反而會加重便祕的問題。
看更多:5月當季水果:枇杷止咳、火龍果解便祕 5水果營養功效和禁忌
綠香蕉鞣質、抗性澱粉高 在腸道難消化
營養師李婉萍也表示,許多人認為,吃香蕉可以幫助排便,但其實這個功效與香蕉「熟度」有關。她說明,未熟的綠皮香蕉含有較多的鞣質(又稱鞣酸、單寧酸),會在腸胃道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塊狀物,抑制腸胃蠕動,導致便祕惡化。這對於原本腸胃蠕動較差的族群,例如幼兒或老年人,影響尤為明顯。
除了鞣質,綠香蕉中還富含果膠和抗性澱粉。李婉萍說明,果膠具有吸水性,容易在腸道內膨脹,加上抗性澱粉不易被腸道分解,這些因素導致便祕更嚴重。除了香蕉,像柿子、芭樂、山楂等水果,也含有不少鞣質,若攝取過量,再加上飲水不足,便祕症狀將更加嚴重。
熟香蕉果膠、果糖轉化 才能幫助排便
想靠香蕉順利排便,陳榮堅建議記得一定要選擇「熟透」的香蕉。李婉萍也說明,黃色香蕉經熟成後,果膠結構改變,變得容易消化,水溶性膳食纖維增加;香蕉的糖分也會轉化,果寡糖和山梨醇比例較高,這些成分有助於腸道吸水、軟化糞便,腸道通順。
看更多:香瓜功效:降血壓、抗老化?5大營養好處與禁忌 削不削皮?1招判斷
預防便祕生活飲食妙方4招
除了挑對水果與熟度,陳榮堅表示,改善便祕最重要的還是整體飲食與生活習慣。他建議以下生活飲食妙方:
蔬菜切小段:避免太長的纖維質造成腸胃阻塞。
補充水分:足量飲水可軟化糞便,使排便順暢。
補充益生菌:適度補充益生菌可調節腸道菌叢,維持腸道健康。
保持運動習慣:活動可刺激腸胃蠕動,減少便祕發生。
木瓜、奇異果、火龍果等水果也可幫助排便
李婉萍也提醒,除了熟香蕉,富含水分的水果如木瓜、奇異果、火龍果、香瓜、柑橘等,也有助於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不過也要注意適量,過量反而可能造成腹瀉。
看更多:變天就腹瀉、便祕?醫解密為何腸胃像氣象台 飲食3元素穩定腸道機能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陳榮堅醫師.李婉萍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酪梨變黑還能吃嗎?酪梨肉有黑點、黑絲是壞了?營養學碩士教1關鍵判斷
這種油狂瘦同時穩血糖!每天一匙「燃脂神油」穩血糖超有感
日本人三餐白飯照吃,卻很少糖尿病?醫揭:他們多做2件事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茂迪:日本訂單可望延續明年整年 海外比重上看7成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9日電)太陽能廠茂迪總經理葉正賢今天表示,深耕日本等海外市場有成,今年6月順利在日本獲得大筆訂單,訂單可望延續到明年整年,海外出口比重達65%至70%水準。
中央社 ・ 1 天前
含糖飲料是粒線體毒物 恐害腎「缺電」整組壞掉
腎臟健康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這些被稱為生命「發電廠」的細胞器官一旦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而受損。他特別提醒,許多人日常喜愛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而言是毒物,長期飲用恐導致腎功能受損,呼籲民眾應減少攝取。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開學學童便秘急診增 醫師:掌握餐後上廁所時機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28日電)高雄一名11歲男童近日因腹痛、冒冷汗、嘴唇發紫、手腳冰冷被送到阮綜合醫院急診,X光檢查發現滿肚子都是大便;醫師提醒,家長要建立孩子規律排便習慣,可在飯後便意強時提醒上大號。
中央社 ・ 1 天前
雞蛋放冰箱方向錯恐加速變質!專家:「這一端朝下」才能維持鮮度 很多人做反了
把雞蛋放進冰箱時,你會注意擺放的方向嗎?很多人可能沒有多想,只是順手擺好而已。其實,雞蛋是有「讓鮮度維持更久的正確放法」的。grapee.jp網站強調,如果放錯方向,不僅會加快變質,還可能影響風味。 雞蛋要「尖端朝下」保存 雞蛋的一端尖,一端圓。一般來說,我們會覺得圓的一端朝下比較穩,但正確做法其實是尖端朝下。 .尖端朝下可以讓「氣室」維持在正確位置.尖端的蛋殼較厚、強度較高 雞蛋圓的一端有個稱為「氣室」的空間,供雞蛋呼吸。讓氣室朝上,蛋黃就能維持在中央,鮮度比較容易保持。此外,雞蛋殼的強度並不均勻,尖端最強、圓端最脆弱。尖端朝下可讓堅固的部分承受衝擊,減少儲存時破裂的風險。 雞蛋最好冷藏保存 雖然超市通常將雞蛋常溫擺放,但這是為了避免顧客購買後溫差造成結露。結露會讓水分滲入蛋內,加速變質。而為防止沙門氏菌等污染,雞蛋建議「儲存在 10℃ 以下」。所以,即使冬天廚房很冷,也不要放常溫,最好買回家就立刻放進冰箱。 .尖端朝下,保護蛋殼、維持氣室位置.冷藏保存,避免結露與細菌污染 只要調整保存方式,就能讓雞蛋更新鮮、好吃到最後一顆。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張晚意首搭任敏默契佳 誇她古裝非常可愛
不同於《柳舟記》裡的傲嬌王爺,張晚意飾演身世坎坷的羅府庶子「羅慎遠」,性格寡言卻氣場強大,看似卑微的他能文能武,憑著聰穎與毅力,一步步從邊緣人逆襲成為朝堂新星,堪稱勵志代表。張晚意細膩詮釋角色從壓抑、隱忍到爆發的情緒轉折,讓粉絲大讚「眼神裡都有戲」,劇中...
CTWANT ・ 1 天前
「聞不到味道」別輕忽!醫師警告:嗅覺變差 恐失智警訊!
研究發現嗅覺功能越差的人,和大腦皮質容積減少相關,未來出現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的機率越高。嗅覺障礙也與老年人死亡率增加有相關。嗅覺異常的原因除了神經退化,也可能與病毒感染、鼻腔疾病、長期吸菸或慢性發炎有關。若年長者在沒有明顯鼻子疾病的情況下,嗅覺突然變差,必須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進一步檢查。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與繼父同框1/小哈利跟秦昊上節目 他眼神洩父愛感動網友
據悉,當時網友看見的劇組是大陸的冒險真人秀《快樂趣吹風》,秦昊就是主要的常駐嘉賓,也可推測是秦昊帶著庾恩利上節目。由照片看來,當時秦昊打扮樸素走在庾恩利後面,目光始終看著庾恩利,此舉動被說是把高光時刻留給孩子,讓網友感動直呼秦昊真的有把庾恩利當作一家人。...
CTWANT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 醫師示警這三類食物少碰:易誘發
歌手坣娜昨日(10/29)傳出病逝,享年59歲,具知情人士指出,坣娜生前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和紅斑性狼瘡所苦,不過最終是因胰臟癌辭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令人聞之色變,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過去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愛吃「甜食、高油、精緻澱粉」3類食物,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
太報 ・ 6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1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2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女性幾歲進入更年期?何時要開始做準備?醫師帶你一次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能面臨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代謝異常、體重變化與心情起伏等都會陸續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舉辦「F4生活守則 更年期遠離代謝症候群」記者會,專家於會中分享,更年期不等於生病、老化,而是另一段生命歷程的開始,女性朋友只要及早準備、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就能穩定度過轉變期,迎向健康的下半人生。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罹代謝症候群增疾病風險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建銘副理事長表示,女性在更年期期間經歷荷爾蒙衰退,代謝開始出現偏差,尤其體現在脂肪的代謝,導致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上升,且因為脂肪容易堆積在腰部,體型也會有所改變。 「從今年(2025)1月到8月,我們診所照護的45歲到55歲更年期婦女,850位中就有303位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比例與國內外數據相近。」他指出,若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皆會上升。 「F4守則」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那忙家事算運動嗎? 「但好消息是,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逆轉的。」陳建銘副理事長說明,只要「少吃多動」,哪怕是少吃一點點、多動一點點,都有機會觀察到改善,鼓勵女性朋友積極改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高蛋白飲輸了!運動後吃「它」更能長肌肉、抗發炎、護腸道
許多人運動後會補充香蕉或高蛋白飲料,藉此增肌並補充能量,但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僅蛋白質高、含糖量低,還具有額外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健康的腸道環境有助於抑制發炎物質生成,讓肌肉恢復更迅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猛!重訓後吃「這個」比喝蛋白飲更有效 肌肉恢復快又抗發炎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運動後吃香蕉或喝高蛋白飲料,是許多人補充能量與幫助肌肉修復的習慣。不過食安專家韋恩在臉書引用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其實是更好的選擇!它不只蛋白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少,還能抗發炎、幫助肌肉修復。研究團隊指出,這與「腸肌軸」(gut–muscle axis)有關——腸道健康能抑制體內發炎反應,讓肌肉恢復更快。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5款地雷宵夜曝!醫:我睡前3小時絕不碰食物
[NOWnews今日新聞]有不少人因為工作關係,或者因為嘴饞而在睡前吃宵夜,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整理了五種常見的宵夜地雷食物,並稱這些食物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血糖波動或增加體脂肪,建議宵夜份量要小、最...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