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
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
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
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
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
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
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需要更多能量,肝臟會釋放葡萄糖進入血液。」這種血糖上升通常是短暫且正常的生理現象。
若有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建議多選擇低至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皮拉提斯、或中度重量訓練。
3、特定藥物
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血糖升高,包括:
.類固醇(glucocorticoids)
.抗精神病藥
.心臟藥物(如 statins、β-阻斷劑、利尿劑)
.免疫抑制劑
.荷爾蒙治療
若有糖尿病,務必讓醫師知道你所有使用的藥物,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4、水分不足
當身體缺水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會更濃縮,導致血糖升高。建議飲水量:女性每天約 11.5 杯(約 2.7 公升),男性每天約 15.5 杯(約 3.7 公升),其中約 20% 來自食物。判斷是否補水足夠的方式之一,是觀察尿液顏色:淡黃色為佳。
5、過量食用「無糖」食品
糖尿病協會提醒:標示「無糖」或「無添加糖」的食品,不代表不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才是影響血糖的主要營養素。若過量攝取,血糖依然可能飆升。Plunkett 說:「食物吸收會持續數小時,若血糖在餐後與兩餐間都持續升高,就該考慮與營養師討論,以生活方式預防胰島素阻抗。」
6、睡眠不足
熬夜追劇或聽節目雖然愉快,但睡眠與血糖是雙向關係。缺乏睡眠會導致血糖升高,而高血糖也會干擾睡眠,常見於夜間頻繁起夜。
一項研究發現,每晚睡不到 6 小時的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研究也顯示,糖尿病患者若睡眠不足,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都會偏高,胰島素阻抗也更嚴重。建議每天維持 7 至 9 小時的規律睡眠,並固定就寢與起床時間。
7、過度曝曬陽光
頻繁曬太陽會增加曬傷風險,而曬傷常伴隨疼痛。疼痛會促使壓力荷爾蒙升高,間接導致血糖升高。
8、其他可能升高血糖的習慣
.不吃早餐
.咖啡喝太多
.使用鼻噴劑
.忽略口腔健康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你天天在吃?醫點名「5類食物」以為健康卻害血糖爆衝 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中招
·晚餐後「做這些事」恐害血糖飆高!專家嚴厲警告 坐著看電視、滑手機也中招
其他人也在看

血糖穩定不等於眼睛安全!醫揭糖尿病威脅:黃斑水腫與青光眼提早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血糖維持穩定,就能避免眼睛出現病變。然而,眼科醫師謝明潔指出,臨床觀察顯示,即使血糖控制良好,隨著病程延長,微血管仍可能受到損傷,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變化。謝明潔醫師提醒,糖尿病相關眼病變進展緩慢且早期症狀不明顯,定期檢查與早期介入,是守護視力的關鍵。 黃斑部病變 中心視力模糊隱形威脅 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是眼睛辨識細節與顏色的關鍵區域。當高血糖影響微血管通透性,液體滲入視網膜組織,便可能造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謝明潔醫師提醒,患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不適,僅在閱讀或注視物體時感到模糊,容易被忽略。 若病變延伸至中央黃斑區,將使視力下降、影像扭曲,治療難度也會增加。謝明潔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有效保留視力,目前常見治療方式包括雷射光凝術、眼內藥物注射及血糖管理並行,皆須依個案狀況評估。 視網膜變化 從微出血到牽引性剝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眼部併發症之一。謝明潔醫師表示,高血糖造成微血管壁脆弱、血液滲漏,初期可見「點狀出血」或「棉絮狀病灶」。若未及時控制,缺血區域會刺激新生血管生長,這些脆弱的血管容易破裂,導致玻璃體出
健康醫療網 ・ 18 小時前
「黑水虻」小兵立大功! 北彰化7鄉鎮每月300公噸廚餘吃光光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也點燃熟廚餘去化戰火,而彰化縣今年5月多了地表最強的廚餘清道夫「黑水虻」軍團,由和美鎮扛起收運鄰近鄉鎮的廚餘,可以每月處理7鄉鎮市300公噸的廚餘,大大減輕溪州焚化爐的負擔。和美鎮清潔隊表示,和美是半自動化黑水虻貨櫃屋,原本單月處理廚餘量為180公噸到200公噸,受到非洲豬瘟影響,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早餐喝無糖全穀粉竟爆肥?醫揭「養生迷思」錯很大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許多人選擇早餐時會偏好全穀類和鹹食,然而,50多歲的女性最近卻因為這樣的選擇,健檢報告顯示體重、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高得驚人。醫師指出,「全穀類」和「不甜食物」並不代表就能安心享用,這是常見的誤區。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流感疫情還在燒! 羅一鈞:「左流右新」11/1這族群開打
疾管署統計,上週類流感就診11萬人次,連續三週下降。不過,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8)日表示,流感疫情要脫離流行期,預估要到11月中旬,且12月中下旬恐再次升溫,屆時威脅一定高於秋季這一波,請民眾把握機會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常春月刊>11月號搶先看:關注血糖護健康!掌握醣化血色素標準,遠離糖尿病風險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全球已有超過5億人受糖尿病影響,台灣成人盛行率約12%,亞洲地區的患者人數更呈快速上升趨勢。糖尿病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但長期高血糖可能對心血管、腎臟及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除了藥物治療外,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心理健康管理同樣關鍵,能有效控制血糖並提升生活品質。此外,本專題也將介紹第一型糖尿病,提醒家長與年輕族群及早認識、重視預防與早期警訊。 <導言>糖尿病趨勢與未來風險糖尿病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與藥物治療,是可以被穩定控制、延緩併發症發生的慢性疾病。 血糖飆升早期警訊糖尿病的成因包括遺傳、肥胖、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與慢性壓力等。常見症狀包括頻尿、口渴、體重異常變化與疲倦感,但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因此「沉默殺手」之稱。 最實用控糖10招控制血糖除了藥物治療,飲食與運動同樣重要。建議均衡飲食、少糖少油、多攝取蔬果及全穀類,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並建立定期血糖檢測習慣。 資深糖友控糖秘訣大公開當張坤來看到報告上觸目驚心的數字,空腹血糖高達250mg/dL時,他整個人愣住了,腦中瞬間一
常春月刊 ・ 5 小時前
明年沒轉診跑大醫院恐收1200元 網紅讚德政嘆「健保快被玩壞了」
根據規劃,此項制度將強化醫療分級落實,避免輕症患者直接湧入醫學中心就診,導致醫療資源排擠重症病患。衛福部表示,該措施並非針對急診或重症患者,而是針對一般門診未經轉診者進行費用調整。對此,百萬網紅Cheap在社群平台分享個人實際轉診經驗,指出制度雖具人性設計,但...
CTWANT ・ 8 小時前
再見了「大姊」!壽山動物園非洲獅1原因身亡…閉園獅吼聲成絕響
謝謝你帶給大小朋友生命教育!壽山動物園深受大家喜愛的非洲獅「大姊」因癌症離世,高齡二十多歲(約相當於人類八十歲)的她,每到閉園前都會獅吼,是獅群們下班暗號,如今成了絕響。園方公布一憂也透露一喜,新夥伴「布蕾」也已融入獅群,將延續「大姊」帶來的笑容。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豬隻禁運禁宰延長!豬價漲近逼牛肉 餐飲業苦撐
台中曲姓餐飲業者表示,店裡水餃、滷肉飯都得用大量豬肉,近日他向廠商訂貨,豬絞肉批發價漲到每公斤230元,比禁宰前貴4成,牛肉每公斤批發均價260元,「豬肉快比牛還貴,太誇張!」乾脆先不進貨。台中第五市場知名爌肉飯昨大排長龍,詹姓老闆說,靠著之前豬肉存貨能撐幾天,...
CTWANT ・ 1 天前
清廚餘奇兵「黑水虻」!從蟲到雞蛋 吉慶國小打造「零廚餘」循環校園
台灣出現非洲豬瘟的疫情,到底營養午餐每天50萬公斤的廚餘,該何去何從?我們今天來就看一間幾乎零廚餘的學校。這是新北市的吉慶國小,他們發展出了一套黑水虻循環系統,他們讓黑水虻吃廚餘,再用黑水虻餵雞、餵魚,而雞會生蛋,就當成午餐加菜,學校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永續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扎根,而他們的孩子,果然,每一位都是小小昆蟲達人或小小養雞博士。
鏡新聞 ・ 1 天前
冷氣停機前必做「這動作」!避免下次開機飄臭味,還能省電、延長機器壽命
隨著秋意漸濃,許多家庭開始減少冷氣使用頻率,準備進入換季收納期。然而,冷氣經過整個夏季的高頻運轉後,若未做好停機前的保養工作,隔年重新啟動時可能面臨異味飄散、漏水或運轉聲音異常等問題。專家提醒,掌握正
食尚玩家 ・ 6 小時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科學認證這樣洗水果最有效!洗對順序去除9成農藥 葡萄草莓安心吃
大家都擔心蔬果農藥殘留,但光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就能沖走農藥嗎?最新研究顯示,傳統僅用清水沖洗水果的方式,對付脂溶性農藥的去除率低於20%,而一套結合玉米粉與小蘇打的科學清洗方法,可將農藥去除率提升至超
健康2.0 ・ 1 天前
薑不只暖身!研究:薑是「內臟脂肪剋星」讓胰島素更靈敏 告別三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門診中,經常被問到喝薑茶是否真的對健康有幫助。過去他只能笑著回答:「溫溫的、舒服就好啦~」,但現在很肯定地說:「對身體代謝真的有幫助,而且有研究數據支持
健康2.0 ・ 6 小時前林信義:台灣國際地位提高 外交人員做先鋒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慶州28日電)2025年APEC領袖會議31日將在韓國慶州舉行,領袖代表林信義今天飛抵韓國,他出席代表處歡迎晚宴時表示,近年全球局勢變化快速,特別是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以及數位轉型帶來的挑戰。台灣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台灣要走向國際,每位外交人員都是先鋒、也是代言人。
中央社 ・ 1 天前
立冬將至!營養師:聰明「溫補」勝過大補特補
立冬節氣即將到來,天氣轉涼,是調養身體、預防感冒的重要時節。戴淑婷營養師提醒,若補得過於油膩或過重,反而可能導致嘴破、便秘,甚至血脂血糖上升等問題,建議民眾應「聰明溫補」,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他發現「便宜機票多不含托運」過來人認證:真的可以
歲末年終,許多民眾會利用特休出國旅遊,為了省機票錢,不少人會密切關注便宜機票,不過有網友發現,大多超值機票均不含托運行李,讓原PO相當納悶「真的很多人出國沒帶托運行李嗎?」引發討論。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22 小時前
11月「星座運勢排行」出爐! 冠軍好運一路旺到跨年
此外,因為火星進入射手座,使得異國文化交流的氣氛升溫。若你有出國或學習新知的計畫,這是一段適合探索不同文化、開拓視野的時期,你將獲得新的啟發與靈感。在社會層面上,專業知識與公共議題的討論,將變得活躍,許多話題會引起群眾共鳴,適合積極參與交流、拓展人脈。另...
CTWANT ・ 15 小時前
全家「神級飲料」限時1元被讚爆 網狂掃:直接搬一箱
有感於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加上連假後多數消費者偏好低負擔美味擺脫聚餐罪惡感,便利商店陸續專攻相關食飲,近期一名網友發文說,到全家挑飲品時,偶然相中一款無糖飲料,結果一喝上癮,天天上門購買,大批網友見狀也附和說「好喝到直接囤一箱」,更有內行人透露,現在活動促銷,只要扣點數就能1元爽喝。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 醫師示警這三類食物少碰:易誘發
歌手坣娜昨日(10/29)傳出病逝,享年59歲,具知情人士指出,坣娜生前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和紅斑性狼瘡所苦,不過最終是因胰臟癌辭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令人聞之色變,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過去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愛吃「甜食、高油、精緻澱粉」3類食物,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
太報 ・ 3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