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11月號搶先看:關注血糖護健康!掌握醣化血色素標準,遠離糖尿病風險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全球已有超過5億人受糖尿病影響,台灣成人盛行率約12%,亞洲地區的患者人數更呈快速上升趨勢。糖尿病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但長期高血糖可能對心血管、腎臟及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除了藥物治療外,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心理健康管理同樣關鍵,能有效控制血糖並提升生活品質。此外,本專題也將介紹第一型糖尿病,提醒家長與年輕族群及早認識、重視預防與早期警訊。
<導言>糖尿病趨勢與未來風險
糖尿病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與藥物治療,是可以被穩定控制、延緩併發症發生的慢性疾病。
<PART1>血糖飆升早期警訊
糖尿病的成因包括遺傳、肥胖、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與慢性壓力等。常見症狀包括頻尿、口渴、體重異常變化與疲倦感,但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因此「沉默殺手」之稱。
<PART2>最實用控糖10招
控制血糖除了藥物治療,飲食與運動同樣重要。建議均衡飲食、少糖少油、多攝取蔬果及全穀類,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並建立定期血糖檢測習慣。
<PART3>資深糖友控糖秘訣大公開
當張坤來看到報告上觸目驚心的數字,空腹血糖高達250mg/dL時,他整個人愣住了,腦中瞬間一片空白。雖然隱約知道情況不妙,但他怎麼也不願相信這是真的,於是又跑去第二家檢驗所重做一次檢查,然而結果卻一樣,他罹患了糖尿病。
<part4>血糖值飆破千,第一型糖尿病惹禍
 第一型糖尿病最常見的發病年齡,是在青春期前後,以10至14歲最為常見,占糖尿病的5-10%,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大多數在30歲以前診斷出來。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糖胖症治療新趨勢:早期介入+體重管理,突破單純控血糖限制
 .沒吃甜食血糖還飆?營養師揭「4大隱藏炸彈」 番茄醬、醬油膏中鏢
其他人也在看


紅斑性狼瘡好發女性 出現這警訊應立刻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治療權威/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被證實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於日前過世;花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糖尿病是腎臟沉默殺手!醫嘆:9成6腎病患者無病識感
腎臟病被視為現代社會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鄧子聰醫師指出,糖尿病是導致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當血糖長期過高,超過腎臟回收能力時,將嚴重損害腎功能。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62歲洪榮宏驚爆入院憔悴病容照流出 經紀人曝「重要部位」出狀況
62歲的金曲歌王洪榮宏才宣布明年1月要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舉辦「舊情綿綿」演唱會,沒想到今天突然在臉書曬出雙目緊閉的病容照,他寫下「預備心情;準備開刀」,讓粉絲非常擔心。洪榮宏經紀人稍早回應,是因為攝護腺的困擾動刀。洪榮宏經紀人表示:「經檢查醫師評估後,開刀才能一勞永逸。所以等候病房和開刀的通知,目前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
台灣黑豆新發現!最新研究公開「黑豆1部位」護腸又護腦 9項專利力證效果
壓力大、睡不好、腸胃亂,可能也連帶影響大腦健康。嘉義基督教醫院與中興大學從台灣黑豆種皮中找出關鍵成分,有助腸道菌叢平衡與腦部基因表現調節,並取得9項專利。 醫學結合農科!黑豆種皮開啟腦與腸健康研
健康2.0 ・ 12 小時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發現已晚期!坣娜罹「癌王」胰臟癌逝 醫揭「5症狀」是警訊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病逝,「癌王」胰臟癌再度引起關注,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確診時已屬晚期。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若出現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須小心是否為胰臟癌,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脂肪胰,恐是造成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好市多雙11「買1萬1折1100元」 黑鑽會員雙重優惠首登場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參戰雙11!11月5日至11月11日推出為期7天的線上購物優惠活動,祭出超過 300 項特價商品,另外「黑鑽會員限定早鳥日」 首度登場,黑鑽會員可於11月10日搶先享「滿11,000 折1,100」的專屬優惠,隔日雙11可再與全體會員同享同額優惠。(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健檢紅字不是警告,是身體的「預告」——從健檢報告看常見異常指標的臨床意涵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健檢報告出現紅字不代表病入膏肓,而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高膽固醇、血糖、尿酸與肝功能異常,往往與代謝症候群、脂肪肝及糖尿病風險相關。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早期介入,多數指數可逆轉並恢復健康。了解健檢紅字的意涵,是預防慢性病、守護中年健康的關鍵一步。每年定期健檢後,報告總有那麼幾欄紅字——膽固醇、血糖、尿酸、肝功能指數……這些紅字項目,在台灣50歲以上的男性中極為常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數據,約有近四成中老年人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其組成要素也常是健檢紅字的來源。本文將以臨床常見的健檢異常指標為例,提供醫學解釋與生活建議,協助民眾理解這些「紅字」背後的健康訊息,從而及早預防慢性病風險。1. 總膽固醇(TC)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偏高定義與臨床意義:總膽固醇 ≥ 200 mg/dLLDL-C ≥ 130 mg/dL(高風險者應 40 IU/L(依各實驗室參考值略有不同)➡️GPT單獨上升常見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若GOT與GPT皆升高,應排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或藥物性肝毒性。改善建議:減重(BMI降至24以下)可顯著改善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8 小時前
台新新光金突發重訊!公告台新投信董事監察人全面改選
台新新光金控(2887)旗下子公司台新投信於(30)日公告法人董事及監察人全面改選,原因為現任董事、監察人任期屆滿。此次改選與台新投信與新光投信的合併案相關,任期將從114年11月24日起至117年11月23日止,為期三年。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頭痛像被雷劈」49歲六月以為中風送醫!醫揭關鍵原因 中年女性最要小心
49歲藝人六月年初突然頭痛欲裂,她形容像被鐵鎚重擊,血壓飆到180緊急送醫,一度以為中風,檢查後確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這個陌生疾病其實是許多高壓族群的隱形威脅。六月確診前兼顧工作、學業和家庭,一年內兩度劇烈頭痛,還出現氣喘、心律不整等症狀,加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讓她驚覺不能再硬撐。 60秒內痛到極點 醫揭「雷擊性頭痛」是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警訊 輔大醫院神經科張哲誠醫師解釋,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是腦血管突然緊縮造成的疾病,最典型症狀是短期內反覆發作的雷擊性頭痛,在60秒內達到最痛。這種頭痛常在排便、運動、洗澡或情緒激動時突襲,也可能是藥物引發。每次持續數小時,兩三週內反覆發作。而中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好幾倍,好發於40到50多歲。超過三成患者頭痛時血壓會飆高,常被誤以為中風。張哲誠醫師建議,診斷需靠腦血管攝影,而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準確度也有8成。早期檢查可能看不出異常,因為血管收縮從小血管開始向中心蔓延,需要醫師仔細評估症狀。 中年女性注意! 長期壓力、荷爾蒙變化恐誘發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中年女性為何特別危險?張哲誠醫師認為腦血管張力失調是主因,加上內皮功能障礙和交感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男性注意!「攝護腺癌」有3大明顯症狀
[NOWnews今日新聞]攝護腺癌為我國男性發生率第三位的癌症,死亡率居第六。國民健康署提醒男性民眾,應留意身體異常徵兆,倘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利早期診斷與治...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