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
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醫師推薦的攝護腺保養食材。根據《Int J Mol Sci》在2023年的研究指出,全番茄攝取比單一植化素更能全面降低前列腺疾病風險。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富含順式茄紅素與橄欖多酚的番茄補充劑,在臨床試驗中可顯著改善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泌尿症狀與生活品質,甚至在實驗模型中,能干擾前列腺癌的訊號傳導與病變進展。研究也指出:當茄紅素與番茄原生環境中的其他植化素共同存在時,其抗氧化效果顯著強於單一補充劑。
同時,《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於2018年的統合分析也納入超過26萬名參與者資料,發現攝取熟番茄與番茄醬明顯與降低前列腺癌風險有關(風險比RR = 0.84,p = 0.029),而生番茄則無顯著保護效果。
這意味著,攝護腺保健的番茄吃法,應以熟番茄+橄欖油為優先,如番茄燉牛肉、番茄炒蛋、番茄醬拌義大利麵等,效果遠比單吃生番茄來得強!
番茄的營養魔法 三大成分決定它有多強
1、茄紅素(Lycopene)
•強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
•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攝護腺癌與皮膚光老化
2、鉀(Potassium)
•幫助排鈉、調節血壓、預防水腫
•對高鹽飲食的調節力尤為重要
3、維生素C
•增強免疫力、促進鐵吸收
•搭配鐵質食材(如豆類、紅肉)更能提升造血能力
再加上膳食纖維、多酚類、天然酵素等營養輔助,一顆小番茄等於是全方位的抗氧包,從心臟、腸道、皮膚、攝護腺一路顧到免疫力!
番茄這樣吃 才能真正「吸收更多、效果更強」
你可能不知道:「番茄生吃不一定最營養!」,建議:
1、加熱+橄欖油,茄紅素吸收率大提升
茄紅素屬脂溶性,加熱(如炒、燉、煮)後搭配少量好油脂(如橄欖油),吸收率可提高2-3倍!
2、番茄湯、番茄炒蛋、番茄燉牛肉、番茄肉醬通通上榜
這些都是簡單又能提升吸收率的料理方式,連小孩都愛吃。
3、番茄汁也不錯,但選無糖/低鈉版本
商業番茄汁常添加糖與鹽,記得選擇原味款或自製最安心。
4、每天建議攝取量:1顆中型番茄或1/2杯番茄醬製品
超過110g(約一顆半小番茄)就能達到研究中有益健康的標準量!
一天這樣吃番茄,最剛好!
搭配蔬菜與蛋白質、用橄欖油簡單烹調,健康又無負擔!
.早餐:全麥吐司+番茄切片+酪梨+水煮蛋
.午餐:番茄牛肉燉飯+燙菠菜+水果
.下午茶:無糖番茄汁+一小把堅果
.晚餐:歐姆蛋佐番茄肉醬+香米蒟蒻飯+紅蘿蔔炒香菇
番茄雖好 這些人要「適量」吃
1、胃食道逆流/腸躁症/容易胃酸過多者:番茄偏酸,空腹大量食用可能刺激胃酸分泌
2、腎功能不全者:番茄含鉀高,需注意攝取量
3、對茄紅素過敏者/皮膚發紅者:極少見但需注意反應
▲一般人每日吃1-2顆中型番茄,多數可安心補充營養。
每天應該攝取多少番茄?
1、降血壓
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大約一天一顆大番茄。
2、預防攝護腺癌
每日攝取劑量約為10-30毫克的茄紅素 可能與降低攝護腺癌風險有關。這通常可透過番茄醬、番茄汁或補充劑獲得。在一些臨床研究中,使用15毫克到30毫克/天 的劑量連續數週至數月,觀察到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下降的潛在效果。
.茄紅素含量(依據成熟紅番茄平均值)
每100克新鮮紅蕃茄:約含3毫克茄紅素。熟番茄(經加熱或加工,例如番茄醬)含量與吸收率更高,可達10–30毫克/100克
.換算
若你只吃生鮮大番茄(平均約150–200克/顆),每顆約含4.5–6毫克茄紅素。所以要達30毫克茄紅素,大約需要:5-7顆大番茄(共約1公斤)
.如果是加工產品(建議選項)
番茄糊(tomato paste):每100克約含30毫克茄紅素。所以只 100克番茄糊 即可達到 30 毫克劑量。番茄醬:每100克約含10–20 毫克,需約150–300 克。
▲注意事項
•茄紅素屬脂溶性抗氧化物,與油脂一起攝取會提升吸收率。
•並非所有研究都顯示明顯的預防效果,茄紅素可能對某些人群更有效(如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人)。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小番茄千萬別直接冰! 專家曝「多做這1步」營養不流失還能放更久
 ·大小番茄差在哪?哪個更能養顏美容?醫揭營養價值 這1種煮後更易吸收
其他人也在看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14 小時前
驚!94%腎臟病人不自知 醫師提醒三症狀是警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腎臟內科鄧子聰醫師看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腎臟病是近代社會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之一,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5年的統計結果,有
好醫師新聞網 ・ 3 小時前
林芳郁失智親臨現場 賴清德暖舉曝光:我質詢過你「要原諒我哦」
[Newtalk新聞] 總統賴清德今(31)日下午接見「第35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特別的是,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醫師林芳郁也親臨現場。據了解,賴總統一到場就先向林打招呼,並致意說,「看起來很勇健、精神很好」。隨後致詞完畢來到拍照環節時,賴清德體諒到林芳郁身體不便,因此特別與林的老同學葉金川,一起前去座位區合照。由於林曾於2008年擔任行政院衛生署長,而當時賴清德擔任立委,也藉此機會對他打趣說,「我以前質詢過你耶,要原諒我哦。」據指出,現場氣氛十分溫馨。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在總統府親自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並表達祝賀與感謝是莫大的榮幸,也代表全體國人感謝所有獲獎人在醫療領域無私的奉獻,為人民的健康提供最好的服務。 賴清德指出,醫療奉獻獎的評選過程極為嚴謹,並非依據門診量或知名度評定,或頒發給名醫,而是頒發給願意在人煙罕至之處持續奉獻、超越自我的醫師或醫療服務人員,該獎項可以說是醫界的典範。他曾擔任厚生會會長並參與過醫療奉獻獎的評審工作,深知獲獎不易。因此,對每位得獎人都非常欽佩,對大家的奉獻更是由衷感激。 賴清德表示,今年獲得「團體醫療奉獻獎」的羅東聖母醫院社區醫學部,駐診地點從宜蘭北端頭城
新頭殼 ・ 2 小時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14 小時前
日本95歲奶奶血管年齡僅20歲!逆齡長壽全靠這樣做 1招幫血管做彈力操
日本有一位95歲奇蹟奶奶佐藤秀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身體年齡只有36歲、血管年齡更只有20歲,到底奶奶是怎麼保養身體,才能如此年輕逆齡? 95歲奇蹟阿嬤的逆齡術 觀察佐藤秀的身體狀況,身高1
健康2.0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坣娜因肺腺癌病逝 醫揭兩大成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台大醫師胸腔外科李章銘醫師/本報資料照片 已故女星坣娜的先生發文證實,坣娜是因為肺腺癌病逝;事實上近來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普及,讓肺部腫瘤得已
好醫師新聞網 ・ 6 小時前
不只油煙!研究:「廚房1物」增肺癌風險 害女性不抽菸也中鏢
歌手坣娜罹肺腺癌病逝,引發外界對肺癌的關注。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韓國調查發現,女性肺癌患者中有90%是非吸煙者,主要與廚房環境有關。另外,30%工作者會因在瓦斯爐前工作約8小時,而出現肺部異常徵兆,年輕工作者也不例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5旬女額頭「長硬塊」沒理!檢查才知竟是骨瘤 醫示警:見4症狀快就醫
身體上出現任何警訊都千萬別忽視,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新竹台大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張晏誠分享,有一名50歲的小姐,近年來額頭左側出現一顆不痛不癢的硬塊,一開始未加理會,卻發現額頭外觀有點腫起來,經檢查後發現竟是「額部骨瘤」。對此,張晏誠提醒,若出現「4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頭痛像被雷劈」49歲六月以為中風送醫!醫揭關鍵原因 中年女性最要小心
49歲藝人六月年初突然頭痛欲裂,她形容像被鐵鎚重擊,血壓飆到180緊急送醫,一度以為中風,檢查後確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這個陌生疾病其實是許多高壓族群的隱形威脅。六月確診前兼顧工作、學業和家庭,一年內兩度劇烈頭痛,還出現氣喘、心律不整等症狀,加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讓她驚覺不能再硬撐。 60秒內痛到極點 醫揭「雷擊性頭痛」是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警訊 輔大醫院神經科張哲誠醫師解釋,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是腦血管突然緊縮造成的疾病,最典型症狀是短期內反覆發作的雷擊性頭痛,在60秒內達到最痛。這種頭痛常在排便、運動、洗澡或情緒激動時突襲,也可能是藥物引發。每次持續數小時,兩三週內反覆發作。而中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好幾倍,好發於40到50多歲。超過三成患者頭痛時血壓會飆高,常被誤以為中風。張哲誠醫師建議,診斷需靠腦血管攝影,而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準確度也有8成。早期檢查可能看不出異常,因為血管收縮從小血管開始向中心蔓延,需要醫師仔細評估症狀。 中年女性注意! 長期壓力、荷爾蒙變化恐誘發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中年女性為何特別危險?張哲誠醫師認為腦血管張力失調是主因,加上內皮功能障礙和交感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沉默殺手」肺腺癌2年奪走3星!除了坣娜還有他們 「起初以為感冒」終撒手
坣娜因肺腺癌在59歲時離世,丈夫薛智偉心痛發文表示,2021年演唱會後她出現咳嗽症狀,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就醫,直到同年12月才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她以堅強意志與從容心態「陪我又多走了四年」,病程雖困難,但仍維持積極生活。肺腺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許多人發現時已屬晚期,汪建民與顏正國也是發現即末期,在去年與今年去世。
鏡週刊Mirror Media ・ 8 小時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 醫師示警這三類食物少碰:易誘發
歌手坣娜昨日(10/29)傳出病逝,享年59歲,具知情人士指出,坣娜生前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和紅斑性狼瘡所苦,不過最終是因胰臟癌辭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令人聞之色變,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過去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愛吃「甜食、高油、精緻澱粉」3類食物,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
太報 ・ 1 天前
50歲後「這樣走路」更能燃脂減重! 研究結果大逆轉:快走不一定最好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根據美國《Women’s Health》指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走得較慢的女性,比快速行走的人燃燒了更多脂肪。以下是研究細節與原因解析。 研究發現了什麼? 這項於2022年1月發表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追蹤了25位停經後女性,要求她們進行為期15週的健走計畫。其中有9人完成15週就結束,另外16人則持續走了30週。所有參與者每週4天健走,每次約3英里(約4.8公里)。 • 快走組:時速約 4.1 英里(6.6 公里),每天走45分鐘• 慢走組:時速約 3.2 英里(5.1 公里),每天走54分鐘 在持續30週的16名女性中,慢走組的脂肪減少量是快走組的 2.73 倍。更有趣的是,快走組直到30週結束時才出現脂肪減少,而慢走組則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減脂。 為什麼慢走能更有效減脂? 原因尚不完全確定,研究只是觀察到慢走組減脂更多,並未直接證明機制。研究團隊推測: • 快走時:容易氣喘,身體傾向使用血糖(葡萄糖)供能• 慢走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男性注意!「攝護腺癌」有3大明顯症狀
[NOWnews今日新聞]攝護腺癌為我國男性發生率第三位的癌症,死亡率居第六。國民健康署提醒男性民眾,應留意身體異常徵兆,倘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利早期診斷與治...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中養豬場糞泥厚達10公分!2度清消仍陽性 百名國軍奮戰中
非洲豬瘟中央前進應變所指揮官杜文珍於10月31日表示,該案場的清潔狀況極度不理想,「清潔若沒做好,消毒是沒有用的」。為此,昨晚台中市動保處共出動22名人員,並請求陸軍第十軍團砲兵第五八指揮部支援30名官兵,以「1名動保人員搭配2名官兵」的方式展開前置清理作業,清出...
CTWANT ・ 9 小時前
給川普贏面子!紐時解析中國1招換關鍵讓步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長達1小時40分鐘的「川習會」,雙方主要針對經貿問題達成部分共識。《紐約時報》分析,在北京深諳讓川普有面子、實則贏裡子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
川習未談台灣 中官媒解讀無聲勝有聲3/習近平穿增高鞋撐場面? 站190公分川普旁竟「一樣高」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隔六年終於在釜山重聚,但網友們卻把重點放在習近平的身高,因為六年前的川習會上,兩人身高有明顯的差距,但這次在釜山的合照,卻有不少人發現,身高180公分的習近平與身高190公分的川普站在一起竟然幾乎一樣高,就被懷疑習近平可能穿了增高鞋墊。
鏡新聞 ・ 8 小時前
屏檢偵結罷綠委伍麗華「不實連署」案 國民組發會副主委獲50萬交保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國民日前對民進籍山地原住民立委伍麗華發起罷免,但該提議涉不實連署,屏檢依偽造文書等罪起訴9人;其中國民組發會副主委黃碧雲、專委謝友光7月遭押,今(31)天各以新台幣50萬元、10萬元交保。
民視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