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常吃的「這些食物」恐害皮癢脹氣!雞蛋、奶茶上榜 醫:可先做這件事
台灣美食琳瑯滿目,但對部分人來說,看似普通的食材卻可能引發過敏。據統計,國人食物過敏發生率約6%至10%,不少人曾有蕁麻疹或腸胃不適卻找不到原因的經驗。為此,我們整理了8大常見致敏食物,快來看看你常吃的食物是否也在清單上!

▲網友熱議8大易致敏食物。(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網苦惱「麩質過敏」早餐怎麼吃? 營養師提出建議
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易致敏食物」的討論,可以發現「麩質」是網友討論度最高的過敏原之一。「麩質」存在於小麥、黑麥、大麥等穀物中,部分人吃了含有麩質的食物後,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皮膚過敏或疲倦等情況,若是「小麥過敏」體質的人,症狀則可能包括蕁麻疹、呼吸道不適等。
有家長在網路分享,孩子長期出現過敏反應,經醫師建議改為「無麩質飲食」,結果卻因此苦惱早餐該如何準備。對此,營養師建議可選擇「米漢堡、蘿蔔糕、豆漿、馬鈴薯或水果沙拉等」,再搭配優酪乳或豆製品來補充蛋白質、維持免疫力,平時也應多留意食物標示,避免隱性小麥來源,有助於降低過敏或不適風險。
「蛋類」是常見易致敏食物 又以蛋白最易引起過敏
除了麩質外,「蛋類」也是經常被提及的易致敏食物,其中又以蛋白最容易引起過敏。便有網友分享,自己多年來受到蕁麻疹困擾,原先一直靠吃藥壓制,直到某年「受不了去檢測」,才發現對蛋過敏,「戒蛋後,就漸漸變好了」。
不過,也有蛋過敏者無奈表示,日常生活中含蛋的食品太多,能吃的選擇也因此受限,且需要另外尋找其他蛋白質來源,直呼要對自己常吃、愛吃的食物「斷捨離」真的很不容易!
堅果類、乳製品 也是台灣人常見的過敏源
而「堅果類」食物如核桃、腰果、杏仁等,也是不少人過敏的主因。雖然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與蛋白質,營養價值高,但對過敏體質者而言,卻可能引起皮膚紅疹、呼吸道不適或腸胃反應,嚴重時甚至需立即就醫。
另外,「乳製品」也是台灣人常見的過敏源之一,有網友分享,自己「喝奶茶會頭痛」,檢查過後才發現對乳製品過敏,後來改喝燕麥奶或豆奶後就改善許多。
網友熱議的易致敏食物 常見還有這些
除了上述食物清單,包含「魚類」、「咖啡因飲品」、「肉類」與「芒果」也都是網友熱議的易致敏食物,若你經常出現過敏反應,不妨從日常飲食中找出可能的線索,透過飲食紀錄來追查過敏源頭。若還是難以判斷,也可以直接尋求專業醫師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並避開過敏原,才能讓身體遠離反覆發作的不適,安心享受每一餐!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麵包吃不完該放「冷藏or冷凍,」? 專家解答:這樣保存最後一片也好吃
·營養專家點名「3種常見食品」恐害糖尿病、焦慮上身! 很多人早餐就吃
其他人也在看

川普訪韓回飯店先點起司漢堡「要求多放番茄醬」 韓式晚宴菜色曝光
美國總統川普29日結束韓美首腦會談後返回慶州希爾頓酒店休息,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他一抵達飯店便立刻透過客房服務點了一份「芝士漢堡」,還特別叮囑「要加美式起司、多放番茄醬」。消息曝光後,引發外界對這位美國總統「飲食習慣」的再次關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海苔豆皮蛋餅/沒有澱粉的蛋餅 早餐一樣豐富美味 擅用這1食材替代麵粉
周末起得晚,早餐經常和午餐一起吃,歐美稱為Brunch,問題是,豐盛的食物在短短的時間內,一口氣全數下腹,營養師大喊不健康,只能偶一為之。怎樣能做出澱粉少一點的早餐呢?可以先試試這款由生機飲食專家王明
健康2.0 ・ 1 天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驚!94%腎臟病人不自知 醫師提醒三症狀是警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腎臟內科鄧子聰醫師看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腎臟病是近代社會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之一,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5年的統計結果,有
好醫師新聞網 ・ 22 小時前
肝膽名醫減肥18公斤!成功逆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祕訣
每個人都有減肥經驗,就連醫師也不例外!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曾出現健康警訊,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曾高達84公斤,中度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上身,最後靠著運動、飲食控制,減重18公斤,成功逆轉
健康2.0 ・ 9 小時前
「空腹運動」瘦更快?錯!恐儲存更多脂肪,想減重、年過50更要吃「這個」:15克增肌減脂更有效
理想狀況下,你的日常飲食已經夠均衡(就像前一章提到的),所以隨時都能出門健身或進行輕量運動。但如果你要進行高強度、長時間或高負荷的訓練,那就需要在運動前「加滿燃料箱」。
幸福熟齡 ・ 1 天前鯖魚、秋刀魚...6種魚恐藏毒!想預防組織胺中毒,食藥署教1招毒性降九成
吃魚後全身發癢、臉紅或肚子不舒服?小心,可能是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如果鮮度不佳,可能引發中毒。快來看看怎麼吃得安心,遠離中毒風險!症狀像過敏!這些魚保存不當,恐釀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鰹魚等魚類因含血合肉較多,游離組胺酸含量相對較高,一旦保存不當(貯放在高於15~20℃ 的環境中)......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冬粉熱量低卻踩雷?營養師曝「3吃法」超NG 小心高血壓上身
天氣開始轉涼,最適合吃火鍋、薑母鴨、麻油雞等等,其中「冬粉」是常見配料,不過有許多人會將其取代白飯,因為相較之下熱量較低。對此,營養師指出,冬粉經常讓人覺得「熱量低、吃不胖、最健康」,但若料理成涼拌、麻辣的口味,恐怕會吃進更多的鈉,增加罹患高血壓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以為冬粉最健康!營養師曝光NG吃法 恐會增加高血壓風險
台灣有不少料理都含有冬粉,也有人會因為冬粉熱量低,將其取代白飯!不過營養師「老辜」就指出,冬粉會讓人誤會是減肥好夥伴,但調理方式的不同,反而會攝取更多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鏡週刊Mirror Media ・ 9 小時前
堅果開封該常溫還冷藏保存?專家揭正確保存3步驟:多做1事延緩氧化
堅果含不飽和脂肪酸,但這類脂肪酸與空氣、光線或高溫接觸後,容易發生氧化反應,產生「油耗味」與自由基,這不僅影響口感與風味,還可能影響健康。你知道「混合堅果」的正確保存方法嗎?開封後到底該放在常溫還是冰箱冷藏才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專欄「栄養士食堂」詳細說明混合堅果的正確保存方式。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遠離肺腺癌必吃3大類食物 營養師教你從飲食抗發炎
「好小子」顏正國、藝人坣娜都因罹患肺腺癌病逝,再度讓國人對於肺癌這項疾病相當關注。根據衛福部公布113年國人十大死因調查報告,癌症蟬聯43年十大死因榜首,肺癌更連續多年高居癌症死亡率首位。營養師高敏敏建議民眾,若想遠離肺腺癌,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和保養外,吃對食物也能避免癌症找上門。
聯合新聞網 ・ 19 小時前
「9成死亡率」肺炎重創馮淬帆健康 醫:飯後勿平躺、側臥睡姿防嗆咳
演員馮淬帆11月1日傳出逝世消息,享壽81歲。馮淬帆在電影《最佳損友》中飾演的牛頭帆,一句經典台詞「香蕉你個芭樂」讓人津津樂道。馮淬帆近年反覆因肺炎感染住院,根據衛福部數據,65歲以上的老人因肺炎致死的比例高達90%。胸腔科陳育萱醫師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訓中曾發表「肺炎對老人健康影響」的文章,她建議老人採側臥睡姿,可預防吸入性肺炎。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全球74%死亡竟是慢性發炎惹的禍?醫曝腸道發炎警訊 出現這症狀別輕忽
發胖、失眠小心是慢性發炎惹的禍!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很多患者走進門診,抱怨的都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如消化不良、腹脹、體重增加、失眠;但深入檢查後,往往發現是體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致。 三高
健康2.0 ・ 1 天前
秋冬特別疲倦恐貧血警訊!女性與素食者是高危險群
秋冬季節容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氣喘,許多人以為只是體力不足或睡眠不佳,實際上可能是貧血警訊。洪淩真醫師表示,貧血是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濃度下降,導致氧氣運送能力減弱,使身體組織缺氧,女性與素食者應特別提高警覺。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營養師曝「6大抗癌飲食」!吃錯增罹癌率 飽和脂肪別碰
癌症連36年居台灣10大死因之首,平均每4分58秒就有1人罹癌,且罹患年齡逐漸下修至20、30歲年輕族群!專家強調,良好飲食習慣是預防疾病與抗癌的重要關鍵,建議民眾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減少加工食品,以維持身體健康機能。營養師江欣樺提出抗癌飲食策略,包括維持健康體重、多攝取植物性食物和高纖飲食,並減少加工肉品、高溫烹調食物的攝入。專家們一致認為:「病從口入,健康也從口入」,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抗癌之路的第一步!
TVBS新聞網 ・ 1 天前從膝蓋壞掉到養出一身肌肉!年近6旬的營養師靠2招,幫自己和腎友重啟人生
身形嬌小的營養師陳淑子,白袍底下是一身肌肉。從腎臟營養到運動營養,她用自己的故事鼓勵人們,健身增肌減脂永遠不嫌晚,對腎臟病友,更絕非不可能。 152公分、44公斤,穿著白袍的陳淑子看起來身形嬌小,弱不禁風,但褪下白袍,從肩膀到手臂,線條鮮明、凹凸有致的肌肉線條常讓人驚嘆:「好壯!」陳淑子笑說:「肌肉練起來,就是讓人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演講場合上,陳淑子分享如何透過正確的營養搭配,達到最佳運動效果的案例,簡報秀出,個案短短在20週內,體脂率從27%降至20%,現在持續維持在18.5%,還練出漂亮的背肌。 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這位個案就是陳淑子自己。很難想像,眼前知性、外貌清秀的營養學博士竟有著「運動魂」,渾身盡是健美肌肉,更叫人訝異的是,她已年近6旬。 她受傷後重啟人生,親身實驗運動營養 這幾年全球颳起運動風,約8、9年前,國內開始有人談運動營養,大多是運動背景出身,雖然結論和建議大抵正確,但陳淑子發現,往往所闡述的機轉和原理似是而非,於是專精腎臟營養30多年、擁有完整深厚生化學訓練的她,決定重讀相關文獻,傳授正確運動營養知識。 陳淑子不僅下功夫學習,更「以身試法」。從學生時期就
康健雜誌 ・ 23 小時前
趙露思瘦身秘訣晚餐提前6點吃 花椰菜高纖低卡助燃脂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NOW健康 ・ 23 小時前
5旬男飽受大腸激躁症之苦 改善腸道菌叢不再「目肚堵堵」
50多歲李先生長期受腹脹困擾,每日大便次數偏多且多不成型,就醫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仍透過藥物控制,症狀始終未根治,進一步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腸道菌叢分析及尿液有機酸檢測,確認為「腸道菌叢失衡合併腸道慢性黴菌感染」,醫師以個人精準配對的益生菌及抗黴菌藥物治療,症狀才大幅改善。
自由時報 ・ 1 天前別小看開瓶蓋、提物品! 研究:握力減弱反映健康警訊
提拿物品、開瓶蓋到打掃家務,這些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動作都少不了握力的幫助,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在高齡族群中更具意義。董氏基金會引述一篇 2025 年 3 月發表於《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
NOW健康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