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無症狀!他腦中藏「3.1公分腫瘤」竟是肺腺癌轉移
近年多位名人因肺腺癌驟逝,引發社會對「最沉默的癌王」高度關注。彰化基督教醫院在2022年成功治療一名合併腦轉移的肺腺癌個案,透過跨科團隊精準治療,病人不僅康復重返職場,三年後仍維持穩定狀態。
41歲的許先生原從事文具業務,是家中主要經濟支柱。2022年6月某日清晨,他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與抽搐,倒地不起,家人緊急將他送至彰基急診。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他腦部有約3.1公分腫瘤,進一步追蹤又在右下肺發現4公分腫塊,確診為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彰基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醫師表示:「肺腺癌在臨床上是很具挑戰性的癌症類型之一,尤其是非吸菸者也可能罹患。肺腺癌細胞常潛藏於肺的周邊組織,初期沒有咳嗽或胸悶等典型症狀,等到腫瘤被發現時常已侵犯或轉移。但透過基因分型,我們能找出關鍵突變並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這是近年肺癌治療最大的突破之一。」
林聖皓主任說明:「病人剛入院時,我們先依臨床流程完成初步的基因檢測,但結果未發現可使用的突變標靶。」後續團隊持續評估治療方向,並協助病人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臨床基因試驗,最終發現具EGFR exon 19 deletion突變,得以申請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使治療更具針對性與精準性。經過一段時間,影像追蹤顯示肺部腫瘤從原本的4公分縮小為2.8公分,控制成效顯著。
儘管標靶藥物初期控制良好,許先生仍出現神經症狀。胸腔內科隨即啟動跨科整合照護,與神經外科孫立偉醫師合作完成腦部腫瘤手術,術後神經功能逐漸恢復。考量長期治療效果,林聖皓主任與胸腔外科再度召開跨科討論,由洪維亨醫師進行肺葉切除手術達成更徹底的控制。
在家人與團隊的陪伴下,許先生終於跨出關鍵一步接受治療,術後恢復良好,現已重返職場、轉任計程車司機。他感性地說:「從腦瘤、肺癌到重生,我很感謝彰基每位醫師和護理師,不只救了我的命,也讓我重新有了勇氣。」
林聖皓主任指出,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首位,早期幾乎無症狀,唯有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才能及早發現。「只要有吸菸史、家族病史或長期暴露油煙的民眾,都應定期篩檢,別等身體出現警訊才就醫。」
延伸閱讀
台南「水溝邊槍擊案」!男子頭部中彈慘死
新華社署名文章: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認同兩岸一家人可對話溝通
美國海軍累了嗎? 尼米茲號航艦連2架軍機失事墜入南海
其他人也在看

婦人鼻塞又吐黃痰!2個月治不好 醫一照驚見「惡性腫瘤」
鼻腔若出現異常症狀,可能與鼻咽癌有關。耳鼻喉科陳亮宇醫師曾分享一起案例,有名約50多歲的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所苦,但治療後,症狀不僅沒改善,甚至逐漸惡化,且打呼聲也越來越大,後來找他求救,經過檢查後,才發現該名婦人的鼻咽部竟然長了一顆鼻咽癌的腫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說詞變變變!藥商變獸醫他字案辦!2/通報、獸醫師兜不攏?!市府稱系統警示 豬農「自己舉報」
防堵非洲豬瘟,還原14號黃金救援時間,台中市政府第一時間稱豬場特約獸醫開藥,遭到當地唯一的紀姓特約獸醫師打臉,後來才釐清是王姓獸醫師。不只如此,當天台中市府聲稱是收到監控通報,趕往養豬場,但因為症狀不像非洲豬瘟,所以沒有採樣,豬農兒子則表示,已死50多頭豬,才主動通報!
鏡新聞 ・ 1 小時前
孫安佐預計明年復出?經紀人曝「身體近況」
娛樂中心/楊佩怡報導孫安佐是藝人孫鵬與狄鶯的獨生子,近年多次捲入爭議登上新聞版面,包括在美國揚言掃射學校被判刑、泰國呼麻裸上身闖民宅、返台揹瓦斯火槍現身夜店區,在拳賽與評審爆發衝突等。先前還被網友捕捉雙眼渙散、裸上身搖搖晃晃站在路邊的模樣,經紀人不久又宣布「因身心狀況不佳,先全面停工,以休養為主」。近日,經紀人再度透露孫安佐近況,透露預計在明(2026)年拚復出。
民視 ・ 22 小時前
乳癌腦轉移再出發,教師勇敢迎接新生命
小學老師 Alice在30歲時罹患HER2陽性乳癌,接受標靶合併化療後順利完成療程,原以為人生重回正軌,卻在懷孕初期出現頭暈、走路不穩等症狀,檢查結果顯示,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 為了爭取治療與未來生育機會,她與醫師充充分討論之後,決定採用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來進行治療;歷經第二次抗癌挑戰,她逐漸恢復體力,重返講台繼續教學,並勇敢準備迎接新生命。 HER2 弱陽性患者治療新曙光 ADC 精準鎖定癌細胞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吳曜指出,乳癌治療並非一次完成,癌細胞可能潛伏體內數年後復發,尤其腦轉移更具挑戰;所幸醫療科技進步,新一代ADC結合標靶與化療的優點,能精準攻擊癌細胞、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洪琬瑜形容,ADC就像特務鎖定目標,炸彈到達據點後才引爆,能同時消滅周邊潛伏癌細胞,但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及血球下降,建議患者依照醫囑用藥並定期追蹤。 過去僅約兩成HER2陽性病友能使用標靶治療,隨著ADC問世,超過一半乳癌患者包含HER2弱陽性與部分三陰性乳癌患者,也多了一項新選擇。 問AI不如問醫師,人性化醫療陪伴每位病友洪琬瑜表示,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市場升溫 化工族群營運強強滾
半導體、電子產業活絡推展,特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穩健升溫,支撐化工族群營運穩步推進,尤其高階製程需求成長,加上利基新品出貨推進,新應材(4749)、台特化(4772)、上品(4770)、汎瑋(6967)、南寶(4766)、晶呈科(4768)、雙鍵(4764)營運動能更上層樓。
工商時報 ・ 10 小時前
大腸內數百顆瘜肉竟是「致命遺傳」 醫:不治療百分百癌化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簡稱FAP)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但其威脅性極高。醫師指出,若不及早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患者幾乎百分之百會發展成為大腸直腸癌,甚至可能併發其他系統腫瘤。
中天新聞網 ・ 48 分鐘前
連假打亂作息… 睡眠差小心「大腦老化翻倍」!醫5招救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10月連假史上最多,不少人趁機聚餐、追劇或旅遊,打亂了原本的規律作息,醫師提醒,偶爾短時間打亂生理時鐘,身體通常還能調適,但若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大腦恐怕會未老先衰,因為大型研究已指出,睡眠差的人,其大腦老化程度幾乎是睡眠中等者的2倍,而背後禍首可能與慢性發炎有關。 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一項刊登於國際期刊《E...
匯流新聞網 ・ 2 小時前
崇越遭不明駭客入侵!公司:無重大影響
[NOWnews今日新聞]崇越科技(5434)昨(25)日發布重訊公告,公司於10月23日發現公司主機遭不明駭客入侵,導致伺服器資料被加密,進一步造成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崇越科技強調此事件對營運、資訊安...
今日新聞NOWNEWS ・ 21 小時前

粒線體轉移揭密:癌細胞「竊能」神經元,成就轉移力的進化!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最新《Nature》研究發現,癌細胞能從神經元竊取粒線體以提升能量和轉移能力,揭示腫瘤微環境的新機制。文章深入探討奈米管傳輸、MitoTRACER追蹤技術,並提出阻斷粒線體轉移的創新治療策略,為抗轉移性癌症提供新契機。新發表於《Nature》的重大突破,揭開腫瘤轉移的新機制與治療靶點在癌症研究領域,一項由美國Cold Spring Harbor實驗室與多所機構合作的研究,近日發表於《Nature》期刊,震撼了腫瘤學與神經生物學界──研究證實,癌細胞竟可「從神經元竊取粒線體」,作為能量補給來源,顯著提升轉移與生存能力!這項研究不僅重新定義腫瘤微環境中「神經系統」的角色,也為未來轉移性癌症的治療,提供了全新且極具潛力的干預策略。癌細胞與神經:從共存到「寄生」的能量關係過去臨床觀察早已指出,神經密度越高的腫瘤,其惡性程度與轉移風險也越高。但直到這項研究,科學界才得以首次具體觀察「神經元粒線體」如何被癌細胞攫取、吸收與利用。研究團隊透過螢光標記技術,將神經元的粒線體染上綠色,再與乳癌細胞共培養,竟發現粒線體會沿著細胞間特殊的奈米管結構(Tunneling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2 小時前高雄男子出國旅遊 途中急性膽結石發作險喪命
高雄70多歲患有膽結石的男子與妻子出國旅遊,剛抵達澳洲坎培拉機場,行李還沒領就因急性膽結石發作、併發敗血症緊急返台治療,經檢查確診為急性膽囊炎併膽汁滯留與感染,並已出現敗血症症狀,一趟旅遊變救命驚魂記,幸及時對症搶救才保住性命。博田國際醫院肝膽胰外科李金德醫師表示,該患者出國前2週曾就診說飯後腹脹、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超級高齡者」大腦不老! 25年研究揭抗失智3大關鍵
認知能力下降並非老化的必然宿命。根據科普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美國西北大學一項長達25年的追蹤研究,揭開了被稱為「超級高齡者」(Superagers)的一群8旬以上長者,何以能維持媲美50歲中年人記憶力的生物學秘密。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不僅能抵抗阿茲海默症的標誌性病變,更擁有獨特的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6 小時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上完廁所記得檢查!大便出現2症狀小心 營養師點7警訊:恐罹癌
大腸癌前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導致不少人難發現,錯過前期的黃金治療時機。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就提醒,大家上完廁所後可以回頭好好觀察自己的大便狀況,如果出現7大狀況,就建議早點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婦人「鼻涕清澈、卻吐黃痰」 醫:有點怪!一照果然是癌症
一名50多歲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困擾,即使治療1至2個月,症狀不僅未改善反而逐漸惡化,打呼聲也越來越大。經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婦人鼻咽部長了一顆惡性腫瘤,確診為鼻咽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睡醒記得檢查!枕頭上出現1現象 他檢查驚:罹癌了
流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流汗狀況異常,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常常在起床後發現衣服、床單、枕頭被汗水弄濕,那可能就要提高警覺,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夜間盜汗,也是種癌症發生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醫生三餐只吃「這種魚」:3周後三酸甘油酯降一半!哪種魚最健康?
大家都聽過吃魚對身體很好,不過到底有多好?又該吃哪種魚才對健康有幫助?日本醫師曾以自身進行實驗,三餐不吃肉只吃魚,結果3周後進行檢查,發現三酸甘油酯指數少了一半! 魚類、蔬菜對健康很好 日本流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