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6種常見致癌物! 堅果「2狀態」千萬別吃
113年國人10大死亡原因,癌症仍穩居首位,生活中致癌物無處不在,隱藏著許多健康威脅,醫師李思賢指出,有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應該盡可能避開,其中被視為健康食品的堅果,一旦受潮或過期將產生黃麴毒素,成為「天然肝癌致癌物」。
李思賢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列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如下:
●黃麴毒素
李思賢指出,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過期的花生、玉米、堅果,是最強的天然肝癌致癌物之一,因此保持乾燥、避免食用發霉食品,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我自己平時是不吃花生的。」
●苯
李思賢說明,苯存在於香菸煙霧、汽車廢氣、油漆與溶劑中,長期吸入會損傷骨髓、提高白血病與淋巴癌風險,應避免密閉環境與煙霧暴露。
●甲醛
李思賢進一步指出,常見於新裝潢家具、黏著劑與香菸煙霧的甲醛,長期吸入可能導致鼻咽癌與白血病,建議裝修後充分通風、使用低甲醛建材。
●多環芳香烴
李思賢表示,炭烤焦黑食物、香菸與車輛廢氣含有多環芳香烴,可導致肺癌與皮膚癌,提醒烤肉避免焦黑、減少煙燻,養成日常防癌習慣。
●乙醛
李思賢說,乙醛的來源包括酒精代謝與香菸煙霧,容易造成口腔癌與食道癌,而臉紅體質者喝酒後累積乙醛更快,應特別注意飲酒量。
●丙烯醯胺
李思賢最後指出,高溫烹調會生成丙烯醯胺,如炸薯條、餅乾、烤麵包與咖啡中,與腎癌與子宮內膜癌有關,因此少吃焦脆、改採低溫烹調更安全。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女吃水果取代甜點 罹乳癌二期 醫曝風險高67%原因 
 醫起看/抗癌必吃!每天吃這些可防大腸癌、乳癌 
 醫起看/年輕人小心!專家示警「1情況」罹癌風險高8.5倍 
其他人也在看
防黃麴毒素 食藥署訂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指引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31日電)台灣氣候高溫潮濕,花生產品易滋生黴菌、產生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為強化源頭管理,衛福部食藥署近期預告「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之指引」草案,盼確保花生產品衛生安全。
中央社 ・ 7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土象星座運勢】10/31 金牛座看緊荷包、處女座留心謊言、摩羯座謹慎溝通
★金牛座:工作愉快,卻可能意外出現競爭和衝突。社交愉快,但要看緊荷包。 ★處女座:溝通、交通狀況多,須耐心解決。晚間有外出交流機會,留心謊言。 ★摩羯座:事業財旺,易為群體、投資花錢。謹慎處理溝通、文書、交通事務。
太報 ・ 16 小時前
幻藍小熊美國被遣返送回台灣 6人被帶進小房間真實狀況曝光
正妹女團「GENBLUE」幻藍小熊今天出席紅心字會「Hi-Life一塊,發現愛」公益大使記者會,團員上月本來要到美國大聯盟球場演出,卻因為簽證問題被遣返,6人還原當時的狀況,真的是被帶到小房間詢問,內心非常緊張。'幻藍小熊回憶當時情況,原來所有工作人員都被聚集在一起,詢問後發現簽證問題,當場被通知遣
自由時報 ・ 8 小時前湖人芮維斯絕殺灰狼 金塊約基奇連4場大三元
(中央社洛杉磯3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職籃NBA西區賽事,湖人芮維斯最後1.1秒建功,率隊以116比115絕殺明尼蘇達灰狼;丹佛金塊約基奇(Nikola Jokic)連4場比賽拿下大三元,擊敗持續不振的紐奧良鵜鶘。
中央社 ・ 1 天前《國際金融》歐股收跌0.06% 諾基亞回落4.3%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股市周三表現平淡,收在小幅下滑;同時之間,投資人在等待聯準會當日稍晚的利率決議。在歐股盤後,聯準會宣布降息1碼,符合預期。 周三泛歐Stoxx 600指數收盤小跌0.36點或0.06%,為575.4點,指數並創盤中新高。大多數地區股市收高,其中英國股市和西班牙股市分別創下歷史新高。 在歐洲股市,市場關注企業財報。周二發布的預測顯示,企業前景略有改善。 銀行股上漲1.4%,為漲幅最大板塊。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Santander)公布第三季淨利超出預期,股價上漲4.3%。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公布第三季獲利增加,股價升5%。瑞銀集團(UBS)公布第三季淨利大幅增長,但股價卻下滑1.0。 醫療健康股上漲0.6%。其中英國製藥商葛蘭素史克(GSK)在調高2025年銷售和獲利預期後,股價上漲6.6%。瑞士植牙技術商士卓曼(Straumann)公布上季銷售成長,股價升7.6%。 由於黃金、銅和石油價格上揚,礦業股和油氣股分別上漲1.8%和1.3%。 電信股下跌2%,表現乏善可陳。 諾基亞在周二大漲20%之後,周三跌4.3%。此前輝達宣布,將收購
時報資訊 ・ 1 天前
流水席冰淇淋「一人一桶」 南部人揭含意:讓賓客快回家
台灣中南部流水席文化盛行,菜色豐盛常讓人驚艷,近日一名女網友在婚宴尾聲時看到工作人員推著推車分發「一人一桶」的冰淇淋,讓她相當驚訝,忍不住上網詢問「南部人都這樣嗎?」引發熱烈討論。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15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頭痛像被雷劈」49歲六月以為中風送醫!醫揭關鍵原因 中年女性最要小心
49歲藝人六月年初突然頭痛欲裂,她形容像被鐵鎚重擊,血壓飆到180緊急送醫,一度以為中風,檢查後確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這個陌生疾病其實是許多高壓族群的隱形威脅。六月確診前兼顧工作、學業和家庭,一年內兩度劇烈頭痛,還出現氣喘、心律不整等症狀,加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讓她驚覺不能再硬撐。 60秒內痛到極點 醫揭「雷擊性頭痛」是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警訊 輔大醫院神經科張哲誠醫師解釋,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是腦血管突然緊縮造成的疾病,最典型症狀是短期內反覆發作的雷擊性頭痛,在60秒內達到最痛。這種頭痛常在排便、運動、洗澡或情緒激動時突襲,也可能是藥物引發。每次持續數小時,兩三週內反覆發作。而中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好幾倍,好發於40到50多歲。超過三成患者頭痛時血壓會飆高,常被誤以為中風。張哲誠醫師建議,診斷需靠腦血管攝影,而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準確度也有8成。早期檢查可能看不出異常,因為血管收縮從小血管開始向中心蔓延,需要醫師仔細評估症狀。 中年女性注意! 長期壓力、荷爾蒙變化恐誘發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中年女性為何特別危險?張哲誠醫師認為腦血管張力失調是主因,加上內皮功能障礙和交感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14 小時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