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的惡化。
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轉身比走直線難多了,因為轉身需要肌肉平衡、空間定位與大腦指令同步運作。「對神經系統而言,轉身是一項高難度動作。」
他表示,德國基爾大學研究團隊最近發現,這個日常動作,竟能提前近9年預測巴金森氏症的發生。研究團隊找了933名51~85歲的志願者,讓他們戴上能感測動作的「智慧手環」,記錄在走路與轉身時的表現,並追蹤長達10年。最後發現,其中23人後來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且他們在確診前的8.8年,就已經出現「轉身變慢」的異常。
黃軒表示,因為轉身需要大腦、耳朵(前庭平衡)、肌肉和骨骼一起合作,對神經系統而言,轉身是一項「高難度動作」。巴金森氏症初期,大腦控制運動的區域開始退化,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這些需要高協調度的動作。所以,「轉身慢」比「手抖」更早出現,是非常敏感的早期信號。
黃軒表示,該研究也發現一些趨勢,男性罹患巴金森症的風險是女性的4倍,年齡每增加1歲,風險提高約15%。這意味著,年紀越大、男性越要注意身體動作的細微變化。
黃軒也列舉確診巴金森氏症9年至4年前的變化:
◆確診的9年前,聲音和臉部表情失調、轉身角度變差
◆確診的8年前,手指開始抖動
◆確診的7年前,手臂擺動情況惡化
◆確診的6年前,走路開始不穩
◆確診的4.5年前,下肢碎步、跨步不均
◆確診的4年前,身體平衡感消失、四肢僵硬且緩慢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坣娜生前苦於紅斑性狼瘡 病友「網紅律師」親吐:我因此洗腎16年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曝「1病」增加19倍罹癌風險
59歲坣娜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其他人也在看

離奇!兒棄屍9旬母「層層包裹如肉品熟成」 解剖無外傷還見到他孝心
台南市90歲郭姓老婦人與67歲傅姓兒子日前同時失蹤,警方找到人時,傅男吐露母親已離世,他以塑膠袋層層包裹遺體後,棄屍在嘉義大埔阿婆灣附近山區。嘉義地檢署23日相驗遺體,發現有如真空密封包裝讓肉品「熟成」、保存良好;今(10/29)進行解剖,初判無創傷證據,已採取檢體,待驗毒藥物以確認死因。
太報 ・ 1 天前
3歲罕病童過世…34歲母頭髮全白!「親吻墓碑」畫面全場看哭:好心疼
中國河南南陽一名3歲的兒童2年前因為罕病過世,年僅34歲的媽媽心痛到滿頭白髮,這兩年來媽媽時常到墓地親吻墓碑,畫面讓網友十分感動。媽媽表示,「橘寶回不來了,但自己會帶著這份愛和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好好往前走」。
鏡報 ・ 11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0 小時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護理女神」謝侑芯驚傳驟逝!雪碧淚悼:下輩子再當好朋友
網紅謝侑芯(Iris)擁有甜美外貌與姣好身材,因曾當過護理師,被網友封為「護理女神」,今(10/30)驚傳在海外驟逝,得年31歲。她的好友、同為網紅的雪碧(方祺媛)25日深夜在臉書悲痛發文證實噩耗,哀嘆「下輩子再當好朋友」。
太報 ・ 4 小時前


冬粉熱量低?「料理方式錯誤」恐增高血壓風險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冬粉成為麻油雞或薑母鴨等暖胃料理的常見配料,許多人因其熱量比白飯低而選擇食用。然而,營養師老辜指出,冬粉雖給人「低熱量」的印象,但若以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攝取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5用藥習慣」恐讓長輩更快失能!藥師嚴厲警告 不按時服藥慘了
隨著年齡增加,長輩往往伴隨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然而,用藥安全不僅是長者需要了解,家屬與照顧者也必須熟悉相關知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俊延提醒,若用藥不當,可能導致跌倒、認知功能下降、腎功能惡化等問題,反而加速失能的發生。 預防失能不只靠復健 正確用藥同樣關鍵 陳俊藥師延強調,預防與延緩失能,不僅依靠復健與營養,正確用藥同樣關鍵。長照2.0自106年1月實施至今已邁入第8年,政策重點已從後端照護轉向強化前端預防與整合服務。此外,也提醒民眾多關心長輩在肌力、認知、營養、口腔、視力聽力、情緒等面向的健康。 1. 多重用藥的風險 許多長輩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多科醫師開立的藥物。這可能造成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或劑量過高等情形。建議:病情穩定時,至少每半年回診一次,讓醫師進行疾病評估,並由藥師協助檢視整體用藥。2. 需注意的藥物類別某些藥物若使用不當,會增加跌倒或失能風險:● 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注意力下降。● 降血壓藥:劑量過高易導致低血壓,引起暈眩、跌倒。● 降血糖藥:尤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若劑量控制不佳,容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兒棄屍90歲母「如真空熟成肉」:有味道…就多套1層塑膠袋 解剖出爐!
真相只能從遺體上找!台南麻豆一名67歲傅姓男子日前帶90歲郭姓母親外出後音訊全無,原來他將老母親棄屍在嘉義大埔阿婆灣附近山區,理由是是想讓母親回歸自然,他伴屍多日,「一旦有味道就多套1個塑膠袋」,手法宛如將肉品真空「密封」,檢方相驗郭母毫髮無傷、遺體保存良好,表情安詳。今(29)日解剖初判無創傷證據,死因仍待毒藥物鑑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母迷暈兒子後「割喉慘殺」 辯稱:為了替她實現生日願望 遭警方拘提
(記者張芸瑄/國際報導)美國密西根州日前驚傳駭人命案,一名母親竟在親生兒子18歲生日前夕痛下殺手。更令人髮指的 […]
引新聞 ・ 1 天前
先進封測也將迎漲價潮?投信砸5億緊抱京元電子 這散熱大廠「目標價狂升4成」獲寵5日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今(29)日終場漲345.63點,收在28,294.74點,漲幅1.24%,據證交所籌碼動向,投信賣超約47億。觀察買超個股方...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中職》金手套獎名單公布 江坤宇締造游擊六連霸、4位選手雙料獲獎
2025中華職棒Gamania橘子集團金手套獎得獎名單正式出爐,今年共有4位攻守俱佳的球員同時榮獲金手套與最佳九人雙料榮耀,分別是許基宏、李凱威、吳念庭與江坤宇,其中江坤宇更以精湛的守備表現完成游擊手金手套六連霸的壯舉,成為中職史上首位達成六連霸的內野手,寫下歷史新頁。
Yahoo奇摩運動 ・ 7 小時前
卓榮泰要查非洲豬瘟案疏失 盧秀燕這麼說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市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疫調內容一再調整,廚餘處理、後續防疫作為也遭詬病,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表示將行政調查。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回應,「台中市也同步在進行行政調查」!她強調如有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坣娜罹腦癌或胰臟癌?醫:元兇是紅斑性狼瘡!罹癌率暴增62%
藝人坣娜昨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年59歲。從一開始的紅斑性狼瘡、到胰臟癌,接著又有腦癌一說,由於坣娜個性低調,生前就對健康狀態封口,唯一可以證實的便是紅斑性狼瘡是舊疾。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吃起來不鹹但超傷腎!醫點名「7大食物」鈉含量超高:吐司竟上榜
你有沒有曾經過吃了一個正餐或點心後,感覺不是很鹹,但吃完之後口渴更、重頭腦昏沉沉想睡覺、鞋子變緊了、拼命跑廁所⋯小心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踩中高鈉地雷,導致身體進入高滲透壓高血鈉狀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業診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7大隱藏版高鈉食物」,幫助民眾避開高鈉地雷。
優活健康網 ・ 8 小時前
薑不只暖身!研究:薑是「內臟脂肪剋星」讓胰島素更靈敏 告別三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門診中,經常被問到喝薑茶是否真的對健康有幫助。過去他只能笑著回答:「溫溫的、舒服就好啦~」,但現在很肯定地說:「對身體代謝真的有幫助,而且有研究數據支持
健康2.0 ・ 17 小時前
護理系女神謝侑芯驚傳「不幸離世」!雪碧崩潰證實
因為當過護理師,加上有火辣身材跟美貌,在網紅圈有「護理系女神」稱號的網紅謝侑芯,今(30日)驚傳前陣子在海外工作時,不幸因為健康因素過世,她的好友雪碧在社交媒體上悲痛證實此消息。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