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藥習慣」恐讓長輩更快失能!藥師嚴厲警告 不按時服藥慘了
隨著年齡增加,長輩往往伴隨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然而,用藥安全不僅是長者需要了解,家屬與照顧者也必須熟悉相關知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俊延提醒,若用藥不當,可能導致跌倒、認知功能下降、腎功能惡化等問題,反而加速失能的發生。
預防失能不只靠復健 正確用藥同樣關鍵
陳俊藥師延強調,預防與延緩失能,不僅依靠復健與營養,正確用藥同樣關鍵。長照2.0自106年1月實施至今已邁入第8年,政策重點已從後端照護轉向強化前端預防與整合服務。此外,也提醒民眾多關心長輩在肌力、認知、營養、口腔、視力聽力、情緒等面向的健康。
1. 多重用藥的風險
許多長輩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多科醫師開立的藥物。這可能造成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或劑量過高等情形。建議:病情穩定時,至少每半年回診一次,讓醫師進行疾病評估,並由藥師協助檢視整體用藥。
2. 需注意的藥物類別
某些藥物若使用不當,會增加跌倒或失能風險:
● 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注意力下降。
● 降血壓藥:劑量過高易導致低血壓,引起暈眩、跌倒。
● 降血糖藥:尤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若劑量控制不佳,容易造成低血糖,導致昏厥或意識不清。
● 止痛藥:部分藥物可能影響腸胃或意識狀態,需謹慎使用。
3. 留意腎功能與肝功能
隨著年齡增長,腎臟與肝臟代謝能力下降,藥物容易在體內累積,增加副作用風險。建議:若長輩有腎臟功能減退或肝功能異常,應依檢驗數值調整劑量,並由醫師評估。
4. 避免自行停藥或亂加藥
部分長輩擔心副作用,可能自行減藥、停藥,甚至聽信偏方,導致病情控制不佳。建議:任何藥物調整都應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不可自行更改。
5. 建立正確用藥習慣
● 按時服藥:有助藥效穩定,也可減少遺漏。
● 使用輔助工具:照顧者可利用藥盒或用藥提醒APP,協助長輩記錄服藥情形。但需注意,有些藥品容易受潮或變質,事先分裝前可先諮詢藥師是否適合。
● 觀察身體變化:若出現頭暈、步態不穩、意識混亂、食慾不振等狀況,應立即記錄並告知醫療團隊。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長輩常說「我老了沒用了」?心理師揭背後2原因 這樣回應安撫又不被情緒影響
·老人家常忘記吃藥?醫揭「3大因素」是最大阻礙 不只是健忘這麼簡單
其他人也在看

男傷口潰爛10多年!醫揪靜脈瓣膜閉鎖不全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61歲男子腳踝傷口潰爛10多年,醫師檢查發現,是靜脈瓣膜閉鎖不全所導致,經過治療,2週後則可碰水洗澡,兩個多月後痊癒解決困擾。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金湖提到,...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紅火蟻叮咬非小事!6旬翁延誤就醫 毒素引發急性腎衰竭
一名64歲罹患慢性腎功能不全的陳姓男子,日前除草時遭紅火蟻叮咬,起初僅出現局部紅腫與灼痛,以為是過敏反應而未理會。兩天後出現噁心、倦怠,尿量明顯減少且雙腳腫脹,就醫後確診為急性腎衰竭,必須住院接受透析治療。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懶人包】「假日輕急症中心」11/2上路 看5類病比衝大醫院便宜600元
衛福部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自11月2日周日起上路。6都共有13個地點,民眾UCC就醫處置部分負擔花費最多可省下600元,且會由台大、長庚、亞東、成大等大醫院配合做為後援醫院。
太報 ・ 1 小時前
一醒來就滑手機?醫揭大腦「4大傷害」:難怪愈來愈累 還害你整天心情差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進房間,本該是身體自然甦醒、精神煥發的美好時刻。然而現代人卻習慣在睜開眼的瞬間,伸手摸向床頭的手機,讓刺眼的藍光和海量資訊瞬間衝擊還未完全清醒的大腦。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個無傷大雅的小習慣,但你知道嗎?研究顯示,睡醒立即使用手機正在悄悄摧毀我們的神經系統,引發現代人普遍的神經衰弱症狀! 1、大腦皮質過度刺激引發焦慮症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指出,睡醒後的大腦就像剛從深度休眠中甦醒的電腦,需要時間緩慢開機啟動。此時突然接收手機的大量資訊,會讓前額葉皮質瞬間過載!神經科學研究發現,晨起立即使用手機的人,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分泌量比正常人高出23%,導致一整天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許多人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焦慮、煩躁,甚至出現莫名的恐慌感,這正是大腦長期承受過度刺激的警訊! 2、多巴胺受體敏感性下降導致憂鬱手機中的社群媒體、遊戲、新聞推送都經過精心設計,能夠快速刺激多巴胺分泌,產生短暫的愉悅感。然而晨起立即接受這種強烈刺激,會讓多巴胺受體變得越來越不敏感!研究顯示,有晨起滑手機習慣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41%。當大腦習慣了手機帶來的強烈刺激後,日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全球首例!中法專家遠端操控機器人 「跨1萬公里」動心臟手術
中國大陸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廈心醫院)與法國波爾多大學醫院合作,於23日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跨國遠端機器人輔助心臟介入手術。這項突破性手術跨越超過1萬公里距離,由法國醫師遠端操控位於廈門的機器人系統,為一名中國病患進行心臟手術,被認為是全球醫療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她切除6公斤多囊腎獲親人活腎移植 專家提醒有家族史要多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47歲補教業陳老師因多囊腎導致腎功能惡化、雙側腎臟腫大至正常的20倍。彰基醫學中心團隊先以達文西手術切除兩側腎臟,再由陳老師的妹妹捐贈活體腎臟完成移植,手術順利、腎功能恢復良好,陳老師已於9月重返講台。 健檢發現罹患多囊腎 達文西系統切除6公斤腎臟並移植完成 陳老師2016年健檢發現罹患多囊腎,長期於彰基腎臟內科追蹤,但病情逐年惡化,至2024年底進入末期腎臟病階段,且腹部嚴重脹大不適,使生活與工作受限。彰基團隊啟動活體腎臟移植評估,家人積極響應,其中妹妹經組織配對、血液交叉配合試驗及完整健康狀況符合捐贈,為治療帶來轉機。 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陳俊吉醫師指出,陳老師的多囊腎體積過大,壓迫腹腔增加移植困難,為了創造安全操作環境,團隊先以達文西系統進行雙側腎臟切除,利用3D高解析視野與靈巧器械精準分離、控制出血,減少疼痛與恢復期。切除的兩側腎臟共重6公斤,比正常腎臟大約20倍。術後雖一度出現心包膜積水,但心臟科即時導管處置,三個月後順利完成移植。 親情支援妹妹捐腎 心中滿滿感謝 陳老師回憶,罹病後看著腎臟逐年腫大、功能惡化,心情也隨之低落,對生活及工作造成極
健康醫療網 ・ 21 小時前
67歲婦人確診輸尿管泌尿上皮癌 醫:無痛性血尿是警訊
67 歲的林女士一向健康,卻在近期出現間歇性的無痛血尿,她原本以為只是小問題,至台北慈濟醫院檢查後,竟發現左側輸尿管末端長了一顆5公分的腫瘤,並造成腎水腫情形。確診為輸尿管泌尿上皮癌後,台北慈濟醫院許竣凱醫師先安排化療縮小腫瘤,再利用達文西手術切除腫瘤並重建輸尿管,成功保留腎臟功能,林女士術後追蹤至今,病情控制良好。
NOW健康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明年4月訪中 川普: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將很快簽署 未談台灣議題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睽違6年的會面今天(30日)落幕,川普會後指出,已經達成了貿易協議,並且很快就會簽署,但並未透露更多細節。此外,川普也表示會談中從未提到台灣。 川普在空軍一號上被記者問到,是否在會談中提到台灣議題,川普表示:「從未被提起。這實際上沒有被討論到。」 川普也被記者問到他認為多久可以簽署協議,川普回覆:「我認為相當快,我們有太多重大的障礙。」 川普隨後以更為堅定語氣宣稱:「我們達成一項協議。現在,每年我們將重新談判這項協議,但我認為這項協議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川普說:「這是一項一年協議,我們將在一年後延長它。」 此外,川普提到,美中雙方已同意,川普將在明年4月訪問中國,習近平隨後也將訪問美國,地點可能是佛羅里達州或華府。(編輯:許嘉芫)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感人畫面曝!花蓮燕子口堰塞湖平安落幕 怪手排排站向山林致敬
歷經十多日的密切監測與日夜搶修,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昨(29日)終於在大自然的力量與專業團隊的努力下,順利潰決、恢復河道暢通。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東大路工地施工致地層下陷 竹市府啟動應變機制並緊急安置住戶
新竹市北區東大路四段113巷某民間工地在進行地下室施工期間,造成基地旁道路出現地層下陷,鄰近地區地面亦受損,並引發民眾對周邊房屋結構安全的疑慮。新竹市政府於今(30)日下午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應變機制。代理市長邱臣遠隨即與都發處長蘇文彬及消防局長李世恭、社會處長黃佳婷及民政處長施淑婷前往現場了解狀況,關切住戶安全與後續處置。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桃園假日就醫不再難!4處UCC輕急症中心11/2上線
為解決民眾假日就醫困難問題,並有效分流輕症病患,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積極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自 11月2日 起開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桃園市共設置4處據點,分別為龜山大明醫院、龍潭敏盛醫院、大園敏盛醫院及中壢中美醫院,提供民眾於假日可即時獲得適切醫療照護的新選擇。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看嘉本領職涯講座 嘉義女兒主播侯乃榕揭密「闖關哲學」
為深化青年職涯發展、協助青年探索自我定位與未來方向,嘉義市政府將於11月14日(五)晚上7點,在嘉義市文化局演講廳舉辦「看嘉本領職涯講座」名人系列之一,特別邀請到出身嘉義、現任台視新聞主播侯乃榕,以「Dream Big!主播人生這樣闖關」為題開講,分享她從地方新聞記者一路走向全國媒體舞台的逐夢歷程與寶貴體悟,帶給青年滿滿勇氣與啟發。市府指出,侯乃榕現任台視新聞主播,職涯起點於地方新聞採訪。她以穩健的播報風格與敏銳的新聞觀察力逐步站穩媒體圈,曾主持《台灣名人堂》、《健康醫聊站》等節目,並受邀擔任第十五屆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典禮主持人。此外,她亦跨足新媒體,主持Podcast節目《農事shot 有聲食光》,以聲音說故事、傳遞永續與公民意識。侯乃榕表示,這次返鄉開講,是一次意義深遠的「回望初心」之旅。她將不藏私分享在高壓新聞現場與即時報導中的挑戰,如何調整心態、保持專業,以及在關鍵抉擇中堅持信念、勇敢前行。她也強調:「起點不決定終點,關鍵在於不斷嘗試與前進的勇氣。」市府社會處表示,侯乃榕以自身經歷詮釋「從地方出發,也能登上舞台」的精神,充分展現嘉義青年勇於挑戰、追求卓越的特質。與市府十大旗艦計畫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冬粉熱量低?「料理方式錯誤」恐增高血壓風險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冬粉成為麻油雞或薑母鴨等暖胃料理的常見配料,許多人因其熱量比白飯低而選擇食用。然而,營養師老辜指出,冬粉雖給人「低熱量」的印象,但若以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攝取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隨時滿電反而傷手機?專家曝「3大充電雷區」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不少人在手機用久後都會發現電量容易沒電,大部分的第一反應通常是認為電池老化需要換電池了。不過,日本媒體近期報導指出,鋰離子電池在長時間滿電或高溫狀態下,內部化學反應會加劇,不僅讓電池容量快速衰退,還可能導致手機發熱、卡頓,甚至增加安全風險。想讓手機多撐幾年、少花冤枉錢換電池,學會「聰明充電」才是關鍵。
民視 ・ 21 小時前
海苔豆皮蛋餅/沒有澱粉的蛋餅 早餐一樣豐富美味 擅用這1食材替代麵粉
周末起得晚,早餐經常和午餐一起吃,歐美稱為Brunch,問題是,豐盛的食物在短短的時間內,一口氣全數下腹,營養師大喊不健康,只能偶一為之。怎樣能做出澱粉少一點的早餐呢?可以先試試這款由生機飲食專家王明
健康2.0 ・ 1 天前

日本熊出沒太頻繁!累計12死破紀錄 自衛隊進駐秋田防災
日本是台灣人最喜歡去旅遊的國家之一,但近期卻頻傳熊襲事件,根據日本環境省統計,至30日為止已有12人遭熊襲擊死亡,災情最嚴重的秋田縣甚至請求國家協助,而防衛省也派遣自衛隊進駐秋田,與縣政府討論防範對策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玉山金發3點聲明 嚴守保密原則、不得透露併購訊息
玉山金控31日晚間發佈重大訊息,主要有三大聲明,包括:「併購評估與執行併購作業,均嚴守公司治理原則及董事會核定之內部規範辦理,嚴守保密原則」,以及「對於外界媒體傳聞,均不予評論」等。玉山金31日晚間對外發佈的重訊,主要有三大內容,首先,公司進行併購評估與執行併購作業,包含參與併購投標流程,均嚴守公司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服務業「最討厭聽到客人說什麼?」網點名一句話
服務業除了工作之外,還得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難免會因為客人一句話影響到心情,對此有網友也好奇「最討厭客人說的一句話?」引來大票網友留言,在網上掀起熱議。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