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高齡者」大腦不老! 25年研究揭抗失智3大關鍵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認知能力下降並非老化的必然宿命。根據科普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美國西北大學一項長達25年的追蹤研究,揭開了被稱為「超級高齡者」(Superagers)的一群8旬以上長者,何以能維持媲美50歲中年人記憶力的生物學秘密。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不僅能抵抗阿茲海默症的標誌性病變,更擁有獨特的神經元結構與較低的發炎反應。
「超級高齡者」的定義,是在記憶力測試中表現與比他們年輕2、30歲的人相當的長者。研究團隊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的論文指出,這些人通常性格外向,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更健康,部分人甚至有規律抽菸、喝酒的習慣。這強烈暗示,他們抵抗大腦老化的超能力,主要源於天生的生物學因素。
透過分析79位超級高齡者捐贈的大腦,研究人員識別出3大關鍵差異。首先,他們的大腦不易產生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蛋白質斑塊與糾結,即使出現,也不影響功能,展現出強大的「抵抗力」與「韌性」。其次,在調節注意力與決策的關鍵腦區「前扣帶皮層」(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他們擁有更多的「馮.埃科諾莫神經元」(Von Economo neurons),且該腦區也比同齡人甚至年輕人都更厚。最後,他們大腦白質中的發炎活動,也比一般老年人要少。
西北大學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溫特勞布(Sandra Weintraub)直言:「我們在他們大腦中的發現,真的讓我們為之震撼。」另一位研究者格芬(Tamar Gefen)則強調,這些重大發現,都源於對數十年來慷慨奉獻的超級高齡者大腦樣本的檢驗,如果沒有他們的無私捐贈,這項研究便無法完成。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總結,透過進一步理解影響認知的相關基因,未來將可能讓我們創造出能促進「超級高齡者」大腦設定、並抵抗阿茲海默症的藥物。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耳朵也會中風!女大學畢業生壓力大、長期熬夜 竟突發性耳聾
王姓獸醫師無執照》非洲豬瘟診斷、用藥錯誤 台中老農一肩扛
黃金崩盤吸引世界各地逢低買入者 最樂觀看到這價位
健康網》護腦聰明選 預防早發性失智的熱門早餐食品
其他人也在看

想像台灣預告/守護生命的初心 四組護理世家的故事
在醫療第一線,有一群人日以繼夜守護生命,他們不僅是專業的照護者,更是許多人在病痛中最溫暖的依靠。本集《想像台灣》特別邀請四組來自全台各地的「護理世家」來賓,分享他們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傳承守護生命的信念。
民視 ・ 1 天前
熬夜壓力大小心「耳中風」 醫:急性突發性耳聾是警訊
女畢業生經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在做了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後,轉介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鄭博斌門診。鄭博斌指出,急性突發性耳聾一般定義為3天內、至少連續3個相鄰測試音頻、各有超過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
CTWANT ・ 1 天前
手術台動人旋律! 英帕金森氏症婦女邊手術邊吹單簧管
英國一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65歲婦女,近日在接受腦部手術時邊開刀邊在手術台上吹奏單簧管,讓醫師能在過程中監控手術的狀況,這項「深層腦刺激手術」雖然無法讓她完全恢復,但成功減緩症狀,也讓她能夠更自由的過生活。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霧峰恐怖白骨案!為了1萬元殺摯友 遺體慘況曝光:白骨身首異處
台中市霧峰區某高爾夫球場附近驚傳恐怖命案!近幾日居住在此附近的民眾頻頻聞到不明惡臭,25日時在一處草叢內發現一具男屍,且頸部、雙腳被繩索綑綁,頭殼與身體分離,嚇得立即報警。警方獲報後展開調查,發現31歲洪姓犯嫌與死者疑似有債務糾紛,大約9月中旬痛下殺手後以童軍繩綁屍棄置。案件詳情有待進一步釐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想討拍?中國大使投書又喊「反對台獨」 我駐英代表處強硬回嗆
即時中心/黃于庭報導中國近年來對我國文攻武嚇越發囂張,每日派軍機騷擾、逾越海峽中線挑釁已是常態,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日前更投書當地媒體,聲稱「台灣從來不是國家、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成果」,惡意曲解聯合國文件與國際法並嚴重誤導國際輿論。對此,我國駐英國代表處今(27)日提出4點聲明嚴正駁斥。
民視 ・ 1 天前
網傳「台大兒醫主治時薪900」 院長:非時薪制、每月約23萬
日前網路流傳一則台大兒童醫院徵才訊息,小兒加護病房值班主治醫師時薪僅有900元,引發外界議論。對此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午出面澄清表示,值班並非時薪制,這可能是年輕醫師對自己的時薪評價。不過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則坦言,少子女化、衝擊兒科招募人力,近期的確有兒科醫師訓練完就決定離開,自行開業。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失智症是否找上門?AI可以早知道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八向表面投影影像,藉由多角度分析可突顯異常血流分布區域,輔助醫師精準判讀/亞東醫院提供 高齡化社會到來,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吃到「非洲豬瘟料理」怎辦?食藥署、農業部解答
台中市梧棲一處畜牧場上周三(22日)出現首起本土非洲豬瘟個案,儘管中央已祭出禁運、禁宰豬隻15的天管制,但網路上仍盛傳「近期不要吃豬肉」,引發民眾恐慌;對此,食藥署表示,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屬豬隻專屬病毒,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市售豬肉均經過屠宰檢驗把關,民眾可安心食用;農業部也說,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即使誤食受感染豬肉,病毒也無法在人體內繁殖。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控盧秀燕拖6天!綠議員曝豬瘟時間軸嗆甩鍋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市梧棲區養豬場爆非洲豬瘟,如今據農業局及動保處最新表示,該養豬戶第一時間自行找上無獸醫執照、藥商公司的一名王姓「動物用藥品管理技術人員」,疑似導致延誤確診、通報。對此,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大學畢業女突發性耳聾 醫師:高壓氧可改善
一名剛從大學畢業的女性社會新鮮人,可能找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看手機紓壓,某天早上一覺醒來後,突然間單側耳朵聽不到、耳鳴、耳悶伴隨些許暈眩,經過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在做了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後,轉介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門診,安排高壓氧治療,經過約八次治療,目前狀況改善並已經重拾聽力。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指出,急性突發性耳聾一般定義為三天內、至少連續三個相鄰測試音頻、各有超過三十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閾值受損。造成急性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微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神經腫瘤、藥物、甚至與長期熬夜及壓力大相關。因為有超過八至九成病人找不出確切病因,耳中風的正式名稱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表示,耳中風(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但可能與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生活壓力、熬夜作息不正常以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有關,主要原因是供應內耳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神經受損,導致突發性的聽力喪失。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指出,高壓氧治療急性突發性耳聾的臨床原理是藉由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明首度過招川普!高市早苗有3大任務 專家預測最強底牌是「他」
紐約時報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預計28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在東京會晤,就任才滿一周的她將迎來首場外交大考,主要挑戰包括強化日...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16 小時前
腳部水泡反覆發作是汗皰疹?台大醫:用錯藥沒完沒了 1工具是診斷關鍵
夏天一到腳底就冒出發癢的水泡,怎麼擦藥都沒用,但冬天就自動變好,是汗皰疹嗎?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烏惟新提醒,這類反覆發作、尤其只發生在單側,很可能是黴菌感染「水泡性足癬」,它常誤認為汗皰疹,導致治療無效
健康2.0 ・ 2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22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8 小時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公費疫苗第二階段11月起開打!50歲以上就可接種 全聯、家樂福將成疫苗施打站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
FTNN新聞網 ・ 20 小時前
44歲女摘完子宮漏尿!崩潰曝「胃和膀胱掉下來」 婦科醫搖頭揭真相
婦科醫師謝筱芸在臉書粉專表示,原PO漏尿的真正原因是「骨盆底肌肉鬆弛」,不管有沒有子宮都可能發生,例如懷孕、生產、肥胖、長期便秘或咳嗽都可能引起,有些人反而因為肌瘤壓迫膀胱,手術後排尿更順。另外,很多人以為穿「束腹帶」能防漏尿,事實上那會增加腹壓、反而讓漏...
CTWANT ・ 13 小時前
她不愛吃甜食卻30歲就得糖尿病?醫師揭驚人真相:「這些東西」比糖更可怕!
原來她中午習慣吃勾芡便當,晚上則是白粥或炒米粉快速解決,加上缺乏運動、長期作息忙碌,導致內臟脂肪累積與胰島素阻抗。醫師指出,真正讓血糖升高的,不是糖果甜點,而是這些「不甜、吸收又快」的主食:白飯、白粥、吐司、米粉、糯米、勾芡湯等,這些高GI食物進入體內後,...
styletc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