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藥時間,但還是建議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用藥策略會更好。
研究證實:高血壓藥物服用時間 不影響療效
蔡明劼指出,近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為高血壓患者長期以來的用藥時間提供更明確的答案。該研究招募3,357位高血壓患者,這些患者至少使用一種每日服用一次的降壓藥物,研究目的在於比較早上服藥和睡前服藥對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兩組在療效上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數據呈現,睡前服藥組每100人每年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為2.3次,而早上服藥組則為2.4次,也證明無論早上或晚上服用高血壓藥物,其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基本相同,這項發現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用藥時間彈性。
看更多:腦中風後,他做對了什麼?納豆甩中風陰霾結婚 醫點出3康復關鍵能防復發
無論是早上還是晚上服藥 都不用擔心跌倒風險
除了療效外,研究也關注了用藥時間對安全性的影響。蔡明劼強調,數據顯示無論是睡前還是早上服藥,患者發生跌倒、骨折、認知障礙或視力問題的比率都沒有顯著差異,這意味著,晚上服用高血壓藥物時,不用擔心會增加夜間起床時的跌倒風險。
看更多:50歲男愛運動飆汗竟慢性腎衰竭!中醫治療1個月逆轉腎 腎功能從3b變3a
依個人習慣選擇最佳服藥時間
蔡明劼建議,綜合研究結果,高血壓患者可以根據個人生活習慣和用藥依從性來選擇服藥時間。對於某些患者來說,早上服藥可能更容易養成習慣;而對另一些人而言,睡前服藥可能更為方便。
但最重要的是保持規律服藥,確保血壓得到有效控制。若患者對服藥時間有任何疑問或特殊考量,建議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共同決定最適合個人情況的用藥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看更多:時常流鼻血是鼻咽癌?醫揭鼻咽癌症狀像感冒易輕忽!流鼻血常見原因曝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蔡明劼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老毛病變奪命腸癌!婦人錯把血便當痔瘡 醫師曝「4大警訊」
壓力大會爆血管?女星驚爆得腦瘤是前夫壓力害的!醫揭3元凶高血壓最可怕
妙齡女一覺醒來聽不見、原因不明 靠睡「這療法」恢復聽力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停經後血壓突然變高?醫:每天「1小動作」就能改善 不用跑步、不用健身房
「我習慣都沒變,怎麼血壓越來越高?」在診間,常聽到這樣的話。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朋友,感覺生活也沒什麼特別變化,吃得也算清淡,運動雖然少了點,但還是有在動,為什麼健康檢查報告上,血壓就是一年比一年高? 停經後轉換體質 血管彈性易變差 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其實,這不是錯覺,是身體默默在「轉換體質」。停經後,雌激素減少,原本保護血管彈性的那把「隱形雨傘」收起來了。血管開始慢慢變硬、反應變慢,像一條彈性變差的水管,壓力一上來,就容易堵、容易破。加上活動量少了、肌肉流失了、代謝變慢了,原本還撐得住的血壓,就這樣默默往上升。這不是你哪裡做錯,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自然會遇到的課題。 不是只有劇烈運動才有用 原來「站起來」就夠了 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血壓好,可現實是,很多人做不到每天運動三十分鐘,尤其上了年紀、有關節不舒服,或只是單純「真的太忙」。但如果說:只要每天多站起來幾次,血壓就可能會降,您會不會有點驚訝,甚至覺得「這個我可以」?這不是口號,而是來自一項2025年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醫學期刊的臨床研究。研究找了 407 位停經後的女性,做了三個月的行為改變實驗。他們有三組:一組照常
常春月刊 ・ 5 小時前
吃雞肉會得癌症?每周超過這分量 癌症風險增2.6倍 最佳吃法曝光
你以為吃雞肉很健康?研究顯示,過量食用雞肉可能增加死亡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民眾須留意食用分量。一項追蹤4,000多位義大利中年人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周食用超過300公克雞肉的人,整體死亡率提
健康2.0 ・ 1 天前
薑不只暖身!研究:薑是「內臟脂肪剋星」讓胰島素更靈敏 告別三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門診中,經常被問到喝薑茶是否真的對健康有幫助。過去他只能笑著回答:「溫溫的、舒服就好啦~」,但現在很肯定地說:「對身體代謝真的有幫助,而且有研究數據支持
健康2.0 ・ 7 小時前
研究:男性須女性2倍運動量 才可獲得相同健康效益
運動有益健康,不過近期一份最新研究指出,男性需要女性2倍的運動量,才能獲得相同的心血管健康效益。該研究也發現,每週運動量達標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中,女性死亡風險較男性低3倍。
公視新聞網 ・ 20 小時前
不是太熱!40歲女每天咬冰塊才舒服 醫揭密:身體在求救
平時若愛咬冰塊,小心是健康警訊。血液腫瘤內科醫師吳聲政提到,一名年約40多歲的女子,每天都要咬冰塊,才會覺得舒服,檢查發現患有「缺鐵性貧血」,當身體缺鐵時,會出現食冰癖的現象,建議平時多吃豬肝、牡蠣、菠菜、黑芝麻等食物,有助於補鐵。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滿屋雜物安全隱患 大掃除風雨無阻
慈濟志工要幫助獨居又身心障礙的詹先生清掃家裡,當天氣象報告豪大雨,志工仍決定按照原定計畫。詹先生的家囤積垃圾,志工分工清掃,讓這場雨中的行動,不只清出一個乾淨空間,更帶來溫暖。詹先生的家滿屋子垃圾...
大愛電視 ・ 8 小時前
溫差大易釀心肌梗塞 愛心暖被助弱勢族群過冬
近期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天氣變冷會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容易對心臟造成額外負擔,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族群,更要提高警覺。根據衛福部2024年國人十大死因的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的第2位,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兇險的一種,發作時每一分鐘都在與生命拔河。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慈濟共善學思會6-2】從亞里斯多德到孔孟之道 薩克斯倡「儒家和平」成全球共善典範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林佑威、陳巧紜/台北報導 2022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教授於(27)日出席由慈濟、唐獎及羅馬俱樂部共同主辦、CNEWS匯流新聞協辦的「善文明:利他、和合、永續」全球共善學思會,發表演講〈邁向全球倫理:古代智慧應對現代挑戰〉。他強調,人類當前最大挑戰...
匯流新聞網 ・ 31 分鐘前
【慈濟共善學思會6-3】以慈悲為橋、以行動為本 何日生:善文明是人類共榮共存的新啟蒙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唐有為、林佑威、陳巧紜/台北報導 面對全球政治撕裂、貧富懸殊與精神迷失的時代挑戰,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暨慈濟學術委員會召集人何日生教授,於27)於出席 由慈濟、唐獎及羅馬俱樂部共同舉辦,CNEWS匯流新聞網協辦的「善文明:利他、和合、永續」全球共善學思會,發表主題演講〈利他與善文明〉,提出以「利他為動力、和合為方法、共善為目標」的人類新...
匯流新聞網 ・ 31 分鐘前
7大族群適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使用至11/15
[Newtalk新聞] 近期流感疫情持續處高點,對此,疾病管制署今(28)日表示,依流感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流感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因此,疾管署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開放有類流感症狀或是為防疫人員、長照人員等7大高風險族群,適用期限至11月15日止。 疾管署表示,將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具下列身分之流感高傳播族群」,適用期限至114年11月15日止。 1.醫事單位之防疫相關人員(含具執業登記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 2.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 3.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 4.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 1 至 3 年級學生。 5.與流感重症高風險族群同住或其照顧者。 6.禽畜養殖等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動物園工作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 7.其他人口密集機構(如軍營等)易發生群聚之人員。 疾管署提醒,目前公費藥劑配置於各縣市衛生局規劃之全國約4千家合約醫療機構,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及瑞樂沙。如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
新頭殼 ・ 1 天前

非洲豬瘟案場為何找王姓獸醫佐? 特約獸醫心寒曝原因:明年不再簽約
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日前爆出全台首例非洲豬瘟,養豬場老農在豬隻出現大量異常死亡時,第一時間未通報養豬場特約的紀姓獸醫師,反而找不具備獸醫執照的藥商王姓獸醫佐,錯失防疫黃金時機。紀姓獸醫今日(10/29)在臉書發布長文,透露老農對他坦言「你不賣藥、又不收錢,我怎麼好意思麻煩你?」讓他無言以對,感嘆多年來投入基層防疫、為養豬戶奔走,如今情義已盡,宣布明年起不再接受動保所委託擔任特約獸醫師。
太報 ・ 23 小時前

2年看診20次↑!自行篩檢竟已腸癌第3期 她崩潰:醫生說太年輕不會罹癌
現年23歲女子罹患大腸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進入第3期,女子崩潰喊「我感覺自己快要瘋了」,因為在醫師診斷癌症之前,她已就醫、身體檢查至少20次,醫師還向她表示「太年輕」,可能是喝太多酒、痔瘡、腸易激症候群或月經問題造成不適,不太可能罹患可能致命的疾病。
鏡報 ・ 1 天前
給習近平「下馬威」?「川習會」登場60分鐘前,川普下令將重啟塵封30年的核武試驗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30日將在南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而就在距離會談開始前的不到一小時,他宣布將指示美國國防部開始進行核武測試,目標是要與俄羅斯和中國「站在同一基準上」——此舉明顯意在加大對北京的施壓。川普在社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寫道:「美國擁有比任何國家都多的核武。這是在我第一任期內完成的,包括對現有武器的全面......
風傳媒 ・ 1 小時前
搶"普發一萬"商機! 百貨.超商.銀行各推優惠
財經中心/陳孟暄 葉晏昇 台北報導全民最期待的「普發現金一萬元」,最快11月11號就能入帳,許多民眾已經開始盤算要怎麼花。剛好碰上各大百貨週年慶,業者看準商機,像是化妝品、生活用品通通下殺優惠,還有小家電買一送一。除了百貨,超商、銀行也加碼送購物金、抽好禮,就是要讓這一萬元花得更划算。
民視財經網 ・ 1 天前
《天地劍心》線上看 開播5大劇情看點!連動《淮水竹亭》劉詩詩、張雲龍虐心結局|集數、播出平台一次整理
【文/徐瑞安】成毅、李一桐主演的古裝奇幻劇《天地劍心》正式開播,開場延續前作《淮水竹亭》,兩代人的悲劇宿命開啟新篇章,成毅飾演的王權富貴,繼承父母願望,從小被訓練為人界最強「兵人」,背負斬妖除魔使命,也因此失去生而為人的快樂,直到遇見了可愛的小蜘蛛妖「清瞳」,才為他日復一日的乏味日子,帶來了溫暖的情感。而《天地劍心》劇情不僅夢幻聯動劉詩詩、張雲龍主演的《淮水竹亭》,成毅、李一桐跨越種族的人妖之戀也令人好奇會如何發展,以下整理5大看點!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 1 天前
蘋果什麼時候吃最好?一天可以吃多少?營養師揭「正確食用時機」
蘋果因其高營養價值而廣受推崇,甚至有「一天一顆,醫生遠離我」的說法。蘋果富含多種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像是多酚、膳食纖維和鉀等,那麼,何時食用蘋果能更有效地攝取其營養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專家指出,每天建議攝取1顆蘋果,若要有效地吸收蘋果的營養,最佳食用時機是早上,可有效補充身體能量。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名醫會客室/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
文/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師簡宛晴、心血管中心副部主任秦志輝、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 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歌劇魅影》男星46歲確診大腸癌1年就病逝!醫揭出現3症狀恐已是末期
曾在《歌劇魅影》中飾演靈魂人物「魅影」的澳洲知名男演員班・路易斯(Ben Lewis),驚傳因大腸癌病逝,享年46歲,消息震驚澳洲劇場界。他去年2月才確診,發現時癌細胞就已擴散,從發病到離世的速度之快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