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水泡反覆發作是汗皰疹?台大醫:用錯藥沒完沒了 1工具是診斷關鍵
夏天一到腳底就冒出發癢的水泡,怎麼擦藥都沒用,但冬天就自動變好,是汗皰疹嗎?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烏惟新提醒,這類反覆發作、尤其只發生在單側,很可能是黴菌感染「水泡性足癬」,它常誤認為汗皰疹,導致治療無效,患者困擾不斷。
冬天沒事、夏天濕熱就來了 只發生在單側
烏惟新指出,「水泡性足癬」這種黴菌感染很特殊,在冬天潛伏不明顯,到了悶熱的夏季,高溫潮濕一來,就可能引發腳底起水泡、膿皰、脫皮甚至紅腫癢痛,到了寒冷的冬季又消失,不但患者本身不了解,即使是臨床醫師也常誤認為汗皰疹,以致早就該痊癒的「皮毛問題」反覆發作。
看更多:濕疹用椰子油能根治?國際皮膚病學雜誌曝:這款椰子油有效緩解濕疹
烏惟新說明,汗皰疹較常發作在手部,很少只發作在足部。足部濕疹較常見的是「慢性過度角化性」,並不是汗皰疹,而最常見的還是黴菌感染,尤其是病灶呈現單側化時。
「水泡性足癬」臨床特徵 與汗皰疹非常相似
烏惟新表示,「水泡性足癬」是由皮膚癬菌引起的足部感染,臨床特徵包括:
症狀:足部水泡或大皰,伴有搔癢或灼熱感。
外觀:水泡周圍有紅斑、脫屑或糜爛,嚴重時可合併細菌感染。烏惟新說明,汗皰疹的水泡大多清澈,足癬水泡則較濁,周圍易有紅斑。
分布:單側或雙側,常見於足弓、足底或腳趾間。
季節性:潮濕悶熱環境加重症狀。
看更多:香港腳穿五趾襪真有用!2025研究證實五趾襪提高香港腳治癒率
診斷「水泡性足癬」關鍵:KOH鏡檢
烏惟新指出,正確診斷是關鍵,而診斷「水泡性足癬」必須透過黴菌鏡檢(KOH),只要刮一點皮屑,透過顯微鏡就能確認是否有皮癬菌,包括念珠菌、皮屑芽孢菌的檢查也是如此。
看更多:汗皰疹竟與濕氣無關?醫揭汗皰疹真元凶 一直長汗皰疹不要吃3類食物
烏惟新說,這項檢查幫助他診斷出無數個被延誤多年的病例,不乏從歐美回台的患者。他在為學生上課時會特別提醒,若患者自訴有長期的腳部汗皰疹,每年都會發作治不好,尤其是單腳發作,這時候醫師應高度懷疑可能是被誤診的水泡性足癬!
治療方式:抗黴菌藥物用對2個月根治
一旦確診「水泡性足癬」,治療方式並不複雜。烏惟新建議,使用「單一成分」的抗黴菌藥膏每天塗抹,範圍要「夠廣」,持續時間至少4周以上。對於頑固或嚴重病例,也可考慮口服抗黴菌藥物。預防復發,患者除改善足部衛生,也要避免在公共場所赤足。
他特別提醒,市售號稱治黴菌的複方藥膏可能含有類固醇成分,反而會讓黴菌潛伏、病情更反覆、治不好,務必避免使用,如果用對藥,2個月就能根治「水泡性足癬」。
「水泡性足癬」常遭誤判原因:症狀難辨、健保制度
烏惟新指出,由於「水泡性足癬」和汗皰疹的症狀十分相似,都是足部水泡和搔癢,若是臨床經驗不足、非皮膚科醫師可能忽略了真菌檢查,或年輕皮膚科醫師也可能不太熟悉。又或有是患者自行使用類固醇藥膏或複方藥膏,結果掩蓋了真菌感染特徵。
看更多:容易流汗皮膚癢 汗疹是濕疹嗎?醫揭4大防護措施必知 抗發炎飲食吃起來
烏惟新再三強調黴菌鏡檢的重要性,許多患者久久無法痊癒的皮膚病,甚至從歐美回國就診,往往是沒有被確診、不確定是濕疹還是皮癬。他說,有時就連他這種專看皮膚黴菌病的資深醫師,都難以單從肉眼辨識。
為什麼所有皮膚專科醫師訓練時都知道的重要檢查,但民眾看皮膚科的時候卻很少醫師在做?烏惟新指出,除了部分診所缺乏KOH顯微檢查設備之外,健保的限制也是為何許多醫師選擇忽略這項檢查,間接造成誤診頻傳的緣故。
45次KOH檢查 健保給付「1顆御飯糰都買不起」
烏惟新自曝,他一時興起,查了一下今年2月份他在台大總院共進行45次KOH檢查,以醫院給的總點數換算下來,只得到18元不到的給付,「連一顆御飯糰都買不起」。
不過,烏惟新也表示,儘管健保給付超低,但總有人要做正確的事,患者的疾病應該要被認真對待。他也有感而發,向民眾喊話,如果有皮膚科醫師願意幫你刮皮屑做顯微鏡檢查,請珍惜他。
看更多: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怎麼辦?6招止癢保養法超有效 這樣洗澡、擦乳液才對
◎ 圖片來源/烏惟新醫師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烏惟新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非經期」驚見內褲上有血跡先別慌!有出現4警訊快就醫
連譚敦慈都怕!雨天家中2毒素害肝又傷腎 5招防黴救健康
男童肚痛到嘴唇發紫!醫教解便祕方法「這2招」一起用效果好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高蛋白飲輸了!運動後吃「它」更能長肌肉、抗發炎、護腸道
許多人運動後會補充香蕉或高蛋白飲料,藉此增肌並補充能量,但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僅蛋白質高、含糖量低,還具有額外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健康的腸道環境有助於抑制發炎物質生成,讓肌肉恢復更迅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他是誰?羅浮宮竊案「超帥偵探」爆紅全網瘋傳! 真相超反轉
羅浮宮日前發生珠寶竊案,震驚全球。案發後,一張現場照片在網路上瘋傳,畫面中法國警方正封鎖現場,一名打扮復古、氣質出眾的男子恰好走過,瞬間成為焦點。網友紛紛猜測他是參與辦案的偵探,如今他的真實身分終於曝光!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國土保育環保犯罪」查緝專案 全國警逮近700人
警政署配合高檢署執行「加強查緝國土保育及環保犯罪專案」,加強查緝破壞國土及環保犯罪案件,期間共查獲166件、逮捕嫌犯690人,不法所得近5千萬元。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追查非洲豬瘟病毒來源 防檢署:應料敵從寬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9日電)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台中市昨天深夜發新聞稿,案例場9月及10月初未收到中央系統警示通報。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說,當時未達通報標準,追查病毒應料敵從寬。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1 天前鄭巧琪用影像轉譯古典樂 盼初學者進入音樂小宇宙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9日電)從維也納習樂歸國,音樂人鄭巧琪選擇古典音樂產業做行銷,現在她為小公視節目「古典魔力客」擔任節目企劃,希望用有趣的劇情跟影像「轉譯」古典樂,喚醒孩子的感動。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新竹香山私幼爆虐童說明會未邀當事家長 警察也被擋在門外
新竹市香山區私立幼兒園爆發老師疑對幼童甩耳光、轉耳朵及關垃圾桶誇張施暴,已知至少4名幼童完成驗傷及報案筆錄,且施暴教師不止1人。園方今天下午緊急召開班級家長說明會,卻未通知疑受虐幼童家長,家長到幼兒園卻被阻擋在外,即使警方到場也被排拒在幼兒園外,受虐幼童家長控訴園方態度傲慢不認錯,還推說沒有監視器證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防堵非洲豬瘟 農業部擴大追查32關聯場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9日電)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農業部今天表示,昨天開始第2輪防疫強化措施,擴大追查各縣市包括養豬場、屠宰場、肉品市場、化製場共32場關聯場。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台灣人變心了?他嘆熱炒店不夯 網驚曝致命敗筆:聞「它」就想吐
說到正港台灣味,就會想到傍晚出攤的熱炒店,主廚快火大炒,盤上頂鮮讓人垂涎。不過,有網友在PTT上發文表示,禮拜五到台北百貨商圈閒晃,發現一間知名熱炒店不用排隊,馬上能享用,反觀百貨地下美食街則是一位難求,讓他感嘆「熱炒店是不是退流行了」,沒想引來一票網友共鳴,更指出「這致命味道」是熱炒店最大的問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文藝雅集連續舉辦37年 逾300作家齊聚同歡
(中央社台北29日電)連續舉辦37年的「九九重陽.文藝雅集」活動,今天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近360位作家與文友齊聚一堂,氣氛熱絡場面溫馨感人。
中央社 ・ 9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張榕容「扮包租婆搭計程車」嚇到司機 到活動現場才知「遭背叛」
模特兒經紀公司凱渥集團今舉辦年度盛事「凱渥集團F.O.F魔登懼樂部」萬聖節活動,自家藝人們用心打扮出席,現場滿是鬼怪、公主、動漫人物,董事長吳鋒自己也扮成《膽大》高倉健,十分用心,張榕容則是扮成包租婆,還分享了被同事們背叛的故事。
鏡報 ・ 9 小時前坣娜罹「癌王」逝!賈伯斯、傅達仁都不敵 往往確診時已到晚期
歌手坣娜傳出本月16日因病去世,據《ETtoday新聞網》報導,雖然她患有紅斑性狼瘡,但最終是因為不敵胰臟癌離世。胰臟癌又有「癌王」的稱號,患者確診時恐已到晚期或轉移其他器官,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皆是不敵此病。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