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潘文良 撰
友人阿文道
「看你最近的篇文章,你怎好像基督教,很有意,
老是在找碴的子?」
呵呵呵!「信仰」是人的自由之一,人要信仰什,他人是庸置喙的。
人「宗教是心的杖。」
阿文道
「一腿健全的人,自然就不需要杖的助。
但是,杖於一肢障,或受、患病的人,有其用!
又如何能教其,杖呢?那是多不仁啊!」
人家要信仰基督教,也不到阿文,去成或反啦!
基督教,或者回教,或者世一些「非邪教」的存在,也能人社,一些暖安定,有其正面的意。
只是若到「真理」的,阿文不免就基督教的多「教」,很有「」啦!
基督教的多教,不通道理、不切、不合、不符法,
你也只能「信以真」,而不容置疑——
教一追求真理的人,如何能「心服口服」呢?
所「信仰」者,乃是「某物人、神、天、自然等」,或某「主、主、理、、宗教」的度信服、仰、敬慕、尊崇,而奉人之榜、行之,或人生之指南也!
阿文道
「一般而言
人的『信仰』,常是建立在『感情』上的,而非建立在『理智』上的。
也就是
一人的,之所信仰,往往是『主的感情用事』,因而『不可理喻』。
感情上,既已同,教人『有理不清、有理不通』——
打死他,他也要信,教人拿他也!」
基督教徒,或者回教徒,那些「一神教、造」者,在佛教徒的眼,在是很「痴著迷」、很「不可理喻」的。
就「上帝造宇宙物、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吧!
阿文去,曾一牧道
「上帝造宇宙物,那魔鬼〈傻蛋〉(撒旦),是不是上帝造的?」
牧道「魔鬼撒旦,是上帝所造的一天使,而成的。」
阿文道
「那……那天使,何?」
(上帝之所以造天使,是了耀自己、自己——
造一些天使,自己歌功德、唱歌跳舞也!
後,有天使,慕、嫉妒上帝,想跟上帝一,於是就落、了。)
牧不。
阿文道
「是不是上帝,在造那天使的候,加入了一『不好』的成分,
所以使那天使了?」
牧不。
阿文道
「好就是『好』,只有在加上一『不』字,才成『不好』——
『不好』就是『孬』。(『孬』破音字,音同「」字。)
『不』字,是上帝所加? 抑或是自己生成?
·若『不』,能自己生成,那『好』,亦能自己生成——
上帝造,你是?
·如果『不』,是上帝所加,也就是
上帝初在造那天使,加了一些『孬』的成分(罪的因子),
所以那天使,才。
·如果『不』(指「的成分」),非上帝所加,而是『本就有』,
因此才影到上帝所造的『好的天使』,使其成『孬的天使』——
若是的,那上帝『情有可原』,天使,任不全在上帝。
·如果『不』,上帝所加的,那上帝,真是『打屁股』啊!
事找事的,造一『的天使』,自己『做』——
因之引出的罪苦,上帝何苦哉?
·那
上帝是『不小心』,加入了的成分,是『故意』,加入了的成分呢?
·上帝要是『不小心』的,
那上帝的『能力』,在是有待疑、商榷——
不是『全知、全能』的?
·若上帝『不小心』的,
那,上帝,又怎配『全知、全能』的呢?
·不知道那天使,?
如果知道,嘛要造呢?
如果上帝是『明知造,故意加入孬的成分』,
而使那天使的,那其心,
真是『居心叵』(居心不良)啊!
上帝唯恐天下不耶!?」
牧能阿文「解惑」,只得要替阿文告,上帝「自」向阿文解。
基督教只有「二世今生生」,待「世界末日」的,死人都要墓爬起,接受「判」後,然後上天,或者下地。
阿文要
「那人一出生,即有『富、、美、智愚、健病、弱、夭』等,
『差相』,其何自?其因何在?
若是全『上帝的旨意、上帝的安排』,那、愚、病弱、夭折之人,
不倒楣?能心服?他能不抗呢?
上帝又什要安排人家,一出生就『、愚、病弱、夭折』呢?」
若言「信主得永生。」
按照基督教典的法基督教的始人是耶,在他三十左右(公元一世,三年代),始在巴勒斯坦地教。
阿文要
「那,那些生於〈基督〉之前的人,或生於他教之地的人,
其一生,不基督之名、不逢基督之教——
法『信主』,那他死何去何?
都不能上天、不能得永生?
·而那些出生即夭折,或一、或二、三……或五、七,
即夭折的孩子,
其一生,不基督之名、不逢基督之教——
法『信主』,那他死何去何?
都不能上天、不能得永生?」
些,基督徒,是答不出的,即使有所答,也是不周全、不、不究竟——愈回答,只教人生愈多的疑——
最後,也只能你告,或教你告,但上帝,能自你解惑。
佛教徒的「信仰」,必是「正信、智信」的——
所以「信」,必建立在「解、行、」(了解、修行、)之上,才能去信;
有所「」,必而去「思、修、成」(思考、修,其成效如何)。
苟只「信」,而不加以「解、行、」的,也只是「迷信」啦!
苟有「」,而不加以「思、修、成」的,其,也只是「知」啦!
迷信者,便不能其成果,不得法、不得法利、不得法益、不得法喜。
正信,必建立在「正」之上——
何「正」? 即正的知,或正的解、念也!
《中阿含。卷四十九。一八九》
「彼中,正最在其前,
若邪是邪者,是正;
若正是正者,亦正。
·云何邪? 此
施、、有咒;
善、善;
此世彼世、父母;
世真人往至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自作成就。
是邪。
·云何正? 此
有施、有、亦有咒;
有善、有善;
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
世有真人往至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自作成就。
是正。
是邪是邪者,是正;正是正者,亦正。
·彼如是知已,便求,
欲邪,成就正,是正方便。
比丘!以念於邪,成就正,是正念。
此三支,正,方便,是故正最在前也!」
佛陀教示八正道正、正志、正、正、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人的任何文明活,我每天醒後,皆在「知、心意、言、身行、生活、勤、念、注」等八事之中——
「知」若邪,以邪前,想的是邪志、的是邪、行的是邪、生活於邪命、勤於邪方便、想於邪念、注於邪定——
不以「正」前提的信仰,即「迷信、愚信」。
何正?
⊕一者有施、有、有咒。
《阿含七八四》「有施、有、有。」
有施者,即有布施之善行。
有者,即有戒律。
有咒者,即有。此「咒」字,「誓」之意,即有「菩提」是也!
此「咒」字,非「咒」之咒。外道以「秘密」咒——
以持咒,可以消得福、可以罪、可以所求如,是的解。
人欲所求如(有),必要以「有施、有」前提,
能布施、持戒,行善除,有此福德,才能所求如——
必耕耘,才有收,甭想「不而」也!
譬如春天播、夏天耕耘,才有秋天的收;
苟春天不播,有秋天的收?
既播,那持咒、拜神祭鬼、求佛菩,也甭想在秋天收啊!
有播耕耘,即使不持咒、不拜神祭鬼、不求佛菩,秋天自有收啊!
是故人若想要得福,不必持咒、不必神媚鬼、不必求佛菩——
要求,「反求己——好自之」,求自己行善除,自得善福果也!
⊕二者有善、有善。
善者,好也、有利也!者,孬也、有害也!
人的行(),有好有孬、有利有害,故其行的果(),
自是有好有孬、有利有害。
是察,可以得、的象,故「善有善、有。」
云「瓜得瓜、豆得豆。」
倘是「瓜不得瓜,或得毒薯;豆不得豆,或得酸果。」
那欲得瓜者,植何苗?得豆者,播何籽?
有人不明、不信「因果」,才、才敢於,所欲。
⊕三者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
·有此世、有彼世,是有去世、有在世、有未世。
去世,已生生死死,不其,
倘又著宿命流而去,未世,一生生死死,完了,永不出苦。
·有父有母,是去世、在世、未世,皆有父有母,
乃至有兄弟姊妹、有人朋友、有夫妻子女……
於是一直就都在「苦、怨憎苦、求不得苦」之中打;
在「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苦之中,生死、恨情仇。
·佛家有偈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有去宿世行之因,故有今世
「富、、美、智愚、健病、弱、夭」等,差之善果。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受福善,感恩老天、感恩他人之,更自己宿世能行善植福德;
受苦,怨尤老天、怨尤他人之,悔自己宿世多行培厄。
·正因「有善、有善;有此世、有彼世」故
若今世多享福,知是去世,善所致,知感恩、知惜福,
心承受,切莫恃福而,小心得意忘形、生悲。
譬如存款,乃辛勤所,量入出,苟好吃做,坐吃山空。
若今世多受苦,知是去世,所致,知愧、知悔,
勇於承受,但以吃苦了苦,期待苦甘。
譬如欠,想、想逃,有,一身。
·若欲世,能得善果,今世故勤植善因也!
若欲世,能果,今世故勤除因也!
⊕四者世有真人往至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
自知、自、自作成就。
真人,是「阿」的。
是世有阿、有佛,已永,入涅善。
凡是佛者,也都能跟、踏著真人的足,善去善向,
或於今世、或於世,也得真人的成就——
自知、自、自我生已、梵行己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倘若我,於世世受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苦的折磨,
那真人去、循佛道,於此世彼世,自知自、自作成就。
佛所教示「苦、集、、道四」,可解此四正——
⊕苦明世苦的象。
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有生,而有老病死等,苦。
⊕集明世苦的由。
有善、有善。善受、受苦,
然「苦是苦苦」,苦上加苦,苦不堪言;
而「是苦」,不久故,生悲——苦常,常故苦。
⊕明解苦後的境界。
如是世有真人往至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
自知、自、自作成就。
佛者、解者,是「人」,故能言其所境界。
⊕道明解苦的方法。
如是有施、有、有咒。
要想苦得、要想了生死,必「有施、有、有」,
努力耕耘,才有收,想小便宜、想不而。
·佛家有偈曰「莫作、善奉行、自其意是佛教。」
此,其意甚深,信之、解之、行之,可其真不!
有自「信佛」之「佛教徒」,也只是在研究「佛」,而非「佛」——
未思、未解、未行、未故,果「佛十年,佛在天」,不得法、不得法利、不得法益、不得法喜,於是也就改信基督教去啦!
因去到基督教,大家是「兄弟姊妹」,情得很;唱歌跳舞,得很——身入其境,一教人得如沐春,馨比,不被吸引,那也很得哪!
·若所信者,不堪、不堪,要去信,即是「迷信、愚信」也!
阿文曾了寓言故事
有猴子,不望著天空呆——看著麻雀,得那快;看著,得那悠;看著燕子,得那漂亮;看著老,得那勇敢……在慕了,心常幻想著自己也能在天上——去……
有一天,竟然「以」自己,能了,於是爬上森林中,最高的一棵上去,仰望著白朵朵、俯著浪波波……了手臂——身一跳……
果摔了半死,都扭到了,爬都成呢!
阿文道
「何妄想? 小道『我大,要成一老虎!』
何理想? 小道『我大,要成一大的!』」
信信,不堪、不堪,便是「不切」的信,究所成就。
小要是相信「自己大,成老虎」,那是在「自欺欺人」呀!
你信的是什? 不妨一下吧!
2007.04.28.六 16:00:00 初稿
■解
【信仰】《基百科》信仰
信仰,是指某人,或某主、主、理、、宗教或神的信服
和尊崇,把它奉自己的行、榜或指南。
概括地信仰是人人生、值和世界等的和持有。
信仰著人生值、人生意的可靠落。
信仰所信仰的象,是否客存在,有必然。
信仰可以是外在的,其形成往往是社的、宗教的影所至。
如果一伊斯教家庭,一基督教家庭,收一出生的小孩,
那小孩大,就成一伊斯教徒;反之也是如此。
但信仰,亦可以是在的,透人的,和性的追,
而一合自己的宗教信仰。
信仰可以得,可以被塑造,也可以被。
然有不少宗教教徒的,有格限制,
但根合的《人公》,
人是有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阿】梵 arhat,巴利 arahant。四果之一、如十之一。
又作阿、阿、阿呵、阿黎呵、遏曷帝。
略、呵。意、供、真、、不生、生、、真人。
指三界、思之惑,得智,而堪受世大供之者。
此果位,通於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之解,指小乘佛教中,
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
若言之,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成唯卷三》阿,通三乘之果位,故佛之名,
亦即如十之一。
·另《俱舍卷二十四》出阿,乃四果(四沙果)之一,
小乘之果。可分二,即
(一)阿向。指尚在修行段,而向於阿果者。
(二)阿果。指一切,得智而受世大供之者。
入此果位者,四智融,而法可,故、果、位;
若再完成正,乃至正定之八道,以及解、正智等,
十漏法,十支。
·於阿之,《大智度卷三、大乘章卷十七本、翻名集卷一、
卷二》等,出「、不生、供」三,阿三,自古以,
最常之。即
一、,,指、思之惑。阿能除三界、思之惑,故。
二、不生,即生。阿入涅,而不受生於三界中,故不生。
三、供,阿得漏,除一切,受人天之供,故供。
·梵 arhan,梵 arhat(阿)之主格,
意受供、受尊敬,故上述三中,以供一,切。
此外,慧於《大乘章卷二十末》,亦以化一切生、惑等四,
解阿。
·又,《善律婆沙卷四》,出
打三界、一切、覆藏等,五阿之。
·另就阿之而,四果中之阿,依其根性利之差,
可分六。《阿心卷五、俱舍卷二十五》等所,即
一、退法阿,又作退相阿,指遭遇小,即容易退失所得之果位者。
二、思法阿,又作死相阿,指由於退失果位,而思自害者。
三、法阿,又作守相阿,指能守,而不致退失果位者。
四、安住法阿,又作住相阿,指不退亦不,而安住於果位者。
五、堪法阿,又作可相阿,指能迅速精,而於不法者。
六、不法阿,又作不相阿,指永不退失所得之法者。
·上述六阿中,前五根者,故得解,或心解,
而後者,利根者,故得不解,或不心解。
言之倘若能遇善因,而得入定之解,解;
可入定,而等待某特定因之解,不解。
·又,善自己所得之阿果,解者,心解;
不再由於而退失果位之解者,不心解。
此外,不法阿,以其利根之形成,又分,即
一、本生就不性者,不退法阿、不退相阿。
二、由精修行而不法者,不法阿。
·此二者,合上述之五者,共七阿。
若再加「、佛」,。九阿,又九。
另《中阿含卷三十、成卷一》等所,以慧解、俱解,
取代、佛,而形成另一九。
其中,藉智慧力以解之阿,慧解阿。
若得定,而於心、智慧方面,悉皆解之阿,俱解阿。
此二者,再加疑解阿(在俱解中,通一切文,而得四解者)
,成三阿。
==========================================================
※文整修,重於「新台」。2020.04.18.六 00:56:09
◎潘文良《信仰》。2007.04.28.六 16:00:00
avun01/post/1380275287
※本文告於「照思惟」。2020.04.18.六 00:58: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ermalink/443962449753570/
■:基督教、回教、宗教是心的杖、真理、教、感情、理智、上帝、魔鬼、傻蛋、撒旦、情有可原、居心叵、唯恐天下不、告、解惑、信主得永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