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模糊、看東西扭曲變形?1紙檢測黃斑部病變!葉黃素這樣補充有效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隨年齡增加罹患率越高。補充葉黃素對預防黃斑部病變有效嗎?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楊中美表示,葉黃素對視力並非神效,較建議2時機進行補充,而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葉黃素,會比補充保健食品來得好。
楊中美教授說明,視網膜最重要的視覺中心就是黃斑部,此處常見的病變有黃斑部裂孔、黃斑部前增生膜等,與不正常的玻璃體、視網膜界面有關。但一般人最常聽到的應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看更多:吃魚防黃斑部病變!搭配2食物 黃斑部病變風險少42%
黃斑部病變症狀:看東西扭曲變形、視力模糊等
黃斑部因為感光細胞十分密集,代謝非常旺盛,傳輸系統也很暢旺,需要耗費人體許多能量,所以氧化壓力最高,很容易產生細胞氧化後的「過氧化物」,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害,必須隨時清除。當這些過氧化物清除得不夠快、累積過多時,就會傷害黃斑部,影響視力,通常會有視物扭曲變形、視力模糊等症狀。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正確的名稱是「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並非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確實是隨著年齡愈大,愈容易發生,因為上了年紀,黃斑部清除過氧化物的速度會變慢。除了年齡,抽菸也是危險因子之一,此外,有高血壓、帶有某些基因者,也比較容易出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年輕人罹患此病變通常與基因關係較大,目前已在研發針對基因調節的藥物。
「阿姆斯勒方格紙」自我檢測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一旦受損,中心視力就會模糊,或出現黑影、視野缺損、中心暗點等,注視線條時會發現線條扭曲,不管是直線或橫線都會看成歪斜的,眼前物體可能會放大或縮小,顏色也可能會改變。使用「阿姆斯勒方格紙」是自我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最簡單的方式。若畫面模糊、線條扭曲,或視線出現固定不動的暗點,應盡速至眼科檢查。
看更多:5種營養素護眼更全面!這水果比藍莓更抗氧化 保護黃斑部調節老花眼
「阿姆斯勒方格紙」使用方式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處,光線要清晰平均。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
將一眼遮住,另一眼凝視方格表中心的黑點,再交替測試。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乾性、濕性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成乾性及濕性,兩者嚴重程度與治療方式均不相同。乾性病變的主要特徵為:眼底檢查時可在黃斑部看到一些黃色的隱節(Drusen),是代謝物的堆積。當隱節形成時,病人雖然感覺視力變差,但影響還不大,只要定期追蹤。
若病情進展到隱節萎縮,各單獨病變融合形成一塊較大範圍的萎縮性斑塊時,對視力影響就很明顯了。當乾性黃斑部病變持續惡化,隱節下方可能會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從脈絡膜長向視網膜,此時就轉成較嚴重的濕性病變了。這些新生血管的通透性比正常血管更高,故容易滲液、出血。
視網膜下出血常伴隨纖維組織、出血、滲出物,逐漸形成塊狀結痂組織,上方的感光細胞會遭嚴重損傷,對視力傷害很大。由於濕性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的變化,甚至有失明之虞,所以千萬不能輕忽。
看更多:15年研究證實!這樣吃雞蛋防黃斑部病變 15種護眼食物推薦
該不該補充葉黃素?建議2時機補充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養黃斑部?楊中美教授表示,黃斑部含有許多葉黃素、玉米黃素等黃色素,所以呈現黃色,也因此得名。美國曾有研究發現,當黃斑部已有隱節形成時(即乾性階段),補充抗氧化物質(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玉米黃素等),有助於阻止黃斑部病變從乾性轉成濕性,減少比率約為25%。
葉黃素有助「避免黃斑部病變從乾性轉成濕性」
這項研究一經發布,造就如今葉黃素補充品大行其道。不過,回歸到原始研究來看,當初的研究對象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病患,研究結果也只顯示葉黃素對避免黃斑部病變從乾性轉成濕性有所助益,至於葉黃素是否有黃斑部以外的護眼功效?並無研究佐證。
因此,楊中美教授表示,毋需太神化葉黃素,若真想補充,較建議的時機是:「有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時,或是「一眼已經有濕性病變」時,可以服用葉黃素來減低另一眼產生濕性病變的機率。
看更多:吃半年葉黃素,眼睛竟更模糊!乾眼吃葉黃素沒用 2種常見眼疾營養補法
有實證根據的葉黃素配方 葉黃素、玉米黃素5:1
楊中美教授說明,市售葉黃素產品相當多,成分也十分複雜,選擇成分與當初研究一致的產品,較有實證根據。該研究的配方為:葉黃素10毫克、玉米黃素2毫克,比例為5:1;其他成分還包括:維生素C 400毫克、維生素E 268毫克(400 IU)、銅2毫克、鋅80毫克。由於研究中並未限制研究對象服用綜合維生素,因此患者也可考慮日常服用綜合維生素,以期強化身體機能。
飲食也富含葉黃素:深綠色及黃色蔬果、深海魚
楊中美教授也表示,其實不一定要購買營養補充品,許多飲食也富含葉黃素,例如深綠色蔬菜(甘藍、菠菜、綠花椰菜、香菜、南瓜、豌豆等)、深海魚類;胡蘿蔔則含有葉黃素的近親β胡蘿蔔素,枸杞則含有玉米黃素。
血壓、血糖、血脂三高也會影響黃斑部健康
除了從飲食下手,如果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也會影響黃斑部的健康,所以有三高要積極控制,有抽菸習慣者更要戒菸,才能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看更多:菊花茶功效:泡法、禁忌?有無咖啡因、能不能天天喝一次看
◎ 本文摘自/《好眼力:台大眼科名醫楊中美教你正確認識及防護眼睛疾病》 楊中美、黃靜宜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翻攝自國健署官網
更多健康2.0報導
血管年齡比你老!為何50歲後「高血壓」難降?學會4招保養血管
每7人就有1人膝蓋退化!「打這針」至少解痛1至2年
54歲以上很多人不好意思說!「這束光」免除漏尿困擾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入秋養生這樣吃!中醫揭「4種水果」潤肺護喉又顧腸胃
近期天氣逐漸明顯轉涼,入夜後更是明顯,不少人紛紛出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中醫師推薦4種秋天水果,不僅能止咳化痰、改善便秘,還能提升免疫力,邀請民眾一起顧好健康、迎接舒心的秋天。
鏡報 ・ 1 天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17 小時前
「平民人蔘」白蘿蔔減肥、防癌又解毒!營養師揭7大功效 2種人別吃多
白蘿蔔不僅是減肥聖品,更是冬季養生的代表蔬菜。營養師指出,白蘿蔔能幫助肝臟解毒、降低血脂血糖,甚至具有抗發炎、防癌潛力,被譽為「平民人蔘」。但別以為人人都適合吃,若是脾胃虛弱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吃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營養師狂推的櫛瓜料理!抗氧化、調解血壓、修復細胞 跟著吃健康又美味
台灣市場越來越常見到櫛瓜的蹤影,除了營養價值逐漸受到重視,更是輕食族的首選,也是一種兼具美味與健康的蔬菜。營養師廖欣儀認為,櫛瓜不只好吃,更富含多種營養素,是現代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選擇。 櫛瓜屬
健康2.0 ・ 17 小時前
胃脹氣、打嗝竟是癌症找上門!35歲女罹胃癌擴散全腹腔
一名35歲女性因胃脹氣、打嗝等症狀拖延就醫,最終確診為胃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腹腔。醫師提醒,約15%的胃癌發生在年輕族群,特別是分化不良型胃癌更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4大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胃癌篩檢。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人靠「這豆」長壽!醫讚:降血脂、護腸道、不生病
日本以長壽聞名,納豆是其長壽飲食的一部份。醫師劉博仁表示,納豆是以黃豆為原料,經過納豆菌發酵而成,經冷藏熟成,豆子會黏稠化並產生黏液,能平衡腸道菌相、促進排便、提升免疫力,且能保護血管健康、幫助鈣質回到骨骼中,降低骨折發生率。部分研究指出,它也能降低膽固醇、血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血糖忽高忽低?「這5種食物」有助穩定 粥也上榜
糖尿病會帶來重大的健康風險,包括心臟病、腎臟病、神經系統疾病和視力問題等併發症。在美國有超過3400萬人患有糖尿病,占總人口的10.5%,其中大多數是罹患第2型糖尿病。然而,不管是第1型糖尿病,還是第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和使用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患者也應改變飲食方式,少吃白麵包或其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轉而食用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來控制病情。以下為5種可有效控制血糖的食物: 1.粥:由於1碗粥的升糖指數(GI)較低,因此用粥來代替油膩的早餐,可以說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建議可食用燕麥製成的粥,因為燕麥片的纖維含量高,有助於調節血糖,並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燕麥屬於複雜的碳水化合物,並且富含纖維質,營養師莉亞·約翰斯頓指出,燕麥中的β-葡聚醣纖維對於降低血糖和胰島素反應,具有顯著的效果,含有纖維的碳水化合物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和代謝,簡而言之,這就表示吃了粥之後,血糖就不會上升得那麼快,有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2.藍莓:建議糖尿病患者食用新鮮水果,尤其是低GI值的水果,不妨在飲食中加入藍莓、葡萄和蘋果等低GI的水果。2013年美國的1項研究發現,這些水果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嘴巴乾不一定是火氣大!醫:免疫系統恐出問題 曝常見「3警訊」
常覺得嘴巴乾嗎?不一定是火氣大。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嘴巴乾原因包括「喝水太少或環境太乾、常用嘴呼吸、藥物副作用」,若同時伴隨眼睛乾澀、異物感、關節僵硬等,可能是「乾燥症候群」免疫系統出問題;此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也都可能造成口乾。(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搭雲霄飛車後腎結石排出!男驚喜「黑點掉出」醫:勿模仿
一名大陸男子在日本環球影城搭乘雲霄飛車後,竟意外排出了0.5公分的腎結石!專家解釋,雲霄飛車產生的震動與體位變化,可能形成物理性刺激幫助結石排出,但強調這只是小機率的偶然事件。醫師提醒,0.5公分以下的結石雖然自行排出機率較高,但如果表面過於粗糙尖銳,反而可能刮傷尿道,建議民眾切勿模仿,應尋求正規醫療協助,以免造成腎功能受損的嚴重後果!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高齡爸爸「精子壞光光」 醫分享權威期刊驚人研究
女性卵子的數量及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尤其在35歲後更為明顯,會導致不孕、流產等風險,因此有了「高齡產婦」等詞彙,但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分享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最新研究,內容指出男性的精子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變異」,導致生出來的孩子自閉症、罹癌風險增加,引起討論。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女性更容易失智!阿茲海默症風險激增 研究:大腦發炎基因是男性2倍
台灣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約7.99%,其中阿茲海默症佔比高達56.88%,是最常見的失智類型。隨著人口老化,預估2030年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將接近68萬人。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明顯高於男性,最新研究揭示,這並非僅因壽命較長,而是源於生物學上的基因差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胸痛才是心臟病發作? 小心延誤就醫!醫教心臟病發作正確4因應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突然捂著胸口、倒地不起?如果你以為心臟病發作都像這樣,小心會錯失真正的警訊。醫師提醒,實際上,心肌梗塞在真實生活中的表現可能非常多樣,且常被忽略,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胸痛,延誤就醫時間。而一旦心臟病發作時,務必牢記有4個步驟可以因應,以避免心臟病發作大多不是「發現太晚」就是「處理太慢」造成的悲劇。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
匯流新聞網 ・ 11 小時前
維生素C是柑橘8倍!芭樂可防上呼吸道感染、改善腹瀉
天氣漸涼許多民眾開始出現喉嚨乾燥、皮膚搔癢,甚至便秘等症狀。中醫師建議可選擇柿子、葡萄柚、芭樂及梨子等水果調理身體,其中芭樂的維生素C含量更是柑橘的8倍,不僅能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還可改善腹瀉與皮膚乾癢問題。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