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益品>雁千里共今>林惜_049
阿文049 (86)1997.10.18.六
△林惜-049 (86)1997.10.27.一 23:20:25
阿文049
阿文
自障深重,和你通信,不是佛法,而是一堆牢……
不,你我的金玉良言,真是有效,有「一醒中人」,我迎刃而解。
其,有候,很的事,不出,哦!
「被狗咬了一口,不能反咬一口吧!?」
很愧!修行的路走,或,前世都人吧!?
奇怪的是「志」的,看了很多,用不上,逆境一,就完了。
最近,奇似地,得父母同意,只是母三不五的哭一哭,得是「面子」的事。
爸爸倒很有智慧的「出家趁年,才有前途!」
哲、倩、娉,好像什特反,只怎不事先告他?
算家人大致都知道了,心中再也什力。
阿文!你最近首偈都很好,我放在桌前,天天看,不,其中一句不懂——「如今又值佛出世」,此句何意?
在是「末法期」,佛已度,下尊佛,未出世,所以佛在世,我不知在哪一道;我出世,佛已不在,快修行吧!
「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生死自己了!」
自
(86)1997.10.18.六
恩情仇本常,人事久合分。
身心四大非己有,生命危脆不久存。
——常律和尚《佛教皈依的真》
△林惜-049
自父
阿文之所以,作首偈
「量劫量佛,我曾面曾;如今又值佛出世,何事怎堪在蹉跎?」
然不是「空」想的,是受到一些刺激、震撼、,方才作的。
是日,但《阿含.九四六》(佛光版九三八,第一四五)
如是我
一,佛住「舍.孤」。
,有婆,佛所,恭敬;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未世,有佛?」
佛告婆「未佛者,如量河沙!」
,婆作是念〔未有,如量河沙,三藐三佛陀,我彼,修梵行!〕,婆,佛所,喜喜,座起去。
,婆,路思惟〔我今唯,沙瞿,『未』佛,不『去』……〕即路,世尊「云何瞿!去世,有佛?」
佛告婆「去世佛,亦如量,河沙!」
,婆,即作是念
〔去世中,有量河沙等,佛世尊,我不曾近;
未,如量河沙,三藐三佛陀,亦不近、……
我今於,沙瞿所,修行梵行!〕即便合掌,白佛言
「唯我於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汝於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
,婆,即出家,受具足——出家已,一思惟。
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道,乃至得阿!
但知「去有量佛、未有量佛」——
知「在亦有量佛」啊!
知「十方三世,量佛」啊!
「佛度了,世就佛了」呢?
只是,愚痴生「不知、不、不明、不」耳!
「在是『末法期』」呢?
所佛法共分三期正法期、像法期、末法期。
此是佛陀法期限。各所不同——
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年」之。
【正法期】者「正」者,「」也!
佛度,法未改,有教、有行、有果者,故名正法期。
【像法期】者「像」者,「似」也!
此期,有教、有行,但少果者,只是像,故名像法期。
【末法期】者「末」者,「微」也!
此期,微末,只有教,而行,更果者,故名末法。
阿文得
「只是就『』而言,而忽略了『空』。
十方三世,有『量世界、量生、量佛菩』——
此此刻——
『此界』正值『末法期有教、行、果』者,
然而,怎知『彼界』,『有教、有行、有果』者呢?
只是,愚痴生『不知、不、不明、不』耳!」
世人目光太短、心胸太窄,如「井底之蛙」一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譬如地球上,有一百九十多家,哪些家,生哪些事(就算是「大事」吧),我不、不、不知、不明——「彼大事」耶?
「」地,民「八十四年」,到「八十五年」中——
「每月被掉『二四千一百元』。
每天至少有『三十件』案。
每天至少有『四十六』人情。
每天有『二十五』以上,笨笨而受的人。」
多的「字」,每字之後,都有其「故事」——自己又知道多少呢?
阿文道「若不去『世思惟』,不能『入佛知』也!」
就算〈迦牟尼佛〉在世,亦有世生不、不、不知、不明有佛、有佛法在世啊!
但彼人、彼,於什期呢? 彼人不於「法期」耶?
故知「佛法三期,本是生『循此有故彼有、此故彼;此生故彼生、此故彼』也!」
云「敬神如神在。」
(《.八佾》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祭,如不祭。」)
是故知「敬佛如佛在」是也!
每天佛、佛、佛、佛法,不知「佛在眼前、佛在身」耶?
教自己眼前、自己身、自己心中的「佛、佛法」——末了、了就好啦!
自父,在出家了,自可「道」——世的「凡事俗」,就世人,去「操心」吧!但能「深入藏」,而「智慧如海」——
譬如「千年黑暗」,但燃一,即可照亮。
譬如「夜睡」,早晨醒,即知「境是空」。
所「障深重」,只是自己,「放不下」了!待得智慧具足,一切自可迎刃而解也!
感「障深重」,而不知追求智慧,於事、不利於己也!
但能放下一切祖作——多看《阿含》吧!
《阿含》,多的是「佛陀教法」、多的是「正法律」啊!
「祖」,知「佛」啊!
(有到局,可找〈信〉法所著,有於《阿含》的,自可中,得到更多的! 尤以其所解的《三十七菩提分》一,欲佛者,不可不看也! 如欲,可洽「神出版社」,二.九一六一四六一。)
「量劫量佛,我曾面曾;如今又值佛出世,何事怎堪在蹉跎?」
阿文因是,如「身在其境」,因而作此偈;亦自,而盈眶……
自「何事怎堪『在』蹉跎? 何事怎堪『再』蹉跎?……」
阿文自陷於「凡事俗」之中,不甘呢!
每天醒,就得像是「作」一般,日子不的在「重」之中……
每天「吃、喝、拉、睡」著——
佛陀,不也是要「吃、喝、拉、睡」? 想想,都得好笑呢!
何以佛陀,能「安自在」呢? 而自己……竟感到有些「聊、乏味」。
阿文想想,又作一偈道
「者如幻,所皆妄相,全真感,著徒悲!」
阿文想
〔原,人不是活於「在」,
因「在」,那那地了。
看著,一秒一秒的了,何有「在」留存呢?
人其是活在,「念」之中啊!
而「回」,一如「睡、幻想」般,全「真感」呀!
·原好、;美、;善、;大、小……
全都是自己在做的呀!
但知「不空、空不;即是空、空即是住空、法住法空」,
不喜、不著,方得「安自在」呀!〕
阿文且作一偈
「中般事,醒都事。」(作不下去了,想到再!)
「人生多凡事,死了就事。」
「世多事,死後就事。」(呵呵!)
阿文
(86)1997.10.27.一 23:20:25
============================================================
※文整修,首於「新台」。2023.09.21.四 00:00:01
◎潘文良《千里共今》林惜_049。1997.10.27.一 23:20:25
avun01/post/1381603896
※告於。
※存於:B8f05.htm
■:#障 #愧 # #逆境 #智慧 #修行 #蹉跎 #梵行 #佛 #佛 #睡 #醒 # # #自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