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益品>寂思 附
◎符的由 ◎字的由 ◎英文符
◎符的由
⊕料整
符者,面上,用於明句及的符。(句符句,貌似在的句,表示句子的完;,貌似在的,表示的停。)
符,是助文字言的符,是面的成部分,用表示停、以及的性和作用。
符,何以名符?
所「」者,分
「」是表示「」。《文.天山》「赤城霞起以建。」
在法「」,用的,叫作「」,如商。、、引、破折、、私名、名,都於一。
「」,也是。《宋史。何基》「凡所,不加。」 按,就是它的「句」。 句、、冒、分,都於一。
由此可知「」一,前就有人用了。
有的「文字符、句符」等名,尚未包括「」的意,故用〈高元〉先生,《新之用法》一篇(法政第八期),所用的用「」字,定名「符」。
* * * *
我先秦代,就已有符,可二十世以的考古文物中到。只不,些符,有一,有流到後世。
商周代,就已有符萌芽了。
在代的竹中,就可以到「└」型符,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代的逗句,用表示句。
代慎,把符收入《文解字》,收了「、」(丶),解:
「有所止、而之也。」收了「」(),解:
「也。」
清段玉裁「者,用表其也。……今人有所勒,即此。」
在古人的,也提到了符中。
《宋史.何基》
「凡所,不加;自明,有不待而自。」
清章《丙辰札》考「句之法,以前已有之。」
《增》云:「凡句於字之旁,分微於字之。」
因此,我古代,只不有用代白文的符,而不是有符。
但古代的字文作品,也不常用符,直到十九世,才始使用「。」,作句。(日本在八世,使用返和,作系。)
近人管,研究指出
「古代中文符,近代自美舶了,固有符糅合,
成今式。
日本在八世,在中文言文(文),使用(如返)
作。
日本在明治新之後,也句和西式相合,逐形成代日文
使用方法。」
我古代文(文言文),一般不加或不常使用符,而是通感、助、法等句;有,出歧、造成文章字句的解。例如
清人恬〈增解人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我」作「客」,而非「我」)一句,就有七解方法。
文普遍不加符,未加者,造成的困。
西元一九一九年,〈胡〉其他人,提出了《行新式符案》。
上海商印,於一九一九年二月,出版胡的《中哲史大》,是正式用白和新式作的第一部「新」。
一九一九年,一,在我原有符的基上,考各通用的符,定了十二符,由教育部,布全。
一九二年,在〈秀、胡〉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分段,出版了《水》,是中第一次使用符,出版古典籍。
民建後,出版署,一步了符的用法律,於一九五一年,刊了《符用法》;同年十月,政院作出了《於符用法的指示》。
此,符,才於完善,有了一的用法。
一九九年四月,家言文字工作委,和新出版署,修布了《符用法》,符,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定和明。
符的使用,中的白文的推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 * * *
但我的史,其,全部、完整的符,是由西洋的符,而的。因此,若要考究符的源流,略知西洋的史。
西洋的符,在十六世,主要有「朗派」和「句法派」派,主要是由古典期希文和拉丁文,演而,在十七世後,入定段。 (俄文的,是依希文而,到十八世,方用西的方法。)
西洋之文章,最初然也是不完的,相,是由一位名叫〈里士多芬〉(Aristsphones)的文法家,所研造的;在元前,二百年,入希,直到西一千五百年,「威尼斯市」,有一印刷家,名叫〈道斯奴斯士〉(Aldus Manutius)的,又把它,加以改良增,然後,才有今日完整的西洋符。
今略西洋的沿革如下
一、(!) 之希字,原「|。」,其意「我感受奇」。 因西文是的,排印工人,了省地位,故每把「|。」中的「。」,排在「|」之下;後,「。」又成「.」,故成了今天的符(!)。
二、(?) 古人,是根本有所的「」的,譬如
「今天,你要加我的宴宴?」一,他通常是的
「你今天加我的宴——我你。」
「我你」,「Quaestio」,後,用其首尾字母「Qo」。
排字工人,了省地位,又把「Qo」旁的「o」,放在「Q」的下面,後,就演成今日的(?)。
三、(,) ,是古代「端刀」的象形。,希字「Koptein」,意思是「割」,就是文章的句子,割段,以便的意思。
些完而定的符,普通用的,共有十二,列表如下
┌①句 。 ② ,
─┬甲─┴③分 ; ④冒 :
├乙──⑤ ? ⑥ !
─┤ ┌⑦引 「」 ⑧破折 ——
└丙─┼⑨ …… ⑩注 ()
└私名 __ 名
* * * *
的者,各人定的名,各有不同,今法,列表比如下
中文 | 1 | 2 | 3 | 4 | 5 | 英文 | Nefield |
。 | 句 | 住 | 句 | 住 | 句 | . | Period |
, | | 逗 | 逗 | 逗 | 逗 | , | Comma |
; | 分 | 停 | 分 | 分 | 支 | ; | Semicolon |
: | 冒 | 冒 | 冒 | 冒 | 冒 | : | Colon |
? | | | 疑 | | | ? | Note of interragation |
! | | 感 | | | 感 | ! | Note of exclamination |
「」 | 引 | 提引 | 引 | 引 | 引用 | " " | |
—— | 破折 | | 破折 | 搭附 | 破折 | - | Hyphen |
…… | | 缺 | 略 | 缺 | 省略 | ... | |
() | 注 | 注 | 注 | 注 | 注 | | Bracket |
__ | 私名 | 私名 | 私名 | 私名 | 特 | | |
| 名 | 名 | 名 | 名 | 特 | | |
| | | | | | | |
※
本文自《日》出版〈玉琛〉著之《符用法》一,
及《基百科》,有路搜到之符相,重新整。
◇基百科。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标点符号
~~~~~~~~~~~~~~~~~~~~~~~~~~~~~~~~~~~~~~~~~~~~~~~~~~~~~~~~~~~~
■附 有此一。
◎字的由
古候,文章,因符的,起,很吃力,甚至令人解。
到了朝,才明了「句」符
句〔ㄐㄩ ㄉㄡ〕,亦作「句度」。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
文中,意完整者,「句」;意未完,而可稍作停的,「」。
面上,用圈和。
《唐.愈.》「彼童子之,授之,而其句者,非吾所『其道、解其惑』者也!」
《聊志.卷七.仙人》「我言君不通,今益矣。句尚不知邪?」
宋朝,使用「。」「,」,表示句;到了明代,才出「人名」和「地名」。 些,就是我最早的符。
句(。)、 逗(,)、(、)、省略(……),均宋朝大人〈庭〉所。
⊕句(。)的由
有一次——
庭病在家,著事,以前的文章,得文章,有一句的符,起,很不方便。
然在朝的候,已有了句的分法,但在文章,法直的出。
後,他在佛,佛,常用「。」,形容完整句子,他突然想到可以在文章小圈,用表示,意完整的一句,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句(。)。
他了念的一大明,後,了一首,其中,有一句是
「句己、客毫秦少游。」
的「句」,指的就是句(。)。
⊕逗(,)的由
句有了,逗自然也就有了,完整的一句是句,用一表示;半句,自然是半了,也就是今天的「,」。
因庭幼,常蝌蚪,成了。所以他的逗,不像半,倒像蝌蚪。
⊕(、)由
由於古,都是用毛字——
庭字,一般便常需要停一下,蘸墨汁,也手腕,休息一下;休息後,他常手在上按一下,整一下,久而久之,就演成了今天的 (、)了。
⊕省略(……)的由
……就省略了吧……不能……
是庭,了表「省略」,而明的。
※中文的省略六(……)、西文的省略三(...)。
◎英文符
⊕料整
01.句 full stop(英)/period(美),「.」
02. Question Mark,「?」
03.感 Exclamation Mark,「!」
04.逗 Comma,「,」
05.冒 Colon,「:」
06.省略 ellipsis(,ellipses),「 … 」
07.分 Semicolon,「;」
08.字元 Hyphen,「-」
09.接 En Dash,「–」
10.破折 Em Dash,「—」
11.括 Parentheses,
小括 parentheses; round brackets,「( )」;
中括 square brackets,「[]」;
大括 braces; curly brackets,「{}」。
12.引 Quotation Marks,
引 single quotation marks,「'」;
引 double quotation marks,「"」。
13.及所有格符 Apostrophe,「'」
14.斜 slash,「 / 」
===========================================================
※文整修,首於「新台」。2021.11.14.日 00:01:09
◎潘文良《寂思》附《符的由》。
avun01/post/1380801438
FB布: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4220351088076448
■:字、由、句、句、、、、、文言文、感、、法、句、歧、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