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類女性乳癌風險高 「早做這件事」比等待更重要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十月是全球「乳癌防治月」,滿街粉紅色的緞帶提醒女性關注乳房健康。醫師黃軒在臉書指出,乳癌早期通常不會痛,很多女性直到摸到硬塊或腋下腫大才驚覺異常,但此時往往已不是最初階段。研究顯示,腫瘤小於2公分時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早期發現比任何治療都重要。
黃軒醫師提醒,有六類女性乳癌風險較高:一是40至54歲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劇烈波動使乳腺細胞不穩定;二是初潮早、絕經晚或晚育女性,長期暴露於雌激素;三是家族有乳癌病史者,尤其帶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者;四是曾有良性乳房病變者;五是經常飲酒、體重過重的女性;六是年輕時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者。這些族群應特別重視定期篩檢。
檢查並非恐懼,而是愛自己的方式。黃軒醫師建議,3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乳房超音波,40歲以上加入乳房X光攝影,高風險族群可搭配MRI篩查。研究指出,定期篩檢能降低乳癌死亡率25%至40%。黃軒強調,早期發現就像在起跑線攔截癌細胞,為自己爭取最大生存機會。
黃軒醫師也提醒忙碌女性,不要把自己放最後。乳房健康檢查不應拖延,十月乳癌警戒月正是最好的時機,為自己訂一個檢查約,守護健康,照顧自己,也照顧家人未來的微笑。
更多壹蘋新聞網報導
獨家|小S戴「大S骨灰項鍊」領獎!具俊曄設計 贈好姊妹名單曝光
專訪|王永慶「遺落的金孫」羅念祖不靠爺 賣精品手搖飲12年磨一劍(壹蘋10點強打)
米倉涼子遭爆呼麻「已消失2個月」 曾與毒蟲交往成汙點
其他人也在看
「40–74是妳的事!」TBCA籲女性定期乳篩守護自己健康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aiwan Breast Cancer Alliance, TBCA)今日(19日)號召數百位乳癌病友家庭、志工與醫護夥伴,共同排出粉紅絲帶大型圖騰,象徵病友彼此支持與社會大眾的守護。他們也呼籲40歲到74歲的女性,一定要定期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守護自己的健康與家庭幸福。 每年10月TBCA都會舉辦年度「雙色粉紅絲帶」宣導活動,象徵乳癌防治的雙重意涵—粉紅代表首次罹癌女性,紫色代表復發的病友,提醒女性關注自身健康。 國健署從今年開始擴大公費乳癌篩檢年齡,從45歲到69歲放寬到40歲到74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TBCA也因此將今年的健康倡議口號訂為「40–74是妳的事!」呼籲符合年齡的女性要定期篩檢。 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今年放寬年齡層後,篩檢人數目前已經破百萬,達歷史新高,但她希望可以持續增加。她說:『(原音)今年也跟大家報告,確實是歷史新高,以前記者問我們這是第一次嗎?我說,對,第一次。不只擴大,而且她的人數目前破百萬,現在才十月,所以目前篩檢人數還一直往上跑,我們希望只要符合這年齡的婦女朋友,只要沒做過都歡迎接受這樣篩檢。』 乳癌病友協
中央廣播電台 ・ 19 小時前乳癌病患逾半屬HER2弱陽性
根據傳統乳癌分型,HER2強陽性病人約占總體乳癌的十五%、三陰性約占十%,而荷爾蒙陽性病人則超過七成。馬偕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張源清說,三陰性和荷爾蒙陽性病人,約有四十至六十%患者的癌細胞可偵測到少量HER2表現,推估總體乳癌患者中,超過一半屬於HER2弱陽性,代表這些過去治療選擇有限的病人,如今也有了新的治療機會。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已連續多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台灣乳癌病人的確診年齡比歐美提早十至二十年,好發於四十至五十歲的中壯年族群。這群人往往同時肩負家庭經濟支柱與主要照護者的角色,一旦確診,對家庭與工作的衝擊尤其沉重。HER2是一種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就像「天線」一樣,接收訊號並促使細胞生長分裂。傳統標靶藥物治療主要 ...
台灣新生報 ・ 15 小時前
威力彩頭獎2億!4生肖喜事臨門 正財穩、偏財有驚喜
威力彩頭獎金額保證2億元,《搜狐網》運勢專欄點名4生肖未來2個月內將迎來喜事、財運亨通,正財穩步成長的同時,偏財運也暗藏驚喜,等你挖掘。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乳癌活動爆爭議!朴寶英沒穿絲襪遭禁走紅毯
[NOWnews今日新聞]韓國時尚雜誌《WKorea》在15日於首爾舉行倡導乳癌防治的公益活動「LoveYourW」,現場眾多大咖齊聚一堂,但卻爆出多個爭議。其中,《WKorea》的過往黑歷史也遭爆出...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
日本人靠「這豆」長壽!醫讚:降血脂、護腸道、不生病
日本以長壽聞名,納豆是其長壽飲食的一部份。醫師劉博仁表示,納豆是以黃豆為原料,經過納豆菌發酵而成,經冷藏熟成,豆子會黏稠化並產生黏液,能平衡腸道菌相、促進排便、提升免疫力,且能保護血管健康、幫助鈣質回到骨骼中,降低骨折發生率。部分研究指出,它也能降低膽固醇、血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大S逝世8個月!小S喪姊心聲曝光「我不行了、不好笑了」
藝人小S因姊姊大S逝世,消失沉寂好一陣子,直到本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時終於出席亮相,再次展現她的黑色幽默與犀利話語。她的好友賈永婕透露了小S這陣子以來的心聲,表示2人這段時間每天都有聊天。小S沉寂一段時間
台視新聞網 ・ 21 小時前
霸總可能不會愛你!3大「大陸短劇」題材將列管制:劇情誇大、霸道總裁人設都要管?
近幾年「大陸短劇」逐漸成為最受矚目的流量形式,狗血老套、時長短、衝突強烈,讓人一下子就深陷其中,就連美國及韓國都在這兩年跟上這波短劇風潮。然而就在上個月,中國廣電局竟然宣布要制定《微短劇管理辦法》,提出三大短劇題材將被嚴格管制,其中就包括了大家最愛看的「霸道總裁愛上我」!快一起往下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Beauty美人圈 ・ 1 天前
18歲少年長期腿痛「以為缺鈣」 檢查才知骨癌!左腿慘截肢
根據陸媒《河南廣播電視台民生頻道〈大參考〉》報導,來自河南駐馬店的18歲少年小樂,今年才剛上高中三年級,7月時他發現走路時左邊膝蓋就會痛,但他的母親認為他只是缺鈣,天天燉湯給他補充營養;經過一個月時間都不見好轉,家長才帶小樂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罹患骨肉瘤,病變...
CTWANT ・ 18 小時前
入秋養生這樣吃!中醫揭「4種水果」潤肺護喉又顧腸胃
近期天氣逐漸明顯轉涼,入夜後更是明顯,不少人紛紛出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中醫師推薦4種秋天水果,不僅能止咳化痰、改善便秘,還能提升免疫力,邀請民眾一起顧好健康、迎接舒心的秋天。
鏡報 ・ 1 天前季節性焦慮症候群 5大調適法
隨著季節交替,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劇烈變化,許多人會發現心情波動,出現焦慮、煩躁、情緒低落,甚至伴隨睡眠不佳、食慾改變及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這種因季節變換引起的心理不適,俗稱「季節性焦慮症候群」。雖然「季節性焦慮症候群」不是正式診斷,但臨床上確實觀察到在生活節奏快速及壓力增加下,環境光照縮短會影響生理時鐘,導致情緒調節困難,進一步加重焦慮與憂鬱感。一些民眾在特定季節(如冬季、年末)焦慮、易怒、睡眠障礙或恐慌症狀會明顯加重,若未及時調適,症狀可能加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蔡昀霖表示,季節性焦慮症候群主要因氣溫、日照和環境變化影響生理節律與神經系統,導致情緒失衡。秋冬日照減少會降低調節情緒的血清素分泌,容易引發憂鬱和焦慮;氣溫 ...
台灣新生報 ・ 15 小時前
專家大推「8食物」能抗發炎、改善體質!超市就有
經常感冒、過敏、全身痠痛,小心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鮭魚、核桃、莓果、泡菜等8種食物,有如增加身體滅火隊員,有助於改善發炎體質,而過量的糖、加工肉、甜飲與反式脂肪,則是導致身體發炎的縱火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太勵志!女師「9年罹3癌症」舌頭被切1/3 親揭挺過病魔關鍵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名,但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多數病友都能康復。除了身體的治療,更要重視心理的照護。一名正音老師曾罹患過3種癌症,受到巨大打擊,卻在志工的陪伴與同儕的鼓勵下,重新找回笑容與勇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家一定看得出我有多悲傷」小S喪姊8個月心聲首曝光:我不好笑了
第60屆金鐘獎節目類頒獎典禮17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今年初大S因流感重症猝逝消失在螢光幕前的小S,也在眾人引頸期盼下現身,與蔡康永壓軸擔任頒獎人。好友賈永婕也透露這段期間和小S的互動,曝光小S對重回螢光幕前的擔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金鐘60/小S復出奇蹟美照「攝影師超大咖」 袁惟仁兒子成明星御用攝影
第60屆金鐘獎,小S(徐熙娣)強忍姊姊大S徐熙媛離世的悲痛情緒,在台上展現一貫幽默又堅毅的風格,最終以《小姐不熙娣》奪下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她在典禮結束後也更新社群,分享當晚美照,沒想到照片竟然是袁惟仁(小胖老師)的兒子袁義所拍攝,前妻陸元琪也忍不住發文分享心情:「要用多少錢才能換來一個好小孩呢?好小孩,無價。」趙浩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鼻涕」用處大! 研究發現是人體天然防線:個人化醫療重要指標
感冒過敏時都會產生的鼻涕,其實是在保護我們免受疾病侵害,而且鼻涕的顏色本身就能讓我們了解身體內部發生的情況。科學家甚至將健康人的鼻涕移植到慢性鼻塞患者體內,成功減輕症狀!研究指出,鼻涕不僅是人體的天然防線,未來也可能成為個人化醫療的重要指標。
鏡報 ・ 1 天前
年花600億!「這疾病」全台1成人得「第4期還不知罹病」醫嘆耗能怪獸
台灣洗腎人口長年居高不下,傳統到院血液透析被醫界形容為「耗能怪獸」。根據最新研究模型揭警訊,2027年全台慢性腎病人口恐破300萬。(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為何燕子口堰塞湖可立刻開挖馬太鞍溪卻束手無策 林保署一張空拍圖秒懂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17日晚間溢流,並在今天(18日)凌晨流入靳珩隧道,導致隧道一度滅頂,隧道外橋梁也變成瀑布,所幸目前並未傳出災情,林保署表示,勘驗後目前已調度大型機具到現場,準備開挖疏洪,但馬太鞍溪堰塞湖為何不能比照辦理?林保署貼出一張空拍對比圖讓人秒懂。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邦交國將少1?「這國」即將大選 民調第一喊:當選就恢復台灣邦交
宏都拉斯將於11月舉行大選,自由候選人納斯魯拉民調暫居第一,並表態若當選將重新評估與中國關係,主張恢復與台灣邦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