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抗癌必吃!每天吃這些可防大腸癌、乳癌
「菇類、十字花蔬菜、奇亞子」有助抗癌!營養醫師劉博仁提醒,日常飲食中加入菇類、十字花科蔬菜以及Omega-3豐富的種子類,能幫助身體排毒、提升免疫力,可降低乳癌、大腸癌風險,而多攝取薑黃素甚至能使癌細胞凋亡。
劉博仁於《健康2.0》指出,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花椰菜、青江菜、高麗菜、羽衣甘藍等,含有特殊植化素,如異硫氰酸鹽與吲哚-3-甲醇,能啟動體內解毒機制,加速代謝潛在致癌物。他建議,每週至少攝取3至5次,可用清蒸、快炒或涼拌方式料理,加入少許橄欖油還能幫助營養吸收。劉醫師強調,十字花科蔬菜不只排毒,更能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
菇類也是防癌重點之一。香菇、舞菇、杏鮑菇、猴頭菇等含有豐富的β-葡聚醣,可活化巨噬細胞與NK細胞,提高免疫防護力。研究顯示,每週吃菇類一次以上,乳癌風險可降低約三成。劉博仁建議,可將菇類加入湯品、燉飯或快炒料理中,素食者也能輕鬆攝取。劉博仁特別提醒,曬過太陽的香菇還能提供額外的維生素D。
此外,薑黃中的薑黃素對抗癌也有幫助。它能抑制發炎途徑,促進癌細胞凋亡。劉博仁建議,每天攝取半至一小匙薑黃粉,加入湯品或料理中,若搭配黑胡椒或少量油脂,吸收率更高。
深海魚、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等食物含有EPA與DHA等Omega-3脂肪酸,可減少慢性發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研究指出,足量攝取Omega-3的人,罹患乳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的風險明顯降低。劉博仁建議,每週吃2至3次深海魚,素食者可補充亞麻籽粉、奇亞籽或核桃。
劉博仁提醒,防癌飲食不是偶爾吃一次,而是要長期將這些食材融入生活習慣中。結合十字花科蔬菜的排毒功能、菇類的免疫加強、薑黃的抗發炎作用以及Omega-3對慢性病與腫瘤的抑制效果,持之以恆,才能有效降低癌症發生率,打造健康防護力。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62歲阿嬤血糖飆474險昏迷 關鍵竟是早餐習慣
醫起看/小心!醫示警「3食物」別碰:比辣椒更傷胃
醫起看/以為疲勞中暑!男子午覺醒來「右眼外偏無法動」
其他人也在看

蘑菇不只可以當食物! 美研究:通電後竟化身半導體
據外媒近日報導,蘑菇不只可以當餐桌上的佳餚,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將香菇與蘑菇等真菌連上電子電路後,竟然可以發揮與半導體晶片相似的記憶效應,若朝該方向發展,有望發展出低成本且環保的運算元件。
太報 ・ 4 小時前連下一周雨 台北濕到路邊長蘑菇 網笑翻:可以吃嗎
首波東北季風受共伴效應影響,在北部降下驚人水氣,短短一周陽明山的累計雨量就超過1800毫米,還有女網友發現,台北市內湖區路邊的草堆中竟冒出好幾朵蘑菇,讓她拍照後上網抱怨實在太潮濕,結果有人想知道這些蘑菇能不能吃,引起討論。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重陽節起北市65歲以上長者 可免費施打佐劑流感疫苗
台北市衛生局今(27)宣布,將在29日重陽節起,供設籍於北市的65歲以上長者,至北市聯醫施打佐劑流感疫苗,延長免疫反應,同時也可以領取洗手乳1瓶。衛生局表示,類流感門急診第一波高峰落在9月底、10月初,全國約有15.4萬人、台北市約1.3萬人次就醫;10月中旬全國仍有超過10萬人求診。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台北雨彈狂轟市區「慘發霉」!樹叢「長滿蘑菇」畫面曝光
生活中心/于士宸報導全台自上週起受東北季風與氣壓系統影響,水氣明顯增多,各地陸續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降雨,導致空氣濕度偏高,不少地區也出現潮濕現象。對此,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曬出一張在台北市內湖街邊行道樹叢中,冒出數朵香菇的照片,驚訝表示:「潮濕到長蘑菇了!」,畫面曝光後,引起眾人圍觀。
民視 ・ 1 天前
安吉首次簽名音樂會與歌迷共度27歲生日 開心許願和粉絲一起跑馬拉松
ANGIE安吉去年底推出個人首張創作專輯《Caramel Eyes焦糖眼》的實體版本,拿下博客來實體銷售榜單的雙料冠軍,從今年2月開始,以每個月1首歌準時報到的方式數位上架,逐一介紹專輯中的歌曲,這一段如同全年無休的馬拉松接力賽音樂旅程,終於在安吉生日的10月底迎來最終章完整曲目上架,並在周末於台北和高雄舉辦人生首次的簽名音樂會,她特別在2場準備不同的歌曲,並以鍵盤自彈自唱的方式演出,展現多元音樂才華,尤其大受歡迎的《影后》感情線主題曲〈想像我們〉,歌迷都跟著一起大合唱。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0 小時前
炒麻油錯一步變毒油!吃麻油降膽固醇、穩血糖?研究這幾招有效
三杯雞、麻油雞香氣撲鼻,但你是否也聽過「麻油會上火、不健康」的說法?麻油究竟算不算好油?麻油推薦哪一種?以下醫師帶你拆解麻油的營養成分,破解迷思,讓你吃得香,也吃得安心。 麻油主要成分與營養價值
健康2.0 ・ 14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神聖之果」全身都是寶!火龍果這時間吃最好 能減肥、降膽固醇
火龍果正值產季,營養價值之高,被譽為「神聖之果」,能通便、減肥、抗發炎、抗老化、降膽固醇,不僅果肉好吃,全身也都是寶,尤其花蓮玉里產出的雙色火龍果,風味更是特殊。 「神聖之果」火龍果 火龍果原
健康2.0 ・ 14 小時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揭密:搭配「3類食物」穩血糖、增飽足感
稀飯容易吞嚥,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發文說明,稀飯並非沒有營養,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與米飯相比,升糖指數確實稍高,食用時搭配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油脂,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別再搞混!青花菜「不是綠色花椰菜」 農糧署教你分辨+營養差異一次看
長得像但並非同類?農糧署近日科普,青花菜(broccoli)與花椰菜(cauliflower)雖然都屬於十字花科蔬菜,但青花菜是花椰菜演化的中間產物,食用部分為花蕾球;花椰菜是為肉質花球,但二者皆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骨骼與腸道健康。
鏡報 ・ 1 天前
22歲女腹瀉、血便2年!長庚醫院揪元凶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年約22歲的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出現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約2年,使用多種藥物皆無明顯改善,甚至要留職停薪、長期困在家中。醫師提到,當時懷疑個案合併「困難梭菌」感...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燕麥片原來真的能降體脂與降血脂,燕麥片好處及壞處一次看!
燕麥片是現代人的健康選擇之一,燕麥有什麼好處?燕麥片有哪些營養價值?燕麥可能的壞處有哪些?每天吃多少燕麥才有保健的效果?...
Heho健康網 ・ 20 小時前
鈣含量比牛奶高!醫大讚「1常見蔬菜」:身體更容易吸收
很多人想到補鈣,就直覺要多喝牛奶,但其實也可以從綠色蔬菜攝取到好鈣。婦產科醫師邱筱宸點名「羽衣甘藍」,看起來皺皺的不起眼,但其裡面的鈣含量,竟然比牛奶還要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75歲劉曉慶「凍齡美腿」驚呆年輕人!背影辣到認不出 大魚大肉照吃+運動養生秘訣曝光
「這背影說25歲我都信!」75歲的劉曉慶近日在《一路繁花2》中的側影截圖瘋傳,緊實的線條、挺拔的體態完全看不出已屆古稀之年,一雙美腿更令網友驚呼「太神了」。而這份「逆齡體態」的關鍵,其實藏在她的餐桌與運動習慣裡。
姊妹淘 ・ 5 小時前
55歲巡佐主動脈剝離猝逝!醫曝「7大前兆」:高血壓小心了
高雄一名55歲陳姓巡佐,2天前在家休假疑「主動脈剝離」身體不適,緊急送醫仍不治。醫師表示,主動脈是人體內最大條的血管,一旦剝離就會可能造成大出血,死亡率以每小時1%的速率增加,48小時內致死率高達50%!主動脈剝離有7大前兆,包括突發性嚴重胸痛、背部疼痛、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噁心、嘔吐等,而長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危險因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女性注意!醫師示警:子宮內膜癌飆3倍 「7大高風險族群」別輕忽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除了陰道異常出血,若私密處狂流水也要特別注意。對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在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上升,以前大約2個月才會遇到一位個案,現在竟然在同一天內診斷出2位患者,且都沒有生育過,不禁直呼「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心頭一震」,也提醒必須正視子宮內膜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也示警7大族群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