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搶救力拚「黃金一小時」 彰基示警27%人延誤就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中風搶救的關鍵是「時間」,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今(29)日指出,據統計,約27%的病人因送醫延遲而錯過黃金期,提醒民眾一旦出現嘴角歪斜、口齒不清、單側無力等中風警訊時,應立即撥打119,越早治療、後遺症越輕。
世界中風日今年的主題強調「認識徵兆、立即行動」。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張尚文表示,從救護車抵達、影像判讀到導管取栓的每一步必須精準銜接,讓病人能在「黃金一小時」內完成治療,才能大幅降低後遺症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郭明錡表示,中風搶救的關鍵是時間與判斷。據統計,約27%的病人因送醫延遲而錯過黃金期;反之,及時送醫者在AI輔助判讀與團隊協同處理之下,可迅速決策並進行取栓手術。
根據彰基中風中心統計,轉入病人當中,約有六成均能於60分鐘內完成導管取栓,治療成效明顯。
郭明錡說,院內收治的中風患者年齡從23歲至103歲皆有,顯示中風並非高齡者專屬疾病,所幸,許多重症患者在團隊即時介入與後續復健後,能重拾自理能力與生活信心,看見原本癱軟的病人術後能重新行走與說話,是對醫療團隊最大的鼓勵。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周鴻杰強調,醫療團隊從急診接案、影像判讀、取栓治療到復健照護,力求無縫銜接,確保病人全程獲得專業支持,尤其,年輕型中風患者逐年增加,民眾應養成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的習慣,遠離三高危險因子。
後續追蹤顯示,周鴻杰說,許多患者在三個月內生活功能大幅改善,有人重新提筆練字、重返職場、回社區擔任志工,也有長輩康復後重拾家庭生活。
照片來源: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台5749名百歲人瑞創新高! 光送重陽金鎖片就花7699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開瓶蓋握掃把怎「手勁」變小? 恐是憂鬱、代謝病甚至失智警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拿東西、開瓶蓋到握掃把,如果發覺「手勁」變小,可要小心了!董氏基金會今(29)日提醒,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對高齡族群更具意義,且研究更發現,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 《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今年...
匯流新聞網 ・ 17 小時前
【有影】中風治療逾30年難突破 專家:台灣中風新藥研發受國際關注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王聿瀠/台北報導 急性缺血性中風為全球主要的急重症之一,現行治療方式在時間與適用族群上仍面臨挑戰。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內科主任劉崇祥指出,中風治療的最大關鍵在於「搶時間」與「治療範圍」兩大難題,期盼未來有更多創新藥物能突破現有限制,造福更多患者。 劉崇祥表示,中風患者的黃金治療時間極短,「一分鐘大腦就會有約一百九十萬個神經細胞...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宵夜魅力無法擋?醫曝挑選「3原則」:5NG食物別碰
半夜飢餓難耐,來一頓美味的宵夜不僅能填飽肚子,又能療癒身心,不過小心「疾病」來敲門!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自己多年來都不吃宵夜,因此保持著好身材,呼籲民眾若真的要吃宵夜,一定要避開「5大地雷」,並注意「3大原則」,才能減少對身體的負擔。
鏡報 ・ 14 小時前
年輕就要存骨本 專家教你「存骨5招」抵抗骨質疏鬆用一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依據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國人近兩成自述罹患骨質疏鬆。國民健康署提醒,骨質疏鬆初期無明顯症狀,但骨折風險高且會影響生活品質,預防應從年輕開始,並分享「存骨5招」: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適度日曬及維持理想體重,及早存骨本,預防骨折。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梁哲翰主任也提供許多骨鬆衛教,讓民眾能獲得更保骨的正確知識。 骨質疏鬆初期無症狀 造成骨折會影響生活品質與家庭負擔 梁哲翰主任表示,骨質疏鬆症就是骨質流失,骨頭變空洞了,空空的骨質讓骨骼變得脆弱、容易斷裂,也可能出現駝背或因為走路跌倒而骨折,特別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心臟病的重要健康問題,一旦跌倒或輕微碰撞,就可能導致骨折,不僅會帶來疼痛和行動不便,還可能需要住院、手術,甚至長期臥床,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也增加家庭與社會的照顧負擔。 國民健康署也表示,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又稱為「沉默的疾病」,多數人往往在輕微跌倒或碰撞後發生骨折時,才發現自己罹患此病。一旦骨折,不僅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對個人與家庭造成的衝擊更是沉重負擔。
健康醫療網 ・ 14 小時前

希臘優格是運動後最佳選擇!研究:有效修復肌肉還防癌
運動後補充營養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最新研究顯示,希臘優格可能是比高蛋白飲料或香蕉更佳的選擇。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希臘優格不僅富含蛋白質,還具有顯著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長期食用更有助於預防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沒有胸悶痛!60歲男起床腸胃不適 竟是急性心肌梗塞
某些心肌梗塞的表現可能為腸胃不適,例如噁心、嘔吐及消化不良等,這些都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徵兆。醫師劉中平指出,近日一名60出頭的男子因起床後頻繁嘔吐而急忙就醫,檢查結果顯示其心臟已受損,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轉送急診進行治療。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中年婦「暈到吐」竟是腦血流不足 醫:恐為中風前兆
一名50歲女性長期受到頭痛、頭暈與嘔吐困擾,起初僅以止痛藥應付,但半年來多次出現天旋地轉、嚴重嘔吐的情形,甚至曾因暈眩跌倒送醫,經檢查後確診為「脊椎腦底動脈循環不全」。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腹瀉別輕忽,延誤五年存活率狂降「9成→2成」!兩年一次糞便潛血「大腸癌不再是絕症」
提問:進入夏季後,很多人都會有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的問題,請問這些症狀是否會跟大腸直腸癌的症狀混淆?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她吃胃藥「月經晚來1個月」!醫曝原因 示警3類人注意
只是吃胃藥,月經竟晚來1個月?藥師洪正憲分享一則案例,經過評估患者的用藥情形後,懷疑是使用Domperidone造成的狀況,因為Domperidone是一種多巴胺D₂受體拮抗劑,阻斷多巴胺對垂體乳腺細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會使泌乳素升高,會抑制荷爾蒙,進而影響排卵與雌激素分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早晨頭痛、一直想吐「不是因為太累」!醫曝「腦癌7徵兆」早發現可救命
腦癌初期常被誤認為只是疲勞,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大腦從不會大聲喊痛,只是會用細微的方式提醒,因此切勿忽略身體出現的奇怪症狀。黃軒醫師也列出7種警訊,若同時出現2項以上症狀並持續2週,就該提高警覺,及時前往醫院檢查,因越早診斷出腦瘤,則存活率越高,呼籲民眾別無視大腦的「求救信號」。
鏡報 ・ 15 小時前
腦中風奪命高 中市衛生局教你辨識FAST徵兆
[NOWnews今日新聞]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13年腦血管疾病奪走逾1.2萬人生命,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腦中風不僅致死率高,還可能造成長期失能與後遺症,對患者及家庭負擔沉重。世界中風組織(WSO...
今日新聞NOWNEWS ・ 14 小時前
白內障千萬別拖!醫揭「熟透」4慘況:恐永久失明
眼睛病變千萬別輕忽!眼科醫師粘靖旻在臉書粉專發布貼文,表示若白內障如果放任不管,不只會讓視力持續惡化,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眼部併發症,甚至威脅到整個眼球的健康。粘靖旻接著分享,白內障不治療的4大可怕後果。
鏡報 ・ 13 小時前

四叉貓「耘力國際」多次遷址!再揭安親班內幕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民眾主席、不分區立委黃國昌遭爆組狗仔團隊跟監政敵,事件延燒至今,其小姨子高翬先前被爆出公司登記地址跟李麗娟的安親班一模一樣,對此,網紅「四叉貓」今天發文再爆料,高翬有一間公司叫做「耘力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曾多次遷址,這些地點圍繞著黃國昌的服務處、辦公室地點以及信安大樓「狗仔窩」,最後才遷址到民生東路開的安親班,另外,他也揭露了安親班有關的驚人內幕。
民視 ・ 1 天前
無豬可賣了!台南「阿明豬心」、宜蘭「林場肉羹」公告店休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全台活豬禁運禁宰再延長10天至11月6日中午12時,全台小吃業者多半表示將若無溫體豬,被迫將店休。台南74年老店阿明豬心冬粉表示「10/28起繼續休假」;海安路上的福生小食店也宣布店休到11月7日。宜蘭的林場肉羹已宣布休息至11月6日,台北巧之味手工水餃自10月30日起暫停門市營業。
太報 ・ 8 小時前

不受非洲豬瘟影響 鹿港「阿振肉包」照常開賣原因曝光了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豬隻禁運禁宰再延10天,不少採用溫體豬肉的美食都受到影響,排隊名店的彰化縣鹿港鎮「阿振肉包」則照常開賣,業者鄭永豐表示,堅持所用食材都要有健康身分證,因此,大約20年來都採用有CAS標章並符合HACCP制度的冷凍豬肉。鄭永豐強調,所用豬肉來自冷凍豬肉,但必須有CAS(台灣優良農產品
自由時報 ・ 19 小時前
2時間點散步降低大腸癌!這運動避免大腸息肉復發 防腸癌最佳運動是它
每天散步有助身體健康,研究更發現,2個時間點散步可降低大腸癌風險!德國研究發現,上午8點和下午6點左右活動的人,罹癌風險降低10%。醫師表示,其實運動本身就能降低大腸癌,切除過大顆息肉者,只要有運動,
健康2.0 ・ 22 小時前
重陽養腸胃:銀髮族必知的消化道健康守則
老化使得腸胃道的蠕動變差,唾液的分泌也會減少,連帶讓老人家的食慾和消化變差,並且容易產生便祕的問題。而唾液減少分泌,使嘴巴很容易變乾,所以,味覺會變得比較遲鈍,也會不好吞嚥。 另一方面,老年人因為牙齒不好,咀嚼能力變差,所以,不喜進食較硬或粗纖維的食物,也間接降低了食慾。 隨著年紀漸長,除了頭髮變白、皺紋變多等外觀上的變化之外,身體內各器官的老化,更會影響到銀髮族的胃口與營養吸收,因此,£容易產生下列幾種毛病: 便祕成因:老年人由於活動量降低、纖維質攝取不夠、害怕頻尿而減少喝水等原因,再加上腸道蠕動變緩,直腸與肛門的肌肉無法與大腸、直腸的蠕動達到協調,排便就因此變得困難。此外,如抗憂鬱劑、制酸劑、利尿劑等老年人常用的藥物,也可能會影響腸道的蠕動,形成便祕。影響:便祕除了直接帶來的不舒適感外,亦是某些疾病的初期徵兆,所以罹患便祕者不要太依賴浣腸劑,除了無法改善病症外,更可能錯失早錯發現疾病,甚至是癌症的機會。當出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合併明顯的腹部疼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血便、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等徵狀時,應儘快就醫檢查。 胃食道逆流:成因:大約有1/5的老年人在過去一週內,發生一次以上胸口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