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頭痛、一直想吐「不是因為太累」!醫曝「腦癌7徵兆」早發現可救命
腦癌初期常被誤認為只是疲勞,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大腦從不會大聲喊痛,只是會用細微的方式提醒,因此切勿忽略身體出現的奇怪症狀。黃軒醫師也列出7種警訊,若同時出現2項以上症狀並持續2週,就該提高警覺,及時前往醫院檢查,因越早診斷出腦瘤,則存活率越高,呼籲民眾別無視大腦的「求救信號」。
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在粉專上PO文表示,腦癌早期的警訊,經常會被誤認為「只是太累」的信號,但他也列出7項身體冒出的異常狀況指出,若單獨出現下列症狀,雖然並不一定就是腦瘤,但若同時出現2個以上,而且持續超過2週,就應立即就醫,進行腦部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檢查。黃軒醫師強調,越早診斷出則存活率越高,尤其是早期發現且完整切除者,其5年存活率可超過90%。
腦癌會有什麼警訊?
- 你的頭痛變了樣 
如果頭痛固定在每天清晨發作,或者越睡越頭痛、甚至因疼痛難忍而導致嘔吐,就要特別注意,這是因為腦腫瘤會增加顱內壓力,使血流和腦脊髓液循環受阻,因此早晨起床時疼痛最劇烈,活動後反而稍微緩解。黃軒醫師引述研究指出,約有50%至60%的腦瘤患者以持續性頭痛為首發症狀。
- 視力一直模糊 
腦瘤患者可能會有看字變糊、物體重影、視野缺角,甚至「一眼好、一眼糊」的症狀,這很有可能是顱內壓升高而壓迫視神經乳頭水腫。若是民眾前往眼科就診,但檢查結果並無問題時,就要懷疑是否為腦壓或腦瘤造成,因為視力變化通常是腦中顳葉或枕葉腫瘤作祟。
- 說話寫字錯亂 
若一個人突然講話斷斷續續、詞不達意,或是寫字筆劃怪異、錯亂,可能是布洛卡區或韋尼克區受壓,而且也有研究指出,左額葉腫瘤是導致語言流暢度下降與書寫錯亂的罪魁禍首之一。黃軒醫師表示,雖然這類情況經常被誤以為是「中風」,但若影像檢查發現沒有血管堵塞,就應考慮檢查是否為腦部腫瘤所致。
- 肢體越發笨拙 
若是發現拿筷子變得不再靈巧、走路歪斜、手上東西突然掉落,可能是小腦或運動皮質區腫瘤所致,干擾身體平衡與精細動作控制。黃軒醫師引述研究指出,有超過40%的後顱窩腫瘤病人會出現平衡障礙。
- 性格突變 
腦瘤換車會變得容易發怒、情緒突變,或者失去判斷力、冷漠遲鈍,而這些性格突然大變的情況,其實是因為額葉腫瘤所致,而且還有研究指出,臨床上有不少額葉腫瘤病人常被誤診為憂鬱症或失智症。
- 突發癲癇、抽搐 
若從未有過癲癇病史,卻出現突然抽搐、意識喪失、口吐白沫的症狀,則極有可能是皮質腦瘤常見的首發警訊。黃軒醫師表示,研究指出,成人新發癲癇患者中,約有25%最後被診斷為腦腫瘤。
- 持續噁心恍惚 
黃軒醫師表示,當腦壓升高刺激延腦嘔吐中樞,即使患者沒吃壞肚子也會反覆嘔吐,同時伴隨嗜睡、反應慢或昏迷傾向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更多鏡報報導
40多歲女臉麻牙齦刺痛3個月 意外檢查出「1癌症」醫師也嚇壞
「這些食品」吃太多,小心失智風險暴增44%!營養師教你最簡單解法
泡麵有防腐劑、會禿頭?營養師解析「4大健康地雷」:這樣搭配吃才危險
其他人也在看

南島文化沉浸式晚宴《土水動靜》 交織屏東多元族群風景
南部中心/綜合報導在月光灑落的屏東原百貨街道上,一場結合文化、藝術與美食的沉浸式盛宴《土水動靜》,29日晚間隆重登場,這場晚宴不僅是餐桌上的味覺饗宴,更是一場回歸土地、傾聽族群記憶的多重感官體驗,為首屆「屏東南島文化節」的壓軸主活動揭開序幕。
民視 ・ 1 天前

坣娜驚傳病逝!醫曝紅斑性狼瘡「死亡率極高」:自體免疫疾病代表
影歌雙棲「美聲歌后」坣娜今(29)日驚傳因紅斑性狼瘡復發,於10月中旬病逝,享年59歲,消息曝光後震驚各界。台大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許秉寧表示,紅斑性狼瘡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的典型代表,在過去是死亡率極高的疾病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批三立電視毒害人心、毀人家庭遭告 檢偵結不起訴名嘴朱凱翔
今年5月6日8時許,朱凱翔邀請李孝亮擔任其YOUTUBE頻道「不演了新聞台」中節目「誰來早餐」的嘉賓,並進行節目直播。直播中,朱凱翔批評「三立毀人家庭」、「這個毒害人心的程度,不下於詐騙集團」、「三立的好朋友們,如果良心未泯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OK?」等語,一旁的李...
CTWANT ・ 7 小時前
東北季風年年來 外木山成垃圾場
上星期因為東北季風和颱風共伴效應,北部大風大雨,迎風面基隆感受更明顯,而且這場風雨,讓外木山海岸線布滿廢棄物,基隆市府統計,光是大武崙沙灘,就有70噸垃圾。其實當地垃圾問題,不是偶發,只要颱風天、...
大愛電視 ・ 1 天前
米控吃起來!竹塘農會推米麵條、米餅、煎米茶 11/1限量贈送嘗鮮
國人飲食日趨多元,食米量逐年下降。為喚回民眾對稻米的熱愛,彰化縣竹塘鄉農會11月1日在慈航宮前廣場舉辦「竹塘臺灣味.品䅨創意米食發表暨農業推廣成果展」,現場不僅發表7款米食新品,還限量贈送1200份「竹塘臺灣味.朝午暮系列好點」產品給民眾帶回家,邀大家「吃好米、挺在地」。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紅斑性狼瘡症狀有哪些?和免疫力失調有關?紅斑性狼瘡可以治癒嗎?
紅斑性狼瘡是什麼樣的疾病?跟免疫系統有何關係?紅斑性狼瘡會好嗎?紅斑性狼瘡在台灣盛行率是歐美地區的兩倍,國人不可不慎。資深藝人坣娜與港新周海媚都飽受困擾
Yahoo奇摩顧健康 ・ 2 年前
剛結束亞洲行返美 鋼鐵川普無縫接軌萬聖節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出訪之旅,以昨(30日)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的會晤畫下句點,在經過1小時40分的閉門談話後,2人隨即搭機返國,連聯合記者會都沒開。據悉,川普回到美...
今日新聞NOWNEWS ・ 7 小時前
危機解除!燕子口堰塞湖潰壩 「降挖超人」黃國寶立大功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自10月17日因土石流形成後,經過多日緊急處理,於29日中午成功潰壩,河道恢復原狀,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或下游災情。此次減災工程由晶富營造有限公司負責,嘉南重機械公司董事長黃國寶表示,工程團隊在多方支持下,順利完成任務,並以機具列隊向大自然致敬。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9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頭痛像被雷劈」49歲六月以為中風送醫!醫揭關鍵原因 中年女性最要小心
49歲藝人六月年初突然頭痛欲裂,她形容像被鐵鎚重擊,血壓飆到180緊急送醫,一度以為中風,檢查後確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這個陌生疾病其實是許多高壓族群的隱形威脅。六月確診前兼顧工作、學業和家庭,一年內兩度劇烈頭痛,還出現氣喘、心律不整等症狀,加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讓她驚覺不能再硬撐。 60秒內痛到極點 醫揭「雷擊性頭痛」是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警訊 輔大醫院神經科張哲誠醫師解釋,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是腦血管突然緊縮造成的疾病,最典型症狀是短期內反覆發作的雷擊性頭痛,在60秒內達到最痛。這種頭痛常在排便、運動、洗澡或情緒激動時突襲,也可能是藥物引發。每次持續數小時,兩三週內反覆發作。而中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好幾倍,好發於40到50多歲。超過三成患者頭痛時血壓會飆高,常被誤以為中風。張哲誠醫師建議,診斷需靠腦血管攝影,而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準確度也有8成。早期檢查可能看不出異常,因為血管收縮從小血管開始向中心蔓延,需要醫師仔細評估症狀。 中年女性注意! 長期壓力、荷爾蒙變化恐誘發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中年女性為何特別危險?張哲誠醫師認為腦血管張力失調是主因,加上內皮功能障礙和交感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