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益品>寂思 後
◎留予人知音
⊕潘文良
片尺心曲,作文衷情
但此意留天地,不信人知音。
世界,是怎了?
沿路走去,到可垃圾……
境,都是房子和路……
交通混,都是人和……
地球村,到天人不,人充悲苦……
社治安不好,到伏著危,人充恐……
大人,了生活家,忙著拚命……
小孩子,了考成,忙著努力……
…………
到都有「」「力」——
看起,多的人,都不快。
成了、科技步了、物了、生活富裕了……
心成荒漠了、生命也枯涸了……
花香、水青山,只有「情雅趣」的人——
才知道欣、才懂得欣、才能欣。
生活周遭,原是充著「情意」哪!
歇一歇吧!
放心情、敞胸、亮眼睛——
去「欣」、去「分享」、去「品」吧!
才「世界真奇妙、人生多美好!」
原
「人,可以活得很——
快,就是容易!」
* * * *
阿文曾
「,
是最美的字句、
是最真的情。
美化了心境、滋了心;
富了生活、充了生命。」
得年幼之,父常喜在「白石灰」上,用墨作、,像是那些《人生必、增昔文》的句,起,口又好,於是,也就常跟父著;得不,想、,父不在,就自己搬板凳、自己磨墨,拿著毛,描上的字,多久,就把「白壁」,成了「黑壁」。 後,便到「事所」,拿回一些「粉」,父在「黑壁」上,自己再加以描,多久,又把「黑壁」,成「白壁」了。
得年幼之,家的大姐姐,常拿著故事,在屋旁的大石上故事;有候,也教唱一些「童、歌」,或是吟一些「唐」——然,那候,只跟著,也不懂什意思,然而,「有其」,起,有其「抑挫」,就像是在「唱歌」,所以然不懂其意,也能感其情,得「很好」,也就「很喜」。
* * * *
常到人家
「琴的孩子——不!」
「的孩子——不!」
「舞的孩子——不!」
「打球的孩子——不!」
…………
阿文而一句「快的孩子,不!」
只要孩子「快」,他就不,「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快。」
要是「不快」,那琴、、舞……作文,就算是去「如何才能快」,究也——因快是「自」的,而不是「外」的;人向外求的快,究也只是「表面功夫——自欺欺人」了!
阿文自幼接、喜,、吟,「」的功用,真是很妙呢!
「」,不但可以「助」,可以「抒情」——
快的候,便可以「助」;悲的候,可以「抒情」。
想「恢快」,可以「作」,不作,可以「吟」——知道「吟」、懂得「吟」、能「吟」的人,便是快的人,因「」,可以「寄情」、可以「抒情」——去除悲苦,而「自在的快」。
咱〈孔子〉,就曾
「小子!何莫夫?
『可以、可以、可以群、可以怨;
之事父、之事君;
多於「、、草、木」之名。』」
(《.第十七》。)
孔子
「弟子!何不呢?
『可以致、可以看到很多道理的、可以友、可以抒解牢;
近可以孝父母、可以家社有所;
能很多「、、草、木」的名字呢!』」
孔子之前的「」,所指的是《》,而今日所言之「」,有很多「」,如「句、律、府、、」,或是佛家的「偈」,乃至「打油」等等,都是「」的表形式;而代,有「新、童」等,其表形式,更「自由」,想想我真是比孔子代的人「幸」呢!能看到那多「」——何不呢?
阿文得自己在小、中,心情要是不好,就常拿起《唐三百首》一,便翻一,然後,就始吟那些句,一首一首的下去,一之後,不知不的,心情也就朗了,就像「雨天青」一。
不管「」本身,是「激昂的」,或者是「悲的」吟,不「染愁」,而只「解」——作、吟,乃是心情,寄於中,一番吟、玩味,愁在「中」,而不在「心中」。是故不管心情,是「快的」,或者是「悲的」,都可以作、都可以吟。
所以「的,是快的人——快的人,不。」
* * * *
友人多「你真像是古人呢!」
阿文所作,多「句、律」(或是「」),今之作家,少之也!自幼接、喜,、吟,久而久之,便得「不」,於是
也就自己手,始「作」啦!
只是於「句」,未曾加以研究分析,不知其「定」(也不想研究分析;也不想予,什「定」),只是得句,是用的文字,抒心的情感、表心中的思想,或是世事的看法——
「或逸,以解愁抒情;
或恬淡,以怡情性;
或有趣,以添助;
或藏刺,以警人剔心;
或寓意含理,以人益世……」
所「,所以言志耳!」 (志心之所思、心之所向者,曰「志」。)
阿文不懂,也不管「作」(句),要什「公式」、什「技巧」、怎作「才」——(古人作,「平仄」都要「」,那在是很「作」的——要是以古人作的「件」,自己作的,那恐怕大都「不及格」吧!?)自己的要求,也是如此
「通有意思、
自然不造作。
至方吟,
感不求。」
不是之所至,意而作,偶得佳句,也叫自己,得。
「作」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心情、意境等等,「寄情」於中;而「吟」的人,便可以中,揣度、、了解作者的感受、想法、心情、境,而中,亦得以「抒情」(抒自己的情)。
「作」的程,是「孤寂」的,也有多,不足外人道的「辛」,然而,其成果,是「甜美」的——
阿文有「自得其、分享人、予享我在快。」
身作者,得懂得「自得其」,也要懂得「分享人」(分享人的快),善於察、思考、想像、,然後其所、所、所感、所受,之於文、之於,而「予享我」(予人,分享自己的快)——
但道
·人世太孤寂,心少知己,
寄於中,留待意。
·喜怒哀在一心,此生何真情?
弄墨,留予人知音!
潘文良
民八十七年八月十五日星期二 初稿
民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星期日 校
==========================================================
※文整修,首於「新台」。2021.11.12.五 11:12:32
◎潘文良《寂思 後。留予人知音》。
avun01/post/138079938
FB布: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4215278461917044
■:片、尺、、作文、衷情、知音、世界、欣、分享、品、奇妙、美好、快、心、生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