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佛心 十二、感⑴
◎十二、感⑴
⊕《佛教寓言故事》後感作偈 ⊕潘文良 撰
01.螳螂想捕,雀趁其後,世欲者,利不知。
02.人莫求,毫毛不肯,如猴豆,一反失多。
03.人半,花四,世人小利,反而失大利。
04.生本同,智士均其益,痴者自利,害人又害己。
05.蚌相,竟翁得,人引戒,步天地。
06.此身因聚,四大假合,得我相空,妙本清。
07.自大如意,好集,安分且守己,事和吉。
08.正善偏不修,邪望解,蠢人水痕,他。
09.末法邪多,各果,群糊,直往地走。
10.外道邪多,非因而果,栽下是梨,望果。
11.糊的父,糊的徒,授受糊法,一起糊死。
12.妄人所,言者造罪,世人善欺,智者不受。
13.世人多,迷人被人迷,若能其人,不被人欺。
14.世人心,炎附多,欺我非我,媚我我。
15.金玉裹於外,絮藏其中,人善,智者防之。
16.是非定,智者善分析,所他法,公道唯一理。
17.高慢嫉妒者,心火坑,若能悔,自蠲天罪。
18.慈悲有情、平等待怨作菩行,苦悉。
19.世人不本,投欲其成,如熟麻籽,而盼熟麻。
20.世多痴人,投欲事成,播下熟粒,望熟米。
21.人身四大合,死散又如何?世人徒憎,枉然度一生。
22.此身如房舍,了新的,若知身非我,苦得安。
23.四大假合,愚夫是己,徒幻身惑,不知是痴迷。
24.此身因聚,四大假和合,一一分解後,看看是我?
25.智者善,巧以示人,愚夫不,糊而行事。
26.器方水,世智,高慢心不,正。
27.生不善,主,王不,後悔已晚。
28.愚人,破不避,自痴尚不知,反笑他人痴。
29.基不,事成,欲如果,把根本修。
30.世人名利,所不用,得人,子自。
31.然是良,病用不到,莫愚人道,惹病。
32.世多困厄,量苦逼身,但能善行,逢凶自化吉。
33.冤以冤相,劫亦了,行慈悲道,安身的法。
34.世多愚痴,安不知福,事偏惹事,狼入其室。
35.小人拍屁,喜,知拍太急,反而被踢。
36.生多苦,病急食,用波旬法,而把慧命。
37.世有人,人所成,反若破瓦,倒愚人。
38.世人不真,杯弓作蛇影,眼幻相迷,徒生喜心。
39.耆老,世多不孝奉;佛本大者,人多不就。
40.多有糊者,取把石磨,世倒,火宅安。
41.古人,心是重;恃智以作,不若愚德。
42.大石沉水底,不能起,行善自得福,成功靠自己。
43.五欲患,世人心多,如食,苦果自。
44.高地起,成功努力,得意勿忘形,常昔苦辛。
45.平常不用心,主意,失足空恨,後悔不及。
46.愚者多心,有不自省,反怪他人,到害己。
47.愚痴如稚子,向少知,常笑,者皆嗤之。
48.分功予人,害可身;引些己,光好德。
49.失如坑洞,於路;智者速平之、愚人忙躲。
50.智者有先,危;愚人自,招方後悔。
51.世人多智,言行多愚痴。自痴尚不知,笑他人痴。
52.自作明者,愚昧人,每被明,常受苦深。
53.世欲本患,愚人甘爽,清法,把苦果。
54.不二,痴人一再,行不悔,自苦果。
55.方便善巧,愚人全不;其昔所,惹人笑。
56.富不,福又德;高慢人,量小非仁者。
57.人莫落,生都有用;仁者常德,安增福。
58.行者之要道忍耐上、察悟,用心以思考。
59.色名食睡,世人所共欲,不如大小便,通了最喜。
60.富不仁者,常生不肖;莫怨天不公,福自作得。
61.富若不仁,,莫心,因果不人。
62.世般苦,念出;有不知足,欲入途。
63.善有,亦逃;只要熟,跟著到。
◎十二、感⑺
⊕所作偈 ⊕潘文良 撰
一有多面,十方各;每人持己,以偏欲概全。
群盲摸大象,未能知相;各以其所,而。
猴取果,不自由。苦因著,放下即解。
痴人一再,故常受苦果。是名真悔,唯有不二。
※◎十二、感⑺三首,列於此。
===========================================================
※文整修,首於「新台」。2021.06.24.四 00:04:04
◎潘文良《佛心 十二、感⑴佛教寓言故事》。
avun01/post/1380664041
FB布: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3791964304248464
■:佛教、寓言、因、四大假合、妙、清、菩、正、安、安、愚痴、仁者、德、察、因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