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之@潘文良著作集|PChome Online 人新台
2020-03-05 02:26:05| 人1,702| 回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普世之

0 收藏 0 0 站台

 

  ◎普世之

               ⊕潘文良

  法的家格言「自由、平等、博。」
  《基百科》自由、平等、博
「此格言,原法大革命的口,
 後於在一九四六年,第四共和;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
 被《法法》中,而成法精神的代表——
 也成了人,普世的值、共同追求的目。」

 
  阿文得「博」可以改成「慈悲」,而「平等」,以「尊重」根基;另外,再加上「尊重」「智慧」,何以故?
  且以下解!

·自由律己持戒、
 尊重和平安祥、
 慈悲是予拔苦、
 智慧明。

 ⊕自由
  自由,而言之,就是「由自」任由自己所思、所言、所行。
基本上,怎想、怎、怎做,都可以自主、都是自由。
但不可否自由,也必有所,至少以「不害他人」前提!
  自由,一但害到他人,即是「」!
  所以每家、社,就有「法治、法」,以束「自由」。
  法大革命期的政治家〈夫人〉,被〈雅各派〉,送上台死;刑前,她在自由神像前,留下了一句,後人所熟知的名言
「自由自由,多少罪,假汝之名以行!」
  阿文故言
「法治,是民主自由的精神基。
 民主,不能是民粹;
 自由,不能是犯罪。」

  有多少人,是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口,法地,犯罪之行呢?真是可可悲!
  所以自由,必懂得「自律、自制、自重、自」,故要知「持戒」。
(持守戒律,是自、自的——人任何人,可以勉的。)
  佛教有五戒十善
五戒者戒生、戒、戒邪淫、戒妄、戒酒毒。
十善者
 身有三不生、不、不邪淫。
 口有四不妄言、不口、不舌、不。
 意有三不欲、不恚、不邪。
  人法律千百,五戒十善,乃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能持者,能自益自利,而不人、不害人。
 
 ⊕尊重
  阿文得
「平等」,以「尊重」根基。
有尊重,也就有平等可言。
在的,要「平等」,真是挺困的!怎呢?
人生而不等,相、身材、富、智愚、疾健等,皆不平等。
既生而不平等,也就因在自然「照、比」下,即生「劣、」。
比如人,站在一起,高矮、胖瘦、弱,乃至美,立竿影。
既生而不平等,以「平等」也!
  譬如
能力的人,大、大;能力差的人,恐怕三餐都有。
社富殊,如何才能「平等」?
非要叫富人把全吐出,再平均分配每一人,好到「均富」?
要求「平等」,真是挺的!
  尊重,也就是「尊重己」——
跟自己籍、族、言、等等,不同的,都能予以尊重。
跟自己意、看法、念、主等等,不同的,都能予以尊重。
不族、血、色、相、美、智愚、富、……
因能,彼此互相「尊重」,而得以包容己、消弭不平——
美者、智者、富者,不傲,而欺凌他人;
者、愚者、者,不嫉,而怨恨他人。
也唯有「尊重」,才得以成就「和平、安祥」的世界。
 
 ⊕慈悲
  所「博」,博者,大也、也,博,之施大。
  儒家「仁」,孟子曰:
「君子所以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存心。
 仁者人、有者敬人。
 人者,人之;敬人者,人敬之。」

  基督教《.新.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四、四十五》
「你有『你的舍,恨你的仇。』
 只是,我告你要你的仇,那逼迫你的告。」

  人、朋友,很容易;舍、陌生人,也可以——
但要「人」,那可就有啦!
  因人世的「」,常「」相混(其是一面);
有「」,免就有「」(),故常感情,而影理性。
果,便如《.》所「之欲其生、之欲其死。」
 
  佛教「慈悲」慈者,予;悲者,拔苦。
  生皆希苦得。
  《佛八大人》
「第六知
 苦多怨,。
 菩施,等念怨,不念、不憎人。」

  菩者,自人、自利利人、自渡渡人也!
菩但生,皆能「苦得」;
但能「人己、人溺己溺」的精神,不是何人,就算是「人、人」,乃至是「魔鬼」,也都意,去助他,「苦得」的。
  
 ⊕智慧
  佛陀一向教弟子,要「慈慧修、悲智」。因
若偏修慈悲,免要落了「迂腐情」;
若偏修智慧,免要落了「冷酷情」。
  阿文故偈曰
「慈悲待生、智慧世事。愚行受害,退道邪痴。」
  所「修行」,就是「修正己行」,有所偏差,就快修正,直到目的地。
智慧,有如黑暗中的明(塔),有如航行的——
使人不致於,走方向、迷失道路。
  
  如是推「自由、尊重、慈悲、智慧」,世和平、安祥,方有望矣!
 
                 2020.03.05.四 02:20:20 初稿
 
~~~~~~~~~~~~~~~~~~~~~~~~~~~~~~
■附
  「自由、平等、博」的「平等」,原指的是
人在社、政治、、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
 
■附
  阿文之所以此文,乃因有些社(政治),即使是基督徒,或者是自佛教徒的,竟也是在「仇恨」中立足,以仇恨心,去看待「己」——己者,列「人」,乃至上「魔鬼」的。
每次,那些充仇恨的言,真是挺令人悲痛的……
  行文中,原有段,但感扯得太,而欲之,然,既以成文,又之,故移作「附」也!
 
  基督教《.新.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四、四十五》
「你有『你的舍,恨你的仇。』
 只是,我告你要你的仇,那逼迫你的告。」

  人、朋友,很容易;舍、陌生人,也可以——
但要「人」,那可就有啦!
  有些基督徒,意、看法、主,乃至政治立,跟他不同的,也就立被他判定「人」,乃至上「魔鬼」的——
既是人、既是魔鬼,有不除之後快者?
  於是即使是求「博」的基督徒,再怎「博」,也始「博不及人」,更是「博及魔鬼」了。
  但州史上的,「宗教」,真是挺多的,至今也未能平息。
  太教、基督教、回教,三教其是「同源同宗」——
其「世」,根本是「如出一」。
(回教,抄基督教;基督教,源於太教。)
  三教,不也都「」?
但因其「一神」的基本教
自己信奉的,才是唯一真神,其他人信奉的,都是假神。
使其骨子,具「排他性」——
不同信仰,即「非我族」,既是「族、」——
要去,要去「人如己」,那可就得考啦!
何是「人」、何是「魔鬼」?
  基督徒,常「耶你、神世人。」
但能不能,也自己
「我能不能,也像耶、像神那,去人、世人呢?」
 
  有女孩,跟阿文
「耶你!」
  阿文真想她
「耶我,那我?」
  基督徒,
「神世人!」
  阿文也要基督徒
「神世人,那你世人?」

 
      *      *      *      *
 
  《.箴言.第二章第二十》
「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人的路。」
  基督教,也是有「智慧」的!
  但看,很多基督徒,不重「智慧」—&mash;
往往把「信」,看得比「智」重要!
故「信主得永生。信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
因而只要「乖乖地信」就好!
  缺乏智慧的信,免要走目、迷失方向!
也就是什,有些宗教教徒,被「色」,以「蒙主恩」;
乃至「淫毒」,供「教主」;
甚至「集自」,一同「上天堂」去。
  譬如「恐怖份子」,能去「自炸客」,因他始定相信牲,死後可以「上天堂」!
 
  故知信,也要信,倘若信了,那就麻啦!
  譬如住台中的人,想要到台北,自「往北」,才是正的,但他上高速公路,是「往南」。
  家人告他「你方向啦!」
  他「我相信我一直下去,一定到台北的!」
  任他如何「相信」,一路到台南、高雄、丁去,也找不到「台北」啊!
  
  阿文曾了「寓言故事」
  有猴子,很慕,因,於是整天幻想著,自己;做也到自己,日久,居然相信自己,一定;於是爬到森林中,最高的一棵上,梢,身一跳——
他以自己,起了……果摔了半死。

  的相信(信心),究也只是在「自欺欺人」啦!
  所以用「智慧」,去自己,所「相信」的,到底「不」,真是挺重要的!
 
  佛陀教弟子,五根五力
一、信根、信力。
二、精根、精力。
三、念根、念力。
四、定根、定力。
五、慧根、慧力。

 
  根者,如植物之根,植物有根故,得以吸收水分、分而成。
  力者,如能也!有能力,才得以前,也才得以成就。
  一切修行,不「智慧」!
智慧者,有如黑暗中的明(塔),有如航行的——
使人不致於,走方向、迷失道路。
                 2020.03.05.四 02:20:00 初稿
 

~~~~~~~~~~~~~~~~~~~~~~~~~~~~~~
■延伸
    ◎自由、平等、博         ⊕基百科
  法的家格言「自由、平等、博。」
  自由、平等、博(法: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音:[libte ealite fatnite]),
又「自由、平等、友」、「自由、平等、兄弟」、「自由、平等、」,是法的家格言。
此格言,首先出於法大革命,在一九四六年第四共和、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被法法中,在,已成法精神的代表。
 
 ⊕自由
  一七八九年——
  法民,通的《人和公民宣言》宣:
「自由,即所有人皆有的,做一切不害其他人的自主。
 除了保障社上其他人,享受同利外,此天的利,不有任何限制。」

  一七七五年——
  美政治家〈派屈克.亨利〉(Vivre libre ou mourir)提出
「不自由,毋死!」
  於自由的,在法大革命後,流行於世,後,成希家格言、成共和的一重要格言。
 
 ⊕平等
  平等者,指所有人,同等,各人生和地位的差,只考各人,家,所做出的。
  一七九三年,《人和公民宣言》,指出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一七九五年,「平等」的定
「於法律面前,受法律保者,或受法律者,人人皆平等。
 平等承:生的差,和不受影的能力。」

 
 ⊕博
  一七九五年,《法法》中,
「博即『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所欲者,常施予人』的精神。」
  法 Esprit的哲〈保.帝博〉(Paul Thibaud)
「我有多自由和平等利,也多有,以博去尊重他人。
 故此,是道德的格言。」

  也有者:Fraternité 就其本源看,有「博」的意思,的,更多是兄弟,或兄弟的社群值。
 ⊕史
  在一些不由天主教管,而由法政府管的教堂上,也刻上了格言。
  「自由、平等、博」,是法大革命的原及口。
  革命爆,巴黎.尼古拉.帕什(英:Jean-Nicolas Pache),在巴黎的上上「自由、平等、博,或死亡」(法: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ou la mort)。
  首次使用它的政治人物,是伯斯庇,他在一七九年,中的演中,改了巴什的。
  波旁辟期,口被摒。
  第二共和期,皮埃.勒重新提出口。直至第三共和期,它才被定立官方格言。
  第二次世界大期,法被粹德,琪法,把家口改成「、家庭、祖」(法:Travail, famille, patrie)。
  二之後,和的「自由、平等、博」版本,被一九四六年第四共和,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的法法中,在,已成法的家格言。
 
 ⊕其他
  「自由、平等、博」,出在法的硬上。
一九一六年,法法郎一分硬上,一面刻著安娜,另一面刻著「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二二年,在法行的元一元和二元硬,一面刻著洲地,另一面也刻著句格言。
 
◇基百科。自由、平等、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自由、平等、博
~~~~~~~~~~~~~~~~~~~~~~~~~~~~~~
※本文首於「新台」。2020.03.05.四 02:27:46
◎潘文良《普世之》。2020.03.05.四 02:20:00
 avun01/post/1380223428
※本文於「照思惟」。2020.03.05.四 02:38: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ermalink/420049128811569/
※本文於「:我政治」。2020.03.05.四 02:43: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8482618002744/permalink/228825174968488/
■:法、自由、平等、博、尊重、慈悲、智慧、良善、宗教、仁受、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神世人、耶你
 

台: 阿文
人(1,702) | 回(0)| 推 (0)| 收藏 (0)|
全站分: 文作(、散文、小、、插) | 人分: 照思惟 |
此分下一篇:◎善恩仇功
此分上一篇:◎不可是非

是 (若未登入"人新台"看不到回覆唷!)
* 入:
入片中算式的果(可能0) 
(有*必填)
input name="change_code_button" id="change_code_button" type="button" value="" class="btn01" OnClick="Javascript:reset_gcode('Gcode_Space')">
TOP
全文
ubao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