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之
⊕潘文良
法的家格言「自由、平等、博。」
《基百科》自由、平等、博
「此格言,原法大革命的口,
後於在一九四六年,第四共和;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
被《法法》中,而成法精神的代表——
也成了人,普世的值、共同追求的目。」
阿文得「博」可以改成「慈悲」,而「平等」,以「尊重」根基;另外,再加上「尊重」「智慧」,何以故?
且以下解!
·自由律己持戒、
尊重和平安祥、
慈悲是予拔苦、
智慧明。
⊕自由
自由,而言之,就是「由自」任由自己所思、所言、所行。
基本上,怎想、怎、怎做,都可以自主、都是自由。
但不可否自由,也必有所,至少以「不害他人」前提!
自由,一但害到他人,即是「」!
所以每家、社,就有「法治、法」,以束「自由」。
法大革命期的政治家〈夫人〉,被〈雅各派〉,送上台死;刑前,她在自由神像前,留下了一句,後人所熟知的名言
「自由自由,多少罪,假汝之名以行!」
阿文故言
「法治,是民主自由的精神基。
民主,不能是民粹;
自由,不能是犯罪。」
有多少人,是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口,法地,犯罪之行呢?真是可可悲!
所以自由,必懂得「自律、自制、自重、自」,故要知「持戒」。
(持守戒律,是自、自的——人任何人,可以勉的。)
佛教有五戒十善
五戒者戒生、戒、戒邪淫、戒妄、戒酒毒。
十善者
身有三不生、不、不邪淫。
口有四不妄言、不口、不舌、不。
意有三不欲、不恚、不邪。
人法律千百,五戒十善,乃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能持者,能自益自利,而不人、不害人。
⊕尊重
阿文得
「平等」,以「尊重」根基。
有尊重,也就有平等可言。
在的,要「平等」,真是挺困的!怎呢?
人生而不等,相、身材、富、智愚、疾健等,皆不平等。
既生而不平等,也就因在自然「照、比」下,即生「劣、」。
比如人,站在一起,高矮、胖瘦、弱,乃至美,立竿影。
既生而不平等,以「平等」也!
譬如
能力的人,大、大;能力差的人,恐怕三餐都有。
社富殊,如何才能「平等」?
非要叫富人把全吐出,再平均分配每一人,好到「均富」?
要求「平等」,真是挺的!
尊重,也就是「尊重己」——
跟自己籍、族、言、等等,不同的,都能予以尊重。
跟自己意、看法、念、主等等,不同的,都能予以尊重。
不族、血、色、相、美、智愚、富、……
因能,彼此互相「尊重」,而得以包容己、消弭不平——
美者、智者、富者,不傲,而欺凌他人;
者、愚者、者,不嫉,而怨恨他人。
也唯有「尊重」,才得以成就「和平、安祥」的世界。
⊕慈悲
所「博」,博者,大也、也,博,之施大。
儒家「仁」,孟子曰:
「君子所以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存心。
仁者人、有者敬人。
人者,人之;敬人者,人敬之。」
基督教《.新.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四、四十五》
「你有『你的舍,恨你的仇。』
只是,我告你要你的仇,那逼迫你的告。」
人、朋友,很容易;舍、陌生人,也可以——
但要「人」,那可就有啦!
因人世的「」,常「」相混(其是一面);
有「」,免就有「」(),故常感情,而影理性。
果,便如《.》所「之欲其生、之欲其死。」
佛教「慈悲」慈者,予;悲者,拔苦。
生皆希苦得。
《佛八大人》
「第六知
苦多怨,。
菩施,等念怨,不念、不憎人。」
菩者,自人、自利利人、自渡渡人也!
菩但生,皆能「苦得」;
但能「人己、人溺己溺」的精神,不是何人,就算是「人、人」,乃至是「魔鬼」,也都意,去助他,「苦得」的。
⊕智慧
佛陀一向教弟子,要「慈慧修、悲智」。因
若偏修慈悲,免要落了「迂腐情」;
若偏修智慧,免要落了「冷酷情」。
阿文故偈曰
「慈悲待生、智慧世事。愚行受害,退道邪痴。」
所「修行」,就是「修正己行」,有所偏差,就快修正,直到目的地。
智慧,有如黑暗中的明(塔),有如航行的——
使人不致於,走方向、迷失道路。
如是推「自由、尊重、慈悲、智慧」,世和平、安祥,方有望矣!
2020.03.05.四 02:20:20 初稿
~~~~~~~~~~~~~~~~~~~~~~~~~~~~~~
■附
「自由、平等、博」的「平等」,原指的是
人在社、政治、、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
■附
阿文之所以此文,乃因有些社(政治),即使是基督徒,或者是自佛教徒的,竟也是在「仇恨」中立足,以仇恨心,去看待「己」——己者,列「人」,乃至上「魔鬼」的。
每次,那些充仇恨的言,真是挺令人悲痛的……
行文中,原有段,但感扯得太,而欲之,然,既以成文,又之,故移作「附」也!
基督教《.新.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四、四十五》
「你有『你的舍,恨你的仇。』
只是,我告你要你的仇,那逼迫你的告。」
人、朋友,很容易;舍、陌生人,也可以——
但要「人」,那可就有啦!
有些基督徒,意、看法、主,乃至政治立,跟他不同的,也就立被他判定「人」,乃至上「魔鬼」的——
既是人、既是魔鬼,有不除之後快者?
於是即使是求「博」的基督徒,再怎「博」,也始「博不及人」,更是「博及魔鬼」了。
但州史上的,「宗教」,真是挺多的,至今也未能平息。
太教、基督教、回教,三教其是「同源同宗」——
其「世」,根本是「如出一」。
(回教,抄基督教;基督教,源於太教。)
三教,不也都「」?
但因其「一神」的基本教
自己信奉的,才是唯一真神,其他人信奉的,都是假神。
使其骨子,具「排他性」——
不同信仰,即「非我族」,既是「族、」——
要去,要去「人如己」,那可就得考啦!
何是「人」、何是「魔鬼」?
基督徒,常「耶你、神世人。」
但能不能,也自己
「我能不能,也像耶、像神那,去人、世人呢?」
有女孩,跟阿文
「耶你!」
阿文真想她
「耶我,那我?」
基督徒,
「神世人!」
阿文也要基督徒
「神世人,那你世人?」
* * * *
《.箴言.第二章第二十》
「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人的路。」
基督教,也是有「智慧」的!
但看,很多基督徒,不重「智慧」—&mash;
往往把「信」,看得比「智」重要!
故「信主得永生。信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
因而只要「乖乖地信」就好!
缺乏智慧的信,免要走目、迷失方向!
也就是什,有些宗教教徒,被「色」,以「蒙主恩」;
乃至「淫毒」,供「教主」;
甚至「集自」,一同「上天堂」去。
譬如「恐怖份子」,能去「自炸客」,因他始定相信牲,死後可以「上天堂」!
故知信,也要信,倘若信了,那就麻啦!
譬如住台中的人,想要到台北,自「往北」,才是正的,但他上高速公路,是「往南」。
家人告他「你方向啦!」
他「我相信我一直下去,一定到台北的!」
任他如何「相信」,一路到台南、高雄、丁去,也找不到「台北」啊!
阿文曾了「寓言故事」
有猴子,很慕,因,於是整天幻想著,自己;做也到自己,日久,居然相信自己,一定;於是爬到森林中,最高的一棵上,梢,身一跳——
他以自己,起了……果摔了半死。
的相信(信心),究也只是在「自欺欺人」啦!
所以用「智慧」,去自己,所「相信」的,到底「不」,真是挺重要的!
佛陀教弟子,五根五力
一、信根、信力。
二、精根、精力。
三、念根、念力。
四、定根、定力。
五、慧根、慧力。
根者,如植物之根,植物有根故,得以吸收水分、分而成。
力者,如能也!有能力,才得以前,也才得以成就。
一切修行,不「智慧」!
智慧者,有如黑暗中的明(塔),有如航行的——
使人不致於,走方向、迷失道路。
2020.03.05.四 02:20:00 初稿

~~~~~~~~~~~~~~~~~~~~~~~~~~~~~~
■延伸
◎自由、平等、博 ⊕基百科
法的家格言「自由、平等、博。」
自由、平等、博(法: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音:[libte ealite fatnite]),
又「自由、平等、友」、「自由、平等、兄弟」、「自由、平等、」,是法的家格言。
此格言,首先出於法大革命,在一九四六年第四共和、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被法法中,在,已成法精神的代表。
⊕自由
一七八九年——
法民,通的《人和公民宣言》宣:
「自由,即所有人皆有的,做一切不害其他人的自主。
除了保障社上其他人,享受同利外,此天的利,不有任何限制。」
一七七五年——
美政治家〈派屈克.亨利〉(Vivre libre ou mourir)提出
「不自由,毋死!」
於自由的,在法大革命後,流行於世,後,成希家格言、成共和的一重要格言。
⊕平等
平等者,指所有人,同等,各人生和地位的差,只考各人,家,所做出的。
一七九三年,《人和公民宣言》,指出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一七九五年,「平等」的定
「於法律面前,受法律保者,或受法律者,人人皆平等。
平等承:生的差,和不受影的能力。」
⊕博
一七九五年,《法法》中,
「博即『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所欲者,常施予人』的精神。」
法 Esprit的哲〈保.帝博〉(Paul Thibaud)
「我有多自由和平等利,也多有,以博去尊重他人。
故此,是道德的格言。」
也有者:Fraternité 就其本源看,有「博」的意思,的,更多是兄弟,或兄弟的社群值。
⊕史
在一些不由天主教管,而由法政府管的教堂上,也刻上了格言。
「自由、平等、博」,是法大革命的原及口。
革命爆,巴黎.尼古拉.帕什(英:Jean-Nicolas Pache),在巴黎的上上「自由、平等、博,或死亡」(法: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ou la mort)。
首次使用它的政治人物,是伯斯庇,他在一七九年,中的演中,改了巴什的。
波旁辟期,口被摒。
第二共和期,皮埃.勒重新提出口。直至第三共和期,它才被定立官方格言。
第二次世界大期,法被粹德,琪法,把家口改成「、家庭、祖」(法:Travail, famille, patrie)。
二之後,和的「自由、平等、博」版本,被一九四六年第四共和,一九五八年第五共和的法法中,在,已成法的家格言。
⊕其他
「自由、平等、博」,出在法的硬上。
一九一六年,法法郎一分硬上,一面刻著安娜,另一面刻著「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二二年,在法行的元一元和二元硬,一面刻著洲地,另一面也刻著句格言。
◇基百科。自由、平等、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自由、平等、博
~~~~~~~~~~~~~~~~~~~~~~~~~~~~~~
※本文首於「新台」。2020.03.05.四 02:27:46
◎潘文良《普世之》。2020.03.05.四 02:20:00
avun01/post/1380223428
※本文於「照思惟」。2020.03.05.四 02:38: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ermalink/420049128811569/
※本文於「:我政治」。2020.03.05.四 02:43: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8482618002744/permalink/228825174968488/
■:法、自由、平等、博、尊重、慈悲、智慧、良善、宗教、仁受、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神世人、耶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