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不能等摔了才知道!AI讓骨鬆篩檢變得像拍X光一樣容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台灣50歲以上民眾的骨密度檢測率僅1.2%,骨質疏鬆已成高齡健康的隱形危機。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50歲以上族群的骨密度檢測率遠低於日本2032年設定的15%,檢測率偏低,導致骨折與失能風險逐年攀升,尤其髖部骨折發生率高居亞洲之冠,其五年死亡率甚至高於乳癌。髖骨骨折後,一年內有六成患者無法回到原本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護;另有20%至24%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主要與臥床併發症(如肺炎、褥瘡)有關。
AI輔助診斷導入臨床 X光即可檢測骨密度
為喚起社會對「沉默的骨鬆危機」的重視,亞東醫院導入DeepXray AI骨鬆輔助系統,開創全自動化骨鬆風險偵測。民眾只需拍攝一張X光,就能同步評估骨質密度,落實主動式骨鬆防護。這項技術大幅提升偵測效率與準確度,展現醫院以AI強化預防醫學、守護長者行動力與健康的決心,提前降低骨質疏鬆所帶來的骨折與失能風險。
預防醫學升級 AI成為醫師的「第二雙眼」
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指出,如何讓長者「站得穩、走得久」是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骨質疏鬆常被忽略,多數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發現問題。導入AI骨密度分析系統,能讓篩檢更普及、更便利,成為醫師的「第二雙眼」,主動偵測並提前預警,真正落實「預防勝於治療」。單靠X光肉眼判讀,即使醫師經驗再深,也只能看出骨密度已流失30%以上,AI則能從同一張X光提早發現骨質變化。
骨鬆防治刻不容緩 AI偵測準確率達93%
亞東醫院骨科部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指出,骨質疏鬆的危險在於「無聲無息」,多數患者在骨折前毫無自覺。根據衛福部資料,髖部骨折患者五年存活率僅約50%,顯示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為突破傳統偵測限制,亞東導入由國內研發團隊打造的AI骨鬆精準分析系統,讓骨鬆篩檢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偵測」。患者僅需拍攝一張髖部X光,AI即可於30秒內自動生成骨密度報告,並與院內系統整合,協助醫師即時判讀並制定治療決策,即使超音波或DXA篩到疑似患者,許多人因交通不便或需自費而放棄回院檢查,AI讓這群人可以在原本照X光的當下就被發現。
臨床驗證顯示,AI偵測與傳統DXA骨密度儀相符率達93%。院內實證中,AI判定為高風險的75位患者中,有70人經DXA確診骨鬆,60人立即接受治療,大幅縮短診斷至治療的時間。吳凱文主任強調,AI技術讓醫師能在例行X光檢查中同步進行骨密度評估,達到「提早發現、即時治療」,降低骨質流失持續惡化與骨鬆性骨折的風險。
▲ 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以AI助力預防醫學,守護長者「站得穩、走得久」
65歲婦人靠AI提前發現骨鬆 三個月改善穩健步伐
65歲林阿姨因輕微腰痠就醫,透過AI骨鬆輔助診斷系統在髖部X光影像中發現早期骨質流失,醫師即時安排藥物與運動治療。三個月後追蹤顯示,骨密度明顯改善,走路也更穩健。
吳凱文主任說明,過去需依賴DXA檢測才能確診,如今只要一張X光,AI即可精準判讀骨質密度並提前預警風險,達到早期防治的成效。
國內AI醫療研發團隊董事長同時也是骨科醫師的顏昌洲博士指出,目前已與多地衛生局合作完成逾3,500人次篩檢,結果顯示50歲以上民眾中約三成為骨鬆患者、六成骨量偏低,健康者僅不到一成。這項AI技術讓偏鄉居民無須等待DXA檢查即可掌握骨骼健康,真正將預防醫學落實於社區與偏鄉。
臨床驗證獲國際肯定 AI助攻骨鬆早期診斷
此次發表會邀請日本AI醫療企業代表松本健一分享,日本已將骨鬆篩檢納入國家政策,AI骨鬆影像技術已於日本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表並被視為早期診斷與骨折風險預測的重要工具。同時松本先生也提醒,AI判讀必須以髖部與腰椎等標準骨位為依據,胸骨或四肢影像無法準確預測骨折風險,顯示標準化的重要性。
彭渝森副院長表示,亞東醫院長期致力於將智慧醫療落實於臨床,讓AI成為提升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的關鍵助力。AI骨密度分析不僅提升診斷效率,更是骨鬆防治的第一道防線,幫助民眾及早掌握健康主動權,避免在無症狀階段錯失介入時機。
未來,亞東醫院將持續推動AI技術與臨床整合,從院內延伸至社區,打造全民骨骼健康防護網,讓「不骨鬆、不骨折、健康老化」成為共同目標。彭渝森副院長強調,智慧醫療的價值不只在技術,更在以人為本的醫療思維,亞東將持續扮演AI臨床應用的領航者,推動精準醫療與預防醫學,實現「讓健康更智慧、讓照護更有溫度」的願景。
【延伸閱讀】
健保擴大骨鬆防治給付!「三類」高風險族群 要提早啟動檢查與治療
七旬婦摔斷手竟是骨鬆!健保給付擴增 助骨密度回升 重拾生活樂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長者跌倒骨折死亡率竟高於乳癌!一張X光30秒揪出骨鬆危機
台灣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骨質疏鬆症常被忽視。衛福部統計顯示,國內50歲以上族群,只有1.2%做過骨密度檢測,骨質疏鬆導致髖部骨折及失能風險逐年攀升。尤其髖部骨折5年死亡率甚至高於乳癌,成為長者健康中最被低估的隱形危機。
鏡報 ・ 4 小時前
早起早起≠健康!研究揭「1類人」睡8小時易糖尿病、焦慮
一般認為,早睡早起身體好,但醫師黃軒表示,早起不是健康的秘密,穩定的睡眠規律才是!每個人有其生物節律,若屬夜型人,被迫早起,會導致長期違反生理節奏,使得免疫功能下降,並增加肥胖的風險。「睡眠不規律者,即使睡滿8小時,依舊疲倦、焦慮、代謝失衡。」代謝失衡會增加糖尿病等病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快訊/北北基宜大雨特報 越晚雨勢越大
雨又來了!中央氣象署在今(27)天10:05發布大雨特報指出,東北季風影響,今日基隆北海岸及大臺北、宜蘭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連日降雨,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87歲翁長短腳一跛數十年 精準關節手術重獲穩健步伐
台中87歲黃翁年輕時左側股骨骨折,當時治療不佳導致骨癒合不良並出現內翻變形,最初兩下肢僅有約2公分長度差距,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惡化,最後擴大至近7公分,讓他步態不穩,更引發腰部與下肢不適,長年深受長短腳與膝蓋疼痛所苦。經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江福財醫師評估,決定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讓黃先生重拾穩健步伐。江福財指出,黃先生術前必須依靠鞋墊不斷加高來補償下肢長度差異,但仍難以正常行走,經常出現腰酸、下肢疼痛,更因長期負重不均導致左膝關節嚴重退化,疼痛加劇,無法久站或長時間行走,日常生活與工作效率大受影響。江福財進一步說明,本次手術的困難在於同時面對「陳舊性股骨骨折造成的骨骼變形」與「長達7公分的下肢長度差距」,除進行人工關節置換,還需進行精準的韌帶平衡。江福財解釋,輔以電腦導航與影像輔助技術,得以在修正骨骼角度的同時兼顧關節周圍韌帶平衡,避免造成膝關節不穩定,行動困難,手術並未採用截骨矯正方式,而是單靠人工膝關節置換,直接解決患者最在意的長短腳問題,成功將雙腿長度差縮小至約2.5公分,大幅改善步態。江福財表示,術後患者無需輔具即可下床行走,逐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江醫師提醒,術後必須持續進
台灣好新聞 ・ 5 小時前
壯世代女性被「秋燥」纏身?喝1茶緩喉癢、久咳 緩解皮乾癢快吃2食物
秋燥來襲,「肺」是燥邪最易攻擊的目標,尤其是「氣陰兩虛」體質的壯世代女性,常會出現咳不停、皮膚癢、便祕、氣色差等困擾。面對秋燥困擾,中醫師教你善用簡單茶飲、食療與穴位按摩來潤肺養陰,配合專業調理,從根
健康2.0 ・ 1 天前
律所換冷氣要借道 鄰居堅拒開門!法院判「不得妨礙修繕」
陳男主張,房東鄭男係以現況交屋,附有1台獨立分離式冷氣,室內機安裝在屋內,但室外機懸掛在8樓外牆上。由於冷氣使用多年無法有效製冷,經空調公司勘察確認須更換室外機。但受限屋況格局,施工僅能從隔壁8樓之7通行,陳男多次協商皆遭蔡女拒絕。蔡女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
CTWANT ・ 23 小時前
獨家/蔡康永藝博會辦個人畫展 賈永婕、曾馨瑩來朝聖
主持人蔡康永橫跨創作領域,在台北藝博會舉辦個人畫展,展出第二天原本80幅,現在賣到剩下3幅,買氣超級夯。今(25日)下午,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夫人曾馨瑩、台北101董座賈永婕也都來力挺好友。兩人不約而同看上〈Yes I am beautiful〉(是的,我很漂亮)畫作,蔡康永也承諾,會為好友客製化。
鏡新聞 ・ 1 天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9 小時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婦人「鼻涕清澈、卻吐黃痰」 醫:有點怪!一照果然是癌症
一名50多歲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困擾,即使治療1至2個月,症狀不僅未改善反而逐漸惡化,打呼聲也越來越大。經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婦人鼻咽部長了一顆惡性腫瘤,確診為鼻咽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女性注意!醫師示警:子宮內膜癌飆3倍 「7大高風險族群」別輕忽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除了陰道異常出血,若私密處狂流水也要特別注意。對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在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上升,以前大約2個月才會遇到一位個案,現在竟然在同一天內診斷出2位患者,且都沒有生育過,不禁直呼「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心頭一震」,也提醒必須正視子宮內膜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也示警7大族群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她天天嗑便當長息肉!2習慣沒改切了又復發 醫警告:恐變癌
當代人生活忙碌、飲食失衡,導致各種腸胃疾病與文明病逐漸年輕化,其中「腸躁症」與「大腸息肉」更是常見困擾。一名42歲的上班族婦女因長期外食、飲食不均,健康檢查時竟發現大腸長出息肉,切除後雖改吃得較清淡,但息肉仍再度出現,最後才找出真正的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上完廁所記得檢查!大便出現2症狀小心 營養師點7警訊:恐罹癌
大腸癌前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導致不少人難發現,錯過前期的黃金治療時機。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就提醒,大家上完廁所後可以回頭好好觀察自己的大便狀況,如果出現7大狀況,就建議早點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輸薑黃!醫大讚「這甜湯」抗老化、控血糖還減重:要每天喝
提到澱粉、甜湯,難免讓人擔心肥胖等問題,但醫師蕭捷健表示,屬於高蛋白、低脂、高纖的紅豆雖然是澱粉,但卻是優質澱粉,升糖指數(GI)僅35,是地瓜的一半、麵包的1/3,能穩定血糖,還能抗氧化、抗老化、幫助減重。他並強調,紅豆最強大的是其紅豆皮,富含超級抗氧化的花青素,可有效抗發炎、對抗自由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可樂當水喝20年「痛苦歌王」孫情血糖飆400暴瘦,逆轉糖尿病邁向81歲
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資深藝人孫情,為歡慶入行60周年,日前開心宣布將在11月於台中連唱三場,更以81歲高齡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人生新里程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歌王,曾因
健康2.0 ・ 1 週前
公公回診、孩子忤逆、長官說要交報告…她「胸口一緊」爆淚!醫破解迷思:別把「初老憂鬱」當中年危機
剛滿50歲的小慧發現體力變差,對同事愈來愈不耐煩。回到家,看到孩子不專心準備會考,想到公公要有人陪同回診,聽到工作群組又提醒要重新準備隔天的會議資料。腦中一團混亂之際,胸口一緊,淚水竟從一向樂觀的她眼中傾瀉而下。 小慧的經歷不是特例,而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的類似經驗。40至65歲的中年轉折期,面對身體機能改變、家庭角色轉換、職涯變化與調適等議題,許多人會經歷情緒困擾。這個階段中,不少人出現憂鬱症狀,卻常被誤認為「正常的中年危機」而遭忽視。然而,若能適當理解、預防與治療,初老憂鬱是可以有效改善的身心狀態。
幸福熟齡 ・ 7 小時前
蔡依林、蕭亞軒御用命理師卜陽睡夢中驟逝!醫揭睡中猝死6大殺手
曾為蔡依林、蕭亞軒等多位天后改名、並成功預言「周侯戀破局」而聲名大噪的命理大師卜陽,驚傳於10/14在睡夢中安詳離世。由於他和影藝圈熟識,又常上節目,對影藝貢獻良多,因此在日前的金鐘獎頒獎典禮上,跟今
健康2.0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