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過後流感反撲!喉嚨痛得像刀割 醫提醒「這時特別兇」:5大徵兆快就醫
近日天氣轉涼,又遇到連假,診所開始出現就診潮,很多人以為小感冒,沒想到3天後高燒、全身痠痛、喉嚨像刀割,一驗是流感。重症科醫師黃軒提醒,深秋流感特別兇,連假過後又常見「免疫破口」,若出現5大徵兆要有警覺,趕快就醫。
黃軒2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深秋的溫差大,白天暖、晚上冷,呼吸道黏膜就像被風吹乾的濕布,防禦力下降。加上連假旅遊、返鄉人潮移動,病毒跟著人流「環島旅行」,流感宛如「倒春寒」式反撲了。秋末到初冬的旅遊季,是流感傳播的高峰前奏,尤其嚴重北半球溫帶地區,流感高峰多落在10月到隔年4月。
黃軒說,別以為打過一次疫苗就萬無一失,去年打的疫苗,今年可能擋不住。而且,連假期間,民眾常熬夜追劇、吃炸物宵夜,睡眠負債讓免疫系統就像沒休息的保全,警覺力下降,罹患流感與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顯著上升。
黃軒提醒,流感不是「感冒」,當出現5大徵兆就有所警覺,包括:
‧高燒超過38°C、發抖
‧全身肌肉關節痠痛
‧明顯頭痛、喉嚨劇痛
‧疲倦感強烈、走兩步就想躺
‧有慢性病或年長者出現呼吸喘
這時盡快就醫,使用抗病毒藥可在48小時內有效縮短病程、降低重症風險。
黃軒表示,不想被病毒盯上,則要做好5件事,包括每天睡滿7小時;出門時戴口罩,回家洗乾淨再摸臉;平時喝溫水潤喉;炸物少一點,蔬果多一點,再搭配優質蛋白質,以及盡早打疫苗,尤其是高風險族群孕婦、長者、慢性病患者。
更多太報報導
台女赴日泡湯驚魂!遭陌生男子偷窺 旅館竟回:他可能是來捉蟲的
雙颱發展中! 10天迎3波東北季風 北、宜濕涼快發霉
115學測明開始報名 繁星、申請參採科目公開
其他人也在看

流行期「能出院就別戀棧」 醫告誡家屬:中獎不到10天帶長輩到天堂
目前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加上換季時節氣溫變化明顯,呼吸道病毒恐更加活躍。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今(27日)發文呼籲住院病人,若醫師評估可以安全出院,就趕緊安排別再戀棧,因為他已經看到不只一位不願出院的高齡患者感染A型流感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醫學中心「兒醫人力」拉警報! 北榮院長證實今年4人通通出走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少子化加上薪資結構,醫學中心兒科人力又傳拉警報。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今(27)日就證實,該院今年四名總醫師通通「留不下來」,紛紛出走要自己去開業,他已經批可,並強調無所謂,認為年輕人有自己想法,去開業也沒有說不好,也是照顧國人、落實分級醫療。陳威明說,台北榮總是國家級醫學中心,會努力收更多人,培養及留下更多重症人才。 ...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新北市專案道路品質改善 提升道路使用年限
新北市工務局針對交通使用量大的老舊路面以改質瀝青混凝土鋪設,特別邀請專家進行輔導,從材料源頭的控管到現場施工品質的督導,至今已陸續完成70段主要幹道之鋪設,透過更優質的材料和完整的規劃,不僅讓新北市道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骨質疏鬆不能等摔了才知道!AI讓骨鬆篩檢變得像拍X光一樣容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台灣50歲以上民眾的骨密度檢測率僅1.2%,骨質疏鬆已成高齡健康的隱形危機。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50歲以上族群的骨密度檢測率遠低於日本2032年設定的15%,檢測率偏低,導致骨折與失能風險逐年攀升,尤其髖部骨折發生率高居亞洲之冠,其五年死亡率甚至高於乳癌。髖骨骨折後,一年內有六成患者無法回到原本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護;另有20%至24%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主要與臥床併發症(如肺炎、褥瘡)有關。 AI輔助診斷導入臨床 X光即可檢測骨密度 為喚起社會對「沉默的骨鬆危機」的重視,亞東醫院導入DeepXray AI骨鬆輔助系統,開創全自動化骨鬆風險偵測。民眾只需拍攝一張X光,就能同步評估骨質密度,落實主動式骨鬆防護。這項技術大幅提升偵測效率與準確度,展現醫院以AI強化預防醫學、守護長者行動力與健康的決心,提前降低骨質疏鬆所帶來的骨折與失能風險。 預防醫學升級 AI成為醫師的「第二雙眼」 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指出,如何讓長者「站得穩、走得久」是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骨質疏鬆常被忽略,多數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發現問題。導入AI骨密度分析系統,能讓篩檢更普及、更便利,成為醫師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藥理學家周泰廷專欄/從關節保養到骨質疏鬆預防,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健康威脅
除了關節炎,另一個「沉默的威脅」是 骨質疏鬆症。它常常在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悄悄進展,直到跌倒骨折才被發現。尤其5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族群,以及長期缺乏運動或營養不足的人,都是高危險群。
姊妹淘 ・ 1 天前
袁小迪之子竟是金曲男星!公開「全新身分」 翻玩江蕙經典致敬
金曲樂團「落日飛車」薩克斯風手、大咖台語歌手袁小迪之子黃浩庭(Haoting),化身全新音樂角色「SAX MACHINE」,推出新專輯《SAX TAPE》。專輯靈感來自他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觀看U2於Sphere球體場館的演出,看著U2在舞台上持續創新,下定決心「不管到幾歲,都要繼續創作、繼續突破自己」,這份體悟成為了《SAX TAPE》的起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大學畢業女突發性耳聾 醫師:高壓氧可改善
一名剛從大學畢業的女性社會新鮮人,可能找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看手機紓壓,某天早上一覺醒來後,突然間單側耳朵聽不到、耳鳴、耳悶伴隨些許暈眩,經過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在做了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後,轉介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門診,安排高壓氧治療,經過約八次治療,目前狀況改善並已經重拾聽力。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指出,急性突發性耳聾一般定義為三天內、至少連續三個相鄰測試音頻、各有超過三十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閾值受損。造成急性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微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神經腫瘤、藥物、甚至與長期熬夜及壓力大相關。因為有超過八至九成病人找不出確切病因,耳中風的正式名稱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表示,耳中風(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但可能與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生活壓力、熬夜作息不正常以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有關,主要原因是供應內耳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神經受損,導致突發性的聽力喪失。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指出,高壓氧治療急性突發性耳聾的臨床原理是藉由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焦點股》太景*-KY:流感新藥直接進三期臨床試驗 股價漲停
國內新藥研發公司太景*-KY(4157)26日公告,接獲中國合作夥伴健康元藥業集團通知,太景研發的流感抗病毒新藥Pixavir marboxil (TG-1000)小兒劑型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審查,可免除臨床二期試驗,直接開展三期臨床試驗,進行療效及安全性試驗。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乳房長硬塊別擔心?醫揪「乳房纖維腺瘤」癌變風險低:平常追蹤即可
「乳房纖維腺瘤」是常見的良性乳房腫瘤,主要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尤其是15~35歲之間。當乳房檢查發現腫塊時,患者常會擔心是否需要開刀?不用開刀真的沒沒問題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醫師白映俞分享乳房纖維腺瘤的成因、症狀以及診斷方法,幫助民眾正確認識乳房纖維腺瘤。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南投噪音車炸街擾民 科技執法已取締41件
國姓鄉福龜、北山地區的長輩反映,凌晨2、3時經常有改裝汽機車在台14線(中潭公路)狂飆,轟隆巨響噪音「炸街」,常常嚇到驚醒,醒了就睡不著,實在很困擾。南投縣環保局指出,台14線常有改裝汽機車飆速且發出噪音,讓居民不勝其擾,因此去年底在台14線國姓驛站附近設置噪音...
CTWANT ・ 20 小時前
7公分長短腳掰掰 87歲翁靠人工膝關節手術重獲穩健步伐
87歲黃老先生多年來深受長短腳與膝蓋疼痛困擾,行走時一跛一跛,不僅步態不穩,更引發腰酸背痛。原來他年輕時左側股骨骨折,因治療不當導致骨癒合不良及內翻變形,兩腿長短差距從最初2公分惡化到7公分。經醫師評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醫示警流感這波「特別兇」!呼籲:有5徵兆快就醫
生活中心/李明融報導近日東北季風發威,天氣明顯轉涼變天,上週剛結束10月的最後一週國定連假,不少孩童陸續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喉嚨像刀割,就診後為流感陽性,對此,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流感疫情在秋冬準備肆虐,不少民眾以為只是天氣轉涼的小感冒,事實上竟感染了流感,他提醒民眾若身上出現「5大徵兆」,務必盡快就醫。
民視 ・ 19 小時前
連假後流感疫情升溫!重症醫示警「這波病毒特別兇」 出現5症狀快就醫
近日氣溫變化大,東北季風增強,溫度也悄然下降,天氣轉涼後也導致不少人感冒。對此,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流感疫情在秋冬準備肆虐,不少民眾以為只是天氣轉涼的小感冒,沒想到3天後「高燒、全身痠痛、喉嚨像刀割」,就醫才發現是流感。他提醒民眾,秋季白天溫暖、晚上氣溫驟降,感覺特別冷,溫差大、人潮移動下,流感會特別兇,若有這5症狀得立即就醫。黃軒表示,連假一結束,......
風傳媒 ・ 1 天前
世衛: 1/6細菌感染出現「抗生素抗藥性」 每年百萬人死亡成全球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抗生素抗藥性威脅持續升高,世界衛生組織(WHO)10月發布「全球抗生素抗藥性監測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經實驗室確認的細菌感染中,每六例就有一例對抗生素治療產生抗藥性,且2018至2023年間,超過4成的抗生素對常見的腸道、泌尿道、血流感染和淋病治療失效,平均每年增加約5至15%,反映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挑戰。 抗生素抗藥性呈上升趨勢 嚴重感染可能致命 《衛報》報導,當病原體進化,使得原本的藥物不再能殺死這些病原體時,就會產生抗生素抗藥性 (AMR)。世衛報告涵蓋來自104國、超過2300萬份細菌感染數據,追蹤22種抗生素和8種細菌病原體,包括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用以評估泌尿道、腸道、血流及淋病感染的抗藥狀況。 其中,世衛報告表示,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世衛抗生素抗藥性部門主管Yvan Hutin指出,有40%的大腸桿菌和55%的肺炎克雷伯菌對常見的抗生素療程具抗藥性,非洲地區更達到超過70%。「隨著抗生素抗藥性的持續上升,治療選擇已所剩不多,尤其是在感染防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不只台大醫院!北榮兒科總醫師留不住 院長證實「4人全出走」:啟動第3波調薪
少子化衝擊加上醫學中心高壓的薪資結構問題,國內醫學中心兒科人力警報再響!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今(27)日證實,該院今年4名兒科總醫師通通「留不住」,紛紛選擇自行開業,投入基層醫療服務。陳威明對此表示理解與尊重,並強調已批准,認為年輕醫師出走開業並非壞事,反而是照顧國人、落實分級醫療的重要一環;他同時承諾,作為國家級醫學中心,北榮將啟動第3波薪資調整,全力培養並......
風傳媒 ・ 1 天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5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1 小時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