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熬夜追劇 診間爆流感潮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連假剛結束,診間又出現一波「咳嗽潮」。不少人以為只是天氣轉涼的小感冒,沒想到3天後高燒、全身痠痛、喉嚨像刀割,一驗竟是流感陽性。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社群平台貼文表示,為什麼深秋流感特別兇?
一、氣溫驟降+人潮移動,病毒趁機擴散。白天暖、晚上冷,呼吸道黏膜像被風吹乾的濕布,防禦力下降;再加上連假旅遊、返鄉人潮流動,病毒也「環島旅行」。北半球流感高峰多在10月至翌年4月,秋末初冬正是前哨期。
二、去年打的疫苗,今年可能擋不住。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25-2026年流感疫苗中,H3N2病毒株已明顯變異,預測今年將為主流病毒株。研究顯示,施打疫苗可顯著降低住院與重症風險,對心肺及腎臟併發症亦具保護力。
三、連假後免疫破口:睡眠負債+熬夜追劇,吃消夜、作息混亂,會讓免疫系統疲乏。研究指出,睡眠不足者罹患流感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連假結束後應及時補眠、恢復規律作息,讓白血球重新「上工」。
四、別把流感當成感冒。若出現高燒超過38°C、肌肉痠痛、喉嚨劇痛、極度疲倦或呼吸喘情形,應盡快就醫。早期服用抗病毒藥(如oseltamivir),能在48小時內縮短病程、降低重症風險。
五、5件事天天做,病毒不敢靠近:1.睡滿7小時,讓免疫力恢復。2.出門戴口罩、勤洗手。3.多喝溫水潤喉,保持呼吸道濕潤。4.少炸物、多蔬果與蛋白質,營養助防禦。5.孕婦、長者與慢性病患應盡早接種疫苗。
黃軒提醒,深秋的病毒最會「裝乖」,等你放鬆時才出手。別讓一場連假後的小咳嗽,拖成整個秋冬的疲倦。打一針、睡好覺、多喝水,讓免疫力在秋冬交界穩穩站好,也為家人築起健康防線。
其他人也在看

全球尺度高溫致命威脅 達史上最高峰
《刺胳針》期刊,最新公布 2025年度的報告指出, 自1990年代以來,與高溫相關的死亡 增加了23%,每年高達54.6萬人,創下史上最高紀錄。2024年,野火焚燒出的煙霧,造成15.4萬人死亡,...
大愛電視 ・ 17 小時前
北台偏涼雨漸少 週五另波東北風再南下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今(2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水氣逐漸減少,雨勢趨緩,北海岸及宜蘭有局部雨,大台北東側及花蓮偶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北台白天氣溫略升,仍偏涼,中南部白天偏熱早晚涼。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19至26度,中部20至32度,南部20至33度,東部19至30度。吳德榮指出,明(30)日「東北季風」減弱,天氣稍緩、氣溫升,北海岸及宜蘭仍有局部短暫降雨。週五(31日)起下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冷空氣不強、氣溫降幅不大,北台最低氣溫可再降至19度左右;水氣不多、週五北部及東半部轉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週六至下週一(1至3日)北海岸及宜花偶有局部短暫降雨,其他地區多雲時晴。下週二(4日)「東北季風」減弱,天氣緩和、氣溫升。下週三(5日)起另一波「東北季風」再南下。更多新聞推薦 ● 政院拍板《刑法》修正草案 故意殺人、虐童致死判刑逾10年不得假釋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換季「噴嚏潮」來襲!過敏性鼻炎門診暴增4,師提醒:別把過敏當感冒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秋冬交替,氣溫驟降、空氣乾燥,台灣進入呼吸道過敏高峰期。根據台灣耳鼻喉醫學會最新統計,換季期間過敏門診量可激增20%至40%,其中以過敏性鼻炎(俗稱鼻子過敏)最常見。 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張進芳指出,這類患者若未及時治療,不僅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嚴重者還可能併發鼻竇炎或氣喘。 過敏性鼻炎好發族群橫跨各年齡層張進芳觀察,近7病患在秋冬季症狀加劇。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鼻癢及嗅覺減退,甚至影響夜間睡眠與專注力。她提醒民眾,若出現連續數日的噴嚏與鼻塞、清澈鼻涕等症狀,應盡快就醫,避免拖延導致慢性化。 臨床上,過敏性鼻炎的好發族群橫跨各年齡層。兒童因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最容易對塵蟎過敏;青壯年族群則與工作壓力、空調環境及空氣汙染有關;中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與居家黴菌問題,也常反覆發作。根據衛福部資料,全台約有500萬人長期受鼻過敏困擾。 防治過敏應雙管齊下張進芳建議,防治過敏應從「生活與環境」雙管齊下。居家應使用防蟎寢具、定期清潔、維持空氣流通並搭配HEPA空氣清淨機;外出時戴口罩、避免冷風刺激鼻腔。治療上,可依症狀使用抗組織胺、鼻用類固醇噴劑或進行免疫療法。若長期症狀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連假追劇片單】小栗旬、韓孝周《浪漫匿名者》熱播、李俊昊《颱風商社》收視快破10%、《換乘戀愛4》超Drama|8部最新韓劇推薦
台灣在10/24-10/26連休3天的假期,礙於天氣變化,可能有不少人選擇在家耍廢或是追劇,現在就一起來看在這段期間剛好有哪些韓劇片單可以追,供觀眾與劇迷們在連假期間的追劇選擇,現在就一起來看最新連假韓劇追劇片單推薦吧!
Yahoo奇摩電影戲劇編輯部 ・ 1 週前
日本流感開始流行了!「這縣市」成重災區 醫:旅遊前快打疫苗
許多台灣人都喜愛到日本旅遊,不過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粉專提醒,日本現在開始流行流感,尤其是沖繩,每家醫療機構的平均患者數超過了15人,他提醒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從現在開始這個冬天,在台灣日本兩邊比較流行的病毒都是流感病毒。
鏡報 ・ 1 天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23 小時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日本95歲奶奶血管年齡僅20歲!逆齡長壽全靠這樣做 1招幫血管做彈力操
日本有一位95歲奇蹟奶奶佐藤秀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身體年齡只有36歲、血管年齡更只有20歲,到底奶奶是怎麼保養身體,才能如此年輕逆齡? 95歲奇蹟阿嬤的逆齡術 觀察佐藤秀的身體狀況,身高1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坣娜罹腦癌或胰臟癌?醫:元兇是紅斑性狼瘡!罹癌率暴增62%
藝人坣娜昨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年59歲。從一開始的紅斑性狼瘡、到胰臟癌,接著又有腦癌一說,由於坣娜個性低調,生前就對健康狀態封口,唯一可以證實的便是紅斑性狼瘡是舊疾。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
健康2.0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港星許紹雄癌逝!「8症狀」是腎臟癌警訊 醫:發現多已中後期
港星許紹雄28日凌晨因腎臟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6歲。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提到,腎臟癌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55歲到75歲之間,且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變大,恐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紅斑性狼瘡奪命!9成患者為女性 腎炎是最常見併發症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因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而日前過世。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10月統計,台灣約有2萬5千名紅斑性狼瘡病友,女性與男性比例高達9:1,特別好發於20-49歲年輕女性族群。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歌劇魅影》男星46歲確診大腸癌1年就病逝!醫揭出現3症狀恐已是末期
曾在《歌劇魅影》中飾演靈魂人物「魅影」的澳洲知名男演員班・路易斯(Ben Lewis),驚傳因大腸癌病逝,享年46歲,消息震驚澳洲劇場界。他去年2月才確診,發現時癌細胞就已擴散,從發病到離世的速度之快
健康2.0 ・ 1 天前
飲食清淡、不喝酒罹大腸癌!醫點日常3習慣惹禍:大家常忽略
癌症長年來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其中大腸癌因為早期沒有明顯徵狀,更容易讓人忽略。有報導就指出,雖然大眾大部分認為大腸癌的原因是飲食,但是有三個日常習慣恐也是養成大腸癌的警鐘,分別是久坐、早餐缺乏膳食纖維、經常憋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9歲坣娜病逝!紅斑性狼瘡「6大警訊」 恐釀腎衰竭
59歲藝人坣娜因「紅斑性狼瘡」復發病逝,引發粉絲不捨。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歲至40歲女性,一般徵象包括「胃口不佳、倦怠、輕微發燒、肌肉酸痛、消瘦、口腔潰瘍」,或出現皮膚疹、貧血、頭痛、落髮等症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最惡肺癌轉移等於沒救?66歲翁靠這招治療 腫瘤全消失、5年無復發
小細胞肺癌被譽為「肺癌中的惡霸」,因惡性高、進展快且預後極差,一旦擴散幾乎無法手術,傳統治療也難敵復發風險。然而,一名轉移期病患接受免疫合併化療後,腫瘤竟完全消失,至今五年未復發,這不僅打破醫療預期,
健康2.0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