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咳嗽、喉嚨卡卡?恐是「隱性胃食道逆流」中醫師教辨別及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54歲的陳先生,近兩個月來反覆出現胸口拉扯疼痛與胸悶感,尤其從平躺起身時最為明顯,甚至翹腳時右腿也會被牽痛。由於心臟與胸腔檢查皆正常,他一度苦無對策。
直到親友介紹,求診翰鳴堂中醫診所莊可鈞中醫師,經辨證與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這才發現問題其實出在常被忽略的「隱性胃食道逆流」。
什麼是隱性胃食道逆流?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略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台灣成年人約有10%至20%罹患胃食道逆流(GERD),隨著飲食西化、作息不規律及肥胖人口增加,盛行率逐年上升。典型症狀包括火燒心(胸口灼熱)、酸水逆流、打嗝或吞嚥不適,患者多半會就醫並接受胃鏡或服用抑制胃酸藥物。
但仍有不少人屬於隱性胃食道逆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這類患者沒有明顯的火燒心或胃酸感,而是出現以下非典型症狀:
慢性咳嗽、聲音沙啞
咽喉異物感、常想清喉嚨
胸悶或胸口拉扯感
平躺、低頭或姿勢改變時症狀加劇
莊可鈞中醫師指出,這些症狀往往模糊且不具代表性,導致患者常輾轉於心臟內科、胸腔內科、耳鼻喉科,甚至復健科,做了許多檢查卻始終找不到問題。
症狀模糊易被誤判 患者常陷焦慮
許多隱性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最大痛點是:檢查數據都正常,但身體卻明顯不舒服。有些人被告知「心臟沒問題」、「肺功能正常」,但仍胸悶、喉嚨卡卡,久而久之甚至懷疑是心理因素。
莊可鈞中醫師解釋,這正是隱性胃食道逆流的特性之一。由於症狀不像一般胃病,患者常誤以為是心血管或呼吸系統問題。即便西醫治療多以抑制胃酸藥物(PPI)為主,部分病人效果有限,加上需長期服藥,容易擔心副作用或難以根治,使症狀拖延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中醫觀點:脾胃升降失常 症狀未必表現在胃
莊可鈞中醫師指出,西醫多關注胃酸對食道的刺激,而中醫則認為這類患者多屬「脾胃升降失常」。當氣機無法順暢升降、寒熱錯雜時,就會出現與「胃」不直接相關的症狀,如胸悶、拉扯痛或咽喉異物感。
以陳先生為例,他雖無火燒心,但在平躺起身或低頭時出現胸悶拉扯感,與古籍中「痞滿不舒、心下痞堅」的描述相符。莊醫師經辨證後,採用《傷寒論》經方半夏瀉心湯調理脾胃升降。
治療數週後,陳先生的胸悶與牽扯痛明顯減輕,原本每天都發作的症狀逐漸消退,不再因姿勢變化誘發不適,生活品質也明顯提升。
對症用藥才能穩定改善
隱性胃食道逆流因症狀不典型,常讓病人四處就醫卻找不到答案。陳先生的案例顯示,透過中醫辨證使用半夏瀉心湯,可改善脾胃升降失調、胸悶與姿勢性不適,讓原本只能暫時緩解的症狀轉為長期穩定。
莊可鈞中醫師提醒,並非所有胸悶或胸口不適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半夏瀉心湯。若長期出現類似症狀卻檢查正常,應尋求專業中醫診斷,找出根本原因再對症調理,才能真正擺脫困擾。
【延伸閱讀】
心悸、胸悶又找不到原因?中醫提醒:當心「胃心症候群」在作怪!
總是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中醫師從體質解析 乾燥症成因及調理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4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藍鳥球迷高喊「我們不需要你」 大谷:我太太非常喜歡
大谷翔平在世界大戰首戰,遭到對手藍鳥隊球迷 在場上高喊「我們不需要你」,因為兩年前藍鳥隊爭取大谷加盟失敗。大谷翔平今天高EQ回應,說他覺得很棒,因為他的太太 非常喜歡這個口號。另外大谷也稱讚 隊友山本由伸,完投九局,將系列賽扳成平手。
TVBS新聞網 ・ 9 小時前
以為只是小腫塊 竟是乳癌第四期
林姓女子因工作長期輪值大夜班,作息不規律,2023年5月發現乳房出現硬塊,起初未立即就醫,直到腫塊逐漸變大,才前往醫院檢查,確診時,已罹患乳癌第4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肺部與腹部,甚至造成雙側肺積水和呼吸困難,經治療後症狀逐漸獲得控制,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呷飽睏」恐是一可怕疾病警訊! 醫生警告:粒線體壞了
基因醫師張家銘說,有時病人會自稱血糖正常,但是有「飯後嗜睡」的問題,一吃完飯就好想睡,腦袋很鈍、人也懶洋洋的。張家銘提醒,這可能是「粒線體衰退」,一種容易被忽略的糖尿病早期警訊,千萬不可忽視。
鏡報 ・ 1 天前
請支援護理!NVIDIA超強 心臟掃描0.4秒完成、大腸鏡息肉辨識精準率95%
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襲、醫療人力持續短缺,以及龐大病患就診量壓力,台灣的頂尖醫療院所正悄悄啟動一場關乎未來的醫療轉型革命。醫院正導入人工智慧(AI)、機器人、即時感測與虛實整合的「數位孿生」技術,實際進入臨床流程、病房運作與後勤系統,打造真正落地的智慧醫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防非洲豬瘟嘉縣府決議全面禁廚餘養豬 近日公告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7日電)嘉義縣府今天召開「第2次非洲豬瘟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議」,決議嘉義縣全面禁用廚餘養豬,環境保護局將依法辦理公告程序於近日正式發布,農業處也將啟動輔導措施協助業者轉型。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AI輔助手術登場 膝關節置換前檢查更輕鬆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退化性膝關節炎及膝關節病變的患者逐年增加,膝關節置換手術已成為許多病友恢復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的治療選項。馬偕紀念醫院秉持持續精進醫療品質的理念,正式啟用全新「電腦機器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以結合人工智慧與智慧導航的創新技術,期望透過此技術提高手術執行精準度與治療流程品質,改善整體就醫體驗,邁向智慧醫療新里程碑。X光導航技術 為膝關節置換手術帶來新的技術應用模式新一代手術系統的特色在於無須進行CT掃描、以X光影像完成個人化骨骼模型建立。透過即時掃描與運算技術,醫師能於手術現場即時掌握病人膝關節結構,進行高精度虛擬模擬與規劃,可望縮短部分術前流程,並減少額外檢查所需曝露與相關醫療資源支出。升級的手術技術特色包括:簡化流程、提高手術效率:僅需一般X光片即可建立個人化骨骼模型, 精準導航手術切割路徑, 術中由機械手臂導航, 配合醫師的經驗執行精準切割。AI虛擬手術預演、可視化規劃:AI 利用X光做運算,進行數位化虛擬手術調整與修正, 完成精準術前規劃, 醫師可在虛擬介面模擬整個手術流程,預測術後關節活動度與穩定性。量化手感、精密操控:透過感測器與演算法即時監控關節
常春月刊 ・ 20 小時前
電動滑板車路權成灰色地帶 車禍恐難賠償
財經中心/楊思敏、戴亞倫 台北報導現在很多人會騎電動滑板車,作為代步工具,但依照現行法規,是不能上路的。雙北和桃園規定,只能在私人場所使用,其他縣市則沒有明文規範。消基會認為,台灣法規不明確,當事故發生時,很難判斷路權,而且相關器具沒有投保強制責任險,也會有賠償問題。
民視財經網 ・ 12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天前
25歲男血壓飆163!少吃「1物」不藥而癒 還治好糖尿病
提及高血壓,一般會想到過量鈉鹽攝取,但醫師魏士航表示,一名25歲男子並非因吃太鹹而高血壓,而是因為體重高達125公斤,且患有嚴重胰島素阻抗,經過少吃「碳水化合物」後,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下降。5個月後,男子瘦了20公斤,此時已不需要血壓藥物,也能維持在理想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上完廁所記得檢查!大便出現2症狀小心 營養師點7警訊:恐罹癌
大腸癌前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導致不少人難發現,錯過前期的黃金治療時機。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就提醒,大家上完廁所後可以回頭好好觀察自己的大便狀況,如果出現7大狀況,就建議早點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婦人「鼻涕清澈、卻吐黃痰」 醫:有點怪!一照果然是癌症
一名50多歲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困擾,即使治療1至2個月,症狀不僅未改善反而逐漸惡化,打呼聲也越來越大。經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婦人鼻咽部長了一顆惡性腫瘤,確診為鼻咽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都錯了!吃太鹹未必傷身 研究揭「1物」才真害血壓飆
一般認為,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但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對非高血壓患者,鈉鹽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無論有無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他表示,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外,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若能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就可望獲得真正解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女性注意!醫師示警:子宮內膜癌飆3倍 「7大高風險族群」別輕忽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除了陰道異常出血,若私密處狂流水也要特別注意。對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在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上升,以前大約2個月才會遇到一位個案,現在竟然在同一天內診斷出2位患者,且都沒有生育過,不禁直呼「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心頭一震」,也提醒必須正視子宮內膜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也示警7大族群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常吃「這類食品」腦力恐提早衰退 研究驚揭:失智風險增加44%
「還記得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表示,如果經常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必須特別留意,因為這些「方便食物」的代價,可能是大腦記憶力的流失,「當我們頻繁攝取超加工食品(UPF),其高糖、高油、高鹽及人工添加物會在無形中傷害腦神經,加速腦力提早...
CTWANT ・ 10 小時前
可樂當水喝20年「痛苦歌王」孫情血糖飆400暴瘦,逆轉糖尿病邁向81歲
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資深藝人孫情,為歡慶入行60周年,日前開心宣布將在11月於台中連唱三場,更以81歲高齡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人生新里程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歌王,曾因
健康2.0 ・ 1 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