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找工作壓力大 突發耳中風單側耳聾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高壓氧治療示意/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一名剛從大學畢業的女性社會新鮮人,可能找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看手機紓壓,某天早上一覺醒來後,突然間單側耳朵聽不到、耳鳴、耳悶伴隨些許暈眩,經過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在做了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後,轉介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門診,安排高壓氧治療,經過約八次治療,目前狀況改善並已經重拾聽力。
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指出,急性突發性耳聾一般定義為三天內、至少連續三個相鄰測試音頻、各有超過三十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閾值受損。造成急性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可能與病毒感染、微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神經腫瘤、藥物、甚至與長期熬夜及壓力大相關。因為有超過八至九成病人找不出確切病因,耳中風的正式名稱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
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表示,耳中風(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但可能與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生活壓力、熬夜作息不正常以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有關,主要原因是供應內耳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神經受損,導致突發性的聽力喪失。
耳中風(突發性耳聾)的預防,主要在於降低風險因子,重點包括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噪音環境,像是戴耳機時音量不宜過大;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壓力管理,避免熬夜;「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吸菸等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並定期檢查。
胸腔暨重症科鄭博斌醫師指出,高壓氧治療急性突發性耳聾的臨床原理是藉由在一段特定時間之內,呼吸高於1.4個大氣壓力(1.4 ATA)的100%純氧,進而增加全身組織含氧量來改善內耳缺氧狀況。此外,高壓氧治療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進血液在微血管的灌流以及增進組織修復能力。
美國海底暨高壓氧醫學會所訂定的的高壓氧治療適應症總共有14項,急性突發性耳聾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一旦察覺到有急性突發性耳聾症狀,應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其他人也在看

氣球侵入空域 立陶宛首都機場一週4度關閉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機場於當地時間26號,因為領空出現多個疑似氦氣球的物體,導致機場關閉。事實上,立陶宛首都機場連續遭氣球侵犯領空,一週內已經四度關閉,25號鄰國白俄羅斯的氣象氣球進入機場領空,迫使機場
台視新聞網 ・ 8 小時前身心障礙生升大專甄試簡章公告 增簡訊通知成績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7日電)115學年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簡章電子檔今天公告,今年11月25日至12月8日受理網路報名,115學年度起,新增簡訊通知成績服務。
中央社 ・ 5 小時前越南聯手美國公司培養資安軍團 對抗中國駭客網攻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25日專電)聯合國河內公約今天在希望與質疑的聲音中簽訂。有鑒於越南近年遭受中國網路駭客攻擊日增,法媒「情報在線」揭露,今年初起越南人民軍斥重金向美國資安公司尋求幫助,培養網路作戰的線上軍團。
中央社 ・ 1 天前
阿根廷首次單一選票制登場 (圖)
選前主要反對Fuerza Patria在街頭展示新選票樣式並進行最後衝刺。26日國會選舉為阿根廷首次採用「單一紙本選票」制度,新制選票強調簡化程序與透明性,成為本次選舉的重要焦點之一。
中央社 ・ 6 小時前阿根廷期中選舉執政大勝 米雷伊聯盟重塑政治版圖
(中央社記者黃韻如布宜諾斯艾利斯26日專電)阿根廷26日舉行國會期中選舉,執政「自由前進」(LLA)奪下眾議院過半數64席,成為最大贏家。選舉結果讓總統米雷伊的自由市場與財政緊縮政策在國會獲得更大支持,降低反對阻擋相關法案的可能性。
中央社 ・ 6 小時前
研究揭「3生活習慣」加速老化!第一種害人老7歲
抗老化是現代重要議題。醫師劉博仁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人在 30、40 歲時,身體老化速度就已開始出現明顯差異,3種生活習慣會讓身體「加速變老」,包括抽菸、肥胖、運動量少都會加速老化,尤其抽菸是最可怕的因子,會使生物年齡較不抽菸者老了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與中情局意見相左 華爾街日報:國務院早已質疑俄羅斯願談判停戰
多名現任與前任官員透露,今年稍早,美國國務院內部的情報部門,對俄羅斯總統普廷已準備好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的看法表示懷疑,與中央情報局(CIA)對可能的談判較為樂觀的評估相左。華爾街日報26日獨家報導,國務院情報研究局(INR)的分析師在總統川普8月於阿拉斯加安克拉治與普廷會晤前的數月間,在多份評估與簡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賴清德遭批「魯莽領導人」 吳釗燮怒轟「可悲」:我們絕不投降!明白了嗎?
美國時代雜誌日前刊登一篇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亞洲接觸計畫主任金萊爾(Lyle Goldstein)投書的文章,其內文中形容總統賴清德是「魯莽的領導人」。對此,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怒轟,要多可悲才會無視中國威脅,把台灣努力捍衛現狀、自由稱為魯莽之舉,「我們絕不投降!明白了嗎」?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
超暖突襲!吳克群「為癌末女生策畫婚禮」 哽咽獻唱:希望成為他們的止痛劑
46歲的吳克群近日多次驚喜現身素人婚禮,不僅分文未取擔任「突襲嘉賓」,還自掏腰包送上999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00元)紅包,象徵「長長久久」的祝福。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他為胃癌晚期女孩鄒大福與男友策劃了一場特別婚禮,從主持到獻唱全程參與,哽咽說道:「希望這場婚禮能成為他們的止痛劑。」
姊妹淘 ・ 4 小時前又有颱風將生成 專家揭模擬路徑
又有颱風將生成!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南海與菲律賓東方海面各有熱帶擾動發展中,其中南海的系統可能周二、三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不排除生成颱風,路徑朝越南南部方向前進;而菲律賓東方海面的擾動預計於周五、六增強,未來幾天仍需持續觀察其發展趨勢。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

半小時連墜兩機!美軍海鷹、超級大黃蜂在南海墜海 飛行員獲救
美國太平洋艦隊表示,一架海軍直升機與一架戰鬥機於26日在南海進行例行任務時,分別墜毀,所幸所有機組人員均安全獲救,美軍已就兩起事故展開調查。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胸痛半天誤當心肌梗塞 竟是魚刺卡在食道裡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台中一名61歲企業主管日前與朋友聚餐吃海鮮大餐,隔天早上起床即感胸口劇痛,吞嚥食物與喝水時更加明顯。他原以為休息即可,忍痛半天仍未改善,才前往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急診。 急診醫師林記閒指出,患者到院時主訴胸痛、血壓偏高(170/95),初步懷疑為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立即安排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結果在影像中赫然發現食道內有兩根長約3公分的尖銳異物,經會診腸胃科王允成醫師以內視鏡手術順利夾出兩根魚刺。 魚刺刺破恐致出血 誤信偏方恐更危險 林記閒醫師表示,魚刺尖銳且緊貼食道壁,若未即時取出,恐刺破食道造成大出血,或掉入腸胃導致穿孔與腹膜炎,後果不堪設想。所幸團隊及時處理,患者並無併發症。 該名男子坦言,平時因工作繁忙總在十分鐘內解決一餐,聚餐時又邊聊天邊喝魚湯,疑似因此誤吞魚刺。他笑說:「幸好即時夾出,不然後果不敢想!」 醫師提醒:誤食異物勿自行處理 應立即就醫 急診室主任陳莉瑋補充,急診常見誤食異物除魚刺外,還包括假牙、電池、膠囊與彈珠。她提醒民眾進食應細嚼慢嚥,若懷疑誤吞異物,切勿自行催吐或喝醋「溶刺」,這些偏方恐造成二度傷害。最安全的方式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9 小時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他喝「這碗湯」後大出血!刺破腸胃黏膜險喪命 醫喊:大家都要小心
如廁排出黑便,通常代表消化道出血,鮮血色的血便則多為大腸或肛門出血。醫師錢政弘表示,他曾遇一名80多歲男子竟然大腸充滿黑便與鮮血,出血量達1000cc。原來是因男子喝了一碗土魠魚湯,誤吞魚刺,致胃腸道出血不止。因此,民眾吃或或喝魚湯,務必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上完廁所記得檢查!大便出現2症狀小心 營養師點7警訊:恐罹癌
大腸癌前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導致不少人難發現,錯過前期的黃金治療時機。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就提醒,大家上完廁所後可以回頭好好觀察自己的大便狀況,如果出現7大狀況,就建議早點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都錯了!吃太鹹未必傷身 研究揭「1物」才真害血壓飆
一般認為,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但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對非高血壓患者,鈉鹽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無論有無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他表示,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外,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若能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就可望獲得真正解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