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罹白血病!醫示警出現「這徵兆」要注意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沈玉琳確診白血病。(圖/沈玉琳臉書)
57歲資深藝人沈玉琳日前因高燒不退、身體不適送醫住進三軍總醫院,且當時入院時已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一度被誤認為是猛爆性肝炎,直到昨(6)日晚間沈玉琳才親自在臉書證實罹患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醫師也曝光白血病的徵兆,提醒若出現反覆不明原因出血要注意。
沈玉琳6日在臉書207字發聲寫道:「關於我的病情,簡單講就是一種白血球異常增生的白血病,由於狀況緊急,我已經住院治療幾天了,療程會持續一段時間,接下來可能會暫時無法與大家見面。真的很感謝大家的關心與祝福,每一句鼓勵我都收到、都放在心裡,這些支持,會是我療癒過程中最強大的力量。請放心,我會好好配合治療、專心養病,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帶著笑容回到你們面前,繼續做我熱愛的事,過我喜歡的生活。我們後會有期 Together foreve!」
啟新診所過去曾在官網針對白血病衛教,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瘍,它是因造血幹細胞分化異常,導致骨髓及全身器官組織充斥白血病細胞,使正常造血功能減少,漸漸產生各種病變,且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病種,急性若未及時治療,數月內便會死亡。
急性白血病常發生於兒童及青年、病情急劇、來勢洶洶,通常因不斷感冒或月經過多,而被發現。症狀包括突然高熱至39至41度C,並伴隨寒顫、盜汗、消瘦或衰弱、疼痛等、常反覆感染口腔炎、齒齦炎、扁桃腺炎、肺炎、中耳炎或皮膚炎、出現敗血症或菌血症以及無外傷性的骨折、無緣無故出現皮下、口腔黏膜、牙齦及鼻腔等處,反覆出血不止。另外,會頭痛、噁心、失眠及煩躁不安及骨痛,淋巴結、肝脾腫大。慢性白血病則常發生於中、老年人,症狀為全身乏力、微熱、多汗或盜汗;上左腹部不適,有腫脹感;骨痛或四肢疼痛;皮膚、牙齦或鼻腔等處,時常不明原因出血。女性的經量不明原因增多;伴有全身部部分淺表淋巴結腫大及貧血、臉色蒼白、食慾下降。
由於多種抗癌藥物的開發,加上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進步,加上骨髓移植的成功機率越來越高,血癌已不再是絕症。啟新診所提醒,出現疑似白血病的早期症狀時,務必及時至醫院接受血液及骨髓檢查。血液檢查可測出貧血程度、白血球多寡或有否不成熟的母細胞出現;骨髓檢查則可測出白血病的類型,以便對症下藥。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關稅20%太傷!台灣1產業掀倒閉潮爆停工 他曝現況:員工做2休5
20%稅率、半導體關稅有解?專家揭「台灣2王牌籌碼」還沒打
沈玉琳血癌!譚敦慈弟「健檢1紅字」1個月後確診 骨髓移植救不回
普發1萬有變數?傳擬「排富」政院最新回應 揭3修法方向本週送審
看更多相關新聞
演藝圈總動員集氣!鬆口認了血癌 沈玉琳:後會有期Together forever
沈玉琳罹白血病!醫示警出現「這徵兆」要注意
曾合作拍影片 486先生曝沈玉琳超敬業精神:會紅是真的有本事
林襄83字發聲了!挺沈玉琳曬2人「四手聯彈」集氣:我們都會等你回來
沈玉琳證實血癌!高凌風也是患者 曾「高燒喘不過氣」發病1年多離世
更多熱門影音:
當爸後又當人夫?!鄭雨盛被爆已婚 才捲私生子風波 老婆是「交往多年圈外人」
粿粿瘋傳婚變!31歲生日「老公0祝福」范姜彥豐深夜一舉動網驚:真的有問題
趙露思槓上公司直播跟粉絲訴說痛苦回憶 突然掀起帶貨潮?身上配件被粉絲搶翻斷貨
其他人也在看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10大食物超傷腎!害糖尿病、變胖 醫揭排行:第一名是「國民宵夜」
許多人愛吃泡麵、手搖飲,恐對腎臟造成傷害。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10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包括泡麵、加工肉品、手搖飲、低糖飲品等,超加工食品的鹽分高,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因子之一,且普遍營養品質低,熱量高、纖維少,長期食用容易變胖,造成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影響腎臟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獨/高雄「醫院歇業潮」!業者付5千萬資遣費 其他家挫勒等
高雄市近兩年來面臨嚴重的醫院歇業潮,從113年開始已有9家醫院關閉,目前還有3間準備歇業。有醫院前員工指控是遭到衛生局以消防法規等理由刁難壓迫,最終被迫關門並支付高達5000萬元的遣散費。這波歇業潮涉及多家經營數十年的老醫院,導致醫護人員失業、病患需轉診,引起社會關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表示,據她所知還有數家醫院因無法達到改善標準,恐怕也將面臨歇業的命運。
TVBS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一醒就「做這1事」恐害血壓暴衝!中風風險大增 醫曝:很多人都有這習慣
高血壓影響了近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若你有高血壓,應該知道藥物、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是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等嚴重健康併發症風險的關鍵。但常被忽略的一點是──早晨習慣。每天的早晨流程,可能支持或阻礙你的血壓控制。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是 6 個專家背書的早晨習慣,幫助你展開更健康的一天。 1、避免一早滑手機若你醒來後立刻滑手機或看新聞,尤其內容容易讓你焦慮或生氣,建議三思。研究指出,新聞與社群媒體的資訊洪流,可能增加焦慮、壓力與精神疲勞。這會拉高基礎壓力水平,使血壓升高,甚至維持一整天。專業體能教練 Brooke Matheson 建議,可嘗試輕鬆散步、冥想、泡溫水澡或聽舒緩音樂。「任何能讓你放鬆的活動,都可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血壓。」她說。 2、早餐補充鉀心臟營養師 Michelle Routhenstein 解釋:「鉀能幫助平衡體內鈉含量,促進血管舒張,進而自然降低血壓。」建議可參考 DASH 飲食法(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法),其含鈉量低、鉀含量約為一般飲食的 3 倍。常見的高鉀早餐食物包括馬鈴薯、哈密瓜、希臘優格、杏桃、柳橙汁,以及各類水果和蔬菜。舉例:燕麥片加香蕉、果昔裡加入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顏正國肺腺癌過世!醫揭「沉默殺手」肺癌初期3症狀,身體出現1狀況快就醫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因早期幾乎無症狀而被稱為「沉默殺手」。隨著《好小子》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的消息傳出,再次喚起民眾對這項疾病的關注。醫師提醒,肺癌最大的特
食尚玩家 ・ 4 小時前
親友接連過世!他變孤僻、不出門 醫檢查「不是憂鬱」:腦部萎縮了
老人變孤僻,恐是患失智症。一名80歲老翁平時喜歡種花草,未料近幾個月,突然對任何事都沒興趣,也不愛出門,家人以為他罹患老年憂鬱症,趕緊送醫檢查,診斷竟是失智症。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表示,臨床上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外在表現像憂鬱症,也可能並存,最好是就醫擬妥治療及因應之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昆凌生3胎仍超苗條!公開好身材秘訣「3餐聰明分配」 專家揭關鍵在這3招
昆凌和周杰倫婚後生下3個孩子,然而身材一直保持健康窈窕,近日她受訪分享自己的瘦身祕訣,關鍵之一就是「晚餐戒澱粉 […]
姊妹淘 ・ 3 小時前
台大醫示警RSV 死亡風險高流感5倍
[NOWnews今日新聞]一位雙寶媽分享,自己得孩子在11個月大時,原本和先生以為只是小感冒,但病情在短短幾天內急速惡化,孩子呼吸時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喘鳴,胸口也明顯隨著凹陷起伏,緊急送到急診室,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小時前
她飲食清淡、沒變瘦!走路卻常腳軟 醫揭「1元凶」:肌肉流光光
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會偷偷流失。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一名50歲婦女飲食清淡,6個月後體重未變,但她卻越來越無力,正是典型「隱性肌少症」前兆,主要就是蛋白質攝取不夠,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關鍵營養素,也是免疫力、修復系統等原料來源,建議攝取魚類與白肉,減少慢性發炎與心血管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只是插個點滴竟恐失去一隻手?女病患遭護士怒插點滴釀慘劇 手部嚴重感染面臨截肢
據《India Today》報導,病患名為凱薩莉・戴維(Kesari Devi),已在KGMU骨科部門接受治療約一個月。她的家屬表示,多次請求當值護士協助插入點滴針,卻遭對方延誤處理。據稱,在家屬於護理站外等待期間,護士疑因不滿態度被挑戰,情緒失控地進行操作,結果插錯靜脈位置。隨...
CTWANT ・ 17 小時前
鼻塞開刀變「空鼻」!他術後呼吸像快窒息 醫揭「切太多」真相:不是心理作用
30多歲的林先生長期飽受鼻塞困擾,不僅在開會時難以集中精神,連睡眠品質也受到影響。今年初他決定接受傳統下鼻甲切除手術,希望能一勞永逸,沒想到術後雖然鼻腔變得通暢,卻出現「越呼吸越不順」的奇怪現象,甚至有快要窒息的感覺。求醫後才發現,他罹患了俗稱「空鼻症」的罕見疾病。 林先生回憶,手術後原以為鼻塞會改善,卻始終覺得吸不到氣,每吸一口氣都伴隨乾燥、灼熱與刺痛感。「醫師說鼻子通了,但我就是覺得快窒息。」這種矛盾的呼吸感,讓他身心俱疲,直到後來透過異體骨重建手術,才終於重拾順暢呼吸的感覺。 鼻甲是人體的天然空氣濾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俊傑指出,鼻腔內的「鼻甲」是人體的天然空氣濾網,負責加溫、加濕與調節氣流。若手術中切除了過多鼻甲,鼻腔空間會變得過於寬敞,導致空氣筆直流過、無法與黏膜接觸,看似通暢卻反而造成乾燥、疼痛與「呼吸不到氣」的錯覺。 「這並不是心理作用,而是鼻腔神經失去偵測氣流能力的生理問題。」徐俊傑表示,空鼻症患者常伴隨焦慮、睡眠障礙甚至憂鬱傾向,必須慎重對待。臨床上,空鼻症多見於接受傳統鼻甲切除手術者,不論術後立即或數年後出現,只要過度切除都可能誘發。 慢性鼻塞問題,要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避孕新選擇!易貝儂皮下植入 效期長達3年擺脫每日吃藥
台灣女性避孕觀念逐漸改變,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李晟令醫師指出,新型避孕方式「易貝儂」(Implanon NXT)皮下植入避孕器,屬於長效可逆型避孕器(LARC),具有超過99%的避孕成功率,效期可達3年。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38歲女「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暈倒 緊急繞道手術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38歲的林小姐是追星族,雖有高血脂及心臟病家族史但平時身體無恙,但去年冬天前往演唱會途中,於捷運站內突然喪失意識,立即送醫院急診,經心導管檢查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宋鎮宇醫師表示,由於三條冠狀動脈均出現嚴重阻塞,其中最主要的左前降支近端更呈現完全阻塞狀,已無法透過氣球擴張或支架方式處理,考慮患者年紀尚輕,緊急實施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讓她免於因持續灌流不足引發的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塞年輕化 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為主因 在台灣,平均每天約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與長期壓力等。宋鎮宇醫師表示,過往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多被認為是高齡者疾病,但近年來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及飲食習慣改變,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2010年的統計,冠狀動脈疾病在大於65歲的族群為20%,極少數發生於18至45歲者,機率仍有1.8%,是值得被關切的一群。 為減少缺血休克時間 需緊急施行繞道手術 宋鎮宇醫師說明,緊急心臟手術為了減少缺血休克時間,通常得由正
健康醫療網 ・ 19 小時前
罹「巴金森氏症」藥效一過就斷電!「深部腦刺激晶片植入術」讓她重啟人生:找回日常還能外出旅遊
據2021年健保資料統計,全台有7.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大多於55至60歲之間發病,且目前無法根治,患者只能學習共處。不過長期口服左旋多巴藥物後,常會出現藥效波動現象,一旦藥效減弱,整個人就會「斷電」,身體癱軟無法移動。醫師提醒,若經過藥物調劑仍無法改善且嚴重影響生活,可以考慮實施「深部腦刺激(DBS)晶片植入手術」,幫助患者從重度僵硬、跌倒頻繁的困境中走出,找回良好生活品質。
幸福熟齡 ・ 2 小時前
一天3顆奇異果改善便秘!研究:提升腸道含水量並軟化糞便
現代人因飲食不均、作息不規律與生活壓力大,常出現排便不順的情況!對此,英國飲食協會(BDA)最新發布的研究指出,奇異果是改善便秘的關鍵食物之一,每天食用約3顆即可促進腸道蠕動。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毛孩便便藏玄機!排便異常要小心 「這顏色」恐是胃出血
犬貓健康常藏在日常細節中,尤其是排便狀況,異常排便可能反映疾病或壓力,從便便就能看出健康訊號。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寵物犬的腸道健康與飲食、運動及居家環境息息相關,留意排便情況可及早發現腸道或潛在疾病,若發現嚴重腹瀉,應立即諮詢獸醫師,由專業人員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規畫治療計畫,維持毛寶貝健康。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女洗腎20年突全身劇痛!全球首創「AI透析」救回:不用再吃止痛藥
台灣每年有近9萬人次洗腎,洗腎盛行率更是全世界第一。一名67歲女性患者因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20年的長期透析併發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前年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造成全身骨頭劇烈疼痛。三軍總醫院利用全球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與個人化治療規劃,讓患者骨頭疼痛全部消失。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直接吃鮭魚勝過魚油!研究證實:EPA、DHA吸收更好
最新研究顯示,攝取完整鮭魚比單純服用魚油膠囊,更能有效提升體內EPA與DHA濃度。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每週食用2至3份鮭魚,搭配適當烹調方式,不僅能護心養腦,還能有效預防多種疾病。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鼻塞、流鼻血」要小心!34歲歌手NK/T細胞淋巴癌逝 醫:3症狀易誤診
多年前推出日語音樂影片「我們在台灣見吧」爆紅,同時擁有音樂製作人、影像創作人多重身分的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傳出罹患罕病過世,所面對的是罕見疾病「NK/T細胞淋巴癌」。醫師表示,惡性淋巴癌症狀上,包括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還可能出現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等;NK/T細胞淋巴瘤臨床上以鼻塞表現居多,一半病人會以鼻黏膜腫脹或流鼻血表現,易誤診為發炎或鼻竇炎。(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