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巴金森氏症」藥效一過就斷電!「深部腦刺激晶片植入術」讓她重啟人生:找回日常還能外出旅遊
據2021年健保資料統計,全台有7.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大多於55至60歲之間發病,且目前無法根治,患者只能學習共處。不過長期口服左旋多巴藥物後,常會出現藥效波動現象,一旦藥效減弱,整個人就會「斷電」,身體癱軟無法移動。醫師提醒,若經過藥物調劑仍無法改善且嚴重影響生活,可以考慮實施「深部腦刺激(DBS)晶片植入手術」,幫助患者從重度僵硬、跌倒頻繁的困境中走出,找回良好生活品質。
70多歲的林阿姨在十多年前發現手部顫抖、動作遲緩、肌肉僵硬與關節疼痛等症狀,原以為是上了年紀、肌肉關節退化;也曾懷疑是過度勞累導致身體不適,只要稍作休息就會康復。
但林阿姨病情卻每況愈下,隨著病況加重,她甚至出現左手捲曲、左腳拖行等症狀,直到就醫才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又稱帕金森氏症)。一開始,林阿姨以服藥方式控制病情,但4、5年後陸續出現藥效下降與副作用,嚴重時甚至會突然癱軟無法移動,得靠大聲呼救才得以脫困,也讓她害怕外出。
其實這是巴金森氏症患者經常出現的現象。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洪千岱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病友長期口服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藥物後,會出現藥效波動,這時運動功能就像開關一樣,藥效來時能自由行動,如同進入「On」的狀態,而在藥效減弱時突然寸步難行,如同切換至「Off」斷電般。
延伸閱讀:
罹帕金森症15年,他從「不會死、不好活」到完成環球一周夢想:就算得病,也要當第1名的病人
出現用藥瓶頸,可考慮深腦刺激手術
這種現象與多巴胺濃度波動有關,是巴金森氏症常見的病程進展之一,如果經過藥物調劑仍無法改善且嚴重影響生活,就得尋求其他治療方式。因此與林阿姨討論後,建議她施行「深部腦刺激」手術。
深部腦刺激是一種透過微創開顱手術,以精準的立體定位技術,將長度15毫米、直徑1.5毫米如此微小的晶片植入腦部深處特定神經核,以電刺激方式穩定神經活動,藉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顫抖、僵硬與動作障礙,並降低因藥物導致的異動症、幻覺或行為衝動等副作用。
手術過程使用ROSA機器手臂精準定位視丘下核,確保晶片置入誤差在1毫米內,提升治療效果並降低風險。在確認進入點進行頭骨鑽洞後,會先使用微電極探針確認位置,再將晶片沿著路徑放到視丘下核的病灶處,同時接上臨時電池,透過晶片當場施行電刺激,確認僵硬狀況是否改善,無誤後便將導線暫時埋在頭皮底下。
後續則進入第二階段的手術,在胸前鎖骨下方埋裝另一個新的電池,讓晶片可源源不斷刺激神經,控制肢體活動,待傷口恢復後便可出院,並定期回診追蹤。
電池啟動10分鐘就行動自如
術後第3天,電池啟動僅10分鐘,林阿姨就能自行起身如廁,不再需要他人協助。近期回診時,更表示目前狀況相當穩定,除了外出買菜、煮飯及打掃等家務事,甚至也能外出踏青、旅遊放鬆,生活幾乎回歸正常。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提醒,如果巴金森氏症患者服藥多年後出現藥效波動、異動症、幻覺或情緒失控等現象,有可能已達用藥瓶頸,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深部腦刺激手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也出現新一代的自適應式深部腦刺激(Adaptive DBS)技術,並逐漸投入臨床應用。與傳統持續性刺激不同,Adaptive DBS能即時偵測患者腦部神經訊號,依據症狀波動自動調整刺激強度,不僅可提升療效,還能減少副作用與電池耗損,讓治療更智慧化與個人化。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退休夫妻擁「800萬存款+5萬月退」仍窮活:不旅行、每月外食限1次…70後悔嘆:錯過享受生活的時機
老後搬到花東?她長住1年夢醒離開:物價比西部高、就醫開車1小時…退休移居先考量4現實
每天只擦一點點…竟害她體內「塑化劑」超標百倍!女醫推3招排塑毒:這種天然食物可以天天吃
其他人也在看

失智症成國人新夢魘!長照缺口達329萬 逾3成年輕人無準備
為提升國人健康風險意識,南山人壽與工研院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簡稱:工研院健康樂活聯盟)日發布《2025永續健康白皮書》,揭示國人生活習慣趨勢調查結果,並爬梳醫學文獻探討生活習慣與疾病的關聯。調查發現,今年失智症已躍升國人最擔憂的疾病之一,「睡不飽、吃不好」現象普遍,5成民眾曾受失眠困擾,且塑膠微粒充斥國人生活,超過4成年輕世代週週吃微波食品、喝瓶裝飲料;財務準備方面,生活中的小習慣,正一點一滴吃掉你的健康。國人平均未來長照準備金需求達新臺幣682萬元,現存缺口仍有329萬元,其中逾3成年輕世代對長照毫無準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退休工程師患腕隧道症候群 「神經減壓手術」緩解麻痛無力
竹科退休工程師林先生年輕時,為了家庭長年在電腦前工作,日以繼夜地敲打鍵盤,沒想到退休後卻因右手麻痛困擾不斷。夜晚時,他常被手部的不適感驚醒,白天也因拇指無力與精細動作受限,連拿碗都拿不穩,更別提做他最喜歡的手工藝。原先他僅靠止痛藥苦撐,在家人的勸說下才來就診。經東元醫院骨科張耀元主治醫師檢查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並接受神經減壓手術。術後,林先生的麻痛症狀逐漸改善,雖仍有些許不適,但已能穩穩拿碗,甚至能陪孫子摺紙飛機,生活品質有了明顯提升。東元綜合醫院骨科張耀元主治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疾病之一。成因來自於手掌掌側狹窄的腕隧道內,正中神經受到來自腫脹肌腱或周邊軟組織的壓迫。由於腕隧道空間有限,一旦出現肌腱發炎或因重複性使用導致腫脹,就會使正中神經受到影響,進而引發一系列症狀。骨科張耀元醫師解釋,臨床上,最典型的表現是病人感覺大拇指到無名指之間的四根手指會出現麻木或刺痛,部分患者更會在夜間因症狀加劇而醒來。若病情持續惡化,正中神經長期受壓,便可能造成拇指魚際肌的無力甚至萎縮,對於日常抓握、提物或精細動作
台灣好新聞 ・ 2 小時前
掉髮年輕化!壓力、作息不穩都可能是關鍵 醫師解析植髮選擇與保養重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報導】一名40歲的中階主管,因為雄性禿係而缺乏自信,也不大敢面對客戶。植髮後經數個月,毛髮開始慢慢生長,在半年至一年間逐步看出改變,髮量明顯增加、看起來更年輕了,終於有自信能跟客戶面對面談生意,也更有自信帶下屬。 碰到落髮怎麼辦?該用生髮水還是植髮?植髮的方式有哪些?植髮可以一勞永逸、未來就不會掉髮嗎?HH醫髮診所韓式植髮專家張惟皓醫師提供最新的植髮資訊。 落髮不是老年人才有 年輕族群落髮、植髮愈來愈普遍 落髮常見的原因包括年紀增長、壓力大、飲食不均衡(節食導致營養不足)等等,如果依照性別細分,男性特別會因為雄性禿、女性則是荷爾蒙變化導致,例如懷孕、產後落髮、更年期或甲狀腺等等問題導致落髮。 不過落髮不是長輩才有的。張惟皓醫師指出,因為生活和工作壓力大、作息不穩定,落髮有年輕化的趨勢,加上男性雄性禿的進程每個人都不一定,臨床上有看過20幾歲就嚴重落髮的男性。 另一個趨勢是年輕女性植髮。張惟皓醫師表示,年輕女性會因為髮際線的高度或髮型來植髮,例如想要讓髮際線更低讓臉部比例更好,或是想留某種髮型而植髮,這時植髮就不再只是「填補空白」,而是要考量髮流、髮型、臉型等等。
健康醫療網 ・ 4 小時前

狂喝水還是渴!口乾恐是「3疾病」徵兆 醫:免疫系統拉警報
若出現嘴乾的狀況,可能是健康警訊。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嘴巴乾原因包括「喝水太少或環境太乾、常用嘴呼吸、藥物副作用」,若同時伴隨眼睛乾澀、異物感、關節僵硬等,可能是「乾燥症候群」,此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長期壓力或焦慮,也都可能造成口乾,需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哈瑪斯若不遵守協議 川普:我開口以軍就能重返戰場
(中央社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如果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拒絕遵守停火協議,他將考慮允許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恢復在加薩(Gaza)的軍事行動。
中央社 ・ 4 小時前
台指期結算揭示先行訊號!明日台積電法說三大觀察重點!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14日台股下跌 爆出超過7000億元大量,15日則是震盪走高,台指期拉高結算,投資人關注後市和16日將登場的台積電法說會。除了第四季營運展望之外,市場也關心三個重點,包含台積電今年全年營收展望是否上調、二奈米製程量產進度,以及美國商務部長提議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董事長魏哲家的看法。《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原文出處:台指期結算揭示先行訊號!明日台積電法說三大觀察重點!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這檔ETF成立以來含息投報率1233% 規模邁向兆元大關月薪3萬靠高股息ETF就發財?專家揭存股3祕訣全說了Google搜尋升級更聰明 AI模式繁中版使用方法一次看
民視財經網影音 ・ 13 小時前
北捷驚見神秘列車!「昆陽區間車」曝光 一天最多10班
台北捷運是雙北通勤族每日依賴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中板南線的「昆陽區間車」因班次稀少引發關注。北捷近日透過官方臉書揭露這條「神秘路線」,每日最多僅有10班次,抵達昆陽站後就會停止載客,隨後駛往南港機廠,不少網友驚呼「從沒看過欸!」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醫界創新突破!類機械手臂切除肝癌 費用僅達文西三分之一
一名50多歲罹患肝癌的林姓男子,長期在其他醫院治療,腹部卻痛到受不了,經過外科醫師檢查後評估,使用韓國多關節手術器械系統進行微創肝臟切除手術,最小傷口僅約3公分,費用只有達文西機器人的三分之一,術後回診追蹤狀況穩定。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黃金葛招財、淨化空氣竟有毒!誤食恐腹瀉嘔吐 2居家風水植物也危險
家中常見招財植物黃金葛竟有毒!台中市4名女童因不滿另名男同學言行,將黃金葛汁倒入男童水壺裡,導致男童腹瀉、嘔吐等症狀。毒物科醫師指出,家中常見招財、淨化空氣的黃金葛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毒素,務必防家中兒童
健康2.0 ・ 5 小時前
主婦狠甩50公斤!一年沒復胖 醫揭關鍵:不是靠意志力
減重難,但不復胖更關鍵。醫師蔡明劼表示,一名家庭主婦成功在減掉50公斤後,至今一年仍不復胖,因她已經開啟「飲食自動導航系統」、味覺也重新被校正,同時會盡量讓身體保持活動量。他表示,減重不只是「瘦下來」,更重要的是「養成會瘦的生活習慣」,此時就不再靠意志力,而是靠身體的自然反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吃起來不鹹≠含鈉量少!醫曝「這些食物」不知不覺吃進高鹽分:1片蘋果派比3片煙燻鮭還鹹
「我的飲食一向清淡,應該不至於攝取過量鹽分。」「我吃東西重甜不重鹹,不必擔心吃太多鹽巴。」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鹽巴充斥在我們的飲食中,遠遠超乎你我所能想像。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
環球晶義大利子公司:擴廠生產12吋晶圓具戰略意義 (圖)
環球晶義大利子公司MEMC總經理夏馬納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這次擴廠生產12吋晶圓具有戰略意義,有助鞏固歐洲半導體供應鏈安全。
中央社 ・ 4 小時前被中國點名官兵貸款受阻?莊翠雲:公股銀沒此情形
(中央社記者呂晏慈台北16日電)針對立委透露有信用良好的官兵因遭中國點名,遭銀行以「被中國通緝」為由拒貸,財政部長莊翠雲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澄清,已初步向公股銀行了解,並無此情形。
中央社 ・ 2 小時前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獨/高雄「醫院歇業潮」!業者付5千萬資遣費 其他家挫勒等
高雄市近兩年來面臨嚴重的醫院歇業潮,從113年開始已有9家醫院關閉,目前還有3間準備歇業。有醫院前員工指控是遭到衛生局以消防法規等理由刁難壓迫,最終被迫關門並支付高達5000萬元的遣散費。這波歇業潮涉及多家經營數十年的老醫院,導致醫護人員失業、病患需轉診,引起社會關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表示,據她所知還有數家醫院因無法達到改善標準,恐怕也將面臨歇業的命運。
TVBS新聞網 ・ 17 小時前
一醒就「做這1事」恐害血壓暴衝!中風風險大增 醫曝:很多人都有這習慣
高血壓影響了近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若你有高血壓,應該知道藥物、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是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等嚴重健康併發症風險的關鍵。但常被忽略的一點是──早晨習慣。每天的早晨流程,可能支持或阻礙你的血壓控制。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是 6 個專家背書的早晨習慣,幫助你展開更健康的一天。 1、避免一早滑手機若你醒來後立刻滑手機或看新聞,尤其內容容易讓你焦慮或生氣,建議三思。研究指出,新聞與社群媒體的資訊洪流,可能增加焦慮、壓力與精神疲勞。這會拉高基礎壓力水平,使血壓升高,甚至維持一整天。專業體能教練 Brooke Matheson 建議,可嘗試輕鬆散步、冥想、泡溫水澡或聽舒緩音樂。「任何能讓你放鬆的活動,都可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血壓。」她說。 2、早餐補充鉀心臟營養師 Michelle Routhenstein 解釋:「鉀能幫助平衡體內鈉含量,促進血管舒張,進而自然降低血壓。」建議可參考 DASH 飲食法(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法),其含鈉量低、鉀含量約為一般飲食的 3 倍。常見的高鉀早餐食物包括馬鈴薯、哈密瓜、希臘優格、杏桃、柳橙汁,以及各類水果和蔬菜。舉例:燕麥片加香蕉、果昔裡加入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顏正國肺腺癌過世!醫揭「沉默殺手」肺癌初期3症狀,身體出現1狀況快就醫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因早期幾乎無症狀而被稱為「沉默殺手」。隨著《好小子》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的消息傳出,再次喚起民眾對這項疾病的關注。醫師提醒,肺癌最大的特
食尚玩家 ・ 5 小時前
昆凌生3胎仍超苗條!公開好身材秘訣「3餐聰明分配」 專家揭關鍵在這3招
昆凌和周杰倫婚後生下3個孩子,然而身材一直保持健康窈窕,近日她受訪分享自己的瘦身祕訣,關鍵之一就是「晚餐戒澱粉 […]
姊妹淘 ・ 4 小時前
月經沒來不是省事!醫師點名這5個問題不解決,嚴重恐釀癌症風險
很多女生沒有記錄月經的習慣,往往等到月經已經一段時間沒來了,才驚覺狀況不對勁,有些人甚至認為「月經不來反而省事」。其實,不論月經沒來的原因為何,長期下來都是攸關健康的大事,因此當月經沒有準時報到,建議先釐清是否懷孕,或是氣血不足、荷爾蒙失衡、代謝問題造成,及早調養會更好!
姊妹淘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