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記者分析中國閱兵:「給予特朗普的明確訊息」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週三首度在公開場合並肩站在一起,出席在北京市中心舉行的大型閱兵式。
此次閱兵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北京展示多項新型軍事裝備,包括新型核洲際彈道導彈、可搭載高超音速武器的新型陸基導彈、新型激光武器,以及「機器狼」和無人機。
此時正值習近平試圖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北京實力——不僅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作為美國的制衡力量,尤其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動搖全球經濟與政治秩序之際。
BBC四名記者分析週三閱兵的意義——它代表什麼、為何重要,以及這場盛典如何反映「新世界秩序」。
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立持久的形象
BBC駐中國記者碧嘉蘭(Laura Bicker)
在第一門禮炮尚未鳴放前,這場閱兵式最具象徵意義的一幕已經上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握手致意,隨後轉向迎接俄羅斯總統普京,三人並肩走向觀禮台,共同觀看閱兵儀式。這是一場政治表演。
這是三位領導人首次公開同台亮相,他們挑選了這個時機。
吸引美國總統特朗普注意的,並非所展示的武器與部隊,正是這場領袖會晤。
特朗普稍早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發文,抨擊習近平與金正恩、普京「共謀對抗美國」。習近平在致詞中則強調,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
週三的閱兵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視覺盛宴,展現出精準、力量與愛國情懷。
合唱團整齊排列,齊聲高唱「沒有共就沒有新中國」。部隊齊步走過,每一次踏地聲都在天安門廣場五萬名賓客的看台間迴響。
隨後登場的是重型武器,引發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攝:新型洲際導彈、激光武器,甚至還有「機器狼」無人作戰裝備。
閱兵最後以深受歡迎的空中分列式作結,成千上萬的白鴿與氣球升空,飄向首都上空。
這場為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而舉行的閲兵式,不僅回顧中國的歷程與成就,更展現中國的未來走向——習近平以全球領袖姿態現身,與世界上最受制裁的兩位領導人並肩而立。
而在他腳下,是一支正迅速壯大的軍隊,目標直指與西方抗衡。
中國填補美國留下來的真空——這對西方意味著什麼
BBC外交事務記者詹姆士·蘭德爾(James Landale)
中國本週展現的地緣政治與軍事實力,對西方領袖而言並不令人意外。
習近平早已致力於將自己置於新世界秩序的核心——一個取代二戰後建立、如今逐漸崩解的全球體系的新架構。
但有兩件事可能令西方外交界感到不安。
其一,是中國迅速填補美國退出國際規範與機構所留下的空缺。
由中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對領土完整與人權方面的重視程度,可能遠不如對原始實力與經濟發展的追求,這對許多西方國家而言,恐怕並不舒適。
其二,是美國對印度實施的高額關稅,竟促使這個全球最大民主國家迅速靠攏中國——全球最大威權政體,這一趨勢同樣令人憂慮。
西方唯一的一絲安慰,或許是北京展示的「動盪軸心」並不團結一致。尤其是印度,並未出席週三的閱兵式,且在領土與其他議題上仍與中國存在分歧。
關鍵在於,美國在特朗普任內推行的經濟民族主義與破壞性外交,正為中國創造巨大外交機會——而習近平正透過峰會與閱兵式正張開雙臂迎接,積極把握。
一個給予特朗普的明確訊息
BBC俄羅斯編輯史蒂夫·羅森伯格(Steve Rosenberg)
本週在中國展開的所有外交活動與視覺安排,目的都在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釋出明確訊息:
你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你主張「美國優先」?那麼我們將提供一個與美國主導秩序的另一個相對選擇。
這也是為何在週日與週一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中國、俄羅斯與印度三國領導人笑容滿面地同框合影。
也是為何俄羅斯總統普京稱習近平為「親愛的朋友」,而中國領導人則以「老朋友」回應。
更是為何習近平、普京與金正恩三人會在週三的閱兵式上共同現身。
簡而言之,在當前的地緣政治格局中,各方勢力正逐步結盟,以牽制美國的主導地位。
這並不代表這些國家與領導人立場一致——分歧依然存在。
但整體走向已十分明確。
正如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Komsomolskaya Pravda)本週以中、俄、印三國為題所刊登的頭條所言:「我們將共建新世界」。
令西方擔憂的武器
BBC安全事務特派記者法蘭克·加德納(Frank Gardner)
從巨型水下魚雷到能擊落無人機的尖端激光武器,中國最新閱兵式所呈現的武器,現正被美國國防部與全球防務專家進行拆解與分析。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推動大規模軍事現代化計劃,在多個領域迅速追趕甚至超越美國——其中一項領先技術是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速度超過音速五倍。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導彈專家卡烏沙爾博士(Dr Sidharth Kaushal)指出,中國的鷹擊-17(YJ-17)高超音速滑翔器與鷹擊-19(YJ-19)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是值得關注的代表。
中國亦在人工智慧與自主武器領域投入大量資源。其中一例是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AJX002,這是一款長達60英尺(約18米)、具核能力的水下無人機。
儘管中國的核武庫仍遠不及擁有數千枚彈頭的美國與俄羅斯,目前僅有數百枚,但其規模正迅速擴張,並積極探索創新投送方式。
看更多相關新聞
洪秀柱出席九三閱兵 陸委會:以前國民主席名義去 非法律懲處狀況
閱兵展現軍力 美印太司令:嚇阻侵略若需一戰「美軍將壓倒性獲勝」
93閱兵上和習近平談「器官移植」? 普丁證實:確實有聊到相關議題
九三閱兵釋放強烈訊號 綠營:叫板美國與突顯對台野心
其他人也在看

鄭麗文當選主席!議員吐露基層焦慮 曝一票人「氣到想退」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由前立法委員鄭麗文爆冷擊敗被視為組織動員代表的郝龍斌,成為國民新任主席,後續政壇變化,備受各界討論。就有議員爆料已有不少人對此結果「氣到想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郝龍斌有藍縣市長力挺為何輸給鄭麗文?沈富雄揭關鍵原因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外界原先預期國民縣市長紛紛表態力挺下,郝龍斌在國民主席改選有明顯優勢,但最終卻讓鄭麗文異軍突起、成功翻盤。對此,前立委沈富雄也分析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郝龍斌崩盤真相曝光!一個月掉15%支持 媒體人羅友志揭「四關鍵敗因」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以黑馬之姿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意外掀起內震盪。這場 […]
引新聞 ・ 1 天前
陳嘉宏專欄:盧秀燕將為鄭麗文當選付出政治代價
包括國民人自己在內,許多人都將新任的國民主席定位為「過渡主席」,任務是帶領國民撐過這兩年,於2027年中提名下任國民總統候選人(極可能是盧秀燕);如果一切順利,過渡主席甚至可能提早辭卸主席職務「大政奉還」,讓總統被提名人完成「政合一」帶領國民完成政輪替。只是,這說法忽略最大在野主席本身所具備的高度政治性,這項職務不僅擁有極高的政治話語權可以形塑自己的政治風格,也可以制定提名規則左右總統提名人選──此刻鄭麗文的出線就徹底打破這種所謂「過渡主席」的認知。
鏡報 ・ 22 小時前
批趙少康「配角搶戲會害死主角」 蔡正元提1事:郝龍斌敗選是無妄之災
國民主席選舉在日前進行投開票,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以6萬5122票、得票率50.15%,贏過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4萬6,551票、得票率35.85%,當選國民主席。對此,前立委蔡正元於《中天新聞》表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的助選害慘了郝龍斌。蔡正元指出,趙少康於競選期間做出境外勢力介選指控,甚至延伸至紅統、反共。郝龍斌可能基於和趙少康之交情,並未做很明確的切......
風傳媒 ・ 1 天前
鄭麗文願赴陸見習近平 矢板明夫揭介選 國共第三次合作恐成真
國民主席鄭麗文當選後表態願赴陸談判。矢板明夫警告,這可能促成「國共第三次合作」,衝擊力將遠超九二共識,對台灣國際地位與內部政局造成巨大紛化。並解析為何放棄「沒落貴族」郝龍斌,以及歷史上前兩次國共合作的教訓。
風向台灣 ・ 9 小時前
不滿鄭麗文當選?趙少康發表千字文:得票數最低、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力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對於鄭當選似乎仍不接受,他今(19)天表示,這屆的國民主席的主要任務是只要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民進為何無法破4成?張景森嘆「富二代每天搶家產」:這是台灣的風險
台灣藍綠白政格局大致都落在穩定區間,其中執政民進長期占約4成左右,對此,前政務委員張景森於臉書發文指出「民進的極限是台灣的風險」,分析民進缺乏開拓新支持者的能量,僅為了這3、4成家產,在內部殺得見刀見骨,在外部不斷製造敵人,「這種極限不僅是涉及民進選舉上的政治天花板,實則涉及的更是台灣存亡的風險。」張景森表示,台灣政局呈現一種危險的「恆溫」狀態......
風傳媒 ・ 1 天前

鄭麗文當主席 她:縣市首長幾乎沒人支持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將由前立委鄭麗文接任。對此,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今(19)日直呼「呈現一個弔詭的現象」,因為內經過民意大選洗禮勝選的現任縣市首長、挺過大罷免的立法委員,幾乎沒有...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鄭麗文當選「令不出中央」?她曝真正問題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選前不斷質疑鄭麗文的戰鬥藍領袖趙少康,在選後千字文示警,須降低親中力量,否則可能令不出中央。國民台北市議員游淑慧留言回應,強調真正...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
鄭麗文沒打通張亞中電話 黃國昌聯繫上了
即時中心/顏一軒、謝宛錚報導前立委鄭麗文在國民主席之戰中,獲得6萬5122票,得票率為50.15%,順利當選新任主席,不過,她昨(18)日在勝選之夜發表感言時,自曝沒打通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電話,只能透過留言方式致意。對此,民眾主席黃國昌今(19)日受訪時表示,他有向除了前國代蔡志弘以外的其餘5名候選人致意;黃同時盛讚這次國民選舉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民主風範,期許未來能與鄭準主席共推聯合政府的理念。
民視 ・ 1 天前
國民鄭麗文主席出線 一場北京政治清洗的起手式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一個只拿到6.5萬國民員票支持的國民新主席,鄭麗文的出線從讓內中華民國派跌破眼鏡...
FTNN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國民紅統化」民進大選躺贏?鄭麗文上位 他示警綠營1件事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差距,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成為國民新任主席,後續政壇變化,備受各界討論。國民中央於昨(19日)午間收到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來賀電,鄭麗文主席當選人亦回覆電文致謝。許多人嘲諷國民「紅統化」,以後綠營大選很好打了,不過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就提醒,民進不能再用「中國人/台灣人」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否則只會增加對立,限縮了的民進的政治空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批趙少康紅統標籤「綁手綁腳」 鄭麗文:國民慫、孬,選民怎有信心?
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今(20日)接受中廣「千秋萬事」節目專訪表示,不解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疑慮,批「紅統」標籤是廉價政治操作,被台灣社會和選民反感,何必因為這樣綁手綁腳?若因民進「扣帽子」就退縮,國民就慫(驚懼)了、孬了,選民怎麼會對你有信心?
太報 ・ 17 小時前
自民與維新會明簽協議 日媒:高市早苗成首位女首相「幾成定局」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自民與日本維新會已初步達成聯合執政協議,雙方將於20日正式簽署協議,報導認為,高市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幾乎「已成定局」。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習鄭會"有譜? 鄭麗文:盼代表全台民意交流
政治中心/屈道昀、宋弘麟台北報導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過程中爆出介選助他當選,但她今天被問及會不會有習鄭會時仍不避諱表示當然要,還說現在去也是代表國民主席而已,希望未來國民的總統或政權,代表的是全台灣的民意。對於趙少康警告,如果不消除親中力量,會令不出中央,鄭麗文只回應,希望選舉激情早點結束。準國民主席鄭麗文:「我們應該要推動兩岸和平跟和解,那你有更大民意做後盾,你到對岸去就更有代表性。」才剛當選主席,鄭麗文行程滿檔,上節目大談兩岸政策,即便被主持人問到,是否擔心會被貼紅統標籤,未來習鄭會有譜嗎?鄭麗文表示沒在怕。鄭麗文推動兩岸政策盼代表全台民意赴中交流。(圖/民視新聞)準國民主席鄭麗文:「我去也是代表國民主席而已,但我希望未來國民的總統或政權,他們贏得的是代表全台灣的民意,那層次就更不一樣了。」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台灣是多元民主的體制,我們會期待說朝野各政領袖,大家無論立場如何都有一致共同目標,那就是在任何事情的考慮,以國家的利益作為前提。」鄭麗文已經放眼2028總統大選,不過內聲音似乎還沒統合,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在臉書發出千字文,強調地方縣市長有自己的預算和行政權,根本不需要依靠中央,若中央和地方及立院政策若一致,可發揮相輔相乘效果,否則就各行其是,甚至早在選前就有藍委批評鄭麗文,履歷略顯蒼白無力。趙少康指若鄭麗文不消除親中勢力恐令不出中央。(圖/民視新聞)立委(國) 黃健豪:「今天中午鄭麗文主席也會來國民團拜訪,那我想藉此大家會比較充分的交流溝通,讓我們比較清楚鄭麗文主席的路線。」準國民主席鄭麗文:「選舉難免會激情,選舉因為才剛剛落幕,可能還需要大家有一段時間冷靜下來,我自己也出身立法院,非常了解立法院的生態及運作,我們也希望中央部跟立法院,未來相信一定是合作無間。」被問及有意參選新北大位的民眾主席黃昌國,未來藍白合機會,鄭麗文同樣沒把話說死。準國民主席鄭麗文:「不可諱言的因為國民,長期在新北市執政可圈可點,也受到市民高度的肯定,真的在新北是受到廣大支持歡迎的最強人選,但是我們一定會遵守,形成藍白合的一個機制,透過這個機制來產生人選。」從兩岸政策到修復內裂痕,加上2026選戰在即,鄭主席的挑戰才剛開始。原文出處:「習鄭會」有譜? 鄭麗文:盼代表全台民意交流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鄭麗文稱曾待過綠營「知道怎收拾民進」 吳思瑤犀利反嗆了玻利維亞政壇巨變!基督教民主「終結近20年左翼執政」陸軍砲測中心「24歲中尉墜樓亡」 陸軍教準部遺憾:成立專案小組配合檢調偵辦
民視影音 ・ 14 小時前
「親中」鄭麗文當選魁 藍議員:怕被貼紅統標籤
政治中心/林彥君 宋弘麟 台北報導鄭麗文勝出,成為百年大第二位女性魁,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2026地方選舉,以及2028總統大選,被視為藍營2028共主的盧秀燕今天終於打破沉默,喊話團結,不過國民地方民代直言,鄭麗文兩岸政策激進、親中,怕被貼上紅統標籤。
民視 ・ 1 天前
季連成嘆「中央做鄉長的工作」 救災指揮官徐榛蔚甩鍋
由中央計畫並執行的花蓮縣光復鄉防颱演練落幕,本來是要「示範一次給花蓮看」,花蓮縣長徐榛蔚卻說光復鄉長林清水是指揮官,光準備4千份撤離民眾的便當已無法承受,未來需以中央專案處理。總協調官季連成說,「真正要做(撤離計畫)的是鄉長」,但也可看出選出專業人士的重要性,至於光復若要再演習,中央會主動協助。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