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別小看腳跟痛!婦人半年內小腿萎縮、跛行 醫師提醒這些警訊別再拖
「走路有點卡、腳痛一下沒關係」是許多人的心態,但小小腳踝傷若輕忽不理,恐怕會釀成終身跛行的大禍。一名55歲婦人半年內從拉傷到小腿萎縮、行動困難,所幸靠微創手術才重拾行動力。醫師提醒,對50歲以上壯世代來說,腳跟痛、步態歪、踮不起腳,都是免疫與肌腱老化的警訊,別再逞強硬撐。
為什麼拉傷沒處理,會變成這麼嚴重?
很多人以為腳後跟扭到、拉傷,只要休息幾天就會自己好,但真正撐起我們走路、跑步、上下樓梯的,是小腿與腳跟之間的「阿基里斯腱」,一旦受傷卻沒處理,後果比想像中嚴重。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昱斌表示,阿基里斯腱是人體最粗壯、承受壓力最大的肌腱,卻也因為長期負重,特別容易被忽視初期的小傷。當肌腱斷裂後,會隨著時間逐漸回縮、變性,甚至導致小腿肌肉萎縮,一旦錯過黃金修補期,不僅修復困難,連行走、跑步、運動能力都會被嚴重影響。
「這不是誇張,很多名人也都經歷過。」陳昱斌舉例,前NBA球星Kobe Bryant比賽中曾遭遇阿基里斯腱斷裂,雖然當下即時手術、積極復健,但最終仍難以重返巔峰,這場意外也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捩點。這也反映出,阿基里斯腱一旦出事,對生活、工作、甚至心理影響都很深遠,絕非簡單的拉傷能比擬。
小傷變大病,靠微創手術走回正常生活
林小姐一開始以為是拉傷,沒想到半年後走路一拐一拐,小腿也明顯萎縮。經檢查才發現,阿基里斯腱已經完全斷裂,還回縮超過10公分,錯過了最佳修復時機。為了幫助她恢復行動能力,醫師為她安排微創手術,只需在腳踝開兩個小傷口,將斷裂的肌腱補上。
這樣的手術傷口小、恢復快,比起傳統手術的做法,風險也少了很多。手術後6個月,林小姐步態明顯改善,已經能夠自由行走,甚至重新回到登山旅遊的生活。
傳統的阿基里斯腱手術,必須在小腿開一條10到15公分的長切口,才能進行縫合或移植。這種大傷口不只恢復慢,還容易出現感染、疤痕明顯、長期疼痛等問題。糖尿病患者、皮膚較脆弱的人,或需要洗腎、身體狀況不佳的族群,都是微創手術的受惠對象。因為不需要大範圍切開皮膚,就能修補受傷的肌腱,自然能降低感染、癒合不良的風險。不過,微創手術並不適合所有情況,像是嚴重斷裂或組織變性太厲害,還是得依病情選擇傳統手術。
看更多:超慢跑練心肺還能控糖、減重!醫示警常犯錯誤 跑錯恐傷4部位
手術後不痛≠沒事!阿基里斯腱復發風險藏在「太心急」
許多人在阿基里斯腱手術後,隨著傷口癒合、疼痛減輕,會以為已經「康復」,便急著恢復跑步、跳躍等劇烈運動,結果卻因此讓阿基里斯腱再次受傷。太早過度使用,反而會拉扯到尚未完全修復的肌腱組織,埋下復發風險,這是術後最常被忽略的隱憂。
為了預防復發,陳昱斌提醒,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避免突然劇烈施力,給予肌腱充分適應與修復的時間。同時,持續進行小腿伸展與強化訓練,不僅能穩定肌腱結構,也能降低日常活動時的受傷風險。此外,選擇有支撐性的鞋子,適時使用足跟墊減輕負荷,都是日常中重要的保護措施。若運動後出現腫脹、疼痛,應立刻停止活動並進行冰敷,避免小傷累積成大病。
別以為運動員才會出事,這些人更要小心腳跟拉傷
阿基里斯腱斷裂並不是運動員才會遇到的問題,糖尿病患者、皮膚條件差、需要洗腎的病人,因為血液循環差、組織修復力低,一旦受傷,更容易發炎惡化,恢復也慢。中年族群隨著年齡增加,肌腱會變脆弱,稍微扭到、拉到就可能出事。很多人愛硬撐,結果小傷變大病,林小姐就是例子。早點看醫生,少受半年苦,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50歲後肌腱變脆弱,日常護腱這樣做才安全
隨著年齡增長,阿基里斯腱會逐漸失去彈性,變得脆弱、容易發炎甚至斷裂,特別是中年族群(50歲以上),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傷害。陳昱斌說明,預防之道,首重「暖身」與「循序漸進」。運動前應進行原地踏步、腳踝繞圈等熱身動作,避免久坐後突然劇烈活動,讓肌腱適應負荷的變化。
看更多:50+女性更容易關節炎!女性膝退化比男性高2倍 4招避免關節退化
平時則可進行簡單又有效的小腿強化運動,例如「踮腳尖」:站立時慢慢踮起腳尖,再緩緩放下,每天做2~3組,每組10~15下,能有效訓練小腿肌肉與穩定阿基里斯腱。進階者則可挑戰「單腳踮腳尖」,進一步提升力量與平衡感,這些動作不需器材、隨時都能做,是保護阿基里斯腱最實用的日常保養。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陳昱斌醫師.萬芳醫院
更多健康2.0報導
夏威夷豆是「心臟健康堅果」!穩血糖、降膽固醇超狂 一天吃幾顆最好?
「這樣喝紫菜湯」竟是日本醫療機構超推崇的養生法!防三高、減肥效果好
音樂是天然抗老藥!助眠、降血壓 讓大腦更年輕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更年期不是病,是轉變!了解荷爾蒙變化與保養重點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最明顯的關鍵就是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的分泌慢慢減少,還包括亂經到停經的一個過渡時期,這些種種的改變,往往會造成女性身心上的不適,而症狀因人而異。 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45至54歲的女性中,6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的更年期變化;而55至64歲的女性,則已經有9成以上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 全台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更年期的定義為一年沒來月經,在停經前10年左右常會亂經,月經天數縮短或拉長,經血量變少或停止。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5至52歲,推估全台約有近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內經.素問》有云:「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觀點認為,女性每7歲為一個生理階段,42至49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也就是中醫的「腎精虛衰」,此時身體狀況會往下掉,臉部會暗沉無光、頭髮變白,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馬郁雯曝對話鐵證!爆張凱維兜售警政署長「魚翅宴」照片 炫耀:剛賣出
狗仔門延燒,青年監督聯盟發起人陳又新律師、執行長許譽騰與媒體人馬郁雯今(10/20)共同召開記者會,踢爆2024年5月9日,TVBS新聞網獨家報導,時任台北市警局長、內定520接任警政署長的張榮興與萬華「芳明館」聞人在北市中山區「上品魚翅」晚宴,背後黑手是王鴻薇的助理張凱維與狗仔集團的傑作,意圖影響賴清德政府的警政署長人事佈局。
太報 ・ 2 小時前
告別數羊惡夢!醫教打造「涼爽安靜」臥室 建立睡前儀式感助安眠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進入更年期後,不少女性會面臨失眠的問題。白天雖然感到疲累,晚上卻難以入睡,經常翻來覆去,甚至數羊、看時鐘仍等不到睡意。婦產科醫師嚴絢上表示,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進一步造成情緒低落與專注力下降。理解更年期失眠的原因與調整方式,對於維持健康至關重要。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情緒與心理皆受影響 女性大約在45至55歲之間,會逐漸經歷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與黃體素分泌量下降。嚴絢上醫師指出,這些荷爾蒙原本能幫助放鬆入睡,當濃度減少時,睡眠週期容易受到干擾。再加上夜間盜汗、熱潮紅及心悸等身體不適,常導致淺眠或頻繁中斷,讓夜晚休息品質大幅下降。 除了生理變化外,更年期女性常同時面臨工作壓力、家庭責任與身分角色轉換。對健康衰退的焦慮與對未來的不安,可能進一步加劇失眠。嚴絢上醫師提到,焦慮與抑鬱症狀在更年期女性中發生率明顯升高,這些心理因素與荷爾蒙變化相互作用,使失眠問題更為複雜。 打造涼爽安靜環境 建立睡前儀式感 為了改善入睡困難,建議養成規律的睡前習慣。嚴絢上醫師建議,睡前一小時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改以泡溫水澡、聆聽輕音樂或進行伸展運動,協助大腦與
健康醫療網 ・ 17 小時前

股匯雙漲!新台幣升值6.7分 暫收30.619元
台股登高帶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升,早盤最高觸及30.61元,勁揚7.6分,中午暫時收在30.619元、升值6.7分,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僅4.28億美元。上週五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川習會」將如期於月底登場,美中緊張關係有望緩和,加上台積電重振雄風,台股今早大漲逾300點,大盤指數再創歷史紀錄,外資熱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5年前酒駕撞騎士…友勸:別再喝了!他再犯、這次開BMW撞死幼教師收押
金門縣51歲的張姓男子,前天(17日)駕駛BMW權利車酒駕,違規超車撞死45歲的翁姓女幼教師;張男肇事逃逸後5小時候才投案,他被驗出酒測超標,還查出有多次酒駕前科;3年前,還在臉書分享傳票怒嗆「殺小」,友人勸他「別再喝了」也沒用;如今卻撞死人,遭依法移送,檢方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營養師狂推的櫛瓜料理!抗氧化、調解血壓、修復細胞 跟著吃健康又美味
台灣市場越來越常見到櫛瓜的蹤影,除了營養價值逐漸受到重視,更是輕食族的首選,也是一種兼具美味與健康的蔬菜。營養師廖欣儀認為,櫛瓜不只好吃,更富含多種營養素,是現代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選擇。 櫛瓜屬
健康2.0 ・ 1 天前

軟飯男偷吃3年!怕被逐出門嫌小三「身材不如原配」 拒給名分下場慘了
台灣的出軌事件層出不窮,許多外遇者往往無法給小三一個正當名分,最終醜事敗露。一名人夫抱怨,自己在家中毫無地位,經濟大權完全由老婆掌握,讓他感到壓抑,最終忍不住外遇公司一名已婚實習生。結果對方離婚後竟反過來要求他也離婚給名分,讓他氣炸直呼:「我只是享受她給我的一個妻子的感覺,現在她這樣鬧,我也覺得很厭煩了!」貼文曝光後,掀起網友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5 分鐘前
認識「史迪爾氏症」 當免疫系統對自己開戰恐猝不及防
高燒不退、全身痠痛、皮膚冒出紅疹,這些症狀聽起來像是普通感冒,卻可能是罕見免疫疾病「成人型史迪爾氏症」的警訊。近期一名空服員短時間內病情急轉直下離世的案例,讓這個陌生的疾病名稱浮上檯面。這種發生率僅百萬分之1.5的罕見疾病,也是現代人需要面臨的健康危機。
NOW健康 ・ 6 小時前
吃對「Omega-3油性魚」抗發炎!鮭魚、秋刀魚上榜
吃魚對健康有益已是眾所周知,但並非所有魚類都具有相同的保健效果。研究證實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及三酸甘油酯,但必須選對魚種才能發揮功效,鮭魚、鯖魚、秋刀魚及沙丁魚等富含Omega-3的油性魚才是首選。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MLB》釀酒人遭橫掃出局 準備賣掉王牌投手
例行賽戰績最佳的釀酒人在國聯冠軍賽出局,而且是慘遭道奇4戰橫掃,他們的王牌投手派羅塔(Freddy Peralta)很可能已經投完在釀酒人的最後一球。美媒The Athletic報導,釀酒人準備在季外聆聽各隊的報價,因為派羅塔的合約只剩明年800萬美元球團選項(新台幣2.45億)。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生病吃不下≠惡化 應補充「這2種液體」!千萬別強迫進食
人生病時常沒食慾,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時身體正在啟動「節能修復機制」。根據研究,人體免疫細胞,在感染時會改變吃的東西,身體會暫時降低對葡萄糖的使用,轉而燃燒酮體、乙酸與乳酸這些替代燃料,以便讓免疫系統穩定運作。因此,當發燒、喉嚨痛、沒胃口時,不需要強迫進食,而是適當地補水、補電解質、輕微斷食幾餐,反而能讓代謝自然轉換到「免疫模式」,支持T細胞運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小學時最高,長大卻沒再長」醫曝1原因惹禍! 常吃番茄醬、水餃注意
你有沒有這樣的印象:小學2、3年級時,班上總有1位個子很高的女同學,臉上長粉刺、痘痘,還泛著油光,看起來比同學們成熟許多,但10、20年之後,她還是維持和當初一樣的身高。其實,這很可能就是性早熟的表現。 中樞性早熟大多無病因 遺傳、腦部創傷皆有可能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牛道明部長表示,性早熟的定義是指女生8歲以前、男生9歲以前開始出現第2性徵,女孩的乳房漸漸長大,這時乳房有小硬塊,摸起來會感到疼痛,男生則是睪丸漸漸長大,以醫院門診測量儀器來看,體積大於4c.c.以上的程度代表發育了。一般性早熟分成周邊型及中樞型2種,牛道明部長說明,周邊型一般較為少見,約佔性早熟的10%可能的病因子包括患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等疾病,或是孩子擦了含女性賀爾蒙的化妝品、誤吃到避孕藥而造成。而中樞型性主要是下視丘、腦下垂體慢慢的發育所引起的性早熟,有些人可能是家族遺傳,也可能是小時候有過頭部創傷,但絕大多數患者是沒有原因的。 臨床觀察發現: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有增加趨勢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楊佳鳳發現,這3至5年來,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增加了,尤其是10至12歲這個年齡層,雖然還沒發現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74歲嬤「天天擦止痛藥膏」竟差點洗腎!醫揭驚人真相 2類人要小心
文獻上曾紀錄一位74歲的老太太,近六週來一直感到呼吸喘不過氣、腳水腫,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尿蛋白非常高、血中白蛋白過低(僅17 g/L),還有腎功能變差(肌酸酐 169 μmol/L)。這些都是典型的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表現。起初老太太被診斷有泌尿道感染,給予抗生素與利尿劑治療,但腎功能仍持續惡化,三天後,被緊急轉到大醫院。醫師觀察她的狀況後,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她有明顯的腎間質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但腎小球卻是正常的,這非常不尋常。 兩種腎臟疾病合併出現? 線索指向某種藥物 腎病症候群 + 腎間質腎炎的組合,在臨床上,有一個很大的嫌疑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但問題來了,病人自己說沒有吃任何止痛藥,家屬也這麼說,連她的家庭醫師都說沒開過。為了保險起見,醫師把她所有的藥都停掉,沒想到腎功能還是繼續惡化,甚至需要洗腎。 就在此時,關鍵線索出現了 某天,護理人員在老太太的櫃子裡發現了一條「止痛藥膏(piroxicam gel)」,原來她一直在病房浴室裡偷偷塗抹這條藥膏在肩膀和背部,來緩解肌肉痠痛。老太太在這六週內總共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薑不只暖身! 醫揭最新研究:助燃脂、血糖不亂飆
薑是中式料理和食補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最新研究證實,薑能讓體內脂聯素上升,當脂聯素夠高,就像按下身體自我修復的開關,脂肪開始當燃料用,能幫助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風險。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不只能暖身!喝薑茶代謝好易變瘦 醫揭研究數據超驚人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想要啟動代謝、瘦得更健康?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看似平凡的薑,其實有助於「喚醒身體代謝力」。根據2025年刊登在《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的最新研究,統整36篇臨床試驗、共1832位成人數據後發現,長期攝取薑可讓脂聯素上升0.84μg/mL、腰圍平均縮小0.65公分、體脂下降1.49%,代表身體代謝真的「動起來了」。
壹蘋新聞網 ・ 2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