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 50萬人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成果登《Nature》期刊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由中央研究院領銜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建構出全球規模最大的漢人精準醫療研究族群,並結合基因資料及臨床資料,發展出多種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為全球十多億漢人族群健康照護提供了關鍵基礎。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表示,過去全球精準醫療的基礎資料多來自歐美族群。TPMI建立台灣的疾病研究大族群及數據,讓世界了 解漢人族群的基因特色與疾病的關聯。這不只是科研突破,更是公共健康的里程碑。
設計專屬台灣人基因型鑑定晶片 建立最大漢人精準醫療資料庫
TPMI與全台16個醫療體系共33家醫院合作,招募逾50萬名研究參與者,打造全球針對漢人族群的最大型基因與臨床資料庫,並成功開發出涵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等多項疾病的風險預測指標。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顧問陳垣崇院士指出,台灣團隊在《Nature》期刊同步發表兩篇重要論文,第一篇介紹如何建立一項涵蓋50萬人的大型世代研究,及系統性收集醫療紀錄與基因資料;第二篇則展現如何運用生醫大數據分析,發展出多種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本次研究成果展現台灣在國際上的科研實力與貢獻,獲得國際高度重視,為亞洲族群疾病預防實踐開啟新篇章。
發展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 推動早期預防與個人化醫療
研究團隊以專為台灣人口設計的基因型鑑定晶片,支援全基因體關聯分析(GWAS)、表型關聯研究(PheWAS)與多基因風險評分(PRS),探索基因序列的多樣性與疾病的關聯性,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風險評估,成功建立105種複雜疾病的風險預測模型。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模型在漢人族群中的預測效果顯著優於歐洲團隊建立的模型,展現TPMI研究成果在公共衛生領域中的重大價值。
研究結果亦顯示,許多疾病在DNA序列變異層面具有高度關聯性,並可歸納為三大群集,包括心血管與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自體免疫與感染性疾病 (如B型肝炎、紅斑性狼瘡、牛皮癬等),以及腎臟代謝疾病(如痛風與慢性腎病)。這樣的發現不僅有助醫師更早辨識潛在高風險族群,並可發展跨疾病的預防策略。團隊也期盼基因資訊與疾病的關聯未來能納入全民健康管理,促使醫療照護的重心由疾病治療往前移至預測與預防,以期降低慢性病與癌症的醫療與社會成本。
台灣領航漢人精準醫療研究 為健康平權奠定新典範
創始計畫主持人郭沛恩院士表示,TPMI的成果展現台灣在人類基因體學與精準醫療領域的重要突破,不僅為台灣民台眾建立更準確的疾病風險預測指標,也為全球15億華人(約世界人口20%)的健康照護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TPMI提供一套可被其他族群複製的研究藍圖,尤其是在精準醫療世代(cohort)代表性不足的族群,對於全球醫療公平性的推動有重要貢獻。
本次「台灣精準醫療計畫」由中研院領導,合作單位依收案總數排序,包括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及中榮醫療體系、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及高醫醫療體系、長庚紀念醫院醫療體系、臺大醫院及臺大醫療體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花蓮慈濟醫院、亞東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 醫院、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國泰綜合醫院醫療體系;研究團隊全體特別感謝所有研究參與者。研究經費主要來自中央研究院,並有國科會、合作醫院及民間慈善捐款的支持。
今日出席記者會的代表包括本院廖俊智院長、唐堂副院長、李遠哲院士、基因體中心陳建仁院士、生醫所陳垣崇院士、陳儀莊所長。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 中心醫院黃達夫董事長;臺灣大學醫學院何奕倫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吳文正教授;長庚紀念醫院醫療體系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游明晉副院長、基隆長庚外科部陳 品元部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江福田副院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陳修聖院長及忠孝院區邱婷芳副院長等。
# 首圖來源/中央研究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天慎防眩暈發作! 注意溫差變化造成之血液循環不良
▸心血管健康大解密!東生華衛教講座 剖析沉默健康殺手
其他人也在看

請假有罪?醫護揭恐怖規定 工會「4訴求」怒批體制冷血:別再讓人撐倒
近來長榮空服員離世事件,掀起全台對「請假文化」的反思。在許多職場,生病請假彷彿成了原罪。醫護人員、空服員、服務業員工無一倖免,「撐著上班」反成常態。多個醫療工會今(23)日站出來怒吼:「請假是權利,不是犯罪!」並揭露醫院制度早已將勞工逼到極限,只要請假,就可能被扣獎金、降考核,甚至被貼上「不夠敬業」的標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中研院與16醫療體系合影 (圖)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建構全球規模最大的漢人精準醫療研究族群,並結合基因及臨床資料,發展出多種疾病風險評估方法,台灣團隊發表2篇相關論文,登上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圖為中央研究院及16個醫療體系代表22日於發表會合影。
中央社 ・ 1 天前
更年期婦女代謝症候群風險增!國健署推「F4」生活法則助穩身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現年45歲的志羚,從35歲起體重開始變化、燥熱盜汗、常常情緒低落,就醫後發現症狀與更年期前期和代謝症候群相符合。在醫師協助下,志羚透過運動和飲食調整,身體狀況趨向穩定,也能以更愉悅的心情度過更年期。國健署也提醒,更年期女性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可能增加,呼籲透過「F4」守則改善生活習慣、守護身心,順利迎接人生下半場。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易引發三高、腰圍變粗恐成代謝症候群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黃建霈秘書長指出,人生有三個重要的階段,青春期、懷孕期,再來就是更年期,在這個階段不見得會生病,但身體變化比較大,可能容易遇到一些健康狀況,且台灣社會高齡化,女性未來可能有近三分之一的餘命是在更年期之後度過的,應該重視。國健署沈靜芬署長也表示,女性在經歷這個時期相當辛苦,因此在心理調適、醫療支持、社區和家人的關懷等都要提前做預備。 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可能引發三高、缺乏好膽固醇、脂肪推擠造成腰圍過粗,上述危險因子達三項以上,即罹患代謝症候群,會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World Menopause Day),2025年主題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從忘路到能指路,84歲阿公打新藥、玩遊戲延緩失智,醫師曝關鍵轉折
隨著能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問世,治療方式正逐漸改變。藥物搭配非藥物介入受到重視,像遊戲化認知訓練、社會參與等,讓治療從醫院延伸到生活中,為病人與家屬帶來新的希望。 84歲周爸爸走進記者會現場,腳步穩健、精神飽滿,還揮手高聲和在場眾人打招呼。這樣的活力,很難讓人聯想到他是一位阿茲海默症患者。 5年前,周爸爸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當時家人警覺到他開始忘記事情、方向感變差,因母親曾罹患重度失智,女兒周小姐便立刻帶父親就醫,即使確定診斷,他仍每天清晨規律散步,一天走上2萬步。周小姐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真的差很多,相較媽媽,爸爸狀況穩定很多。」 半年前,周爸爸因妻子過世一度情緒低落、記憶退化,所幸經醫療團隊評估後,周爸爸可以使用阿茲海默症新藥,定期回診施打,並在治療期間由護理師陪同進行認知訓練遊戲。 打完藥休息後,護理師會陪他玩認知遊戲、聊天鼓勵,透過App還能看到每次訓練的數據變化,知道他哪裡進步、哪裡需要加強,「以前爸爸很抗拒去醫院,現在都很開心要去醫院治療,」周小姐說。 積極治療的效果,家屬很有感。周小姐觀察到,父親病況嚴重時,容易迷路,但現在方向感明顯改善,「以前走到巷口就會忘記路,
康健雜誌 ・ 1 天前
被閃兵案燒到 北榮院長大嘆悲哀!「詐騙猖獗、看個病都要防詐騙」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藝人「閃兵」被逮一波接著一波,連帶負責複檢的相關醫院也被懷疑有沒有不肖醫師配合作假,衛福部已要求衛生局針對三軍總醫院、台北榮總、台大醫院等醫院進行調查,對此,台大、北榮今(23)日都發聲,強調複檢每關都相當嚴,弊端的可能性極低。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甚至放話,建議兵役體檢回歸給更專業的軍方醫院處理,或訂定更嚴格的規範,「...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Brightline West:南加-賭城高鐵 可望明年初動工
Daily Press報導,Brightline West公司發言人卡斯特蘭(Antonio Castelan)20日指...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23 小時前
10/26-11/1 星座周運「火木三分 水星入射手」
本週迎來充滿擴張力與靈感的組合—火星與木星呈現三分相,行動與機會自然流動,帶來突破與新方向的契機;同時水星進入射手座,象徵思維轉向開闊,語言更具鼓舞性與哲理性。這是適合規劃長遠願景、拓展視野的一週,也提醒我們勇敢說出真實的信念。
品觀點 ・ 1 天前
國二少女得糖尿病!「3餐吃這些」營養師愣了 母淚喊:是我害了她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呈近年關注焦點,引發健康隱憂。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曾有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凸顯家長忽視飲食管理的問題。她提醒,日常飲食中添加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並建議家長選擇低糖、天然的點心,幫助孩子遠離肥胖與慢性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2 天前
經損恐破2000億⋯非洲豬瘟多嚴重?毒物專家嘆:你不是豬你不懂
台中市一家養豬場驗出非洲豬瘟,農業部今(22)日下令,暫停活豬調運與屠宰作業5天,視後續狀況延長。毒物專家招名威過去曾表示,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類,「很多人就會說非洲豬瘟到底是在嚴重什麼?老實說,你不是豬,你不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公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卻很大?專家揭「真正元兇」:不是年紀 晚餐必吃這1蔬菜
「他根本沒吃多少,怎麼肚子還是越來越大?」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媽媽們的心聲,每天只有一餐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當然要豐盛的款待家中的支柱。可是看著老公越來越大的肚子,自責煮得太豐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真正的元兇——壓力與生活型態!根據《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2025年研究指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會讓皮質醇長期升高,促進腹部脂肪堆積與代謝症候群發展。當壓力沒有出口,身體會用「囤積脂肪」來自保,這也正是很多爸爸們不知不覺中肚子變大的原因。很多女性以為:「叫他少吃一點就好」,但實情是——壓力大、睡不好、沒有動,才是導致中廣身材與代謝症候群的真兇! 壓力型肥胖 根本不是「年紀大了」而已 當老公抱怨說「最近比較累」、「一吃就胖」、「晚上睡不好」嗎?這些不是單純年齡在作怪,而是壓力正在「悄悄改寫」他的身體代謝!根據《Obesity Reviews》在2019年的研究顯示,高壓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這種風險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長期慢性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皮質醇過高、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與高血壓發生。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每天吃藥血壓也不降?營養師曝關鍵原因 這「3食物」要多吃
你是否也有每天按時吃藥,血壓卻依然降不下來的問題?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高血壓的關鍵原因不是因為藥物沒效果,而是出於「鉀」攝取不足。對此,她表示多吃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地瓜等,可以讓血壓更穩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台灣首例非洲豬瘟!「越南重組病毒株」疑源頭 專家警告:勿使用來路不明疫苗
[Newtalk新聞] 農業部今 (22)日針對台中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召開記者會,證實這是我國首例本土豬隻確診,並向全國民眾及養豬戶信心喊話,強調防疫是全民的責任。農業部指出,台灣養豬產業的生物安全機制其實做得很好,此刻唯一的方式就是「啟動並落實生物安全的機制來對抗這一次的戰役」。農業部特別提醒,目前全世界尚無有效疫苗能抵抗非洲豬瘟,切勿相信坊間任何不明來源的疫苗。 農業部表示,雖然目前為「疑似案例」,已啟動最高防疫措施,包含撲殺該場豬隻、清查上下游關聯場,並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專家指出,非洲豬瘟僅感染豬隻,不會傳染給人,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肉可安心食用,並將調動冷凍豬肉穩定市場供應。 農業部杜文珍次長表示,雖然此次在國內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為事實,但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AH)規定,首發案例需進行病毒分離確診,然而為確保防疫時效,已立即撲殺該場豬隻並清除,並進行上下游關聯場檢測,初步結果均為陰性,仍需密切追蹤。 農業部指出,全台禁運禁宰5天是為進行疫情調查,確保豬隻活動路徑掌握;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關鍵措施。由於廚餘系統是高風險傳播
新頭殼 ・ 1 天前
韓國人氣女星自創1分鐘入眠法,醫師認證有效!光想一個畫面就能睡著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睡?日前韓國人氣女星IU(李知恩)主演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大受好評,而IU也曾自創1分鐘入眠法引發網友熱議。這項看似簡單的技巧,竟獲得精神科醫師的認可。
健康2.0 ・ 1 天前
「主動脈剝離」恐秒奪命!醫警告若發現有5大危險因子任一 速就醫!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命性高的心血管急症,根據統計,死亡率竟高達五成!雖然它發生率不如心肌梗塞或中風普遍,然而一旦發生,往往如風暴般來襲,很可能來不及救回來。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提醒,血
健康2.0 ・ 5 小時前
90歲李富城讀碩士克服失智 每天騎車13公里!醫師都佩服他做到大腦活化6關鍵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何保持心智健康、頭腦清晰,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議題。90歲高齡的氣象專家李富城,用行動詮釋「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人不老」的真諦。 跨越90高齡的學習熱
健康2.0 ・ 5 小時前
到醫院血壓就飆高?醫曝「白袍高血壓」警訊 有3症狀要小心:恐損害器官
看到穿著白袍的醫師血壓就飆高?一名50多歲女性因血壓偏高前往書田診所就診,測量血壓值為170/100 mmHg,休息5分鐘再量,血壓更升到180/108 mmHg。根據患者自述,數月前因血壓偏高,服用了兩藥物,之後常感頭暈無力,此時在家量測血壓又發現血偏低106/62 mmHg(正常血壓值120/80 mmHg),認為自己是「白袍高血壓」而自行停藥。什麼是「......
風傳媒 ・ 1 天前
潘迎紫76歲誰相信?練出二頭肌、凍齡養生訣:運動不是為漂亮!醫認證做足這件事「真的不顯老」
「一代女皇」回來了!76歲女星潘迎紫應邀回台,為第60屆金鐘獎擔任頒獎嘉賓,久違露面依舊神采奕奕。她在記者會上秀出結實二頭肌,大方分享自己多年維持青春的祕訣,幽默地說:「做運動不是為了漂亮,是為了骨質不疏鬆。」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