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大赴越「臺越國際人才循環基地」揭牌 啟動臺越人才培育平台
【互傳媒/記者 陳祺昌/台南市 報導】為配合國發會「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及教育部推動「促進國際生來臺及留臺實施計畫」,崑山科技大學作為臺灣-越南國際人才循環基地的副召學校,與總召學校臺灣科技大學,以及明新科技大學及龍華科技大學等五校攜手合作,於10月8日在越南肯特大學舉辦「臺灣國際人才循環基地揭牌儀式」,為臺越雙邊高等教育揭開新篇章。
越南肯特大學為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培訓、研究與技術轉移中心,同時也是越南重點大學之一。多年以來,肯特大學與臺灣多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在教育、研究與文化交流等領域建立緊密夥伴關係,為臺越兩國的友誼與合作奠定堅實基礎。本次揭幕儀式由金甌省教育廳副廳長 Dang Tri Thu 率團出席,南六省共8所大學及高專學校代表與會,包含肯特大學校長 Tran Trung Tinh、同塔大學副校長 Cao Dao Thep、茶榮大學副校長 Diep Thanh Tun等。我國則由崑山科技大學校長李天祥與臺科大、明新科大、龍華科大、景文科大及臺鋼科大等五所臺灣夥伴學校代表出席,齊聚一堂見證臺越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教育部朱俊彰常務次長透過視訊致詞介紹國際產業人才培育新型專班(INTENSE Program)之特色,說明國發基金每年提供最高新臺幣10萬元、最長兩年的獎學金,並補助來臺機票及行政費用;合作企業亦提供每人每月至少1萬元生活津貼。透過基地提供免費華語先修課程,歡迎想要修讀華語或來臺就學的學生可向基地諮詢相關資訊,現任教育組林韋至組長亦於現場勉勵學生努力學習華語,期許未來學生能以專業所學回饋越南社會。
崑山科技大學李天祥校長於致詞中特別感謝駐胡志明市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前教育組陳和賢組長的大力協助,使肯特據點得以順利設立。他指出,該辦公室的成立不僅象徵臺越雙邊教育合作的深化,更代表雙方攜手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專業實踐能力的人才,期盼未來為兩國社會與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崑山科大鐘俊顏副校長(左起)、李天祥校長、肯特大學Tran Trung Tin校長、總召學校台灣科技大學武德勝教授於揭牌基地合影。
其他人也在看


八成英國學生依賴AI!牛津示警:青少年思考更快卻更膚淺
根據《商業內幕》周四 (15 日) 報導,牛津大學出版社最新研究顯示,八成英國青少年使用 AI 工具完成課業。研究發現,這些工具雖能提升學習速度,卻可能削弱批判性思考能力。
鉅亨網 ・ 12 小時前高中技藝競賽11月登場 增數位動畫職種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6日電)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11月登場,共有5大類、2290名選手參與,今年商業類增加「數位動畫」職種,各競賽前3名金手獎得主可獲補助到海外專業研習。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八堵國小打造未來教育典範 童子瑋:讓孩子學會理解世界、改變世界
[FTNN新聞網]地方中心/綜合報導基隆市八堵國小近年轉型為「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以創新教學方式實踐未來教育理念,市議長童子瑋表示,這所學校正以行動示範...
FTNN新聞網 ・ 15 小時前「遠洋合作」啟動 部部都是文化部、人人都是體育人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6日電)文化部長李遠及運動部長李洋今天進行「雙部會首次合作會面」,雙方期許「部部都是文化部、人人都是體育人」,朝此目標合作邁進。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共築教育新世代 嘉義市114學年度輔導團授證
嘉義市政府昨(15)日下午在崇文國小演藝廳舉行「114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分團、新住民教育輔導團、特殊教育輔導團暨各任務中心成員授證典禮」,邀集全市教育夥伴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教育團隊承先啟後的新里程,展現嘉義市推動教育專業與永續發展的決心。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當前社會變遷快速、教育挑戰日益多元,教師專業的深化與持續成長,一直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她強調,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具備思辨力、創造力與社會責任感的下一代,而這一切都源自於教師的熱情與專業。黃敏惠勉勵所有輔導團與任務中心的成員們,能承先啟後、勇於創新,發揮教育韌性與團隊精神,攜手奠定「教育新都心」的穩固基石,打造一座兼具智慧、溫度與永續的學園城市。教育處副處長黃媛楟致詞時表示,教育輔導團與各任務中心,是嘉義市推動教育創新與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支柱。感謝各團隊成員長期投入教學現場輔導與發展課程的努力,期許大家能持續發揮專業,深化校際合作,為教師提供更完善的專業增能機會,並為學生創造更多元的學習環境與成長舞臺。除授證典禮外,教育處課程發展科科長郭友銘與課程督學張英裕,也分別進行「嘉義市教育新世代」及「SEL社會情緒學習」專題簡報,以嘉
台灣好新聞 ・ 14 小時前勤益科大景觀系與日本學界簽MOU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日前與日本兵庫縣立大學淡路景觀園藝學校(Awaji Landscape Planning and Horticulture Academy, ALPHA)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攜手推動景觀專業的跨國教育與研究交流,培育具國際視野與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
工商時報 ・ 5 小時前苗栗保育區遭棄樹枝葉 地主犯罪所得逾204萬元沒收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6日電)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中區環境管理中心去年在苗栗,查獲一起違法將廢樹枝葉棄置於保育區的案件,日前偵結,地主犯罪所得新台幣204萬6000元,將依法宣告沒收。
中央社 ・ 15 小時前「武旦家門:楊蓮英」出版 逾200張歷史圖像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說,搭配超過200張歷史圖像、大量田野訪談的「武旦家門:楊蓮英」出版,而京劇武旦楊蓮英2度獲頒中國文藝獎章,且是京朝派武旦藝術在台灣傳續代表人。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沈可尚出席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開幕記者會(2) (圖)
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16日開幕,導演沈可尚(左)身為今年的影展之友,鼓勵觀眾放下成見,用輕鬆的心接觸影片,或許有新收穫。右為影展主席林浩立。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開創臺阿學術交流新里程碑 中興大學與阿曼德國科技大學簽訂高教合作MOU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國立中興大學今(15)日與阿曼德國科技大學(German Univ […]
觀傳媒 ・ 1 天前
2025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 聚焦執行功能研究成果
信誼基金會2025年第9屆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今(16)日起一連兩天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今年以「執行功能啟動兒童全人發展」為題,聚焦當前備受關注的執行功能議題,邀請到幼兒執行功能研究的國內外權威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 小時前
吳誠文出席創博會未來科技館開幕活動 (圖)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6日登場,在未來科技館開幕活動上,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智慧機器人是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重大關鍵,也是全民智慧生活圈的基礎。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呼應賴總統!打造經濟日不落國 林佳龍:女力是外交最溫柔後盾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外交部長林佳龍於10月13日在外交部接待「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世華)總會長林淑敏等一行人,肯定世華凝聚全球台灣女性企業家的力量,是台灣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的重要夥伴,林佳龍並期待未來世華與世界台商總會、外貿協會等團體合作組成「Team of Teams」協作聯隊,共同投資台灣的邦交國及理念相近國家,讓台灣與世界攜手共榮。
民視 ・ 19 小時前
桃園國際青年創意美學競賽規模創新高 逾2000選手齊聚交流技藝
由桃園市第二專長發展協會主辦的「桃園2025第九屆國際青年創意美學競賽」,將於今(16)日在綠光花園婚宴會館桃園會館盛大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技術菁英將齊聚一堂,共同角逐榮譽,展現創意美學與專業技藝的最高水準。 此屆競賽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選手熱烈參與,包括台灣、越南、印尼、中國、香
桃園電子報 ・ 20 小時前
台中科技執法「魔王路」 市政.環中路前9月罰3.7萬件
台中市 / 綜合報導 小心台中科技執法魔王路口!台中西屯的市政路和環中路口的科技執法,今年光是1到9月,就開出3萬7千多張罰單,相較去年冠軍,北屯的環中東路和太原路口,同期才開出7211張罰單,多出5倍以上,附近不少民眾都曾經中招被開單,認為標示不夠清楚。警方分析,常見違規像是開到左轉車道卻直行切入快車道,還有開在快車道直接右轉,都會被罰。汽車沿著左轉車道開,接著切進快車道,這樣就違規了,另外這輛轎車,從內線切到外線車道,但是跨越雙白線,這樣也是違規,這裡是台中西屯的市政路和環中路口,不是上下班尖峰時間,還是很多車。路口的科技執法今年1到9月,就開出3萬7千多張罰單,平均一天開出139件,成為新的罰單王,比起去年冠軍,北屯環中東路和太原路口,同期才7千多件,多出5倍以上,民眾說:「有點太過於嚴苛,因為不小心(就違規),有時候外線轉內線它也會拍,說是冠軍不為過,外地人來,隨便就收個一兩張回去,一般下交流道,它要直行會切左邊,不會切右邊,很容易就中招了。」問起路口科技執法,附近不少人都被開過,民眾認為現場標示不夠清楚,也沒有範例,就容易踩到開單陷阱,中市第六分局交通組巡官邱芷瑩說:「其中分別以未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及闖紅燈最多。」警方分析,最常見是駕駛下匝道誤入左轉車道,卻直行切入快車道,其次是駕駛想從快車道直接右轉市政路,都是違規,荷包失血讓民眾抱怨連連,不過警方說,科技執法目的不是為了開罰,而要提醒駕駛養成守法習慣,降低事故發生。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台東未成年懷孕率 全台3倍 醫師籲女性掌握生育自主權
台東未成年懷孕率約為全台平均3倍,居全台之冠。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醫師李晟令16日分享案例指出,有名17歲少女已在3年前生下首胎,日前又回院引產,反映偏鄉避孕觀念與醫療資源的不足,他呼籲女性掌握生育自主權,快樂迎接新生命。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