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停、喉嚨乾!中醫秋燥這樣養 專家教你3招「養肺潤燥」
秋意漸濃,天氣轉涼卻伴隨惱人乾咳、喉嚨癢,這可能是秋燥引起。在中醫觀點中,肺最為嬌嫩,秋季乾燥易傷肺氣,此時若不加注意,恐引發「燥咳」等不適。營養師傳授3大養生對策,其中梨子、銀耳、胡蘿蔔更是抗燥潤肺的聖品。
秋燥襲擊 為何換季容易「咳不停、喉嚨癢」?
西園醫院營養科表示,隨著秋天到來,天氣轉涼、空氣變得乾燥,許多人會出現咳嗽、喉嚨癢、皮膚乾裂等不適症狀,這正是中醫常提到的「秋燥」。在中醫觀點裡,肺部被視為最嬌嫩的器官,特別容易受到秋季乾燥氣候的傷害,刺激呼吸道黏膜,進而引發惱人的「燥咳」。
常見的燥咳症狀包括,喉嚨發癢、乾咳且痰量極少或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甚至可能伴隨嘴唇乾裂的現象。此時,透過正確的飲食來滋養肺部、對抗乾燥,顯得尤為關鍵。
看更多:秋燥發威,從皮膚到腸道都很乾!中醫教你喝對「神水」內外都補水
第一招 養肺潤燥飲食祕訣大公開
西園醫院營養科建議,可以從補水、忌口和滋潤三方面著手:
補水抗燥:每日飲水量應足夠。建議每公斤體重每日攝取30~35毫升的水。以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應攝取1800~2100毫升的水,可預防燥咳和嘴唇乾裂。
避免上火食物:應盡量避免攝取辛辣、油炸、熱性水果和過甜的食物。例如辣椒、薑、蔥、當歸鴨、榴槤、芒果等熱性食材,以及蛋糕、餅乾、含糖飲料等甜食,都容易加重體內燥熱,不利於潤肺。
補充滋陰潤肺食材:多攝取富含水分與具有滋陰潤肺功效的食材。例如:梨子、蓮子、銀耳、蓮藕、胡蘿蔔、黑木耳、枸杞、豆漿、牛奶等。
梨子: 汁多味甜,被視為秋季抗燥止咳的佳品,能滋潤肺部。
銀耳: 富含植物性膠質,不僅能滋陰養顏,對於皮膚乾燥也有良好的幫助。
胡蘿蔔: 除了潤肺,還有健脾的功效。
第二招 早睡早起好作息
西園醫院營養科提到,除了飲食,調整生活作息對於應對秋燥也至關重要。秋季的特點是白天縮短、夜晚拉長,這正是中醫所說「早睡早起」的養生最佳時機。
早睡早起有助於身體順應自然界陰陽轉化的規律,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節。良好的作息能幫助身體儲備能量,為接下來的寒冬做好準備。
第三招 運動強心肺
面對換季,適度的運動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抵抗力。秋季建議從事一些溫和的戶外運動,既能鍛鍊身體,又不會過度消耗體力。
推薦的運動包括,健走、慢跑、騎腳踏車、爬山等。這些運動有助於強化心肺功能,提高整體免疫力,從而減少換季時期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機會。
三管齊下健康迎冬
西園醫院營養科提醒,面對即將來臨的秋季,把握飲食、作息、運動這三方面,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適當潤肺抗燥,避開容易上火的食物,搭配規律作息並培養溫和的運動習慣,不但能有效避免咳嗽反覆發作,還能為身體儲備更好的免疫力。這樣,就能安穩度過秋季,健康迎接寒冷的冬天。
看更多:克服秋燥中醫教你吃百合、銀耳、雪梨!3料理省錢又簡單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西園醫院營養科
更多健康2.0報導
權威期刊:白髮是「救命符」!身體的防癌機制 過度抗老恐「不死反癌」
坣娜病逝!紅斑性狼瘡癌症風險飆高62% 醫揭逆轉勝關鍵
掌握黃金時間一天喝這「杯數」的水排毒又瘦身!簡單又實用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喉嚨卡痰?胸腔科醫揭「關鍵原因」 多數人都忽略了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1水果是「甩油神器」!營養師大推:減重、美肌還穩血糖
減重不一定要少吃,而是要選對食物,有助於刮油瘦身。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百香果被封為「果汁之王」,富含高維他命C和纖維,可說是甩油神器,此外,還能幫助腸道蠕動、保護心血管、維護眼睛健康,甚至是排毒養顏,美白亮膚、促使膠原蛋白合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豆漿影響抗癌藥效!亂吃胃藥、抗生素削弱治療效果 抗癌飲食這樣吃
抗癌期間的飲食選擇關乎藥物效果,科學研究顯示腸道菌群扮演關鍵角色。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許多患者家屬常詢問關於豆漿、益生菌等食物是否適合抗癌期間食用。最新醫學研究揭示,我
健康2.0 ・ 5 小時前
皮膚突然不斷冒出銅板大水泡?小心罕見自體免疫病「類天皰瘡」
皮膚突然長出像銅板那麼大的水泡,還不斷冒出來?別輕忽,這可能是罕見的自體免疫皮膚病「類天皰瘡」。這種病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原因是免疫系統誤把皮膚基底層當成敵人攻擊,損害表皮和真皮間的結構,水泡就冒了出來。有帕金森氏症、失智或中風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
鏡報 ・ 1 小時前
小Call婆婆痛風只吃白飯 暴瘦10公斤!專家教這樣吃:過度節食反加重病情
女星小Call與婆婆毛毛姐情同親母女,兩人曾上節目暢聊婆媳相處之道。不過毛毛姐曾因痛風、關節痛,三餐只吃一小碗白飯而暴瘦,讓小Call十分擔心。營養師指出,過度節食反而加重痛風,尤其年長者需要足夠優質
健康2.0 ・ 5 小時前
末期淋巴癌逆轉!她靠「1食物」奇蹟康復 醫示警:小心3大風險
花蓮一名連姓女子2年前被診斷罹患第4期淋巴癌並出現骨轉移,經化療與標靶治療,同時依醫師建議搭配黃金蟲草作為輔助療法,治療約8個月後,追蹤檢查結果顯示「癌細胞完全消失」,目前持續穩定追蹤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WHO失智症研究專家推薦!巧克力、綠茶、紅茶+它 護腦、防神經遭毒害
研究證實,人類的大腦從11歲開始老化;1000億個腦神經細胞,以每天10萬個的數字衰退。該如何維護大腦健康?生理學博士、WHO失智症研究專家詹姆斯.古德溫推薦巧克力、莓果等富含類黃酮的食物。 類
健康2.0 ・ 1 天前
豬瘟吃嘸豬肉不怕! 營養師曝最佳蛋白質來源其實是「它」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堵非洲豬瘟破功,全台禁宰禁運15天,餐桌上少了豬肉,怎麼辦?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宜真今(3)日提醒,豬肉短缺反而可以成為健康契機,民眾營養攝取不應依賴單一食物,只要適度調整飲食結構、選擇多元蛋白質來源,不僅能維持身體所需營養,也能讓飲食更均衡、更健康,建議選擇蛋白質來源順序最好是「豆>魚>蛋>肉」。 蛋白...
匯流新聞網 ・ 2 小時前
銀髮族腸胃保健秘訣:5招照顧你的消化力
隨著年紀增長,腸胃蠕動變慢、消化能力下降,加上食慾減退,銀髮族容易出現便祕、胃脹氣等腸胃問題。 專家建議,透過日常生活的簡單調整,不僅能維持腸胃健康,也能讓老年人的飲食更順暢、營養更充足。以下整理了五個簡單又實用的腸胃保健秘訣,讓長者輕鬆照顧自己的腸胃。 1. 適度運動由於老年人新陳代謝變慢,可選擇溫和且持續性的運動,如健走、伸展操、游泳、太極拳等,幫助腸胃蠕動,也能提升食慾。 2. 多喝優酪乳優酪乳中的蛋白質經乳酸菌發酵後,更易消化吸收,並可增加腸道益生菌,有助於消化、延緩腸胃老化。 3. 定時定點排便建立規律排便習慣最佳時機為早餐後半小時,即使沒有便意,也建議定時如廁,形成反射性排便習慣。 4. 攝取足夠纖維全穀類、蔬菜水果富含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並抗氧化。銀髮族可將食物切小、煮軟或打成果汁,避免過於黏膩的食物,如年糕、麻糬。 5. 清淡飲食、調味得宜利用蔥、蒜、九層塔、胡椒、檸檬等天然食材調味,即使少用鹽也不會清淡乏味;避免過油、過鹹飲食,以減輕心血管與腎臟負擔。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堅果開封後要「常溫or冷藏」保存?營養師曝正確做法 小心你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3 天前
一直失眠、半夜易醒?醫曝「床單顏色」恐是真兇 這3種最破壞睡眠
說到睡眠問題,床單顏色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影響因素!但多數人並不知情,直到長期失眠影響身心健康才發現原來床單顏色是罪魁禍首。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分享6種床單顏色對睡眠的驚人影響! 1、紅色床單-睡眠殺手紅色床單是最危險的睡眠破壞者!當你躺在紅色床單上時,大腦會持續接收刺激訊號,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警報器,讓神經系統無法放鬆。如果你經常使用紅色床單,換掉它就是改善睡眠品質的第一步。 2、黃色床單-隱藏的興奮劑黃色床單看似溫暖舒適,實際上是睡眠的隱形殺手!統計顯示,溫暖色調如紅色、橙色和黃色更具刺激性,會讓你保持清醒和警覺,使用黃色床單的人入睡時間平均延長45分鐘;令人震驚的是,黃色會刺激大腦分泌更多腎上腺素,就像在睡前喝了一杯濃咖啡。 3、藍色床單-天然助眠神器藍色床單是大自然賜予的睡眠聖品!當藍色映入眼簾時,大腦會自動分泌褪黑激素,就像服用天然安眠藥一樣神奇,讓身心快速進入休息模式。最令人振奮的是,藍色和綠色等顏色與平靜和放鬆相關,使用藍色床單的人不只入睡速度快30%,睡眠深度也顯著提升!海泡沫綠或天空藍能創造寧靜、促進睡眠的環境,讓原本失眠的人重獲一夜好眠。 4、白色床單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奪命肺炎升溫!北市10大死因第3 衛生局籲65歲以上接種疫苗
近日天氣轉涼,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北市衛生局指出,肺炎不僅是台北市10大死因第3名,更是導致長者死亡的常見疾病。衛生局呼籲,65歲以上民眾可接種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以降低肺炎威脅;自11月起,開放第二階段50至64歲民眾接種新冠疫苗以及流感疫苗。
中時新聞網 ・ 1 小時前乾癬患者 肥胖、三高成共病
多項大型臨床研究指出,乾癬病人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糖尿病機率是正常人二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正常人高出五十%。若為嚴重乾癬,心肌梗塞風險高出正常人三倍。台灣乾癬協會發布二○二五年「乾癬、乾癬性關節炎病友職場大調查專題報告」,調查顯示,七成病友乾癬病程超過十年,乾癬性關節炎病程以一至五年為主‧病友認為病情屬慢性且長期影響生活與工作,三成表示症狀有一定困擾。在健保給付制度影響上,治療有健保給付者約八成。超過九成(九十三‧四%)病友認為健保給付有助減輕經濟壓力,但也有五十七‧六%曾因申請條件導致延遲或中斷治療,對工作造成影響。值得一提的是,仍有過半病友認為目前健保給付制度不符合需求,主要原因為給付限制與核准延遲等。有超過半數病友在職場上曾因症狀請假,十四‧八%表示經 ...
台灣新生報 ・ 17 小時前
日護理師狂瘦12公斤!靠這招瞬食減重 必吃2食物打造易瘦體質
日本護理師松田理惠只靠改變飲食,就在一年內減重12公斤,她在懷孕時增加的10公斤體重,也只用20天就恢復了。 她靠瞬食減重法 一年減重12公斤 松田理惠說,她從小學5年級就展開了減重人生,曾嘗
健康2.0 ・ 5 小時前《金融》普發1萬來了!台新銀放大術 最高翻倍變2萬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全民普發1萬元上路,台新銀行宣布推出便捷領取方案,民眾可選擇至全臺台新銀行ATM直接領取現金,或透過線上登記入帳台新帳戶。台新銀行同步加碼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最高可讓1萬元翻倍變2萬元,希望以行動積極配合政府強化經濟政策,與全民共享政府的暖心福利。 全民普發1萬元,民眾有兩種領取方式,選擇ATM直接提領或線上登記入帳兩種方式。台新銀行指出,民眾持國內任一家金融機構金融卡至台新ATM,選擇「全民+1政府相挺」服務,輸入健保卡號及身分證字號,即可立即領取現金1萬元;也可至政府「全民+1政府相挺」網站選擇「登記入帳」,輸入台新銀行存款帳號並且依指示完成流程,1萬元將於指定日期自動入帳。 11月17日至12月14日期間,民眾透過全臺台新銀行ATM完成領取全民普發1萬元,立即可在ATM參加「天天加碼抽大獎」活動。活動期間將抽出超過5,000名幸運得主,最高可獲得10,000點台新Point (台新Point1點=1元),並可領取全家便利商店、OK超商、繼光香香雞、美廉社等知名商家超值優惠券。 選擇線上方式領取1萬元的民眾,上政府「全民+1政府相挺」網站,選擇「登記入帳」並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少鹽還不夠!研究揭「1飲品」超穩血壓 幾乎治百病
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常見於中老年人。營養師薛曉晶表示,一項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普遍鈉攝取過高、鉀攝取不足,水分攝取量也明顯偏低,導致血壓控制困難,因此,高血壓患者每次喝足2000~2500cc水,並以白開水為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台日友好!台灣成「日本3水果」最大買家 一年狂吃近31億
台灣人真會吃!駐日代表李逸洋日前出席山梨台灣總會舉行的國慶活動時說,台灣是日本蘋果、葡萄、柿子的最大出口國。根據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台灣從日本進口蘋果、葡萄、柿子的總額約新台幣31億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老是口乾=缺水?醫示警「1重病警訊」:晚點治療恐釀憾事
許多人常覺得口乾,以為只是缺水。醫師張家銘表示,事實上,唾液腺的一群免疫細胞「巨噬細胞」,不只在打仗時才出現,而是平常就在幫助身體修復、保養。他表示,當人常覺得口乾,不一定是水喝太少,也可能是身體免疫發出的第一個警訊,此時人開始會覺得口乾、唇角破、舌頭麻、味覺變怪,甚至刷牙時牙齦流血。這些現象反映了身體整體的「修復力」正在下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中年男愛長跑患「跑者膝」 中醫針灸助擺脫膝痛困擾
43歲的李先生是長跑愛好者,近來卻飽受右膝疼痛與足底麻木困擾,經西醫多次治療後仍未改善。求診中醫師以針灸治療後,症狀逐步緩解,漸漸恢復運動能力。中醫師指出,「跑者膝」是長跑族群常見的運動傷害,若能透過
中廣新聞網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