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問問》流感VS感冒差在哪?疫苗怎麼挑?醫:怕打針「選這種」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旺!根據疾管署統計,自10月1日開打以來短短兩週內,已經有約212萬人次完成接種,由於施打需求超出預期,疾管署也緊急增購20萬劑疫苗,確保供應充足。不過,許多人也好奇:流感疫苗該怎麼挑?保護力能維持多久?會不會有副作用?Podcast《優活問問》將帶大家深入了解今年的流感現況,以及如何挑選最適合的疫苗,幫助民眾安心面對流感季。
2025年台灣流感疫情提早進入流行期,目前疫情持續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估,10月將現罕見的流感高峰,呼籲民眾盡早接種疫苗。為此,《優活健康網》訪問新光醫院感染科醫師黃建賢,帶大家進一步認識流感現況、流感疫苗挑選、流感疫苗副作用等常見問題。
歡迎收聽Podcast【EP5.流感VS感冒差在哪?疫苗怎麼挑?醫:怕打針「選這種」feat.黃建賢醫師】
隨著疫情解封,民眾戴口罩與勤洗手的習慣鬆懈,新冠肺炎與流感疫情逐漸走向全年化。以往流感多集中於每年11月~隔年3月,但今年幾乎每個月都有流感病例,尤其6~8月不僅有流感,還有新冠病毒流行,而9月底又出現新一波流感疫情,與往年10月底才進入流感季的情況不同,代表今年流感疫情需特別注意。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流感病毒型別出現變化,早期以H1N1為主,近期則以H3N2為主。由於病毒型別改變,民眾缺乏對新型病毒的免疫力,導致感染人數增加。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族群(如糖尿病患者、肝硬化病人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以及50、60歲的中壯年族群,得到流感的風險更高。
流感跟感冒如何分辨?
不少人說,「今年流感比新冠還難受。」其實這與流感病毒型別不同有關,以目前流行的H3N2為例,常見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沙啞等呼吸道症狀,並伴隨肌肉痠痛、發燒、發冷等情形,且這一波病人病程通常較長、恢復時間也更久一點。
流感跟感冒如何分辨?流感病毒分為A、B、C、D類型,其中A型(如H1N1、H3N2)症狀最為嚴重,其次為B型,C與D型則多為輕微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若感染A型或B型流感,與普通感冒會有明顯差異,例如,流感不只會高燒到40度,還可能出現劇烈的肌肉痠痛,甚至「痛到無法行走」。因此,若出現高燒、劇烈痠痛等症狀,建議儘速就醫並接受檢測。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疫苗的保護作用有2個:
第1,能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
第2,即使感染,症狀通常也會比較輕微。
因此,建議民眾在流感季開始前就儘早施打疫苗,別等到症狀出現才想要接種,此時已來不及發揮保護效果。
流感疫苗打完多久才有保護力?流感疫苗接種後,身體需要2週才能建立足夠的保護力。不過,2025年的情況比較特殊,9月底已經有不少流感病例出現,顯示流感季節提早報到。因此,建議民眾把握時機及早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怎麼挑?
目前流感疫苗有7種不同的選擇,包括6款針劑疫苗及1款免挨針的鼻噴式疫苗,目的是讓民眾根據身體狀況挑選適合的疫苗。雖然疫苗選擇多元,但也可能讓人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挑選,下面提供一些建議。
例如,傳統流感疫苗多使用雞蛋製成,但部分人對雞蛋或疫苗中成分會產生過敏反應,「細胞培養疫苗」則避免了這個問題,效果與其他疫苗差不多,但過敏機率較低,因此對容易過敏,尤其是對雞蛋過敏的人來說較為合適。
今年也新增了「鼻噴式疫苗」,這是一種直接噴灑在鼻黏膜的疫苗,不需要打針,透過鼻腔吸收來產生免疫反應。特別適合怕打針或容易暈針的人,尤其是孩童可以減少接種時的恐懼與不適,讓整個過程更輕鬆。
總結來說,如果是容易過敏的人,建議選擇細胞培養疫苗;如果是孩童或是怕打針的人,則建議選擇鼻噴式疫苗。
流感疫苗能維持多久?
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期大約4~6個月。以往這段時間其實就很足夠了,因為流感的流行季節大多集中在每年11月~隔年3月,剛好和疫苗的效期重疊,能有效提供防護。
流感疫苗為什麼只有三價?過去幾年的流感疫苗為四價疫苗,內容包含兩株A型病毒(H1N1、H3N2)和兩株B型病毒。但自2020年起,B型流感中的「山形株」已不再流行,因此多數專家認為,三價疫苗已足以提供良好保護。
以台灣目前流行情形來看,三價疫苗的涵蓋率:
A型(H1N1):約90%
A型(H3N2):約80%
B型:約94%
雖然,接種疫苗後仍然有可能感染流感,但症狀會比沒有接種疫苗者來得輕微。如果有先打疫苗,即使不小心感染,症狀通常都比較輕微,身體也比較能撐住,至少還能維持基本的日常生活,不至於被拖垮。
流感疫苗會有副作用嗎?
流感疫苗確實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因為它是將病毒的一部分(不是整個病毒)注射進體內,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反應,這種反應的機轉和感染流感時類似。
不過,真正感染流感時,病毒會在體內繁殖,症狀通常會拖上1~2週,而疫苗只是單次刺激,不具繁殖力,所以引起的症狀較輕微,像是鼻塞、輕微咳嗽、發燒或注射部位痠痛,大多在1、2天內就會緩解,就像一場小感冒,卻能幫身體建立保護力。
這些副作用雖然會有一點不舒服,但實際上,身體有產生反應反而是好事,表示疫苗確實刺激到免疫系統,開始建立保護力;反過來說,如果打完疫苗完全沒有反應,有可能是身體免疫力較差,疫苗效果可能就沒那麼好。
打流感疫苗不舒服該怎麼辦?通常會建議使用普拿疼來舒緩症狀,如果對普拿疼過敏,也可以改用其他退燒止痛藥物。其實,大部分人的症狀都不會太嚴重,大多數不需要吃藥,只要多休息、多喝水,就能很快緩解。
流感會自己好嗎?
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兩回事。一般感冒大多由其他病毒引起的,症狀像是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有時發燒,但整體病程較輕,也較少出現併發症,死亡率幾乎可以忽略。通常多喝水、多休息就會自然痊癒。
流行性感冒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狀比較明顯,像是高燒、全身痠痛、疲倦等,而且風險在於「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會併發肺炎,甚至可能引發重症或死亡」。根據病毒株的不同,死亡率可能從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到五不等,尤其是當碰上新的病毒株,身體沒有既有的免疫記憶時,風險會更高。
面對流感千萬不能像感冒一樣掉以輕心,「絕不能忍一忍就過去了」,仍需盡早就醫、投藥,並且事先接種疫苗,才能有效預防重症或降低死亡風險。尤其今年情況特別不一樣,9月中下旬開始流感疫情就明顯升溫,整體比往年提早。面對這樣的狀況,民眾更要有預防的意識,盡早做準備。
本文為錄音精華整理,本集內容由《優活健康網》總編輯林筱庭主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7歲童染「A型流感」併發腦病變險喪命⋯中醫揭流感重症「9大徵兆」
流感新增16例死亡!5歲女童發病到過世「僅10天」疾管署籲做1事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優活問問》流感VS感冒差在哪?疫苗怎麼挑?醫:怕打針「選這種」
其他人也在看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 天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8 小時前
可樂當水喝20年「痛苦歌王」孫情血糖飆400暴瘦,逆轉糖尿病邁向81歲
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資深藝人孫情,為歡慶入行60周年,日前開心宣布將在11月於台中連唱三場,更以81歲高齡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人生新里程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歌王,曾因
健康2.0 ・ 1 天前
吃完血糖就失控!營養師點名「麻醬麵、羹麵」是碳水炸彈
糖尿病患者外食時常感困擾,尤其在中式麵店點餐更擔心血糖失控。營養師李婉萍建議,糖尿病友到麵店用餐時應優先選擇湯麵,因為油脂較少且份量容易控制;而乾麵、麻醬麵和羹麵則被她列為「碳水炸彈」。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胃脹氣、打嗝竟是癌症找上門!35歲女罹胃癌擴散全腹腔
一名35歲女性因胃脹氣、打嗝等症狀拖延就醫,最終確診為胃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腹腔。醫師提醒,約15%的胃癌發生在年輕族群,特別是分化不良型胃癌更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4大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胃癌篩檢。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台灣醫療加速崩壞 醫沉痛示警:未來5年,請不要生病!
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體系,其核心的「救命醫療」品質正亮起史無前例的紅色警訊!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今(1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沉重發文,指出由於健保給付價格長期凍結且不合理,與高報酬的醫美、健康管理等自費市場形成巨大落差,導致醫護人力與藥物等核心資源正從健保體系中「加速」流失。他對當前「醫療寒冬」的窘境表達強烈憂慮,並向全民喊話:「在環境改善前,未來五年內,請盡量不要生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平民人蔘」白蘿蔔減肥、防癌又解毒!營養師揭7大功效 2種人別吃多
白蘿蔔不僅是減肥聖品,更是冬季養生的代表蔬菜。營養師指出,白蘿蔔能幫助肝臟解毒、降低血脂血糖,甚至具有抗發炎、防癌潛力,被譽為「平民人蔘」。但別以為人人都適合吃,若是脾胃虛弱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吃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愛咬冰塊恐是身體在求救!5症狀暗藏警訊要小心
許多人習慣在炎夏嚼食冰塊消暑,但這個看似無害的動作,背後可能隱藏著重要的健康警訊。藥師陳雨亭鄭重提醒,對冰塊的強烈渴望,恐是身體「缺鐵」的求救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秋天吃南瓜!營養師:抗癌營養多在「皮、籽」 蒸熟煮湯都美味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秋天一到,市場上各式南瓜陸續上市,不只顏色亮眼,更是營養滿分的食材。南瓜不僅口感甜美,還富含多種抗氧化營養素,是秋冬養生與抗癌的好選擇。 南瓜營養滿分,連皮帶籽吃效果更佳 南瓜含有79.8%水分,還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果糖,以及鈉、鉀、鈣、鎂、鐵、鋅、磷、銅、硒等礦物質,維生素A、β-胡蘿蔔素、B群、C、E,以及多種胺基酸如天門冬胺酸、麩胺酸和白胺酸等。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表示,南瓜中的維生素C與E具強抗氧化力,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硒則能防止癌症發生及惡化。 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 此外,南瓜含多種植化素,包括β-胡蘿蔔素、黃體素酚、葫蘆素、木酚素及甘露醇,其中β-胡蘿蔔素含量為瓜類之冠。研究顯示,南瓜有助預防乳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大腸癌、子宮體癌及皮膚癌。 徐桂婷建議,南瓜的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因此最好連皮帶籽食用。食用方式可將南瓜刷洗乾淨後切塊蒸熟,打成南瓜濃湯;南瓜籽則可蒸熟或煮湯後剝開食用,既方便又營養滿分。 (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一到秋冬就關節痛?中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入秋後口乾舌燥、皮膚乾癢 樂生醫院營養師教你靠「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搭雲霄飛車後腎結石排出!男驚喜「黑點掉出」醫:勿模仿
一名大陸男子在日本環球影城搭乘雲霄飛車後,竟意外排出了0.5公分的腎結石!專家解釋,雲霄飛車產生的震動與體位變化,可能形成物理性刺激幫助結石排出,但強調這只是小機率的偶然事件。醫師提醒,0.5公分以下的結石雖然自行排出機率較高,但如果表面過於粗糙尖銳,反而可能刮傷尿道,建議民眾切勿模仿,應尋求正規醫療協助,以免造成腎功能受損的嚴重後果!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胸痛才是心臟病發作? 小心延誤就醫!醫教心臟病發作正確4因應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突然捂著胸口、倒地不起?如果你以為心臟病發作都像這樣,小心會錯失真正的警訊。醫師提醒,實際上,心肌梗塞在真實生活中的表現可能非常多樣,且常被忽略,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胸痛,延誤就醫時間。而一旦心臟病發作時,務必牢記有4個步驟可以因應,以避免心臟病發作大多不是「發現太晚」就是「處理太慢」造成的悲劇。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
匯流新聞網 ・ 15 小時前高齡爸爸「精子壞光光」 醫分享權威期刊驚人研究
女性卵子的數量及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尤其在35歲後更為明顯,會導致不孕、流產等風險,因此有了「高齡產婦」等詞彙,但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分享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最新研究,內容指出男性的精子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變異」,導致生出來的孩子自閉症、罹癌風險增加,引起討論。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早餐只吃水果? 營養師示警「這6種水果」空腹吃易胃痛、血糖飆
有些人早餐只吃水果,不論是為了減重或是單純食量小,營養師蔡濰安在粉絲團《濰濰營養師 認真生活》提醒,只吃水果當早餐也沒有不行,只是要注意某些水果比較不適合空腹吃。 1、鳳梨:鳳梨裡面的鳳梨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然而,若空腹吃鳳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有些人會引發胃不適或胃灼熱感。2、荔枝:空腹吃荔枝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過多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3、柿子:柿子也是含醣較高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的水果,因此不建議空腹吃,另一方面若是未成熟的柿子更是不能。未成熟的柿子有較多的單寧酸容易與胃液融合出現胃脹、胃痛。相信大家應該遇過水果切下去或是咬下去的時候才發現還沒有熟的情況,建議大家某些水果沒熟還是先不吃了。4、木瓜:與鳳梨一樣的道理,木瓜也有木瓜酵素適合飯後吃,尤其是正餐吃較多肉類的,飯後可以來點鳳梨、木瓜幫助消化。5、甘蔗:17世紀的荷蘭統治時期台灣就已經開始種植甘蔗作為蔗糖的主要原料,再強調一次:「甘蔗是蔗糖的主要原料」可見甘蔗也是糖分高的水果。空腹吃容易血糖飆升。也會促進胃酸分泌。6、檸檬:說到檸檬應該不會有人直接啃檸檬,但是會做成檸檬水每天早上來一杯,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