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一一二年三月修法完成後,全面禁用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提醒吸菸(煙)除了可能導致肺癌與心血管疾病,也大幅增加罹患口腔癌、口咽癌與鼻咽癌等頭頸癌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建立之全球癌症統計資料庫(GLOBOCAN)資料顯示,二○二二年全球頭頸癌新增逾九十萬例、有超過四十萬人因此死亡。這類癌症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影響呼吸、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另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頭頸癌風險約為非吸菸者的五至二十五倍,罹病風險隨菸齡與每日吸菸量增加而升高,即使一天抽不到三支菸...
...針對社群平台貼文的部分,羅素英強調,已密切請社群平台下架,下架率已達96%以上,並開始逐一裁處。自《菸害防制法》上路到今年9月底止,已對網路和實體稽查電子煙及加熱菸共處分8,268件,裁罰金額約6.7億元。 國民健康署16日舉行「拒菸三不守護青春 健康生活無菸同行」記者會時,署長沈靜芬提到,據調查,青少年的吸菸率,國中生大約2%、高中6.7%,雖然吸菸率有在下降的趨勢,但沈靜芬強調,還是希望能夠逐年下降,守護青少年的健康。活動也邀請中華職棒新人王曾子祐擔任嘉賓,分享電子菸、加熱菸對身體上面造成的危害。 民報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所有菸品皆有害健康,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提醒,吸菸(煙)除了可能導致肺癌與心血管疾病,也大幅增加罹患口腔癌、口咽癌與鼻咽癌等頭頸癌的風險。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頭頸癌的風險約為非吸菸者的5至25倍,罹病風險隨菸齡與每日吸菸量增加而升高,即使一天抽不到3支菸,風險...
衛福部國健署上個月審核2家國際加熱菸商,包含14 品項加熱菸及4款組合元件通過,今(15)日發布新聞稿強調,無論是傳統紙菸、電子煙,還是加熱菸,都會讓人上癮、損害肺部、甚至影響大腦發展,並提醒所有菸品皆有害健康,別讓健康輸在一時好奇。
你以為長期吸菸只會傷害你的肺嗎?事實上吸菸除了會引發中風、心血管疾病、肺阻塞及肺癌等疾症外,國健署(15)日指出,紙菸會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新興菸品「電子煙」及「加熱菸」非但一項不漏,還會影響年輕族群的大腦發展;更甚者,吸菸者罹患頭頸癌的風險約為非吸菸者的5至25倍。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吸菸(煙)也會大幅增加罹患口腔癌、口咽癌與鼻咽癌等頭頸癌的風險。根據世界......
「我又不喝酒,怎麼會有脂肪肝?」、「是不是只要減肥就好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不是胖子的專利,也不是喝酒才會得的病,它和你的每一口飲食、每天的活動有密切關係! 地中海飲食不是傳說 綠色版本更升級 還記得那句俗諺:「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嗎?地中海飲食就是靠著大量蔬果、橄欖油、堅果與魚類,成為改善脂肪肝的黃金飲食模式。《Gut》在2021年研究發現,綠色地中海飲食加入多酚含量更高的食材(如綠茶、水蘗植物),經18個月介入後,肝臟脂肪平均下降達38.9%,比一般健康飲食的12.2%成效高出數倍。 關鍵不是「少吃」 而是「吃對」...
...且新冠重症有8成都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因此提醒高風險族群務必儘早接種新冠疫苗。 根據疾管署定義之新冠高風險族群,為65歲以上、孕婦、產婦(產後六週內)、具慢性病(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炎、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30等,吸菸或已戒菸者需同時具有任一其他風險因子)或具影響免疫功能疾病之民眾。 曾淑慧呼籲,疫苗接種約需2週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請民眾儘早前往合約院所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
全球健康研究最新數據顯示,儘管人類平均壽命自1950年來延長約20年,但青少年與年輕人的死亡率卻呈現上升趨勢。根據全球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分析,2023年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76.3歲,男性為71.5歲,然而年輕族群的健康狀況卻令人憂心。
...根據目前醫學研究,乾性AMD的危險因子可分為「不可控制」和「可控制」兩大類: ▲不可控制因子.年齡:50歲後風險顯著增加,75歲時每3人就有1人面臨風險.遺傳/家族史:一等親患病者風險增加3倍.高度近視:風險約增加2倍 ▲可控制因子.吸菸:是最重要的可控危險因子,風險增加2-4倍.高血壓、高血脂:增加1.3-1.5倍風險.肥胖(BMI≥30):風險約增加1.4倍.紫外線暴露:長期未防護增加1.2倍風險.不良飲食習慣:缺乏抗氧化劑攝取.缺乏運動:約增加1.2倍風險.即溶咖啡攝取:最新發現...
曾以《好小子》系列走紅的演員顏正國,昨(10/7)日傳出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0歲。好友「鋼鐵爸」阮橋本昨天晚間代表家屬露面受訪,透露顏正國去年10月檢查出罹患肺腺癌末期,當下他自己跟家人都無法釋懷,但仍提起勇氣、生存意志,跟肺腺癌對抗了1年,卻仍不敵病魔辭世。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其中約有5成為肺腺癌,而女性肺癌病人罹患比例更達7成。台大肺癌權威陳晉興形容,肺癌發展速度之快如高鐵直奔終點站,「可能第1期就直接變成第4期!」千萬不能僥倖。由於早期肺癌幾無症狀,一旦出現咳血、聲音沙啞、呼吸喘或骨頭酸痛時,通常已是存活率不高的晚期。為把握90...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肺炎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個包含多種類型的呼吸道疾病,每種肺炎的成因、危險族群與治療方式都不同。從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炎,到病毒、吸入異物或免疫力低下造成的肺炎,了解肺炎的類型與症狀,不僅有助於早期預防,也能讓治療更精準有效。 1.急性肺炎可分為社區型肺炎及院內行型肺炎,主因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黴漿菌、肺炎披衣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以及流感嗜血桿菌。值得注意的是,院內型肺炎是因病患住院而感染的肺炎,容易產生細菌抗藥性。 年輕肺炎病患多是肺炎鏈球菌、黴漿菌,年紀大於60歲的肺炎病患以肺炎鏈球菌為主...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近日於臉書證實罹患胃癌,引發外界關心,他透露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排名10大癌症死因中的第8位,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醫師指出,胃癌主因有高達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若出現常常腹脹、胃炎或消化不良症狀,就要當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常面臨胃食道逆流問題,出現火燒心、胃酸逆流、聲音沙啞、吞嚥進食困難、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中醫提醒,胃食道逆流者應避免辛辣、甜食、油炸等刺激性飲食,平時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食及吃宵夜;日常習慣方面,飯後不宜立刻躺下,睡覺時可稍微墊高上半身。
50歲男星「好小子」顏正國昨(7日)肺腺癌病逝,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肺腺癌大多與「空氣汙染」有關,初期大多沒有症狀,發現時通常都是末期,而肺腺癌在台灣更有「4冠王」之稱,不僅是全國新增癌症最多、死亡率最高、最花錢,EGFR基因突變比率也是世界最高。此外,肺癌權威醫師陳晉興指出,日常打掃也成關鍵,其中「這動作」最毒千萬別做,呼籲民眾打掃時也應戴上口罩保護肺部。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也是國人十大癌症排名首位,其中肺腺癌約占所有肺癌病例的40至50%,在許多歐美先進國家,肺癌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台灣每年新增肺癌個案人數約有1萬3,000人。啟新診所曾指出,肺腺癌是沉默的殺手,往往發現時...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晚期發現的比例同樣也是最高的。2022年,全球約有250萬例新發肺癌病例,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2.4%。 肺癌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預防措施。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四招教你如何防護自己: 第一招:早點戒菸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0%到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發生的。目前已有強烈證據顯示「吸菸」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佔70-80%。二手菸暴露也會增加肺癌的死亡風險,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 第二招:早點防護依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除菸害外,二手菸、
昨天還能輕鬆走一小時,最近走不到半小時,腳就開始發麻、疼痛,非得停下來休息?別只當作是「年紀大了」、「循環不好」!萬芳醫院心臟內科廖子崴醫師提醒,這可能不是小問題,而是「腳中風」—&mda
據南韓媒體今天(9/30)報導,美韓兩國的最新跨國研究指出,心臟麻痺、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99%發病前已出現危險訊號,若能管理血壓、膽固醇、血糖等數值,有助於預防相關疾病。
...記者陳靖安報導】檳榔長年被視為勞工族群提神習慣,但醫界早已證實其為口腔癌與頭頸癌主要致癌因子。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新診斷的頭頸癌中,口腔癌占比最高,逾七成確診時已屬中晚期。202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在45至59歲男性癌症發生率中名列前茅,反映嚼檳榔、吸菸、飲酒等高風險行為依然普遍。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李明璟醫師提醒,中壯年是家庭與社會支柱,卻同時是頭頸癌主要受害者。 治療艱辛影響深遠 家庭經濟重創 罹病者多需接受手術、放療與化療,不僅身體受創,還得面對語言、吞嚥及外觀改變帶來的心理壓力。一位45歲喉癌患者莊先生手術後需氣切...
近年台灣大腸息肉呈現明顯年輕化,不再只是中高齡族群的健康議題。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表示,台灣人自40歲起息肉發生率逐步上升,50歲以上與大腸癌的關聯更為顯著。基於族群健康管理的成本效益與早期偵測價值,國健署建議50至74歲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免疫化學潛血(FIT)篩檢;若陽性則安排大腸鏡確認與處置。整體目標是及早揪出可逆的前癌病灶,降低未來癌變與死亡風險。 排便狀況變化提醒 年輕族群同樣可能罹大腸癌 張振榕醫師提醒,臨床上年輕人也不可掉以輕心。以一名30歲個案為例:他不抽菸、不飲酒、少油少炸、作息規律,僅因同事(更年輕...
中國表演藝術家陳奇9/13在上海浦東曙光醫院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去世,享耆壽95歲。陳奇曾在多部膾炙人口的影視劇中飾演奶奶的角色,如《情深深雨濛濛》、《上海一家人》等,深植人心的演技使她贏得了「國民奶奶
高雄一名62歲醫師,年初因感冒併發急性心肌梗塞,雖緊急送醫仍不幸病逝。他在發病前出現感冒症狀,研判可能因病毒感染,導致心血管負荷劇增,進而誘發致命性心肌梗塞。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觀察,近年40到60歲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大幅提升,臨床上出現心臟病患者年齡下降,醫師提醒,觀察年輕患者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就是高血壓和吸菸,若出現胸悶胸痛,最好盡早就醫。
一般認為,白內障好發於60歲以上的長者,但眼科醫師粘靖旻表示,一名28歲工程師因為視力模糊來檢查,檢查後確診白內障。她表示,白內障會年輕化的原因包括紫外線過度暴露、3C產品重度使用、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疾病與藥物影響、眼部外傷歷史、職業環境暴露等6大危險。
▲仁愛公園多功能社會福利館說明會。(圖/埔里鎮公所提供)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石振賢/南投報導】南投縣埔 […]
台南新樓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家義醫師解釋「血癌」是骨髓製造出大量異常白血球,壓縮正常血球生存空間的惡性疾病。當紅血球數量不足,患者會持續感到疲倦、臉色蒼白、稍微活動就喘不過氣。林醫師指出,像程建人需要持續輸血主要是補充紅血球不足,無法治本且長期依賴輸血可能產生鐵質蓄積等併發症,而患者往往也在反覆治療中逐漸消耗體力。
八點檔實力派演員江國賓,才剛結束八點檔《願望》的拍攝,休息不到一個月便火速投入新劇《百味人生》。但在開拍前,他其實悄悄經歷了一場手術,他感嘆是「年輕不懂事留下的後遺症」,雖然有驚無險,不過醫師提醒:曾
59歲的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昨(4)日證實,去年初確診胃癌,令外界震驚。醫師黃軒指出,胃癌早期症狀如同一般胃病,民眾容易輕忽。而在高風險族群中,每2到3年做一次胃鏡,可以降低胃癌死亡率達40%。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年新診斷的頭頸癌病人中,口腔癌占比最大,且有超過七成在確診時已屬第三期以上,也就是中晚期,顯示早期發現與防治仍具極大挑戰。根據2023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口腔癌在45至59歲男性癌症發生率中名列前茅,明確反映該年齡層高風險行為(如嚼檳榔、吸菸、飲酒)仍普遍存在。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李明璟醫師指出:「中壯年族群是台灣經濟與家庭的重要支柱,但他們卻是頭頸癌最主要的受害者。罹病這個過程不僅衝擊健康,更造成沉重的經濟與社會負擔。加上台灣正進入高齡化社會,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公共健康警訊。」許多病人在確診後需接受切除手術...
...台灣頭頸癌高發,口腔癌居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年新診斷的頭頸癌病人中,口腔癌占比最大,且有超過七成在確診時已屬第三期以上,也就是中晚期,顯示早期發現與防治仍具極大挑戰。根據二O二三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口腔癌在四十五至五十九歲男性癌症發生率中名列前茅,明確反映該年齡層高風險行為(如嚼檳榔、吸菸、飲酒)仍普遍存在。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李明璟醫師十八日指出,中壯年族群是台灣經濟與家庭的重要支柱,但他們卻是頭頸癌最主要的受害者。罹病這個過程不僅衝擊健康,更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