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事實核查:如何識破假賬號、機器人和噴子?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4年,《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題為《離大譜:普京賬號的第一條推文竟是祝賀奧巴馬?》的報道;四年後,《商業內幕》刊文,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推特上只關注了19個人,其中一位竟然已經去世五年。然而,事實證明,這兩家媒體都被一個冒充普京的英文推特(X前身)賬號給騙了!而且,他們並不是唯一上當的知名媒體。
這個假賬號創建於2012年11月,靠著一本正經地扮演普京,一路吸粉到將近一百萬。直到2018年11月,當時的推特才出手封號。更讓人迷惑的是,這個假賬號和普京官方認證的英文賬號的粉絲數量不相上下。
這個後來被封掉的假賬號主要轉發克裡姆林宮的官方聲明,而不是散播虛假消息,因此它才能潛伏這麼久而不被發現。
如今,這類假賬號越來越多地被當作信息戰的武器來使用。幸運的是,現在大多數主流社交媒體平台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威脅。
什麼算是假賬號?
X平台在今年4月版的“虛假行為政策”中指出,禁止創建、運營或大規模注冊任何非真實、非透明、帶有欺騙性的賬號。這包括:一、在未遵守X開發者政策的情況下使用自動化程序或腳本運營賬號;二、使用虛構身份從事干擾性或欺騙性活動,典型表現包括:使用庫存照片、盜用或AI生成的頭像、復制或盜用他人的個人簡介、提供誤導性的個人信息,意圖欺騙他人;三、假冒真實個人或機構。
Facebook 和Instagram隸屬的Meta則明確表示,禁止用戶樹立虛假形象,使用虛假賬戶,虛抬內容熱度,或參與到意圖實施社群守則下其他違規行為的活動。Meta如此定義虛假行為:由同一個人或多個人控制的虛假資產網絡實施的各種復雜形式的詐騙,目的是欺騙Meta或社群成員,或規避社群守則下的強制措施。
此藍標非彼藍標
在Twitter時期,藍標(賬號右上角的藍勾)是一種官方認證,表示這個賬號經過平台核實,確實屬於某位公眾人物、機構或品牌。然而,自億萬富豪馬斯克接手該平台並將其改名為X後,藍標認證機制也徹底改變: 任何用戶只要付費訂閱X Premium,就可以獲得藍標。 平台不再對身份進行嚴格審核, 這意味著普通人、假賬號甚至機器人賬號也能輕易買到藍標。
X用戶名後的金標則表示該賬號是通過認證的官方機構賬號,通常包括:企業或品牌、官方媒體、國際組織或NGO以及其他經過審核的機構。 同時,獲得金標的賬號頭像會顯示為方形,以便和普通個人賬號區分。此外,X用戶名後的灰標表示該賬號代表政府機構、國家元首或高級政府官員以及多邊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等。
2023 年,Meta推出了Meta Verified付費訂閱服務,藍標不再是純粹的官方認證,而是訂閱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付費藍標用戶的內容可能獲得更高的推薦和曝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放大特定觀點或商業宣傳。雖然假賬號難以通過Meta審核, 但用戶仍需查看內容本身是否可靠,不要因為有藍標就盲目信任。
如何識別假賬號?
識別假賬號需要留意以下幾點:
賬號名稱和個人主頁網址
騙子經常在注冊賬號後,偷偷修改用戶名,偽裝成官方賬號。 在X上,原始用戶名(通常在@符號後)往往能暴露問題端倪。 而在Facebook上,如果賬號的個人主頁網址(URL) 和用戶名對不上,也要提高警惕。
舉個例子: 有一個 Facebook 賬號自稱是 Elon Musk(見下圖), 但它的用戶名拼成了 “Muskk”,個人主頁網址是 facebook.com/elonreeve.musk.338。 從這兩點就能看出,這個賬號幾乎不可能是真的馬斯克。
此外,真正的公眾人物或機構通常會在官網或其他權威渠道明確標注自己的真實社交媒體賬號,如果找不到這樣的鏈接,十有八九是假的。
如果你想驗證一個非公眾人物賬號的真實性,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查看此人是否在其他社交媒體平台上使用相同的名字。 檢查這些賬號的頭像是否相似,個人簡介、聯系方式和所在地信息是否相互吻合,並留意這些賬號發布的內容是否類似。 如果在不同平台上都能看到大量一致的內容,那麼這個賬號很可能是真實的個人。畢竟,幾乎不可能有冒充者在多個社交平台上同時運營用戶名完全相同、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的假賬號。
不過要記住:這些方法只能提供線索,作為判斷賬號真偽的參考,而非確鑿證據。
頭像
如果賬號有頭像,頭像本身就是重要線索。 使用反向圖片搜索工具(例如 Google、Bing 或 Yandex等搜索引擎),看看該頭像是否屬於他人,或是否在其他網站出現過。 低分辨率的頭像也是一個危險信號,因為公眾人物幾乎不可能在自己的官方社交媒體賬號上使用模糊不清的照片。
粉絲、好友和訂閱者
如果你在不同平台上看到同一個人賬號的粉絲數、好友數或訂閱量差距離譜,就應該提高警惕,因為這很可能是個假賬號。想更深入分析不同社交平台的粉絲數據,也可以使用Followerwonk這種輔助工具。
另一種驗證賬號真實性的方法是觀察是否有已認證賬號與其互動。 例如,如果這是某位知名運動員的賬號,那同隊隊友的認證賬號會不會在他發的照片下留言?其他知名人士或官方賬號,是否會轉發他的內容? 如果沒有這些互動,那麼賬號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
賬號內容與行為模式
留意賬號的創建時間。如果一個社交媒體賬號注冊多年且一直活躍,它大概率是真的。 但別掉以輕心,這並非絕對標准—— 前面提到的那個假冒普京賬號,可是活躍了整整六年才被發現!
同時,仔細觀察賬號發布的內容: 這些內容是否與賬號聲稱的身份相匹配,還是顯得不合常理?如果一個人頻繁更換所在地/定位,那就要留個心眼。除非此人從事的是旅行博主、戰地記者等需要頻繁更換地點的工作。 還要警惕那些發布與自己毫無關系的內容的人: 一個德國學生整天發“阿富汗戰區”的照片?一位俄羅斯退休奶奶天天曬“巴黎反疫苗抗議”的現場照?聽起來就不太靠譜,很可能是假賬號,或者至少是在散播未經證實的信息。這種可疑的行為往往也是機器人賬號(Bots)的特征。
什麼是機器人賬號?
Bots 是 robots(機器人) 的縮寫,指的是那些在社交媒體上沒日沒夜自動運作的賬號。它們會瘋狂地刷留言、轉發內容,甚至刻意制造話題熱度,把一些原本冷門或容易被忽視的話題炒起來。顧名思義,它們的行為就像一群全自動機器人。
不過,要注意區分“好機器人”和“壞機器人”。好機器人會自動發布新聞、天氣預報、地震預警、衛星圖片等有用的公共信息。而壞機器人則被設計成模仿真人的行為,用來推動某種特定議程或目的。根據不同的算法,這些程序可以:自動生成並發布帖子或留言、自動關注他人賬號、甚至主動發送好友請求。
壞機器人會通過不斷刷帖、轉發,刻意放大某些政治觀點,讓社交平台上的輿論看起來熱火朝天。它們還會反復傳播虛假信息或謠言,制造出一種虛假的關注度和共識,從而扭曲公眾對現實的認知,並破壞正常、理性的網絡討論氛圍。
如何識別機器人賬號?
X目前正在測試的一項功能是,引入 “automated”(自動化)標簽。該標簽位於用戶名和賬號名下方, 說明這個賬號發布的內容是自動生成的, 而不是由真人手動發布的。
機器人賬號和假賬號類似,只要留意以下幾點,就能提高識別率:
看賬號名
如果用戶名是雜亂無章的字母、數字或單詞拼湊, 很可能就是機器人賬號。
看頭像
賬號沒有頭像,或是只有模糊、低像素的人像, 都應該引起警惕。
查個人簡介 / 賬號資料
簡介空空如也、注冊時間非常短、 甚至顯示的位置與自稱身份明顯不符, 這些都是危險信號。
觀察行為模式
同一個賬號在不同平台上同時發布完全一樣的內容; 或在短時間內瘋狂轉發或刷屏式回復; 甚至在同一條帖子下,連續發布大量重復、粗糙的評論。如果有這些行為特征,幾乎可以確定它是機器人。
粉絲與關注比例異常
機器人賬號通常關注了大量其他賬號, 但自己的粉絲卻寥寥無幾,甚至為零。 想進一步驗證,可以使用Followerwonk等工具。
什麼是網絡噴子?
網絡噴子(Trolls)是真人, 但他們在網絡上表現得極其活躍、極具破壞力,行為模式和機器人很像。他們常常受雇於某些勢力,專門去騷擾特定的公眾人物或媒體機構。Facebook將這種有組織、有針對性的攻擊行為定義為 “由外國或政府行為體操控的合謀造假行為”。 這種行動甚至可以規模化、產業化,被稱為“噴子工廠”。
最知名的噴子工廠之一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網絡研究所(Internet Research Agency, 簡稱IRA)。 歐盟對外行動署的反虛假信息項目EUvsDisinfo發現: 該機構曾在多種語言中散播虛假信息和親克裡姆林宮的宣傳內容, 目標包括歐洲和美國的大選,以及多國公投前的輿論操控。
這家機構於2017 年1月被全球廣泛關注, 當時美國情報部門發布了一份報告, 詳細分析了 IRA如何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操縱美國輿論。自那以後,Facebook一直在清理與該機構相關聯的賬號。
除了俄羅斯, 外界普遍認為在印度、中國、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國也存在類似的噴子工廠或所謂的“噴子大軍”。 2020年,《華盛頓郵報》披露, 一些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青少年,竟然是被人雇來在社交媒體上傳播虛假信息的。在中國還有類似的“網絡水軍”和“五毛”,前者一般受雇於商業公司或個人雇主,後者通常被官方或半官方機構長期雇傭。
如何識別網絡噴子?
噴子賬號比徹頭徹尾的假賬號更難識別, 因為它們通常是真人在背後操控。如果這些賬號長期活躍、持續經營多年,甚至成為大型噴子網絡的一部分,想要識破就更加困難了。這意味著,你不能像識別假賬號那樣,只通過奇怪的用戶名、最近注冊的時間或可疑的粉絲數量就一眼看穿。不過,這些跡象依然可以作為初步線索。
其次,需要仔細觀察賬號發布的內容: 這些帖子是否包含已知傳播虛假信息的網站鏈接? 注意賬號除了轉發別人內容,是否也發布一些私人動態或原創內容?如果一個賬號只轉發第三方內容、從不發個人動態, 很可能就是一個噴子賬號。如果轉發的內容本身就含有虛假信息或誤導性內容, 那就更需要提高警惕。
還可以看看你和這個可疑賬號是否有共同好友或關注者。 如果有,可以問問這個共同好友,是否認識這個賬號背後的人,以此來判斷賬號的真實性。
此外,可以留意一個可疑賬號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這個賬號是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不停地評論?是否在不同的帖子下不斷復制粘貼同一條消息?是否以極高頻率發帖或轉發內容?如果是這樣,很可能說明這個賬號的社交媒體行為不是興趣愛好,而是他的工作——也就是說,這個人可能就是一名“職業噴子”。
最明顯的噴子特征之一是:這個人在討論中從不提供任何有建設性的內容,而是專注於操縱他人情緒、激起負面情緒。一旦發現這樣的情況,不要再繼續爭論,直接舉報賬號,讓平台進行進一步核查和處理。
這篇文章屬於德國之聲“事實核查”之提升數字素養專題。點擊這裡,了解更多網絡防騙招數!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Tetyana Klug, Juan Ju
其他人也在看

研究:AI聊天工具在新聞領域「極不靠譜」
一項由22家國際公共廣播機構聯合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像ChatGPT和Copilot這樣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經常歪曲新聞內容,且往往無法區分事實與觀點。
德國之聲 ・ 11 小時前
歐記健保費率 明年平均漲幅約3成 各保險價格27日公布
華盛頓郵報報導,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3 小時前
亞洲Z世代抗爭:能否引爆實質變革?
從尼泊爾到孟加拉,從印尼到斯裡蘭卡,Z世代正改寫亞洲多國的政治版圖。面對威權、貪腐與經濟不平等,這群年輕人走上街頭,掀起一波世代抗爭。有人稱之為「亞洲版阿拉伯之春」,但這場浪潮是否真能開創新局面?
德國之聲 ・ 11 小時前庫德工人所有武裝勢力撤出土耳其 轉進伊拉克北部
(中央社伊拉克甘迪爾26日綜合外電報導)庫德族武裝團體庫德工人(PKK)今天宣布,正在撤出土耳其境內所有武裝勢力、轉進伊拉克北部,敦促安卡拉政府採取法律行動保障和平進程。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泰國王太后詩麗吉逝世!大象集體下跪哀悼
[NOWnews今日新聞]泰國王太后詩麗吉(Sirikit)24日晚間病逝,享耆壽93歲,泰國舉國哀悼,按照泰國王室傳統,將以最高榮譽為王太后舉行葬禮王室和宮廷官員,需進行為期1年的哀悼。為紀念詩麗吉...
今日新聞NOWNEWS ・ 11 小時前
禁宰禁運影響豬農 陳駿季:明日提補助方案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梧棲有養豬場感染非洲豬瘟,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6)日表示,全國禁宰禁運政策對豬農造成影響,包含廚餘轉為飼料、清運補助等,明(27)日會提出完整補助方案。台中梧棲養豬場檢出...
今日新聞NOWNEWS ・ 9 小時前
德語媒體:德國外長取消訪華是正確的
德國外長臨時取消訪華,受到了德語媒體關注。德媒披露,據柏林外交圈消息,中國要求德國外長先「糾正」其言論、再訪華,這讓德方無法接受。一些德媒評論稱,德國外長此舉是「勇敢的」、「正確的」,體現了柏林不願受中國擺布的姿態。
德國之聲 ・ 1 天前
中國人非法採購2公斤鈾!喬治亞當局逮捕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人又在海外做非法勾當!喬治亞國家安全局近日逮捕3名中國公民,3人企圖以40萬美元(約新台幣1231萬)的價格,私下收購2公斤的核材料「鈾」,並經由俄羅斯運回中國。根據路透...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漏網鏡頭?大陸紀念台灣光復大會 王滬寧主動喊「他」上台寒暄
大陸今天上午在北京舉辦「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大會」,由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發表最新對台論述,強調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聯合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差點背鍋!特約獸醫再發文:尊重檢調偵辦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爆發非洲豬瘟,對此市府日前召開記會宣稱,養豬場特約獸醫師在場並投藥,因此所以第一時間動保處未強制檢驗。此番話卻遭該獸醫紀又銘打臉,強調自己從未到過按立場,否則就會通報不會...
今日新聞NOWNEWS ・ 10 小時前
路邊停車也有詐騙?網傳「掃QR Code繳費」遭盜刷30萬 警:假消息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近期網路流傳一段「路邊停車『QR Code繳費單』全是假的!已有上千車主被騙」的影片,內容提及詐團會在車輛雨刷上放置仿真的停車單,誘導民眾掃描假QR Code並輸入信用卡資料,進而竊取金錢,甚至有人遭盜刷了30萬元。然而,刑事局與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均...
CTWANT ・ 20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6 小時前
25年前《親戚不計較》神預言台灣未來!網挖「這句全說中」雞皮疙瘩
娛樂中心/曾郁雅報導民視經典七點半檔《親戚不計較》從1999年開播一路熱演到2006年5月12日,超長青7年檔期總共陪伴觀眾2248集時光,其中由卓勝利、沛小嵐、李㼈、潘麗麗等演員重現「歡喜冤家」的靈活演技,把台灣農業社會草根小人物的歡樂家常完美呈現,獲得當時觀眾熱愛,至今仍有不少粉絲重播回味,沒想到近日就有一名網友挖出25年前片段,卓有春(卓勝利飾演)對著孫女萱萱期許「2020年舉重拿金牌」的神預言,居然跟台灣隊前進2020東京奧運的真實史實完全對上,讓網友震驚:「神預言!」,相關片段在網路公開之後,也讓許多網友看到都愣了。
民視 ・ 18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