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兒科流感升溫 醫:避免帶病上課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校園開學後人潮密集、互動頻繁,近期流感疫情有升溫趨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觀察發現,兒科門診流感確診人數明顯增加,提醒家長務必提高警覺,落實防護措施,避免疫情在校園中擴散。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兒科部主任李倩瑜27日表示,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傳染力強、潛伏期短,特別容易在學校、安親班等密閉空間中迅速傳播。與一般感冒不同,流感症狀來得又急又重,常見表現包括高燒(超過攝氏38度)、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全身痠痛與極度疲倦,部分兒童還可能伴隨惡心、嘔吐或腹瀉等腸胃不適。多數患者可於1週內康復,但若病程延長超過兩週,或出現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就必須提高警覺。她提醒家長,若孩子出現呼吸急促、嗜睡、抽搐、持續高燒或拒絕飲水進食等警訊,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護理師劉珮芬指出,預防勝於治療,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防護手段,能顯著降低重症與住院風險。學齡兒童免疫力尚未成熟,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家長應主動安排疫苗接種。
日常生活中,也應落實勤洗手、配戴口罩、遵守咳嗽禮節、保持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並確保充足睡眠以維持免疫力。同時保持居家與教室空氣流通,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或密閉空間,都是預防感染的重要關鍵。
若孩子確診或疑似感染,劉珮芬提醒,應讓孩子在家充分休息,避免帶病上課,以防班級內交叉感染。居家照護時可多補充水分、按時服藥、觀察病情變化,若出現高燒不退或病況惡化,應儘速就醫。
其他人也在看

跨專業攜手助病人重拾自理 成功回歸社區展現全人照護成果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整合醫療團隊近日成功協助一名因跌倒與感染導致功能退化的病人,透過跨專業合作與持續支持,逐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最終順利入住康復之家並重返社區,充分展現「以人為本」與「團隊照護」的全人照護精神。這名病人原本居住於療養機構,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卻因一次意外跌倒併發感染而住院,導致身體功能明顯退化,加上舊傷影響,使日常活動變得困難。桃園醫院在病人入院後即啟動整合照護計畫,由職能治療師李佳玲擔任主要執行者,結合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照服員、臨床心理師、社工與出院準備服務,共同協助病人重建功能、恢復信心。李佳玲28日表示,病人住院初期因身體不適與心理挫折而對復健產生排斥,對失能有恐懼與依賴心理。團隊沒有急於要求,而是以陪伴取代催促,透過傾聽與鼓勵逐步建立信任。為了幫助病人看見進步,李佳玲將每週的訓練目標書寫於床尾板,讓病人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復原狀況,減輕焦慮與不安。同時建議全體照護人員採一致的互動方式,營造穩定、安全又充滿鼓勵的治療氛圍。在復健過程中,照服員的角色至關重要。由於病人無家屬陪伴,病房團隊共同提供友善照護支持。從初期需要依賴尿布與協助如廁,到後期能在治療師與照服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北市府稱「沒有條件普發現金」! 藍綠議員不滿付委送大會
行政院已宣布全國「普發一萬元」,北市議會藍綠團日前分別提案,認為基於超徵稅收,台北市應要普發現金,財政局今(28)日前往議會財建委員會報告評估結論,局長胡曉嵐強調,研議結果考量北市整體財政狀況,認為中央與地方的中央稅收與地方稅收結構不同,北市財政狀況沒有理由樂觀,未來財源高度不確定性,現階段北市沒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年婦「暈到吐」竟是腦血流不足 醫:恐為中風前兆
一名50歲女性長期受到頭痛、頭暈與嘔吐困擾,起初僅以止痛藥應付,但半年來多次出現天旋地轉、嚴重嘔吐的情形,甚至曾因暈眩跌倒送醫,經檢查後確診為「脊椎腦底動脈循環不全」。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立冬將至!營養師:聰明「溫補」勝過大補特補
立冬節氣即將到來,天氣轉涼,是調養身體、預防感冒的重要時節。戴淑婷營養師提醒,若補得過於油膩或過重,反而可能導致嘴破、便秘,甚至血脂血糖上升等問題,建議民眾應「聰明溫補」,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22歲男駕駛180萬元轎車失控!爆衝對向擊落19歲騎士⋯腿斷急送醫
苗栗縣獅潭鄉台3線發生一起車禍事故,26日上午一輛轎車行經此處時疑似突然打滑,失控衝向對向車道與機車發生碰撞,造成19歲騎士摔車全車多處擦挫傷,所幸經送醫治療後無大礙。對此警方說明,若汽車駕駛違規跨越雙黃線,將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進行舉發,可處以新台幣600至1800元的罰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麥卡倫威士忌年度特展「雪莉新裝 360 體驗」有什麼特色?4大亮點成為2025台北必訪風格展覽
「麥卡倫 雪莉新裝 360 體驗」自 10 月 31 日起至 11 月 16 日在台北信義 A19 盛大登場,這場盛會以創意與感官交織的形式,重新詮釋「雪莉王者」的經典底蘊。
欣傳媒 ・ 1 天前航警涉收賄走私加熱菸 桃檢起訴沒收賄款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28日電)航空警察局員警陳男涉嫌違法放行走私集團成員夾帶加熱菸入境案,檢察官調查後認為陳男及楊女等人涉犯貪污治罪條例及菸酒管理法罪嫌,今天偵結起訴,並聲請沒收賄款及走私利益。
中央社 ・ 1 天前
五月天跨年重返台中開唱!連嗨6場票價出爐 開賣時間曝
天團五月天即將舉辦的5525《回到那一天》25週年巡迴演唱會將於2025年底至2026年初在台中洲際棒球場舉行。此次演出包括12月27日、28日及跨年夜的12月31日,還有2026年1月1日、3日和4日的場次,吸引了大量粉絲的期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市況升溫 長榮承租立盛3.3萬只貨櫃
長榮海運因應營運需求,旗下子公司預計向榮運子公司立盛企業承租3.3萬只貨櫃,租賃期間7年,預估租約總金額為5,014.87萬美元、約新台幣15.4億元。榮運也指出,經整體評估後,立盛企業董事會決議通過出租貨櫃給長榮海運,獲取櫃租收入。
工商時報 ・ 1 天前
盧秀燕防疫警鐘3/綠委爆政院一舉動慢半拍 轟「把賴清德的話當耳邊風」
台中市梧棲區使用廚餘餵食的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讓台灣堅守7年的防疫破功。不僅身處防疫第一線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成為砲口,綠營對執政團隊也有檢討聲,不少人私下直言,非洲豬瘟的源頭高機率來自境外,「政府的邊境管理措施肯定有地方疏漏,有必要進一步檢討!」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紅斑性狼瘡好發女性 出現這警訊應立刻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治療權威/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被證實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於日前過世;花
好醫師新聞網 ・ 4 小時前
港星許紹雄癌逝!「8症狀」是腎臟癌警訊 醫:發現多已中後期
港星許紹雄28日凌晨因腎臟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6歲。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提到,腎臟癌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55歲到75歲之間,且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變大,恐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腳部水泡反覆發作是汗皰疹?台大醫:用錯藥沒完沒了 1工具是診斷關鍵
夏天一到腳底就冒出發癢的水泡,怎麼擦藥都沒用,但冬天就自動變好,是汗皰疹嗎?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烏惟新提醒,這類反覆發作、尤其只發生在單側,很可能是黴菌感染「水泡性足癬」,它常誤認為汗皰疹,導致治療無效
健康2.0 ・ 19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 天前
流感疫苗打氣史上最高!估破450萬人次 11/1第二階段開打對象曝
左流右新第二階段即將開放接種!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114)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象可前往施打,今年打氣創新高,預估到10月底接種人次可以達到450萬人次。另11月1日起,全台各地之全聯、大全聯(共約120家門市)及家樂福(約32家門市)亦將擇日設置疫苗接種站,更方便民眾接種疫苗,完成接種者還可獲得門市準備之健康好禮。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她不愛吃甜食卻30歲就得糖尿病?醫師揭驚人真相:「這些東西」比糖更可怕!
原來她中午習慣吃勾芡便當,晚上則是白粥或炒米粉快速解決,加上缺乏運動、長期作息忙碌,導致內臟脂肪累積與胰島素阻抗。醫師指出,真正讓血糖升高的,不是糖果甜點,而是這些「不甜、吸收又快」的主食:白飯、白粥、吐司、米粉、糯米、勾芡湯等,這些高GI食物進入體內後,...
styletc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