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不一定是缺鐵!慢性病、腫瘤也可能是元凶...醫解析貧血3大類成因、6症狀及治療
你是否經常覺得臉色蒼白、容易疲累?許多人一聽到「貧血」直覺聯想到缺鐵,便急忙補充鐵劑或保健食品,但事實上,貧血並非單一疾病,而是身體異常的重要表示,可能反映了慢性病、營養缺乏甚至內出血或腫瘤等問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巫康熙指出,有些患者即使血紅素明顯偏低,也因症狀不明顯、長期疲憊早已習以為常,導致延誤就醫。他強調,貧血非一味補鐵就好,正確鑑別診斷釐清成因,才是改善貧血的根本關鍵。
貧血怎麼診斷?3大關鍵指標
貧血診斷標準依性別與年齡略有不同,其中以紅血球數量(Red Blood Cell Count, RBC)、血紅素(Hemoglobin, Hb)和血球容積比(Hematocrit, HCT)是判斷貧血及病況嚴重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成人男性血紅素低於13g/dL,成人女性低於12g/dL,即可被診斷為貧血。兒童則以各年齡層統計值為標準,略有差異。
巫康熙建議,若定期健檢中發現血紅素偏低,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應進一步檢查紅血球平均體積(MCV)、血清鐵蛋白、維生素B12與葉酸濃度等指標,釐清原因並對症處理。
貧血類型怎麼區分?MCV數值初判斷
巫康熙指出,要正確鑑別診斷貧血的類型,可依據紅血球平均體積(MCV)判斷紅血球的大小,進一步將貧血分為小球性貧血、正球性貧血和大球性貧血。
類型 | 小球性貧血 | 正球性貧血 | 大球性貧血 |
MCV值 | MCV<80 fL | MCV 80~100 fL | MCV>100 fL |
原因 | 以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最常見 | 可能是慢性病貧血、溶血性貧血或急性出血 | 常見於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多與飲食、吸收不良或藥物影響有關 |
貧血的3大類成因
「貧血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巫康熙強調,貧血反映的是紅血球的生成、壽命或流失出現異常而非單一原因造成,依其成因可分為「製造不足」、「破壞過多」、「流失過多」三種。
製造不足:以缺鐵性貧血為大宗。鐵質是合成血紅素的關鍵元素,一旦飲食中鐵的攝取不足,或腸胃吸收功能不佳,就會導致紅血球生成減少。女性月經失血、青少年快速成長需求增加、素食者攝取動物性鐵源不足皆為常見的缺鐵性貧血高風險族群。
破壞過多:包含先天性溶血性疾病、自體免疫性溶血、某些感染或藥物副作用導致的紅血球壽命縮短
流失過多:常見於女性經血過多、消化道潰瘍、痔瘡、腫瘤引起的慢性失血等狀況。
此外,慢性病導致的貧血(例如腎臟病、慢性發炎性疾病或癌症)也是臨床常見類型。這些患者即便營養充足、無明顯出血,卻因體內長期發炎或缺乏紅血球生成素,無法正常進行紅血球生成,進而導致發炎性貧血。
貧血6症狀
巫康熙表示,雖然多數輕微或慢性貧血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當紅血球減少至某一程度,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表現:
容易疲勞、頭暈目眩
臉色蒼白、唇色淡
心悸、呼吸急促
注意力不集中
指甲脆弱或凹陷
手腳冰冷
貧血好發族群
過去大眾普遍認為貧血是女性的專利。巫康熙提醒,男性、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也可能發生貧血,尤其是罹患癌症、腎病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等族群。以下是常見的貧血好發族群:
育齡女性與經血量多
懷孕與哺乳期女性
青少年與成長期兒童
素食者與偏食族群
年長者
慢性疾病
消化道疾病患
手術後或外傷出血
遺傳性貧血帶因者
長期某些服藥
酗酒習慣
巫康熙進一步說明,年長者由於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下降,加上多重慢性疾病或正在服藥,可能因飲食不均或吸收不良導致缺鐵或B12、葉酸缺乏。此外,成年男性或停經後女性出現貧血更應提高警覺,因為這類族群通常不會有生理性失血的情況,出現貧血很可能代表腸胃道有隱性的慢性出血,甚至可能與腸癌、胃癌等病變有關,需進一步接受腸胃鏡檢查。
貧血怎麼治療?
針對貧血問題,有些患者會自行服用補鐵保健品,或在藥局購買鐵劑。事實上,不同類型的貧血對應的原因與治療方式截然不同,盲目補鐵恐適得其反。以台灣最常見的貧血類型為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型貧血為例,巫康熙表示,兩者症狀表現相似極甚至有可能合併發生,但是兩者治療方式完全不同,因此正確鑑別診斷對於治療尤為關鍵。
以下為各類型貧血的治療重點:
地中海型貧血:為遺傳性疾病,台灣約有6%的帶因率,倘若父母雙方都是帶因者,子女罹患重型的機率高達四分之一。輕症者定期觀察追蹤,重症須終身輸血與排鐵治療,甚至接受骨髓移植。
缺鐵性貧血:通常以口服鐵劑治療,每日固定劑量,補充鐵劑直至血紅素與鐵蛋白回升至標準值,期間配合飲食調整以提升鐵的吸收率,並在治療期間定期回診追蹤數值變化,若3週內指數無明顯上升,須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腸胃道出血等隱性病因。
腎性貧血:腎臟疾病造成的貧血,可依情況使用紅血球生成刺激劑(EPO)等治療藥物,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
巨幼細胞性貧血:通常與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有關,需針對營養補充進行調整。患者若是因胃切除手術、吸收障礙或長期素食導致B12缺乏,除了補充營養素外,有時需考慮進行注射型補充,以免長期缺乏營養素造成神經系統問題。
其他:慢性失血須先找出出血源頭;免疫系統導致的紅血球破壞則需使用免疫調節藥物
巫康熙提醒,治療貧血並非一味補鐵就好,而是須經檢查釐清其機轉與背後病理,精確分類後再對症治療。建議若有血紅素偏低或有疑似症狀及早就醫,進一步抽血檢驗,以釐清背後病因。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更多良醫文章
2025流感疫苗公費、自費怎麼選?接種對象、施打時程、廠牌與副作用解析
黃斑部病變初期多單眼發病難察覺!醫教自我檢查法:每天10秒「睜一眼、閉一眼」守視力
其他人也在看

211餐盤不是只分比例!專家教你吃出健康與飽足感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台灣的肥胖問題正持續惡化中,成人過重與肥胖率已突破50%,成為國內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根據國健署2022年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台灣18歲以上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已達50.3%,相較於1993年的32.7%,30年間的增幅高達55.8%,這意味著每兩位成年人當中,就有一人體重超標。 長期肥胖會增加多達200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癌症、痛風、不孕症、退化性關節炎、憂鬱症等,甚至還可能縮短壽命,因此,維持健康且標準的體位,已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健康課題。 飲食與生活習慣的影響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改變,外食與加工食品的攝取增加,再加上缺乏運動,導致肥胖率持續上升,家庭醫學科醫師李唐越指出,現代人變胖的四大元兇包括:1.飲食失衡: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且多是精緻澱粉、糖,導致營養不均。 2.加工食品攝取增加:加工食品含有高糖、高鹽、高脂肪,易引發肥胖。 3.缺乏運動:現代人工作繁忙,運動時間不足,導致熱量消耗減少。 4.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新陳代謝,增加肥胖風險。 改善肥胖問題4面向李唐越建議,為了改善肥胖問題,應從以下方面著手:1.調整飲食習慣:減少高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家裡抽菸危害躲不掉!二手菸對兒童、孕婦危害多多
吸菸者吐出二手菸,菸霧中的尼古丁會殘留在室內環境表面、衣服和人體皮膚,並與環境中的亞硝酸發生反應,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不...
Heho健康網 ・ 22 小時前
預算不足!員旅墾丁4天3夜改日本5天4夜 實際價格掀熱議
準備迎接光復節連假,有民眾想訂住宿,發現原本一晚4000多元的飯店,在連假第一天價格快翻倍,大嘆「難怪國旅沒人玩」;還有上班族發文,公司因為預算不足的關係,員工旅遊從「墾丁4天3夜」改為「日本四國5天
台視新聞網 ・ 23 小時前別再以為只是壓力大!「內分泌失調」6大典型症狀易誤認更年期,醫授3招穩定內分泌
莫名感到疲倦、晚上難以入眠、體重突然上升,飲食控制和運動卻毫無成效?許多女性也許會把這些變化當作壓力大、更年期到了,卻忽略背後可能隱藏內分泌失調的問題。內分泌系統就像身體的穩定引擎,負責調控多項生理功能,一旦失衡,可能牽連全身。不論男女,都可能受到影響。若未及早發現與治療,可能使小問題逐漸惡化為慢性......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慢性呼吸道疾病年奪6千命 「整合照護、跨科合作」助順暢呼吸
71歲的詹先生為慢性肺阻塞患者,近2年罹患新冠肺炎和流感後,常感到呼吸喘,肺功能僅剩44%。臺中榮總胸腔部沈佩誼醫師表示,醫療團隊採痰、驗血追蹤發現嗜酸性白血球數量超出正常值2倍,顯示病人肺阻塞是以嗜酸性白血球引起的炎症為主,給予詹先生專門阻斷嗜酸性發炎的生物製劑後,病情明顯穩定,不僅未再發生急性惡化、肺功能檢查數值也大幅改善。 因氣管長期發炎 頑固「肺阻塞」靠生物製劑找回健康 沈佩誼醫師補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氣管長期發炎,導致呼吸困難、咳嗽與痰多的慢性疾病,常見於長期吸菸者,全台約有84萬名患者。傳統治療多仰賴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或類固醇,但對部分頑固型患者效果有限。為突破限制,醫療團隊透過痰液與血液檢體分析,檢測病人發炎細胞與生物標記,進一步辨識疾病的「內在特徵」(endotype)。再結合肺功能檢查與影像學的「外在特徵」(phenotype)資訊,進行雙向整合判斷,協助區分不同亞型患者。這樣的流程能針對病人特性選擇最合適的藥物,例如找出對類固醇反應佳或適合使用生物製劑的族群,真正達到量身訂做的精準治療。 加入肺復原計畫 30歲病人脫離「咳痰夢魘」 30歲的甘先生長期受支氣管擴張症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腰圍變粗、熱潮紅⋯中年女性成「大媽」?醫教「4招」改善代謝症候群
當女性步入更年期,身體不僅面臨生理變化,內分泌系統的轉變更可能影響整體健康,隨著卵巢功能逐漸退化、雌激素分泌減少,許多女性會出現潮熱、失眠、情緒波動等典型更年期症狀。醫師指出,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荷爾蒙變化成為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4招」,讓更年期更健康。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吃太油太甜又喝酒?醫警告:小心胰臟急性發炎 「這部位痛」是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多數人以為聚餐吃太多主要考驗的是腸胃,但其實胰臟也在默默承受壓力。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楊宗勲醫師表示,臨床曾收治過因飲酒過量引發急性胰臟炎的患者,導致上腹劇烈疼痛、噁心,甚至痛到冒冷汗。因此,楊宗勲醫師提醒,若大量飲酒,再加上油膩、高糖等飲食,對胰臟來說,幾乎就是地獄套餐,恐讓胰臟默默承受「三重負擔」。 高油+飲酒易引發急性胰臟炎 上腹痛是關鍵警訊 楊宗勲醫師指出,急性胰臟炎的典型症狀包括上腹劇烈疼痛、噁心、嘔吐,通常疼痛會放射到背部,有時甚至伴隨發燒,嚴重時還可能危及多重器官功能,甚至有休克風險。因此,高危險群須特別留意,尤其是膽結石、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或長期飲酒習慣者。當大量油膩食物搭配酒精,將刺激胰臟分泌消化酵素,甚至引起酵素攻擊自身胰臟組織,造成急性發炎。 想顧胰臟這樣吃 把握「三少一多」原則 光田綜合醫院林淑雯營養師補充,胰臟本身負責分泌消化酵素與胰島素,若長期承受油膩飲食與酒精刺激,將增加胰臟負擔,甚至誘發胰臟發炎或血糖失衡。她建議,聚餐可掌握「三少一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選擇去皮或去油的肉類,並搭配高纖蔬菜,
健康醫療網 ・ 23 小時前
竹崎高中廁所全面升級 學生笑稱「學習動力從舒適廁所開始」
嘉義縣立竹崎高中持續深化「全人適性幸福溫馨學園」的願景,其中備受師生期盼的老舊廁所更新,前後耗時5年,終在日前迎來6棟建物、共50間廁所全數翻新,「五星級」衛生空間讓師生相當有感,學生們打趣說「每天學習動力就從舒適的廁所開始」。校長蘇淵源指出,竹中這幾年持續向中央爭取經費,推動老舊廁所更新工程,行政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黃國昌陷狗仔風波恐影響藍白合 媒體人:「這人」得利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民眾主席黃國昌近日捲入養狗仔跟監政敵的風波,除此之外,週刊還踢爆,黃國昌吸收駭客組織竊取政府及民間單位的機敏資料,組網路禁衛軍,對於這些爆料,黃國昌回應「該採取的行動會採取」,而警政署長張榮興表示,已針對「反跟拍、反跟監」任務強化訓練與勤務規劃,若有發現異常狀況,將立即制止或依法報案處理。更多內容請看完整版資深媒體人鄭佩芬今日在《頭家來開講》節目中表示,民眾前有柯文哲因違法遭起訴,若黃國昌也犯同樣的錯誤,那民眾可能就沒有未來,環顧民眾現在檯面上叫得出名字的政治人物,恐怕沒有一個「大咖」能撐起這個,鄭佩芬指出,在野勢力一在地批評賴清德,但即便他民調再低,若在野勢力仍舊一團糟,「賴清德躺著就可以連任」,他無須做過多的批評就能坐享其成,鄭佩芬呼籲黃國昌,「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犯下什麼問題,而你犯下的錯誤除了毀掉你自己,也毀掉大局」。對於黃國昌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提告沒有明說,律師黃帝穎表示,黃國昌過去認定中時不實報導,提告代理人蔡衍明,如今卻不敢對引用狗仔、駭客截圖的報導提告,顯示其「極度心虛」。原文出處:頭家講(影)/黃國昌陷狗仔風波恐影響藍白合 媒體人:「這人」得利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朱蕙蓉女兒揭花蓮災區亂象 批縣府神隱5天:那兩夫妻會下地獄金管會要查了!竟以「被中國通緝」拒核貸 王定宇怒轟2銀行趙少康籲修法防堵中國介選! 吳思瑤酸:國民受害才在大呼小叫
民視影音 ・ 1 天前
竹筒募心富有愛 社區響應馳援災區
桃園區和蘆竹區的慈濟志工,利用雙十連假其中一天,到商店街拜訪,邀請業者能夠成為富有愛心商店,在結帳櫃檯放置竹筒,邀請願意小額行善的民眾投竹筒,大愛共善。由於民眾知道花蓮光復鄉很需要協助,因此志工們...
大愛電視 ・ 1 天前
3原因預測「黃國昌的墮落比柯文哲更徹底」 翁達瑞:等著看身敗名裂
民眾主席黃國昌近日醜聞纏身,不只陷養狗仔風波,還被爆擁有一批駭客志工團。對此,學者翁達瑞(陳時奮)表示,黃國昌是少數出道就使壞的政治人物,但缺少該有的存活術,原因就是「壞」與「笨」兩字,加上不符現實的政治野心。他等著看黃國昌身敗名裂。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持菜刀撬鎖闖空門多戶受害 台中男逃半年落網
據了解,劉男失業且獨居,整日遊手好閒,近半年來在豐原及神岡地區犯下至少 4 起竊案,其中 3 件為徒手行竊,另 1 件則為撬鎖闖空門。劉男在 13 日看到一處民宅無人,便利用菜刀撬開 3 樓房間的喇叭鎖得手,犯案後隨即將作案用的菜刀丟棄於 1 樓。有受害網友日前在社群釋出家...
CTWANT ・ 1 天前
百元就能玩台彩「2款新刮刮樂」!頭獎最高200萬 總獎金破10億
台灣彩券公司今(17)日推出「一路發」、「歡樂賓果」2款刮刮樂新品,「一路發」每張售價新台幣200元,票面中滿載金磚的發財車,搭配鑲滿鑽石的數字「8」與麻將牌「發」,充滿好運連發的好預兆,獎金也特別以「8」為倍數規劃,頭獎200萬元共有5個;「歡樂賓果」每張售價100元,為熱門益智延長型連線玩法遊戲入門款,只要連線成功就得獎金,「4角全中」還可獲得獎金1萬元,頭獎30萬元共有7個;2款新品總獎項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八旬老翁原愛外出串門子 卻變孤癖、躲家中⋯原來得了這病
彰化縣一名80歲老先生原本喜歡種花草,會到社區、宮廟和鄰居親友閒聊,但家人發現近期他突然花枯了也不理,越來越孤僻,整天躲...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衛生紙到底能不能丟馬桶?會堵住嗎?環境部6大QA一次看懂,好市多這款衛生紙也解答
你上完廁所後,衛生紙是丟進馬桶還是垃圾桶?哪種作法才是對的?觀諸歐美與日本等國家「衛生紙丟馬桶沖掉」的觀念與做法早已行之有年,不僅減少異味,也有助防止病菌傳播,更能使家裡的垃圾量減少。其實,台灣自2017年起即宣導「衛生紙可丟馬桶」,但至今仍有許多人因擔心管線阻塞,習慣丟進垃圾桶。《良醫健康網》以下......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詐團演太像!假冒社工報真電話 連身分證字號都說對
電話詐騙不斷上演!台南一名陳小姐的媽媽,日前接到自稱「台北市社會局人員」的電話,稱有人代辦「低收入戶」要核對身分,連身分證字號都能說出,讓人驚呼「連個資都被摸透」。所幸媽媽機警未受騙,事後查證發現,這竟是詐團老招新伎倆。陳小姐說,電話顯示為「私人號碼」,對方自稱「姚天財」,並報出「02-251562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很多人都愛吃!「9地雷食物」超傷血管 心臟科醫:給我錢也不吃
想要避免心血管疾病,除了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以外,正確的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臟科醫師布霍傑(Sanjay Bhojraj)列出9種自己絕對不吃的食物,表示即使生活習慣看似健康,但若飲食選擇錯誤,也容易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2 小時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