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吃太多恐中毒!醫示警:1天別超過「這劑量」
維他命吃太多也會有問題?醫師呂謹亨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澳洲藥物管理局(TGA)今年示警,越來越多人長期攝取過量維生素B6,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產生四肢刺痛或麻木、肌肉無力等症狀。呂謹亨指出,過去于美人也疑似因長期攝取過量維生素C導致腎結石,泌尿科醫師還幫她取出108顆腎結石。
呂謹亨接著說,當提到維生素時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多補沒壞處」,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因為會從尿液排出不會累積,更讓人放心地天天吃補充劑。但事實上,水溶性維生素吃太多一樣可能出問題,雖然它們不像脂溶性維生素那樣容易在體內堆積,但長期攝取過量,仍會造成神經、腎臟或消化系統的負擔。
呂謹亨指出,水溶性維生素包含維生素C、維生素B群。它們能幫助身體產生能量、維持神經功能、保護免疫力。但當攝取量遠超出身體需要時,就可能引起「維生素中毒」的現象。呂謹亨接著列舉各種維生素過量,可能會產生的健康問題,如下:
1、維生素B6:這是最常見的「水溶性維生素中毒」案例。當攝取量太高(尤其是長期服用含高劑量B6的保健品)時,可能出現手腳麻木、刺痛、灼熱感、感覺遲鈍、行動不協調等症狀。這是因為B6過多會傷害神經軸突,造成周邊神經病變。根據《Nutrients》期刊的回顧研究,停止補充後多數人能慢慢恢復,但部分嚴重者仍可能有殘留麻木感。
2、維生素C:許多人為了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大量吃維他命C,但是若每天攝取超過2千毫克,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噁心、腎結石(尤其是有結石體質或腎功能差的人)等症狀。腎結石是因為維生素C在體內會代謝成「草酸」,過多時會形成草酸鈣結晶,導致腎結石。
3、維生素B3(菸鹼酸):如果補太多B3(尤其是高劑量菸酸用於降膽固醇者),可能會出現臉潮紅、發熱、皮膚癢、肝功能異常或肝炎、血糖升高、痛風惡化等症狀。這些副作用多半出現在每日劑量超過500毫克的情況下。
4、葉酸(維生素B9)與B12:葉酸雖能預防貧血與胎兒神經管缺陷,但過量服用會「掩蓋B12缺乏」,讓神經受損被忽略。有些人打高劑量B12針劑後,可能出現痤瘡樣皮疹,但這種狀況較少見。
呂謹亨建議,不要同時吃太多綜合維他命或能量飲料,因為不同產品加起來可能超標。他認為,健康飲食才是最好的維生素來源,全穀、蔬菜、水果、蛋、瘦肉、堅果就能補足大部分需求。
另外,腎臟病或神經疾病患者,補充前務必詢問醫師。若出現手腳麻、腹瀉、皮膚潮紅等症狀,請立即停用並就醫。有症狀或擔心攝取過多,可找醫師抽血檢測及相關檢查。
呂謹亨表示,簡單來說水溶性維生素不是吃越多越好,它們是好幫手,但過量就會變壞朋友。只要均衡飲食、適度補充,才能真正「維生」又「養生」。
更多鏡報報導
喝珍奶玩彈跳床!下秒4歲童倒地噎死 家長怒告飲料店:沒說不能喝
禁宰禁運延長10天!豬農「沒空間養豬」崩潰:1天長大1公斤
染疫豬場廚餘養豬…5月起沒正常通報!議員怒:盧市府疏失早有警訊
其他人也在看
萬聖節加碼變裝 南瓜先生現身「菱波官田線」
台灣好行「菱波官田線」專車蝙蝠俠快閃獲熱烈迴響,萬聖節前夕,加碼邀請南瓜先生搭乘,乘客捕捉到並合照,可獲限定好禮。「不給糖就搗蛋!」蝙蝠俠攜手好友「南瓜先生」,10月31日至11月2日現身台灣好行菱波官田線「萬聖節專車」,精心佈置車廂,掛上南瓜燈與幽靈等節慶裝飾,營造濃濃的萬聖節氣氛,活動期間,只要
自由時報 ・ 1 天前
115年全民運動會在桃園! 桃市府籌備處正式揭牌
地方中心/賴國彬 桃園報導桃園市長張善政周一(10/27)下午出席「115年全民運動會籌備處揭牌典禮」,除親自頒發籌備處團隊聘書外,更邀請"運動部全民運動署"署長房瑞文等現場貴賓,一同啟動及見證籌備處正式揭牌,宣示桃園市將奮力完成明年全民運動會籌辦任務,讓選手發光、閃耀桃園。
民視 ・ 1 天前
最強小強殲滅術!「2滅蟑神招」直接絕種 專家掛保證:等著收屍
李淳廉在健康節目《健康零距離》中表示,若看到蟑螂,最好避免直接踩踏,以免造成細菌擴散。他建議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洗髮精、洗碗精或洗衣精等含有乳化劑的清潔用品,加水製成泡泡水,在廚房、流理台周邊或蟑螂經常出沒的角落噴灑一圈。當蟑螂腹部接觸到起泡劑時,會在...
CTWANT ・ 1 天前
北教大型男教授遭爆劈12女 李怡貞好奇提一問:要讓他變教育界公敵?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許育健,遭週刊踢爆指控涉及多起婚外情,並與多名教育圈女性往來。許育健回應指週刊內容「子虛烏有」,並稱已因懷疑被裝追蹤器而報警;校方表示,已啟動了解程序,若查有違法或違規情事,將依法議處,絕不寬貸。執業律師李怡貞則說,只好奇一件事,為什麼他是王力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 天前
80歲男虛弱需人攙扶「自認最後一次回診了」醫囑每天吃5顆水煮蛋竟不藥而癒
80多歲老人常覺虛弱無力,走路一定要有人攙扶,還跟醫師說「這次應該是我最後一次來回診了」,醫師只給他一個處方箋:「每天吃5個蛋」,沒想到兩個月後回診,他不但行走完全不用人攙扶,而且體力恢復、元氣十足!
健康2.0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1 小時前
蘋果什麼時候吃最好?一天可以吃多少?營養師揭「正確食用時機」
蘋果因其高營養價值而廣受推崇,甚至有「一天一顆,醫生遠離我」的說法。蘋果富含多種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像是多酚、膳食纖維和鉀等,那麼,何時食用蘋果能更有效地攝取其營養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專家指出,每天建議攝取1顆蘋果,若要有效地吸收蘋果的營養,最佳食用時機是早上,可有效補充身體能量。
優活健康網 ・ 13 小時前
女性幾歲進入更年期?何時要開始做準備?醫師帶你一次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能面臨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代謝異常、體重變化與心情起伏等都會陸續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舉辦「F4生活守則 更年期遠離代謝症候群」記者會,專家於會中分享,更年期不等於生病、老化,而是另一段生命歷程的開始,女性朋友只要及早準備、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就能穩定度過轉變期,迎向健康的下半人生。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罹代謝症候群增疾病風險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建銘副理事長表示,女性在更年期期間經歷荷爾蒙衰退,代謝開始出現偏差,尤其體現在脂肪的代謝,導致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上升,且因為脂肪容易堆積在腰部,體型也會有所改變。 「從今年(2025)1月到8月,我們診所照護的45歲到55歲更年期婦女,850位中就有303位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比例與國內外數據相近。」他指出,若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皆會上升。 「F4守則」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那忙家事算運動嗎? 「但好消息是,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逆轉的。」陳建銘副理事長說明,只要「少吃多動」,哪怕是少吃一點點、多動一點點,都有機會觀察到改善,鼓勵女性朋友積極改
健康醫療網 ・ 13 小時前
紅斑性狼瘡好發女性 出現這警訊應立刻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治療權威/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被證實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於日前過世;花
好醫師新聞網 ・ 1 小時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炒麻油錯一步變毒油!吃麻油降膽固醇、穩血糖?研究這幾招有效
三杯雞、麻油雞香氣撲鼻,但你是否也聽過「麻油會上火、不健康」的說法?麻油究竟算不算好油?麻油推薦哪一種?以下醫師帶你拆解麻油的營養成分,破解迷思,讓你吃得香,也吃得安心。 麻油主要成分與營養價值
健康2.0 ・ 1 天前
高蛋白飲輸了!運動後吃「它」更能長肌肉、抗發炎、護腸道
許多人運動後會補充香蕉或高蛋白飲料,藉此增肌並補充能量,但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僅蛋白質高、含糖量低,還具有額外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健康的腸道環境有助於抑制發炎物質生成,讓肌肉恢復更迅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猛!重訓後吃「這個」比喝蛋白飲更有效 肌肉恢復快又抗發炎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運動後吃香蕉或喝高蛋白飲料,是許多人補充能量與幫助肌肉修復的習慣。不過食安專家韋恩在臉書引用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其實是更好的選擇!它不只蛋白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少,還能抗發炎、幫助肌肉修復。研究團隊指出,這與「腸肌軸」(gut–muscle axis)有關——腸道健康能抑制體內發炎反應,讓肌肉恢復更快。
壹蘋新聞網 ・ 8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
健康2.0 ・ 16 小時前
5款地雷宵夜曝!醫:我睡前3小時絕不碰食物
[NOWnews今日新聞]有不少人因為工作關係,或者因為嘴饞而在睡前吃宵夜,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整理了五種常見的宵夜地雷食物,並稱這些食物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血糖波動或增加體脂肪,建議宵夜份量要小、最...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
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揭密:搭配「3類食物」穩血糖、增飽足感
稀飯容易吞嚥,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發文說明,稀飯並非沒有營養,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與米飯相比,升糖指數確實稍高,食用時搭配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油脂,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只坣娜!周海媚也因紅斑性狼瘡病逝 醫嘆無法治癒:別名不死癌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今(29日)驚傳因紅斑性狼瘡復發,不幸於本月16日病逝,震驚外界。過去有「最美周芷若」之稱的港星周海媚,也是因紅斑性狼瘡病逝,醫師感嘆,紅斑性狼瘡目前患病原因不明,也無法治癒,有「不死癌症」封號。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