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做胃繞道手術減重 體重下降後卻長期營養不良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黃挺碩副院長(左)率領蔡雄威醫師(右)專業團隊運用達文西微創手術,為母女倆完成減重手術後的複雜重建治療/台中仁愛醫院提供
70歲方姓母親和40歲女兒在20年前因病態性肥胖合併代謝症候群的併發症接受減重手術,當時效果相當理想,體重獲得良好控制,代謝疾病也有改善。隨著時間推移與年齡增長,兩人逐漸出現食慾下降、體力不支和精神虛弱情況,甚至因營養不足而感到持續性疲倦及生活品質下降。
母女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消化外科黃挺碩副院長的門診求診,由黃副院長率領蔡雄威醫師專業團隊運用微創手術,為母女倆完成減重手術後的複雜重建治療,不僅改善長年困擾的營養不良與貧血,且恢復正常的飲食與生活品質。
這對母女來門診時的體重大約只有4、50多公斤,接受詳細的血球分布、內分泌狀況、營養與微量元素檢查,結果顯示兩人皆有嚴重營養缺失及貧血問題,根據影像學檢查推測以前可能接受過迷你胃繞道手術。醫療團隊首先嘗試透過營養調整與飲食建議改善,但在一段時間追蹤後病情仍未獲得明顯改善,經過謹慎評估後,決定以機械手臂微創重建手術作為解決方案,先為女兒進行手術,仔細拆解原本的繞道並恢復正常胃腸生理結構,術後其精神狀態明顯好轉且恢復食慾,生活品質獲得極大改善。
半年後,母親因為女兒術後的進步改善,所以也決定接受同樣手術。由於母親本身合併糖尿病,醫療團隊為她量身規劃個別化術式,不僅進食狀況大幅改善,血糖與代謝疾病控制亦維持良好,讓她重拾健康與活力。母女倆術後的體重都已經恢復到正常範圍內,展現該院醫療團隊在處理高難度個案時所具備的安全性、精準度與個別化設計能力。
蔡雄威醫師表示,這兩位病人的治療歷程充分顯示,雖然代謝與減重手術已被廣泛應用,且文獻證實其短中期效果良好、術中與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低,但在超過十年乃至二十年的超長期追蹤方面,全球仍缺乏大量研究數據。病人若在多年後出現食慾下降、營養不良和體力減退等問題,必須提高警覺並回到醫院接受完整檢查與治療。尤其特別是繞道型手術,雖然對於體重控制與代謝疾病效果顯著,但也較容易引起營養不良的併發症,因此病人應當建立長期追蹤觀念,配合醫師的營養與飲食建議,必要時及早考慮進行重建手術。
黃挺碩副院長指出,重建手術本身具有一定難度,可能僅需簡單修復,也可能因嚴重沾黏而大幅增加風險,因此術前必須與主治醫師進行充分討論,針對不同術式的優缺點、術前準備與術後照護進行完整評估。機械手臂腹腔鏡手術憑藉三維立體影像與靈活的手臂操作,大幅提升精準度,能有效降低複雜手術中的風險,是目前處理這類高難度重建個案的重要利器。
黃挺碩副院長呼籲,減重與代謝手術並非一勞永逸的治療,唯有透過長期追蹤、持續營養監測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才能確保術後健康持續維持,一旦出現營養相關併發症,專業團隊的重建手術能為病人帶來再次翻轉生命的契機,這正是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消化外科團隊持續努力的核心使命。
其他人也在看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8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95歲奶奶血管年齡僅20歲!逆齡長壽全靠這樣做 1招幫血管做彈力操
日本有一位95歲奇蹟奶奶佐藤秀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身體年齡只有36歲、血管年齡更只有20歲,到底奶奶是怎麼保養身體,才能如此年輕逆齡? 95歲奇蹟阿嬤的逆齡術 觀察佐藤秀的身體狀況,身高1
健康2.0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 醫師示警這三類食物少碰:易誘發
歌手坣娜昨日(10/29)傳出病逝,享年59歲,具知情人士指出,坣娜生前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和紅斑性狼瘡所苦,不過最終是因胰臟癌辭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令人聞之色變,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過去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愛吃「甜食、高油、精緻澱粉」3類食物,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
太報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8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冬粉熱量低?「料理方式錯誤」恐增高血壓風險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冬粉成為麻油雞或薑母鴨等暖胃料理的常見配料,許多人因其熱量比白飯低而選擇食用。然而,營養師老辜指出,冬粉雖給人「低熱量」的印象,但若以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攝取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1碗綠豆湯就能「無痛燃脂」!醫授3策略打造腸道燃脂工廠 3招幫你養好菌
研究顯示,抗性澱粉竟能啟動「自然減重機制」。最新發表於《Cell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證實,當腸道中的擬桿菌遇上高纖食物產生的乙酸時,能有效減少肝臟與內臟脂肪,達到類似低碳飲食的效果。這種
健康2.0 ・ 1 天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 天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鯖魚、秋刀魚...6種魚恐藏毒!想預防組織胺中毒,食藥署教1招毒性降九成
吃魚後全身發癢、臉紅或肚子不舒服?小心,可能是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如果鮮度不佳,可能引發中毒。快來看看怎麼吃得安心,遠離中毒風險!症狀像過敏!這些魚保存不當,恐釀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鰹魚等魚類因含血合肉較多,游離組胺酸含量相對較高,一旦保存不當(貯放在高於15~20℃ 的環境中)......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