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103歲病逝/首位獲諾貝爾獎華人、拜師核能之父⋯和妻子的黃昏之戀:給我的老靈魂重回青春歡喜
楊振寧,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是華人中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據中媒報導,楊振寧因病於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等中媒報導,楊振寧曾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發布「沉痛悼念深切緬懷楊振寧先生」,當中提到楊振寧因病於2025年10月18日12時00分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
北京清華大學官網首頁換成黑白色,並配上「深切緬懷楊振寧先生1922-2025」等文字。文中更指出,「寧拙毋巧,寧朴毋華」是楊振寧的治學態度,也是他的人生態度。
正如楊振寧鍾愛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楊振寧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閃耀在人類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楊振寧基本資料
全名:楊振寧(Chen-Ning Yang)
出生地:中國安徽合肥
主要身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
學歷:芝加哥大學博士(師承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曾持美國國籍(2005年恢復中國籍)
楊振寧逝世》師承核子時代之父費米
據北京清華大學說明,楊振寧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1929年,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先生受聘為清華大學算學系教授,他隨父母來到清華,先入讀清華園內的成志學校,後就讀於北京崇德中學,在清華園度過了8年時光。
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後,楊振寧回到合肥,就讀於廬州中學高中二年級。
翌年初,全家輾轉抵達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同年秋天,他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42年,楊振寧在吳大猷教授指導下完成題為《群論與多原子分子的振動》的畢業論文,以優異成績自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
隨後,他進入清華大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先生。1944年,楊振寧以論文《超晶格統計理論探究》獲清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1945年,楊振寧作為第六屆清華大學公費留美學生赴美留學,就讀於芝加哥大學。1948年,他以論文《論核反應和符合測量中的角分佈》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指導教授為泰勒教授。
畢業後,他留在芝加哥大學工作。其間,楊振寧與物理學大師、核子時代之父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往來密切,深受費米影響。1949年,在費米與泰勒兩位著名物理學家的推薦下,楊振寧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員,從此開啟了輝煌的學術生涯。1952年,他任職永久研究員,1955年升任教授。
早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研究生時,楊振寧便開始思考如何拓展電磁學中「規範不變性」的概念,以期用統一的理論描述當時不斷被發現的各種基本粒子。
1954 年,楊振寧與米爾斯(Robert Mills)提出了「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後人稱之為「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此理論被認為是自麥克斯韋電磁理論以來,規範場理論最重要的發展,奠定了後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並提出「對稱性支配相互作用」的核心思想。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是目前描述基本粒子間相互作用最根本的理論,統一了弱作用、強作用與電磁作用。「楊–米爾斯規範場論」被譽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
▲1954年楊振寧與米爾斯(Robert Mills)關於「非阿貝爾規範場」的論文。(圖/翻攝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楊振寧逝世》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1956 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可以不守恆的觀點,並給出可行的實驗檢驗方案。這一革命性理論很快由吳健雄等人以實驗方式證實。
楊振寧與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理論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不過,楊振寧與李政道成名後傳出不和,據《香港01》報導,兩人在60年代決裂,從此不再合作。楊振寧過去受訪時曾形容,「跟一個婚姻的破裂是同一等級的痛苦」,永遠是一個遺憾。李政道於2024年8月4日在美國三藩市家中逝世,享年98歲。楊振寧當時亦無發表公開言論。
▲1957年楊振寧從瑞典國王手中接受諾貝爾獎章(左),諾貝爾獎章與獎狀(右)。(圖/翻攝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1966 年,楊振寧離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出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他在該校創立了理論物理研究所(現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並在此工作至 1999 年。
1967 年,楊振寧發現一維量子多體問題的關鍵方程式。該方程與巴克斯特(Baxter)於 1972 年提出的相關方程具有相同的數學結構,後被稱為「楊–巴克斯特方程(Yang–Baxter Equation)」。
這一成果開創了統計物理與低維量子理論研究的新方向,並促成了「量子群」這一數學新領域的興起。
▲李政道(左)和楊振寧(右)。(圖/翻攝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楊振寧逝世》1971年返中訪問掀訪華熱潮
1971 年,中美關係剛開始出現緩和跡象時,他寫信給父親楊武之,表達回國探親的想法。北京清華大學形容,楊振寧這趟回國,在他返美後掀起華裔學者訪華熱潮,被譽為中美學術交流的橋樑奠基人。
1972 年,他再次回國,向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建議中國應重視基礎科學研究,獲周恩來高度重視,對中國基礎科學的恢復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998年後受聘回清華大學任教後,楊振寧積極發展高等研究院,為清華大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的建設與人才培養傾注極大心血,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亦產生深遠影響。
而國立臺灣大學也在2015年由前台大校長楊泮池頒贈楊振寧名譽理學博士殊榮。楊泮池強調,楊振寧在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凝態物理以及量子場論等多個領域皆有重要成果,對物理貢獻卓著,臺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實至名歸。
▲前台大校址楊泮池頒贈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博士名譽理學博士。(圖/翻攝自國立臺灣大學官網)
楊振寧主要學術成就
宇稱不守恆理論(Parity Nonconservation)
楊–米爾斯理論(Yang–Mills Theory)
統計力學與凝聚態物理貢獻
楊振寧逝世》談黃昏之戀:給我的老靈魂重回青春歡喜
除了學術成就備受矚目,楊振寧晚年的感情生活也為人津津樂道。
據了解,楊振寧的首任妻子是蔣介石嫡系部隊、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杜聿明的長女杜致禮,杜致禮從小備受蔣宋美齡疼愛;據《香港01》報導,1950年,當時28歲楊振寧和21歲杜致禮在美國普林斯頓結婚,婚後二人育有兩子一女,並一起共度53載。2003年10月,杜致禮因病離世,享壽74歲。
而楊振寧在隔年再度投下一顆震撼彈,他於元配病逝後一年,以82歲高齡與28歲的翁帆於廣東登記結婚,年齡相距54年的「忘年之戀」,迅速引起外界關注。
據悉,楊振寧與翁帆早於1995年認識,在廣東汕頭大學的一場國際會議上,當時就讀大學一年級的翁帆負責接待楊振寧及其妻子。兩人在杜致禮過世後開始相熟,逐漸譜出黃昏之戀,最終結為連理。
楊振寧過去受訪時曾這麼形容翁帆:「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給我的老靈魂,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
他表示,「一個人到了八十多歲,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個年紀很輕的人結婚,很深刻的感受是,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一種方式上做了延長。」
▲楊振寧與小54歲的愛妻翁帆連袂出席臺灣大學頒贈名譽理學博士學位盛典。(圖/翻攝自國立臺灣大學官網)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建商說實話!空屋多到「每戶分一間房還有剩」,為何房價死不跌?房市錯配3大真相:誰想住「垂直監獄」
T12基地在哪裡?傳輝達點頭改它!新壽T17T18難喬攏10/24最後期限…改地點北士科影響多大
其他人也在看
翁帆刊文緬懷亡夫楊振寧:有他多年陪伴何其有幸
(中央社台北19日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陸媒光明日報19日刊發楊振寧遺孀翁帆的文章「他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卷」,悼念亡夫。
中央社 ・ 1 天前
Kobo電子書掀閱讀復興!「買書」到「追劇」的訂閱經濟學
誰說年輕人只滑短影音?在台灣,電子書正在另闢蹊徑。樂天Kobo電子書祭出訂閱制,成功將用戶從焦慮的「工具型閱讀」轉向沉浸性的「追劇式閱讀」,用戶使用電子書閱讀器的總閱讀時間呈現27%年增長。當全球注意力被無休止的短影音內容瓜分時,台灣的閱讀市場卻悄悄燃起逆襲的火苗。樂天Kobo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
遠見雜誌 ・ 1 天前
鄭麗文勝選國民主席,台灣恐更撕裂?矢板明夫:她擅長製造對立「國民底色由藍轉紅」得要小心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揭曉,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以6萬5,122票,得票率50.15%當選。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認為,這次國民主席選舉是一場「藍與紅之爭」,象徵國民傳統菁英和地方勢力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即便有藍營縣市長和立委們支持,卻仍不敵鄭麗文的網軍空戰,國民的底色已經由藍轉紅,喊話賴清德政府必須小心應對。以下為矢板明夫10/18臉書全文:
今周刊 ・ 1 天前
天氣/豪雨特報來了「換季大降溫」!風神颱風影響這2天最劇烈,光復節連假也會下雨?10日報先看
豪雨特報來了,天氣預報連下一週!光復節連假天氣會被影響?週日(10/19)一早你是不是被雨聲吵醒了呢?未來一週天氣預報,受東北季風、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低壓帶影響都容易降雨。桃園、大台北地區、東半部及恆春有明顯雨勢,大台北及宜蘭更有強降雨出現;週一週二(10/20、10/21)更是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共伴效應影響最明顯的時候,雨區擴大且加劇。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週六晚間開始東北季風增強,迎風面北東降雨漸增,天氣轉涼,宣告正式換季。
今周刊 ・ 1 天前
影/王世堅「沒出息」聽過沒?匆匆忙忙連滾帶爬…謝金河:聽完整首才知真意「道盡中國年輕人心聲」
王世堅神曲穿透力非同小可!中國網紅創作人王博將王世堅在2017年世大運質詢柯文哲的質詢帶入他的歌曲中,讓這首歌紅遍全世界,現在我已經聽過韓語,日語及英文發聲的曲子,甚至古典管弦樂團也在演奏這首歌,王世堅爆紅的程度更不在話下。
今周刊 ・ 1 天前
台積電股價要上2000元不是只看獲利,「這數字」才是重要指標!謝金河親揭魏哲家最大挑戰是它
毛利率就是競爭力。最近股價一度暴漲的甲骨文,受到媒體報導出租配有輝達GPU的伺服器,創造9億美元營收,但毛利只有1.25億美元,換算毛利率只有14%,當天股價大跌逾7%。後來甲骨文澄清毛利率可以達到35%,不過,仍吸引不起投資人的關注!因為在得到這項業務之前,甲骨文的毛利率是69.66%,毛利率大幅下降,對甲骨文恐怕會帶來重大傷害。
今周刊 ・ 1 天前
Rosé帶貨!喝50嵐這口味、吃在地品牌鳳梨酥…BLACKPINK演唱會創5大紀錄、粉紅高雄招財3.2億
南韓女子天團BLACKPINK在10月18日、19日於高雄世運主場館舉行亞洲巡迴首站演唱會,吸引大量粉絲朝聖,更創造顯著的經濟與觀光效益。這場演唱會不僅點燃粉絲熱情,也帶動高雄成為台灣南部的重要演唱會城市,吸引跨縣市乃至國際粉絲留宿消費,帶來超過33億觀光產值,展現出「演唱會經濟學」的強大魅力。此外,成員Rosé上台時,一邊吃著鳳梨酥,一邊喝著五十嵐進場,更在社群媒體上引發討論,猜測「女神喝什麼、吃什麼」,而答案公布,Rosé吃的分別是高雄在地品牌「舊振南」,以及50嵐的波霸紅茶拿鐵。
今周刊 ・ 1 天前
台積電法說會四大重點:AI算力紅利多,明年有望每季配息7元?
OpenAI奧特曼狂吹泡沫,背後不能缺乏的關鍵企業!台積電迎來史上最強的算力紅利年。今(16)日台積電(2330)最新一季法說會,董事長魏哲家直言,台積電預估全年營收將以美元計成長接近中段30位數(mid- thirties)百分比,毛利率攀升至59.5%。他強調:「AI需求比3個月前更強,我們正全
遠見雜誌 ・ 1 天前楊振寧的世代鏈結啟示
第一位諾貝爾獎華人得主楊振寧,幾天前逝世,享嵩壽103歲。楊振寧於1956年與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得獎。楊振寧究竟有什麼貢獻,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恐怕既沒概念也無所謂。但這位科學大師親身完成的人生試驗,卻足以引人深思。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楊振寧辭世/中學就立志拿諾獎 奧本海默曾推薦當接班人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讀中學時就立志要拿諾貝爾獎,他不僅達成他的目標,還成為包括中美俄英日港台等十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院士...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林右昌若出戰2026台北市長會贏?高嘉瑜揭關鍵隱憂
民進前祕書長林右昌為大罷免失敗辭去職,17日發文表示要為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努力,並宣布將訪美,此舉被解讀是要參選台北市長的「起手式」。前民進立委高嘉瑜認為,林若參選台北市長,同質性跟台北市長蔣萬安比較接近,並坦言目前民進最適合選2026台北市長的人是王世堅。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2026綠台北市長人選難產 高嘉瑜表態:最適合人選就是王世堅
民進內近日傳出前秘書長林右昌可能轉戰2026台北市長,日前在臉書發文宣布訪美更被視為參選起手式,不過除了林右昌有動作,近日網路上爆紅的立委王世堅也被許多網友點名參戰台北市長。前立委高嘉瑜認為,林右昌與台北市長蔣萬安性質接近,但王世堅差異性大,可說是通殺,她認為2026最適合選台北市長的人就是王世堅。
鏡報 ・ 1 天前楊振寧辭世/愛因斯坦等級 學界:他值得再獲諾貝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研院士楊振寧辭世,不少科學界人士認為,楊振寧是愛因斯坦等級的科學家,尤其是「楊—米爾斯理論」,就像...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OpenAI永動機小心!Gemini Enterprise上市
近期AI戰局,因OpenAI聯合多位伙伴打造「永動機」成最熱門話題,奧特曼也趁勢升級Chatgpt瞄準企業應用。本身生態系完整的Google,如何回擊?本月(10)Google Cloud正式推出整合型AI平台「Gemini Enterprise」,試圖搶占至關重要的企業AI入口。面對微軟、AWS與
遠見雜誌 ・ 18 小時前
太魯閣為堰塞湖封園挨批昏庸蠻橫 內政部:考量地震頻繁及交通動線不穩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溪水漲至與路面齊高,太魯閣國家公園為安全起見,決定封園。不過,登山部落客雪羊批評內政部高層昏庸蠻橫,為了300公尺的堰塞湖危機,就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區域,完全不符比例原則。對此,內政部今(19)日在中央前進協調所回應,太管處考量近期地震頻繁及相關交通動線不穩的情況,才做出封園的決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庫克:蘋果 AI 加速引進大陸 外界預期還在等監管部門批准
蘋果CEO庫克昨(18)日在上海舉辦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明確表示,蘋果AI(Apple Intelligence)正在努...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為堰塞湖封太魯閣園區 登山部落客批小題大作 內政部回應了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且水位持續蓄滿溢流,隨時都有潰決風險,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封園確保民眾安全。不過登山部落客雪羊批評內政部高層昏庸蠻橫,為了300公尺的堰塞湖危機,就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區域,完全不符比例原則;內政部回應,考量近期地震頻繁釀交通動線不穩才做出封園決定。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楊振寧相差54歲妻翁帆撰文悼亡夫 「有他相伴,何其有幸」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昨天(10/18)在北京過世,享嵩壽103歲,與他相差54歲的妻子翁帆,今天在《光明日報》撰文悼亡夫,翻譯了一首楊振寧接近90歲時寫的英文詩,也表示「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並說「我相信,每當夜晚我們仰望星空時,楊先生會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面,對著我們微笑。」
太報 ・ 1 天前
逝者》與愛因斯坦比鄰、被奧本海默看見 楊振寧為何能在35歲改寫華人科學史?
中央研究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楊振寧與李政道在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改變科學家關於對稱性的認知,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抗戰爆發後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作為清華留美公費生負笈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後留在學校工作,並在普林......
風傳媒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