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重症增38人!13人死亡「最小僅9歲」 羅一鈞估這時疫情再起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現在仍是流感流行期!疾管署今(28)日表示,上週(10/19至10/2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10,442人次,較前一週(130,784人次)下降15.6%。而上週(10/21至10/27)新增3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13例死亡。至於COVID-19,上週(10/19至10/25)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348人次,較前一週(1,821人次)下降26%,目前疫情處低點波動,近四週本土個案檢出變異株以NB.1.8.1為多。
疾管署副主任李佳琳說明,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今年第43週(10/19-10/2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10,442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5.6%,惟上週(10/21-10/27)新增3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3例H1N1、24例H3N2、1例A未分型)及13例死亡(8例H1N1、5例H3N2),目前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上週死亡個案最年輕是一名9歲男童,無特殊病史,9月底出現下肢痠痛、發燒、畏寒、嘔吐等症狀,至診所就醫後確診A型流感,同日出現意識改變、四肢無力等症狀,到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有腦水腫,確認流感併發壞死性腦病變,收住加護病房,然而治療後症狀未改善,於10月下旬死亡。
疾管署署長羅一鈞提醒,12月底至1月流感可能還會再起,呼籲民眾儘早施打流感疫苗,今年打氣創新高,預估到10月底接種人次可以達到450萬人次。
另國內新冠疫情目前處低點波動,第43週新冠門急診就診計1,348人次,較前一週下降26.0%,主流變異株為NB.1.8.1。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歐洲及非洲區域陽性率增加,美洲整體疫情呈上升。流行變異株以XFG占比最高,其次為NB.1.8.1,鄰近國家/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及香港仍以NB.1.8.1占比為高。
疾管署指出,截至今年10月27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396.5萬人次、新冠疫苗接種數約89.1萬人次,約為去(113)年同期之1.2-1.3倍。因疫苗接種後約需待2週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請民眾儘早前往合約院所接種,以及早預防及減少感染及相關併發症發生風險。今年約有4,400餘家接種合約院所,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新冠疫苗及流感藥劑地圖(https://vaxmap.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另為儲備不同製程之新冠疫苗以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今年採購共22.5萬劑Novavax JN.1疫苗,已於日前運抵台灣,目前依規定辦理相關查驗程序並規劃接種作業中,若相關作業皆順利完成,預估最快於11月中旬起可提供滿12歲以上且尚未接種Moderna LP.8.1疫苗的公費接種對象接種。
疾管署提醒,今年度接種情形踴躍,提醒符合公費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前往合約院所完成接種。另鑑於近期氣溫變化大,除接種疫苗外,亦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並持續留意流感及新冠併發重症發生風險,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
疾管署表示,今(114)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象可前往施打。另11月1日起,全台各地之全聯、大全聯(共約120家門市)及家樂福(約32家門市)亦將擇日設置疫苗接種站,更方便民眾接種疫苗,完成接種者還可獲得門市準備之健康好禮(詳細設站地點、日期及禮物品項依門市公布為準)。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更強冷空氣殺到!這天最冷「掉到17度」 新颱風最快週末生成
好市多「1水果」爆農藥超標!18公噸全銷毀 中國大閘蟹驗出禁藥
維生素C多檸檬20倍!醫讚「1冷門水果」抗發炎、延緩慢性病
「6種致癌物」潛伏生活中 醫示警:咖啡、麵包都中鏢
其他人也在看

衛福部11月新制一次看!試管嬰兒補助最高15萬 流感疫苗2階段開打
衛福部宣布,多項攸關民眾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新制將於11月起同步啟動,內容涵蓋生育補助、疫苗接種策略及假日輕症就醫模式。其中,「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大幅提高補助上限,最高可達15萬元,旨在減輕夫妻經濟負擔,鼓勵早期治療;同時,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第二階段開打,以及六都率先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為民眾提供更便捷且省錢的假日就醫新選擇。為提升生育率並......
風傳媒 ・ 20 小時前
11月新制來了! 試管嬰兒補助最高15萬、50歲成人開打流感疫苗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11月起衛生福利部將有多項攸關民眾的新制上路,包括「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最高補助新台幣15萬元;公費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第二階段開打,開放50至64歲無慢性病成人也能打;還有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六都試辦開設13處,以緩解急診壅塞,輕症民眾比起直衝大醫院可至少省下600元。 《CNEWS匯流新聞網》...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發現已晚期!坣娜罹「癌王」胰臟癌逝 醫揭「5症狀」是警訊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病逝,「癌王」胰臟癌再度引起關注,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確診時已屬晚期。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若出現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須小心是否為胰臟癌,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脂肪胰,恐是造成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8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 天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坣娜肺腺癌逝!醫揭「常被忽略3症狀」不只咳嗽 好發於女性
歌手坣娜於10月中旬辭世,一度傳出死因是胰臟癌,今(31)日坣娜的美籍猶太裔丈夫薛智偉首度發聲,表示坣娜是因肺腺癌病逝,肺腺癌再度受關注。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表示,肺腺癌主要臨床症狀為胸悶、胸痛,導致患者頻繁呼吸不順或氣喘,其他症狀還包括疲勞感、體重減輕、食慾不佳、吞嚥困難、聲音嘶啞等,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港星許紹雄癌逝!「8症狀」是腎臟癌警訊 醫:發現多已中後期
港星許紹雄28日凌晨因腎臟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6歲。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提到,腎臟癌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55歲到75歲之間,且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變大,恐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老菸槍久咳不癒!醫激推「1類食物」潤肺 抗癌又防老化
秋天「燥氣當令」,補充白色食材有助潤肺。中醫師余雅雯分享,一名老翁是老菸槍,飲食重口味又常喝酒,長期下來對喉嚨、肺部造成負擔,入秋後感冒就咳嗽咳不停,經過藥物調理外,他在醫師建議下,還多攝取「白色食材」,如山藥、蓮藕、白木耳等,喉嚨乾癢與痰濃問題明顯改善,其中的白木耳還能防止皮膚老化、延緩老年斑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50歲後「這樣走路」更能燃脂減重! 研究結果大逆轉:快走不一定最好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根據美國《Women’s Health》指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走得較慢的女性,比快速行走的人燃燒了更多脂肪。以下是研究細節與原因解析。 研究發現了什麼? 這項於2022年1月發表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追蹤了25位停經後女性,要求她們進行為期15週的健走計畫。其中有9人完成15週就結束,另外16人則持續走了30週。所有參與者每週4天健走,每次約3英里(約4.8公里)。 • 快走組:時速約 4.1 英里(6.6 公里),每天走45分鐘• 慢走組:時速約 3.2 英里(5.1 公里),每天走54分鐘 在持續30週的16名女性中,慢走組的脂肪減少量是快走組的 2.73 倍。更有趣的是,快走組直到30週結束時才出現脂肪減少,而慢走組則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減脂。 為什麼慢走能更有效減脂? 原因尚不完全確定,研究只是觀察到慢走組減脂更多,並未直接證明機制。研究團隊推測: • 快走時:容易氣喘,身體傾向使用血糖(葡萄糖)供能• 慢走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