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精準醫療檢查中心啟用 導入AI輔助判讀
〔記者盧賢秀/新北報導〕基隆長庚醫院「精準醫療檢查中心」昨(23)日啟用,整合了胃腸肝膽科、心臟內科、大腸直腸外科、腎臟科等9個專科檢查室空間,提供大腸鏡、胃鏡、心電圖、心臟、腎臟、甲狀腺及腹部超音波等檢查服務,並導入智能報到系統,提升檢查流程服務效率。
基隆長庚副院長李立夫指出,後疫情時代,院方更加重視檢查的感染管制與安全。在檢查室及內部走道的規劃,區分「病人通道」與「待消毒設備及器械通道」,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並以最高規格的安全標準設計醫療環境。此外,檢查中心亦配置麻醉專科醫護團隊協助進行無痛檢查,以提升病人接受侵入性檢查的舒適度及安全性。
基隆長庚院長吳俊德強調,AI輔助醫療是趨勢,檢查中心引進心室收縮功能偵測、心房顫動風險偵測等AI輔助判讀功能,偵測準確率皆達90%以上,讓臨床判讀更快速、更精準;內視鏡設備也搭載AI輔助診斷系統,可即時協助醫師偵測早期病變、消化道息肉及癌症,讓病人能獲得更早期、更精準的健康守護;未來檢查中心將導入智慧機器人協助醫護人員運送醫療設備及器械,打造出更安全、智慧化的醫療環境。
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張賢政表示,基隆長庚為東北角惟一的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肩負急重症治療的重任,期望醫院繼續以提升醫療品質服務為目標,成為大基隆地區民眾的可靠後盾。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康網》「鉀」對血壓自然降! 逆轉高血壓3食物 地瓜也入列
被一句話惹怒打到學生滿臉血 桃客今決議開除施暴司機
政院普發1萬來了!10000.gov.tw 11/5開放登記、11/12入帳
健康網》呼吸也能變健康? 藥師:4步驟助眠又能穩血壓
其他人也在看
91歲婦腎臟切除後不治 家屬控醫師未充分說明風險 北市聯醫啟動內部調查
文/民眾新聞-編輯中心 根據《自由時報》2025 年 10 月 22 日報導,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傳出一起高 […]
民眾日報 ・ 1 天前
北市壽喜燒店5人疑食物中毒 衛生局稽查有缺失限期改善
又爆出食安疑慮,有消費者20日到台北市的壽喜燒店「牛喜-壽喜燒水炊鍋」用餐,不過隔日卻陸續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一起用餐的友人也有類似狀況,衛生局則前往稽查,在店內發現部分衛生缺失事項,已經要求業者改善,否則依《食安法》開罰、最高2億元。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壽喜燒店疑食物中毒釀6人就醫 北市衛生局勒令停業
有民眾日前至台北市某百貨公司內壽喜燒餐廳用餐後,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疑似食品中毒症狀。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截至目前,累計已有6人就醫通報,已責令該餐廳暫停作業。衛生局於昨(22)日前往該餐廳稽查,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強強聯手鞏固韌性醫療!馬偕與三總簽立MOU,加強戰傷模擬演練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強強聯手鞏固韌性醫療!馬偕紀念醫院與三軍總醫院為促進雙方於醫療、研究及產學等領域全面性合作,藉助彼此專才,10月22日由雙方院長代表簽署合作意向書,自此攜手透過五大面向擬定合作交流計畫,共同因應多變且複雜的醫療環境與世代傳承。
華人健康網 ・ 17 小時前
專訪/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分享智慧醫療新突破 提供病患有溫度的照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醫療院所,擁有3600張病床與全國最大急診室,長期肩負北台灣與桃竹苗地區的醫療重任。院長陳建宗在接受《桃園電子報》專訪時表示,院方體認到病人急診等候的壓力,因此持續透過分流與區域合作機制,確保病患能獲得即時且妥善的照護。陳建宗也提及林口長庚在留住醫護人員上的努力,以
桃園電子報 ・ 18 小時前
兒子娶了媳婦,自己就成孤獨老人?黃越綏揭心法:凡事看開才能寬心
婆媳相處一直都是難解的課題,該如何找到和下一代自在共處的距離?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越綏,身兼單親媽媽、作家、家庭諮商師、電視與電台節目主持人等多重身分,她於《黃越綏的意外人生》一書中,分享親身經歷的人生故事,讓讀者也能領悟其中的人生智慧,創造豐富的生命軌跡。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7 小時前
非洲豬瘟疫情有變?農業部今15:30將說明 急撲殺195頭豬後二度開記者會
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傳出疑似非洲豬瘟病例,農業部已緊急撲殺場內剩餘195頭豬隻,並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同步禁止廚餘養豬。由於該豬場先前已售出28頭豬,部分肉品經分切後流入新北、台南、高雄等地,民眾恐不知情而食用,農業部持續追查防疫。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4 小時前
天涼去老街走走 大稻埕這5家質感咖啡感受舊時光
天氣微涼的季節,最適合漫步在充滿歷史氣息的大稻埕。紅磚街屋、拱形騎樓與復古店招,彷彿時間在此慢了半拍,而轉角間藏著的咖啡香,更讓這片老城區多了一份靜謐與詩意。從日系簡約的 AKA Cafe、以光影與藝術構築氛圍的沙丘、充滿爵士情調的菸花 Op.118.2,到老屋裡的溫暖據點幻猻家咖啡、及以家庭故事為靈魂的何家人咖啡。跟著咖啡香,細品大稻埕的舊時光與新靈魂,在老城的午後尋一方安靜角落,讓日常有點不一樣的溫度。
Yahoo奇摩旅遊夯即時 ・ 1 天前
快訊/又是台中!知名法式餐廳疑食物中毒 10人上吐下瀉急送醫
台中市西區一家知名法式餐廳驚傳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昨(23)日中午有13名消費者前往用餐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不適症狀,其中10人症狀較為嚴重,昨晚緊急送往台中醫院救治,經診療後目前已全數出院返家。
鏡報 ・ 17 小時前
秋燥防泌尿道感染 醫推3飲食
近日天氣轉涼,節氣進入霜降,中醫師指出,秋天氣候轉乾、氣溫下降,若水分攝取不夠,容易導致排尿減少、尿液濃縮,讓細菌有機可乘,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建議可多攝取利尿清熱類食物如冬瓜、綠豆,及新鮮蔬果或具利尿作用的海產。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質疑台中市府慢半拍!養豬協會批監控不實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養豬場疑似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目前農業部仍進行疫調,外界質疑是否與廚餘養豬有關,呼籲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對此,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承德表示,現行全台廚餘養豬大戶以桃園...
今日新聞NOWNEWS ・ 17 小時前
昔反禁用廚餘養豬?賴清德曝當年會議結論
[NOWnews今日新聞]台中市1處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廚餘養豬是否禁用議題引發討論,有藍委質疑,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因反對禁用廚餘,才導致現在的防疫失靈。對此,總統賴清德今(24)日回顧,...
今日新聞NOWNEWS ・ 16 小時前
國二少女得糖尿病!「3餐吃這些」營養師愣了 母淚喊:是我害了她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呈近年關注焦點,引發健康隱憂。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曾有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凸顯家長忽視飲食管理的問題。她提醒,日常飲食中添加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並建議家長選擇低糖、天然的點心,幫助孩子遠離肥胖與慢性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老公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卻很大?專家揭「真正元兇」:不是年紀 晚餐必吃這1蔬菜
「他根本沒吃多少,怎麼肚子還是越來越大?」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媽媽們的心聲,每天只有一餐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當然要豐盛的款待家中的支柱。可是看著老公越來越大的肚子,自責煮得太豐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真正的元兇——壓力與生活型態!根據《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2025年研究指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會讓皮質醇長期升高,促進腹部脂肪堆積與代謝症候群發展。當壓力沒有出口,身體會用「囤積脂肪」來自保,這也正是很多爸爸們不知不覺中肚子變大的原因。很多女性以為:「叫他少吃一點就好」,但實情是——壓力大、睡不好、沒有動,才是導致中廣身材與代謝症候群的真兇! 壓力型肥胖 根本不是「年紀大了」而已 當老公抱怨說「最近比較累」、「一吃就胖」、「晚上睡不好」嗎?這些不是單純年齡在作怪,而是壓力正在「悄悄改寫」他的身體代謝!根據《Obesity Reviews》在2019年的研究顯示,高壓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這種風險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長期慢性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皮質醇過高、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與高血壓發生。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2 天前
每天吃藥血壓也不降?營養師曝關鍵原因 這「3食物」要多吃
你是否也有每天按時吃藥,血壓卻依然降不下來的問題?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高血壓的關鍵原因不是因為藥物沒效果,而是出於「鉀」攝取不足。對此,她表示多吃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地瓜等,可以讓血壓更穩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只生活習慣!日吃「1維生素」發炎指標狂降 逆轉脂肪肝
肝臟過多的脂肪堆積,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造成肝臟細胞受損,最終演變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根據衛福部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在亞洲,每1千名脂肪肝個案,1年就約有5.3名個案會死亡。由於目前沒有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醫生多建議以良好生活習慣、飲食改善,不過一項研究發現「每日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顯著改善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對肝臟健康可能有正面影響。
鏡報 ・ 14 小時前
90歲李富城讀碩士克服失智 每天騎車13公里!醫師都佩服他做到大腦活化6關鍵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何保持心智健康、頭腦清晰,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議題。90歲高齡的氣象專家李富城,用行動詮釋「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人不老」的真諦。 跨越90高齡的學習熱
健康2.0 ・ 19 小時前
1/5育齡婦女受「尿失禁」困擾!醫師揭6個生活習慣,助生活自在遠離「漏尿人生」
尿失禁是許多媽咪的煩惱之一,看似沒有太大的危害,時不時尿濕褲子的尷尬卻經常使媽咪們在外出或社交時沒辦法安心,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品質。過去有資料指出,台灣育齡婦女約1/5有尿失禁困擾,更年期後婦女也有3成為了漏尿而苦惱,且年紀愈大,尿失禁發生率也愈高,建議女性朋友提早鍛鍊骨盆底肌,若狀況嚴重也別諱疾忌醫,中西醫都能幫助改善尿失禁。
姊妹淘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