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七等生〈沙河悲歌〉
* 小事美
(一) 事
小事主李文自酒家奏唱束之後始,自漫步到沙河,而後由溯溪而上的路程,地回想自己沉的一生。在天破之,於自己不的人生有了最後的。然只是一夜晚的光,但是李文大半子的人生,都在晚上的小被「在的自己」重新,因此小的述也著主角李文的「心理空」不跳至者眼前。
1、述的混
〈沙河悲歌〉的事乍看之下是取倒法 述故事,但是在倒中所的回是凌、序、的回溯(故事)。我大致可把小中述的 分:
A、述(事) 由者授(能指 )
B、被述(故事) 由回成(所指 )
述(事)是由晚所成的,即李文自酒家奏唱束在沙河漫步的那段。被述(故事)所的故事,其就是李文的回想,回想其自身的,由小第二部份,「李文想他信二郎」(七等生 2000,6)始,倒他去追德星歌,回再往前推,我可以想像就像影般逐把面拉,正遭受炸的城市迫使李文高等府,回到家;「沙河流潺潺唱。」(七等生 2000,10),又再度拉回是夜陪伴在沙河旁的李文;然後,又再度拉,者被拉入另一空,陷入李文的某一段回,家境困的李文,著歌仔在各地演出。他又想到一次他的妻子玉秀心不甘情不地他沙的事,者又再次被入另一段李文的回迷,幼妹敏子被走的事……事忽而拉近忽而拉,述的空是有序的,不跳著,在倒中再倒如何和玉秀相,突然又加入插的事件,如:有次在月台看到穿衣小女孩,以看到幼妹敏子。
如此述空不跳,初次的者,可能因作者的而感到向,其如此空法的跳,皆是因些描述是照著李文的念而,到心理空的置。
2、心理空的跳
〈沙河悲歌〉小手法的另一心理空,柏格森提出心理空是各刻相互透的表度的量概念,是人物生活的宇宙,它以人物主情感的投射,具有很大的性、力,情感度是心理、空的主宰。心理空概念的生使小形式朝多元述形展,提高了小表力。
代主的意流小即是有此特,空的化表了美角的向,即重心理世界的拓。化很符合代小追求形式新,不展和完善的自程。
〈沙河悲歌〉使用空跳的述表小,示主角心的思索程。我可以文本中第十四部分的第一段即可其明的心理空置:主述始「沙河流,潺潺述。」(七等生 2000,80);下段一,心理空跳,跳到回中的某一天「在早晨的候,他演的女孩子伴奏〈送君情〉。」(七等生 2000,80);下一行又跳空,到玉秀性的「玉秀有一度回花去照他病重的父……」(七等生 2000,80);然後下一段再度回到伴奏的刻;隔了三行後再回主述「他坐在沙河跳水谷水」(七等生 2000,80)。示人物的心理空,空交,透一小段述,我可以作者在描述明分割在去,整小述空的跳就好比心理意不地流,忽今忽昔、忽而地忽而在地。
透主(事)、支(故事)的述,短短一晚的回、李文往的,困、工作的奈,以及了持追求的理想外在的境抗,有如跑般,都在是夜李文的回想中呈出,著李文省自身存在的意,也找到理想持的重要,吹奏就是他的生命,甚至在故事因心理空的置不跳,中也透露著,不在何何地,李文面追理想的程,都不地自我省思,才能自身矛盾、疑、自卑的困境中解放出,而持理想自我的追。也符合存在主者沙特所的「自我意」,有了自我意之後,才能在中自由造,而自身值,指向自身的目,找到自我生存的意。
(二) 小事
〈沙河悲歌〉使用第三人事手法,但焦集中在李文一人身上,是聚焦角。角或「事」、「」、「察」、「聚焦」,角指述者或人物事文中的事件相的位置和,或者,述者或人物什的角度察故事。角可大致分以下四型:零角(非聚焦型) 、角(聚焦型) 、第一人外角 、第三人外角(外聚焦型) 。
事不但直接影到我其所述的故事所做的反,更藏著述者希望者看到,或希望生某文效果的意。〈沙河悲歌〉使用第三人聚焦事,以第三人冷的述,但是非全知(限知),行文聚焦於固定一人主角李文身上,常以「他(李文)想」表出主角的察想法。使用的手法用意可能在於,第三人能保持者在局外的省思思考,定以客的立去察、入李文往(情故事)中,而能思考主角於「存在的追求」;另外,聚焦使焦集中於李文人身上,「我思故我在」句笛卡的名言,存在主者沙特有不同解,人的存在都是「本在」之後,才可能「在」,在是人意到自我、意到情境,才有的自我意,透聚焦者入李文的自我意中,李文的生命程、以及其生命程的自省,使者能入文本的引中,就如同存在主者所注的「人存在的自我」,予「自我」本的意,取行以自我,自我行,得到真的存在。
(三) 透
象者英加登(Roman Ingarden 1893-1970)提出「透」的念 ,小中去的事件、程,必一的「角度」回,在的被回的西,保持著或大或小的象距,而且它是在移。由於「角度」的化,被回的事件、程可以因不同的角度,展示事件本身不同的面貌,因述者可以用不同的距,回同的事件、程。例如〈沙河悲歌〉中李文和弟弟一拾骨老人去理父已埋葬的,第一次面的拾骨老人,李文感到位老「子甚矮小,模甚奇特,全身的氛是灰黑而破……他穿的衣服尤其不不……看起便非常地滑稽,有像班的小丑。」(七等生 2000,43),可是之後,著的流,李文反而改了初拾骨老人的想法,「滑稽」到「崇敬」:
他突然清楚地了解那位骨的老,他相信那小老子在年也是和任何所正常的社人一,希冀所不被卑的。了霜,他沈默了,他面人所不敢面的事物,他是自然的人,他甚至天上的神。(七等生 2000,109)
透然和空透相似,但是在知中,某些程的中,它外的「形式」,呈一奇怪的扭曲化。另外,在「透」中,隔的象可能小或放大,到作者加部分的描,以便想某烈的感受者。例如〈沙河悲歌〉中李文和碧霞即分,在火上的,在搭火,上的可能不,如果和文本其他事件比的(像是李文回找工作到定工作所的),就更得短了,但是作者是花了比的篇幅描述事件、情,短的拉,目的就是者更深的印象,也加了李文和碧霞之的情表。
除了小中描的事件、程,出在各透象中,另外,透也用於整部作品及者的部分,我文本的每一片段都有明的印象,然而只是片段不足以代表整,者必,文本完整完,再回溯、之前明的片段印象是否正?作一示化的相,如此才能得外的整系,作品的整性。透的,文作品才能在象的「一」中呈出。就好比在〈沙河悲歌〉,它跳的空述,常常者抓不著,如果只是了一半就停止,作一示化的相,法得到文作品整性的了解,必全完,透「透」原示化相,才能了解前因後果,抓住它的序,作品有通的掌握了解。
文作品具化中的透,能活的使用不同的去、在,事件做的描,造一「在」的示化外,使者能感同身受、在目。我可以,在〈沙河悲歌〉中「去」和「在」就是交替使用的,「在」是主角李文面沙河的喃喃,「去」著李文曾的事件、回,不移、流,忽而到者眼前,但是作者在描去回,把拉到了「在」,彷是下所生、栩栩如生的事,者恍若一同入了所描的去,在距短到最小,者似乎成了目者,取「感知度」,使距大幅短。
透分析,可以〈沙河悲歌〉中一些透象的展,透象一般都具有高度的美相性,所以作家把它列文作品中,美效果的一重要因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