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波 宋
莫穿林打,何妨吟且徐行。
竹杖芒鞋,怕?一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斜照相迎。
回首向瑟,去,也雨也晴。
坡被到州的第三年了。「莫穿林打」,透露出自己面的境都不不的的度。「何妨吟且徐行」,既然已身雨之中, 其狼地躲奔跑,何不放慢步走吟高歌呢?「竹杖芒鞋」,在的天,平民使用的竹杖和芒鞋比官的坐更要得用。於坡 ,其著黑暗的官生涯,他「一蓑雨任平生」的生活。。「回首向瑟,去,也雨也晴」,人回走的一路上,感慨 仕徒的坎坷,有如自然界的晴缺,花花,而人生的辱,人事的衰起伏,也只不是天象化下的一部份哪!面走的坎坷,心中真是「也 雨也晴」啊!
人借景喻情,表自己人生困境的豁,面坎坷心中是淡泊,洗,正人生。大度和是人生境界的,是一修,是一,是一美感。
但高尚的人生智慧,不是佛家常的"智慧"(般若)。
曾何,世俗的智慧,被解成佛中的"般若",於是乎便把"不著"、"所得"成"豁"的意思;把"般若"解成"心"。真是行 看道,外行看;不看不知道,知道一跳。"所得"是理智推求,抉事物的定相不可得,相法有故,可相法亦,求事物的自相是找不到 的,而定法自性,自性故不可得,因不可得而不著。智慧是在一心中(定)得,和散、慢的世俗心中的想,是不可比的。
《大智度》卷18〈1 序品〉:「
所得有二:一者、世欲有所求,不如意,是所得;
二者、法相中,受定相不可得,故名所得;非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
如凡夫人分世法故有所得;善功德亦如是,世心故有所得,佛心中所得
。」(CBETA, T25, no. 1509, p. 197, b2-9)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