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男打嗝「12小時後竟爆腦幹出血」 醫:忽略3症狀
一名60多歲男子因持續打嗝,隨後出現劇烈眩暈及步態不穩,經醫師檢查後確診為腦幹缺血,屬於腦血管疾病的一種。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邱詡懷提醒,若打嗝同時伴隨眩暈、步態不穩、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症狀,不應僅視為胃食道逆流,可能是腦幹缺血的早期警訊,應盡速就醫。
邱詡懷在臉書發文分享這名患者的病例,指出該男子一開始只是突然不停打嗝,沒有頭痛、暈眩或手麻等不適症狀。然而,6小時後他開始出現劇烈眩暈,導致步態不穩,病情在短短12小時內迅速惡化,演變為「外側延髓症候群」。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左側椎動脈血管壁裂開,血液滲入血管壁形成阻塞,最終導致腦幹缺血。
邱詡懷解釋,動脈剝離是指血管內層破裂,血液滲入血管壁形成血腫並壓迫血流,進而導致中風。這種情況常見於頸動脈或椎動脈,好發於年輕或中壯年族群。常見警訊包括突然出現單側頭痛或頸痛、頭痛合併眩暈、複視或打嗝。他特別強調,若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卻突然出現中風症狀時,更應提高警覺。
台灣腦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衛福部國健署長沈靜芬在「健康久久」網站提醒民眾,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肥胖、吸菸、過量飲酒及家族病史等多項因素。
沈靜芬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落實居家自我量測血壓,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一次、每次量兩遍。她強調,建立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中風的關鍵,包括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的均衡飲食;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強度運動;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8.5至24之間;戒菸、節制飲酒,並積極治療慢性疾病。
延伸閱讀
林佳龍力挺林岱樺掀熱議 賴瑞隆、邱議瑩、許智傑都回應了
天然抗病毒神器竟藏在母乳中!乳鐵蛋白還能抗氧化、抗癌
時隔6年再會面!「習川會」南韓釜山登場 習近平與川普握手
其他人也在看

中年婦「暈到吐」竟是腦血流不足 醫:恐為中風前兆
一名50歲女性長期受到頭痛、頭暈與嘔吐困擾,起初僅以止痛藥應付,但半年來多次出現天旋地轉、嚴重嘔吐的情形,甚至曾因暈眩跌倒送醫,經檢查後確診為「脊椎腦底動脈循環不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5用藥習慣」恐讓長輩更快失能!藥師嚴厲警告 不按時服藥慘了
隨著年齡增加,長輩往往伴隨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然而,用藥安全不僅是長者需要了解,家屬與照顧者也必須熟悉相關知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俊延提醒,若用藥不當,可能導致跌倒、認知功能下降、腎功能惡化等問題,反而加速失能的發生。 預防失能不只靠復健 正確用藥同樣關鍵 陳俊藥師延強調,預防與延緩失能,不僅依靠復健與營養,正確用藥同樣關鍵。長照2.0自106年1月實施至今已邁入第8年,政策重點已從後端照護轉向強化前端預防與整合服務。此外,也提醒民眾多關心長輩在肌力、認知、營養、口腔、視力聽力、情緒等面向的健康。 1. 多重用藥的風險 許多長輩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多科醫師開立的藥物。這可能造成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或劑量過高等情形。建議:病情穩定時,至少每半年回診一次,讓醫師進行疾病評估,並由藥師協助檢視整體用藥。2. 需注意的藥物類別某些藥物若使用不當,會增加跌倒或失能風險:● 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注意力下降。● 降血壓藥:劑量過高易導致低血壓,引起暈眩、跌倒。● 降血糖藥:尤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若劑量控制不佳,容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1營養品」吃錯釀危機!醫示警天天補反害腎 每日超過2000mg恐中毒
近年不少民眾熱衷補充營養品,認為「多吃總比不吃好」,但醫師提醒這觀念恐釀健康危機。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維生素過量攝取並非無害...
聯合新聞網 ・ 14 小時前
立冬將至!營養師:聰明「溫補」勝過大補特補
立冬節氣即將到來,天氣轉涼,是調養身體、預防感冒的重要時節。戴淑婷營養師提醒,若補得過於油膩或過重,反而可能導致嘴破、便秘,甚至血脂血糖上升等問題,建議民眾應「聰明溫補」,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用再跑急診!桃園假日輕急症中心11/2上路 就醫更方便
為解決民眾假日就醫困難問題,並有效分流輕症病患,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積極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自11月2日起開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桃園市共設置4處據點,分別為:龜山大明醫院、龍潭敏盛醫院、大園敏盛醫院及中壢中美醫院,提供民眾於假日可即時獲得適切醫療照護的新選
桃園電子報 ・ 7 小時前行李拒檢非洲豬瘟成漏洞? 關務署:加強開箱查驗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30日電)國民立委王育敏今天引用網路爆料指出,今年6月有旅客在機場入境時,竟可拒絕非洲豬瘟手提行李檢查就離開。財政部關務署表示,若獲悉有旅客拒絕手檢,海關會加強開箱查驗。
中央社 ・ 5 小時前

華航直飛美國鳳凰城12/3啟航 全艙等每班抽3旅客送高級降噪耳機
華航直飛美國鳳凰城航線將在12月3日啟航,是台灣首家直飛鳳凰城的航空公司。華航今天(30日)宣布,聯手Sony送好禮,12月及1月搭乘台北飛往鳳凰城航班的「全艙等」旅客,每班將抽出三名幸運兒獲得高解析音質降噪耳機。華航開航鳳凰城,2025年12月與2026年1月期間搭乘台北飛往鳳凰城航班,每班將抽出
自由時報 ・ 6 小時前
日相高市抵達南韓 晚間將與李在明首度面對面會談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搭乘政府專機,30日下午抵達南韓釜山,驅車前往亞太經合會(APEC)場地所在的慶州。同日稍晚,高市將和南韓總統李在明舉行會談,這也是2人分別在本月21日及今年6月3日當選後,首度面對面會談。
太報 ・ 4 小時前
終極戰士:殺戮星球 (主角推薦篇) | 電影預告
二十世紀影業科幻驚悚年度鉅作《終極戰士:殺戮星球》經典IP「終極戰士」回歸大銀幕,這回卻前所未有地從掠奪者淪為獵物,也首度從以往人類主角轉換成他的視角,身置殘酷的宇宙壯闊獵場 ,他唯有背「血」一戰才能生存!連場動作與視覺特效也全面升級,絕對也會令驚悚動作片迷大呼過癮! 本片亦為銀幕科幻驚悚動作傳奇《終極戰士》面世將屆40年來的最新篇章,要能夠「身歷其痛」地體驗超快感史詩冒險,勢必親眼在大銀幕上見證! 上映日期:2025-11-06
Yahoo奇摩電影戲劇(預告片) ・ 5 小時前
70歲帕金森氏阿嬤「吞嚥障礙」險釀吸入性肺炎 專家教你早期發現與復健
一名70歲患有帕金森氏症的阿嬤,這半年來吃東西經常嗆到。經醫師安排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她的喉咽肌力不足,導致吞嚥障礙。原本已排定由語言治療師進行治療,但某日晚餐後,她因嗆傷引發吸入性肺炎,緊急送醫搶救。 什麼是吞嚥障礙?吞嚥障礙常從「容易嗆到」的小徵兆開始,許多人因此不以為意,錯失及早復健的機會。吞嚥障礙大致分為兩類: 1.保護不足型:吞嚥過程中容易嗆到。 2.吞不乾淨型:食物殘留在咽喉,造成不適或堵塞。 輕度者可能僅嗆到、進食速度慢;嚴重者可能營養不良,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危及生命。 吞嚥障礙的治療治療主要依靠語言治療師進行: 1.訓練喉嚨肌力:增強吞嚥力量,越早介入,越能維持正常進食量,減少營養不足。 2.調整食物性質:改變食物軟硬度或濃稠度,方便吞嚥並降低嗆咳風險。 由於吞嚥困難可能導致食量減少,長期下來會引起營養不良,因此早期介入訓練對維持健康非常重要。 高風險族群與預防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約有 12.8% 有吞嚥困難。除了自然老化外,許多疾病也可能造成問題,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 若年長者進食時出現嗆咳、喉嚨卡卡或吞嚥困難,應及早就醫治療,透過復健與飲食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常常脹氣?小心「這種糖」 低發酵飲食法注意事項曝光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低發酵飲食的概念源於對微生物的了解。如果將一茶匙橄欖油放在桌上,細菌不會在油中生長,但如果將一茶匙糖(碳水化合物)混入橄欖油中,幾天之後細菌和真菌就會開始發酵並使油變質。碳水化合物是細菌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當細菌發酵碳水化合物時,糖會轉化為氣體,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引起脹氣和腹脹。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症狀的主要驅動因素是糖。細菌需要糖,如果能戒除人體無法消化的糖分並限制纖維(難以消化)的攝取,就能減少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症狀並降低復發的機會。 低發酵飲食的兩大基本規則:一、限制含有高碳水化合物或人類無法消化的成分食物,因為這些成分會被細菌消化;二、間隔4到5小時用餐。 不可吸收的糖類要避免 但阿斯巴甜「給過」 首要避免的食物包括不可吸收的糖類,例如蔗糖素、山梨糖醇、乳糖醇、木糖醇和甘露醇。人類無法消化這些人工甜味劑,所以他們的熱量全部都會供給細菌。不可消化的糖類必然會導致腹脹。好消息是,可以食用含有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的產品,如Equal甜味劑。阿斯巴甜是一種胜肽而非糖類,可以被人體消化又帶有甜味。 一般來說,如果有腸躁症或小腸細菌過度生長,需要限制或避免高纖維食物。
健康醫療網 ・ 10 小時前
良田香米.原生山林 新業建設以行動守護土地
2025年秋天,新業建設「一畝田-公益契作」計畫邁入第15個年頭。自2009年起,新業與台中霧峰在地小農攜手合作,推廣無毒、友善的耕作方式,讓每一粒飽滿的稻米,從自然熟成的田間,進入超過30座新業建築、近3,500戶家庭中,讓住戶在品嚐米香時,也感受「土地的溫度」與「共享的幸福」。
中時財經即時 ・ 6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6 小時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范姜彥豐痛訴「被戴綠帽」出現手抖、心悸...精神科醫師揭6大警訊:恐是PTSD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男星范姜彥豐29日控訴妻子粿粿婚內出軌王子(邱勝翊),自曝在得知真相後出現失眠、食慾不振、心悸等身心不適。對此,...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