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貨車司機久坐 險因「肺栓塞」喪命
長途航程、久坐、缺乏活動,加上肥胖、抽菸、服用避孕藥等生活習慣,都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與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子。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表示,當血栓或其他栓子進入肺部血管,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部血流受阻、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急性缺氧、心肺衰竭,嚴重者甚至喪命,因此肺動脈栓塞被稱為「沉默殺手」。
一位有高血壓病史的53歲貨車司機,因突然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感覺「喘不過氣」而前往急診就醫。經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肺動脈栓塞,隨即收治加護病房治療。醫療團隊每日施打兩劑抗凝血劑,持續治療五天後,患者呼吸逐漸穩定,順利脫離危險期。
吳柏青醫師指出,長時間久坐開車、活動量不足者,都是高風險族群,肺動脈栓塞的症狀常不明顯,容易與其他心肺疾病混淆,若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血、暈厥或心跳加速等現象,都應儘速就醫檢查。醫師會依據病史與臨床表現,搭配影像學檢查如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心臟超音波、下肢靜脈超音波等,確認診斷。目前治療以抗凝血藥物為主,如 Heparin、Warfarin 或新型口服抗凝劑(NOACs),可防止血栓擴大及新血栓形成;重症患者則可採取溶栓治療或導管取栓等介入方式。
多數肺動脈栓塞源自下肢或骨盆的深層靜脈血栓(DVT),當血塊剝落後隨血流進入肺動脈,即形成栓塞。此外,空氣、脂肪或腫瘤組織等異物也可能引起肺栓塞,但相對少見。肺動脈栓塞常見於長期臥床、術後活動受限者,以及長途旅行久坐不動者。另有惡性腫瘤患者、慢性病者、年長族群、肥胖與抽菸者,或曾罹患深靜脈血栓病史者,也屬高風險族群。
吳柏青醫師提醒,預防深部靜脈血栓是避免肺栓塞的關鍵。久坐或臥床者應定時活動雙腿、抬高下肢,必要時穿著彈性襪;手術後應儘早下床活動並遵循醫囑使用預防性抗凝藥物。此外,戒菸、控制體重與維持運動習慣都是減少血栓風險的有效方式。
更多新聞推薦
其他人也在看

川普訪日會談 高市早苗擬推薦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兩人還聊到安倍
美國總統川普走訪日本,28日在東京會見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就貿易和安全問題舉行會談。川普稱讚高市早苗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領導人,並承諾加快軍事建設。
中時財經即時 ・ 14 小時前新北抽查80件萬聖節商品未有中文標示 經發局:立即下架限期改善
萬聖節將到,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啟動萬聖節商品專案抽查,針對轄內商家共抽查400件商品,其中80件標示不合格,未有任何中文標示,經發局已要求立即下架並限期改善,經發局提醒,民眾購買萬聖節應景商品,除了比較外觀和價格,更要確認是否有完整中文標示,保障自身權益。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
免疫藥物治療加入臨床選項 醫親曝小細胞肺癌治療未來走向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報導】小細胞肺癌屬於肺癌的一種,臨床上要確診必須透過切片檢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楊志新院長表示,診斷流程通常是先透過影像檢查可疑的病灶,再進行切片,確認其屬於小細胞或非小細胞類型。確診後,患者會再進一步接受更詳細的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轉移。 若懷疑有轉移跡象,必要時也需切片確認,才能完成病程分期。正式分類依然是第1至第4期,但在治療上,臨床常將小細胞肺癌分為「侷限期」與「擴散期」,以利選擇治療策略。 侷限期與擴散期差異 治療方式不相同 侷限期小細胞肺癌指的是病灶侷限於胸腔內,且可透過手術或放射線完整涵蓋的範圍。楊志新院長指出,這類患者治療目標是追求根治,治療方式通常是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不過,若病灶已擴散至胸腔外,或範圍過廣無法以放射線完全覆蓋,則歸類為擴散期,治療以全身化學治療為主,預後相對不佳。 小細胞肺癌缺有效標靶藥物 傳統治療選擇有限 楊志新院長提到,在過去3、40年間,侷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式未有重大突破,目前主要還是依靠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缺乏有效的標靶治療藥物,因此治療選擇有限。 侷限期患者同時接受化療、放射線
健康醫療網 ・ 15 小時前航警涉收賄走私加熱菸 桃檢起訴沒收賄款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28日電)航空警察局員警陳男涉嫌違法放行走私集團成員夾帶加熱菸入境案,檢察官調查後認為陳男及楊女等人涉犯貪污治罪條例及菸酒管理法罪嫌,今天偵結起訴,並聲請沒收賄款及走私利益。
中央社 ・ 15 小時前
貝恩資本傳考慮收購達美樂比薩企業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引述澳洲金融評論報(AFR)的報導指出,貝恩資本(Bain Capital)考慮收購達美樂比薩企業(Domino’s Pizza Enterprises)。澳洲金融評論報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指稱,貝恩資本就收購達美樂比薩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股權進行非正式談判。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討論進展如何,而且也還未任命顧問。對於上述消息,貝恩資本未發表評論。
財訊快報 ・ 15 小時前
林泓育2分砲奠勝基 樂天桃猿逆勢奪冠
中華職棒總冠軍賽,昨(27)晚在台中洲際球場進行第5戰,樂天桃猿和中信兄弟激戰到延長第11局才分出勝負;桃猿靠著林泓育的關鍵兩分砲逆轉反超,終場以9比7擊敗中信兄弟,奪下隊史第8冠,也是樂天集團入主後首座總冠軍。
公視新聞網 ・ 17 小時前「小紅莓」治癌「傷心」 陽明交大有解
癌症化療藥「小紅莓」,有心臟衰竭風險,陽明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亭芬與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傅淑玲、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林口長庚醫院組成研究團隊找到解方,透過柑橘萃取物橙皮素(Hesperetin)有機會緩解副作用,又不影響小紅莓的抗癌療效。
中時新聞網 ・ 21 小時前
養樂多長孫告官1/寶物損毀監視器巧被黑幕蓋住 保險公司免賠關鍵曝光
養樂多創辦人第三代長孫李昀融,三年前應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港區藝術中心之邀,借出家傳珍藏「夜光石」等38件文物,參與「傳承-大地文物藝術收藏展」,沒想到展出期間夜光石摔毀,保險公司拒賠、主辦單位推責,原本單純的文化展出,最後不只釀成珍品損毀,還上演借展人、跟展出單位的官司纏訟,不甘傳家珍品受損的李昀融,最近已向法院提出上訴。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0 小時前
殺友綑頸、雙腳丟棄…他曝屍荒野1個多月腐化淪白骨!惡嫌落網遭押
台中市霧峰區發生駭人命案,日前有民眾在某高爾夫球場附近草叢發現一具男性骨骸,頸部、雙腳還遭綑綁,明顯死亡多時;警方查出死者身分,並揭露這起,殺人棄屍案,嫌犯為31歲洪姓男子為死者友人,疑為追討1萬元未成,動手殺人;移送地檢署複訊後,聲請羈押禁見,不過法院昨晚(27日)裁定羈押、未禁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天氣》北北基宜大雨特報 周末更濕冷 下探19度
今天受東北季風及華南雲系東移影響,迎風面水氣多,中央氣象署凌晨針對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及宜蘭山區發布大雨特報,雨勢持續至今天上午;中部以北整天濕涼,氣溫約20至26度。周五(31日)另一波東北季風南下,氣溫逐日下滑,北台灣低溫降至19度;周六至下周一(11月1日至3日)北部、東北部有明顯降雨。
中時新聞網 ・ 18 小時前蓋拉格:共和挺台立場不變 台灣不會成美中籌碼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27日專電)美前眾議員蓋拉格曾秘密訪台,關切對台軍售。他今天表示,共和助台自衛的立場不變,將台灣打造為多刺「豪豬」已成跨派共識。他不擔心台灣成為美中「大交易」的籌碼,「我看不出美國國內有這樣的意願」。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AI衝擊!亞馬遜傳啟動「大規模裁員」 3萬人恐遭炒魷魚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據傳將自今(28)天起啟動新一輪大規模裁員,高達3萬名員工(corporate employees)將失去工作,占該公司白領人力近一成,為自2022年底以來最大裁員潮。此舉旨在削減成本、修正疫情期間過度擴張的人力結構。
民視財經網 ・ 18 小時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17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3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公費疫苗第二階段11月起開打!50歲以上就可接種 全聯、家樂福將成疫苗施打站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28)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接種,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公費對...
FTNN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她不愛吃甜食卻30歲就得糖尿病?醫師揭驚人真相:「這些東西」比糖更可怕!
原來她中午習慣吃勾芡便當,晚上則是白粥或炒米粉快速解決,加上缺乏運動、長期作息忙碌,導致內臟脂肪累積與胰島素阻抗。醫師指出,真正讓血糖升高的,不是糖果甜點,而是這些「不甜、吸收又快」的主食:白飯、白粥、吐司、米粉、糯米、勾芡湯等,這些高GI食物進入體內後,...
styletc ・ 19 小時前
